牆上又多了一個孔心情日記

牆上又多了一個孔心情日記

  我工作的單位距離老家只有60多公里的路程,這樣在雙休日裡就有很多的機會回去走走。上個星期六剛剛邁進家門,母親就從廚房裡急忙跑出來,笑呵呵地說:“你這次回來得及時,小三子想買臺電腦,你幫他參謀參謀。”

  我弟兄三人,除我非常幸運地讀過大學之外,老二、老小都因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家庭經濟拮据的緣故,而不得不含淚離開學校。回鄉之後,他們一邊務農,一邊經商,使得家境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他們都是腰纏萬貫的小老闆。老小很早就與我說過,他想買臺電腦,一來是為了瞭解外面的資訊,二來是為了聯絡業務方便。遺憾的是,寬頻在前兩年還沒有安裝到農村,這使得他只好作罷。“現在可不一樣了,寬頻已經進村入戶,村裡有好幾家都準備買電腦呢!”母親在一旁補充道。

  半個上午,我和小兄弟在鎮上就將電腦選好了,是“聯想”的原裝電腦,花費4000餘元。回到家中,母親自然是喜不自勝,用手在上面摩挲了一遍又一遍。驀地,她轉身告訴我:“梯子已經靠在牆上,你幫忙去打個孔,好讓連線線從外面穿進來。”

  弟弟的孩子正在讀小學四年級,看到家中新添置了品牌電腦,更是樂不可支,前前後後端詳個沒完。母親看到孫子那歡天喜地的樣子,特意用手指了指牆壁:“你可知道,這是咱家牆上鑿的第七個孔了!”“什麼?第七個孔?那前面六個孔又是做什麼用的?”一直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孫子顯然來了興趣,纏著奶奶就是不放手。

  回憶起過去的歲月,母親雖然如數家珍,卻是滿腹辛酸:“孩子,你不知道呀,30年前,咱家只有兩間低矮的土磚房子,家裡點的是煤油燈,吃的糠醃菜,生活條件不要說有困難了,唯一的文化娛樂就是聽廣播;那時的`廣播可不是無線電收音機,而是像碗一樣大小的電器,由一根電線連著,那線要從牆上打個孔才能穿進來,這樣每天的早晚都可以聽到新聞,後來還聽到了《楊家將》、《三國演義》等評書。我的印象中,那是我們家在牆上鑿的第一個孔。”母親邊說,邊用手向他的孫子比劃著廣播的形狀。

  “第二個孔鑿的時間是在1982年。當時已經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我們農民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用上了不再煙熏火燎的電燈。那第三個孔是安裝固定電話鑿的,那是在1998年。這幾年安裝有線電視、自來水、空調,哪樣不得鑿個孔?你仔細數數,這為電腦鑿的不是第七個孔嗎?”母親說這話的時候,臉上一直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而我那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侄兒,此時卻一言不發,從他聆聽過程中全神貫注的神情裡,我想他很有可能會感悟到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豐衣足食,多麼的幸福美滿!

  是呀,小小的牆孔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再現了艱辛的歷程,折射了改革開放30年的輝煌成果。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老百姓一如既往地大膽探索,辛勤努力,那牆上的“孔”一定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有品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