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讀後感範文3篇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範文3篇

  隨著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都有不同感受,《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三國演義》的讀後感範文,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範文1

  最近,我花了一個星期再讀了一遍《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一書我在少年時期曾經看過,知道它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主要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也許年少無知,所以這部書給我的印象只是打打殺殺的局面,雖說是四大名著之一,但也難以讓年少的我喜愛。最近,在拭擦書架上偶然看到這本書,想到這是一本名著,持久不衰,必定有他的魅力,不如再讀一次。

  也許是心境不同,也許是不再年輕,也許、所以讀書我比以前認真了,人也沉穩了很多,年少時絕對不看的從序言,如今是先看的地方了。在序言中,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一下被吸引了。是呀!多少梟雄,多少謀士,多少紅顏登上這歷史的舞臺,猶如昨天,但一切也隨時光逝去而灰飛湮滅,不復存在、

  年少時看這本書時,印象最深的是諸葛亮,所以翻看這本書時,對這位封建統治時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特別關注,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尤其是他在七擒孟獲的情節描寫上非常引人入勝,因為年少時我看這部書只是走馬觀燈,所以其中很多細節我是根本不知。另外,我在其他品位三國的文章中也看到他人對諸葛亮的評價,令我印象最深的觀點是批評他不識時務,以卵擊石,去攻打魏國。在看這本書時,我也不時地考慮,諸葛亮真的是不識時務嗎?當時的形式他不這樣做,還能怎樣呢?不知不覺地我也猶如陷入三國的紛爭中,唏噓不已、

  《三國演義》一書勝利地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全書寫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藝術典型。各類人物各有共性;同類人物各有個性。作者描寫人物,善於抓住基本特徵,突出某個方面,使人物個性鮮明生動。對於主要人物,往往透過一系列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語言表示其複雜的性格。故事也同樣展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爭局面。其中尤以赤壁之戰最為出色,雖事過境遷,仍讓人拍案叫絕。

  也許是年歲漸大,也許是思緒太多,也許、只覺得群雄並起、風雲幻變、三國鼎立,多麼壯觀的局面,但在多年後的今天,只覺得彈指揮間似的過去,再多的紛爭、再多的慾望也沒什麼意義,每個人只是歷史軌跡上的匆匆過客。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要用豁達的胸懷對待事情、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範文2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歷史性的長篇小說。作者是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號湖海散人。他所寫的《三國演義》是我國的.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小說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時期吳、蜀、魏三國之間的鬥爭和興亡的一系列故事。這些故事十分精彩,其中有我最喜歡的幾個故事:過五關,斬六將、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華容道、三顧茅廬、桃園結義……

  書中刻畫了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它描寫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魯肅等,這些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周瑜的“胸懷狹窄、忌才好勝”,諸葛亮的“料敵如神、指揮若定”、劉備為“復興漢室,復興天下”而戰、關羽“威風凜凜,智勇雙全”、趙雲“赤膽忠心,驍勇善戰”……但我最喜歡的兩個英雄是諸葛亮和趙雲。

  諸葛亮是一個忠臣,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非常善於用計:“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和“空城計”……趙雲對劉備也十分忠心,驍勇善戰,在“單騎救阿斗”中,趙雲自己一個人殺了魏國好幾個猛將,為自己和小阿斗開出了一條血路,最後他們都回到劉備身邊了。

  讀完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還要刻苦學習,立志做一個學識淵博、智勇雙全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樑!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範文3

  《三國演義》是一本婦孺皆知的著作。好些人看這本書只把它當成是一次單純的閱讀經歷,但是我每讀一次《三國》卻總覺得像一次探索奧秘的歷程,因為發現它有探不完的秘密,所以對於這本書我總是久讀不厭。初讀這本名著,我瞭解了魏、蜀、吳三國生死存亡的歷程,明白了國家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

  再讀《三國演義》,我認識了許多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生性暴躁的張飛,多慮多疑的曹操,勇冠三軍、見利忘義的呂布……各種性格的人物在《三國演義》中幾乎都有,所以我又覺得一本《三國》真是一個豐富的社會,我驚歎作者敏銳的洞察力,如果沒有對生活的細心觀察,他的筆下又怎能展現出如此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活處處皆學問,是我在這本書中探到的又一個奧秘。

  在跟同學談論過三國後,我再一次走進《三國》的世界,我發現了同學們對名著中許多人物都有些誤解:比如周瑜在臨死前所說的“既生瑜,何生亮”,很多人看了這句話都認為周瑜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其實,周瑜是十分愛國的,也是十分愛才的,他其實是想讓諸葛亮到他們國家一同工作的,如果諸葛亮在吳國當官,周瑜還會讓諸葛亮當軍師,自己當他的副手呢!周瑜不怕別人超過他,而是怕諸葛亮太強大了,會幫助別的國家成為自己國家的有力對手。這是書的情節中隱藏的“秘密”。有句歌詞唱得好“不是英雄不讀三國。”探得這些秘密,讓我有了“英雄”的感覺,因為我懂得了讀這些名著需要從揣摩人物的心靈入手的又一奧秘。

  當然《三國演義》,之所以看你百遍也不厭,是因為書中有我許多崇拜的偶像,特別是知天時、懂地理、知人心的諸葛亮,他讀過各種各樣的書,因此通曉兵法。我也學他看各種各樣的書,我渴望有一天能像他一樣通曉百科。書能成為引路人,這是《三國》賜於我的又一個奧秘了。

  當然《三國》給予我的賞賜還有許多許多,我愛《三國演義》,因為書中自有奧秘在,探索這些奧秘讓我其樂無窮,也讓我受益匪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