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臨其境的東陽端午詩會散文

身臨其境的東陽端午詩會散文

  上弦月從柳梢頭升起,夜半鐘聲未響;我戴上雙目立體視鏡,騎著海獅腳踏車,來到位於東陽江濱的24小時時光書店。這裡行將舉行端午詩會,群賢畢至,各展風采。書店的男主人,是一位從體制內剛辭職出來的詩人莊午,中等個頭,黧黑的臉,一頭蓬亂細曲的髮絲,似藏萬千愁緒。他端坐在書桌前搦管潑墨,正書寫屈原的《離騷》,流傳兩千多年的哀嘆,素箋載清愁——後天,就是端午了,一個有擔當也是一個詩意遄飛的傳統節日;面對墨寶,我輕聲請求,“莊午,這幅字墨,送給我可好。”唐詩人指了指我身後,我一回首,看到了著一襲青衫的屈子,鬚髯遒勁,正端了一盤熱氣升騰的`粽子走上來,說,“不急,不急,先吃個剛出鍋的東陽粽子吧。”原來屈大夫也是乘興來東,作詩江濱。

  面對大詩人,我受寵若驚。我慌忙雙手接下,並作揖還禮。並非我花了眼,是虛擬現實技術讓二千多年前的屈大夫現身在我的近前,以一個未亡人的身份和莊午與我對話。常掩涕懷家國情懷的屈子,因年復一年人們的拜祭,皺紋如波浪翻滾,只是膚光愈顯蒼白清癯,猶散寒氣,似被汩羅江水經年洗濯所致。

  一位唐代詩人,從遙遠的湘東北部,亦是靠著一副雙目視鏡倏欻來東,嬉遊不久前被莊午盤下的時光書店參加詩會。你看,不遠的江面上,來了一艘漁船,循捷徑而漂——這有賴於它的跟蹤及定位技術,猶如親歷的觸覺反饋和網路傳輸;詩人張繼的朝冠,替之新近網購的視聽靈敏的頭套,觀八方,聽六路,藉著千年古月,一路順風順水抵達了東陽江濱。

  這是一個發生在東陽的虛擬的端午詩會,但虛擬是現實的續延和訴求。臨江的時光書店開門可見東陽江水的日夜流淌。原本時明時滅的漁火,被江岸通明的碩大燈盞照亮。正聽鐘聲入神的張繼,恍然從江濱賈島輕撫的古琴聲中回過神來。溼漉漉的夜晚,風聲漸緩,驟雨初歇,月色朦朧,鳥宿江樹,莊午就要開始推門迎客,多少軼失的詩意要在此再造重生。

  他的詩友張若虛懷本在月明之夜到達,應莊午盛情之約,改變了行程,提早數日來江濱欣賞西垂的上弦之月。他的千古之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端午東詩會上,似乎同聲應求相和於屈子滿腔愛國哀民的高潔情懷。

  建基在現實磚塊上的虛擬場景是可信可求的。我們都不願意接受古板的一成不變的複製的生活,總是對新鮮的、獨異的變幻世界,鍾愛有加而深情擁抱。幻境是現實的拼貼與組合,在技術逼真的理想環境中,虛擬會越來越“現實”,一定能如期達成當下觀念的更新,內心的願景與精神需求也會得到極大的滿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