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升學家長也需要考後自我減壓

孩子要升學家長也需要考後自我減壓

  高考、中考結束了,孩子們鬆了一口氣。然而,許多家長卻病重了,焦慮情緒讓父母們寢食難安。每年六七月,除了緊張的學生和家長,幾乎整個社會的神經都跟著緊繃起來,演繹成了一個社會心理問題。

  焦慮在家長中流行

  家住萬松園路的劉女士身體一直很好,可近來卻感覺胸悶、心悸。原來,劉女士認為兒子高考沒有發揮出正常水平,兒子,卻不以為然每天出去玩,一點不著急的樣子。劉女士生氣地訓了孩子幾句,孃兒倆幾天都沒說話。時間一長,就出現了上面所說的症狀。經醫生檢查,劉女士就是因緊張、焦慮引起植物神經紊亂而導致的心臟神經功能失調,是一種嚴重的焦慮症。

  一位家長在高三家長部落格圈個人日誌中寫道:高考前後,自感日益焦慮,總覺得有很多事情要做,又不知做什麼,上班也沉不下心來。以往一覺睡到天亮,這段時間凌晨就醒。

  高考雖過去這麼多天了,但我還是很緊張,我在家每天就只有高考這一個話題,一會兒又懷疑女兒估分不準,一會兒又埋怨她不細心。周女士說。和她一起來的女兒曉玲(化名)也說,媽媽現在的生活重點就是天天問我分數,還總是唉聲嘆氣的,老說自己命不好。媽媽的態度搞得她心煩意亂,心理壓力比考前還大,曉玲說著淚就流了下來。她還說,自己現在的狀態應該是愧疚、苦悶、懊悔、失落、迷茫,不知如何是好。

  可見,焦慮是普遍存在的。但更重要的是,這種焦慮有傳染性。孩子的焦慮是由考試本身引起的,是有正當因果關係的。而家長的焦慮發生在後面,沒有一個直接的引發原因,是孩子焦慮傳染的結果。

  過分關注是家長焦慮症的病根

  家長高考焦慮症的原因為:過分關注。關注的主體從考生髮散到公眾、媒體,高強度的關注導致了一種消極暗示,進而引發社會焦慮。

  其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家長把孩子作為自己成功的標誌,可這對孩子是不公平的。孩子們有權利規劃自己的生活,走自己鋪設的人生道路。如果家長把孩子作為自己的面子,焦慮是在所難免的。同樣,對於孩子,當他們看到自己的父母關心的是他們的`面子而不是自己的身心健康時,逆反心理就會產生。一個和孩子不能有效溝通的父母,又怎麼能期望沒有焦慮?

  當然,孩子的個體原因對於家長焦慮的引發也很關鍵。孩子自身狀態好,家長的情緒就會跟著好很多;孩子本身狀態不夠好,家長的焦慮就可能隨之增大。

  家長如何擊退考後焦慮

  美國猶太裔作家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獲得了197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之後,有記者上門採訪:你對獲獎感到意外嗎?開心嗎?

  當然啦,我感到既意外又開心。

  十分鐘後又有一個記者上門:你對獲獎感到意外嗎?開心嗎?

  一個人的意外和開心能夠維持多長時間呢?這次他如是回答。

  作家機智的回答反映了適應原理: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在反覆刺激之後逐漸減弱。這是人類遺傳的固有特點,適應的意義是讓你把更多精力關注新的刺激,從而增加生存的機會。

  美國奧特本大學心理學教授諾姆詩潘瑟博士介紹,適應原理最重要的應用還數對焦慮的治療。

  焦慮體驗的背後一定有神經系統的興奮。大多數人面對焦慮的時候,採取的做法是逃避引起焦慮的情景和事物。但逃避令你的神經系統失去了適應的機會,只會讓你害怕的東西曆久常新,於是不斷讓你興奮,讓你焦慮。而且,逃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擴大化。

  更糟糕的是,如果你避開嚇到你的東西,你會有挫敗感。每一次逃避都會使你的焦慮增強,一次次證明你是弱小的。

  最後,逃避讓你失去鍛鍊的機會,令你越來越難以翻身,越來越沒有自信。

  家長也需要考後自我減壓

  中考、高考結束後,壓抑多年的能量突然釋放,學生從高度緊張的學習生活中一下子放鬆下來,很多潛藏的問題集中爆發出來,出現了很多學生考後的心理問題。而對這些孩子的家長來說,更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有人說考前是考孩子,考後則是考家長,因此家長們在全身心愛孩子的同時,一定要注意方法、有效疏導自己的情緒,為自己卸掉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家長對學生的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必過分。考都考了,不管是什麼樣的結果都要面對現實,成績是不能改變了,但人是可以成長的。多注意孩子考後的情緒變化,孩子的前途有很多種可能性,愁是沒有用的,埋怨更是於事無補,還是多想想辦法有益。人比成績更重要,成材的路千萬條。透過合理情緒療法來處理家長和學生的考後焦慮非常有效。以理性治療非理性,用合理的思維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維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從而減少不合理的信念給情緒帶來的不良影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