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端午的手抄報圖片

有關於端午的手抄報圖片

  為什麼要繪製端午節手抄報?繪製端午節手抄報可以讓同學們從更多的方面來了解端午節的一些習俗習慣以及端午節的由來。

  有關於端午的手抄報篇一:少數民族的五月五習俗

  滿族的端午節

  滿族過五月端五是為了忻福禳災。相傳很久以前,天帝派人下凡體察民情。五月初五,天帝的使臣扮成賣油翁吆喝道:“一葫蘆二斤,二葫蘆三斤。”大家爭先搶購,只有一個老頭不僅不買,還告訴老翁賬算錯了。等油賣完,者翁尾隨那個不買油的老頭,說:“你是好人,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災,你在自己房簷上插上艾蒿,可以躲過瘟災。”老頭聽後就挨家挨戶告訴所有的人,家家插上艾蒿,瘟神無法降瘟災,人們都得救了。五月端五滿族講究房簷上插艾蒿以防病,還講究到郊外踏露水,據說用這天的露水洗臉、頭和服,可以避免生瘡癤、鬧眼病。

  水族端午節

  水族有吃素的習俗。據傳水族的遠祖從江西遷到貴州三都地區,在此開荒種地,創家立業。某一年的秋後,遠祖的四個兒子來探望,遠祖上樓取肉款待他們時,不慎失足墜樓而身亡。自此以後,水族從端節的第一天開始,只准吃素,直至端節結束後才能吃葷。

  納西族端午節

  納西族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清晨,家家要吃糖棗糯米飯,喝雄黃酒。門前插白篙、三根葛蒲及兩根大麥穗。長輩要給十五歲以下的孩子繞扎五色棉線,稱“續命線”。男孩繞左腕,女孩繞右骯。續命線需戴一月的時間,等到六月二十七日火把節最後一天才解下燒掉。節日裡,集市上還擺設藥攤,出售各類名貴藥材。婦女們則繡織小香包、小錢包、布娃娃、扇套、筆套等手工藝品。

  傣族粽包節

  傣族民間節日。流行於今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區。夏曆五月初五日舉行。節日裡,未婚青年男女身著盛裝,在村邊樹下圍成一圈唱情歌。然後,小夥子把粽包擲給自己所看中的姑娘,若姑娘也有意,就拾起粽包,雙雙到附近僻靜處談情說愛,至日落西天時才離去。

  藏族採花節

  藏族傳統節日。流行於甘肅與四川交界的博峪一帶。時在農曆五月初五,“六 · 一”樂翻天,節期兩天。也叫。女兒節。俗傳很久以前當地荒蕪一片,是一位蓮芝姑娘教會了人們種地,教會了人們採花治病。後來,蓮芝姑娘在五月初五上山採花時失足摔死。人們為了紀念她,就逐漸形成了採花節。採花節的主要活動是搶水、採花和祝福。節日的早晨,人們要搶泉水洗身、飲用,俗說這一天太陽未照的泉水洗浴可以得到吉祥、飲用可祛除疾病。接著,青年男女身著盛裝,帶上美味佳餚,到四十里外的阿里坎山上去採花。出發時,全村男女老幼歡歌送行,採花者則表達採花的決心和願望。到達採花坪,姑娘採花,小夥砍柴、支鍋、搭棚,傍晚開始歌舞,直到半夜方休。第二天返回村寨時,姑娘頭上插鮮花、戴花環,背滿筐鮮花草藥。到村口時,全村齊聚村頭,鳴槍致意,送酒送饃,祝賀採花青年歸來;採花姑娘則向各戶贈送禮物(蔥花稠香柏),並祝福。

  有關於端午的手抄報篇二:端午節畫額習俗

  畫額這個詞比較新鮮,其實這是古代端午節的一個民間習俗,這種辦法在現代來看會有點難以接受,但是在古代封建迷信社會里,這種習俗還是很受歡迎的。

  端午節時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塗小兒領及鼻耳間,以避毒物。”除在額頭、鼻耳塗抹外,亦可塗抹他處,用意一致。山西《河曲縣志》雲:“端午,飲雄黃酒,用塗小兒額及兩手、足心,……謂可卻病延年。”

  長命縷,端午節時厭勝佩飾。亦稱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別稱“百索”、“闢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此類節物的形制大體有五:簡單的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繫於臂膀;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於項頸;五彩繩折成方勝,飾於胸前;五彩繩結為人像戴之;以五彩絲線繡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尊長。此俗始於漢代。

  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係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闢兵紹”。以後相沿成習,直至近、現代。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記當時風俗:“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續羅製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葚之類,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繫於小兒之背。”其中唐宋時,更有宮廷賜大臣此種節物之事。史載唐代宗興元元年端節,宮廷曾賜百索一軸。又《宋史·禮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縷延壽帶、彩絲續命縷分賜百官。節日戴以入。”

  有關於端午的手抄報篇三:走近屈原

  縱有一腔愛國的熱血,還是為那汨羅江的波濤融盡了最後一聲嘆息。

  楚王看不清你的耿直,逐你出郢都;世人看不透你的清高,笑你如草芥。漁夫不懂你的處世之道,而你嘴角揚起一絲淺笑:舉世皆濁我獨清。不理會那些無端的誹謗和蜚語,只是一意孤行,即便被流放到荒蕪的國界邊疆,滾滾塵沙還是髒不了你的衣襬,北風呼嘯還是亂不了你的心絃。

  奸臣的排擠再也無法湮沒你的鋒芒,潑墨書沉浮身世,又揮筆問茫茫青天。一首《離騷》,浪漫的筆調,抨擊了群小猖獗,鄙棄了朝政日非;一篇《天問》,非凡的學識,練就“千古萬古至奇之作”;你把風、雨、雪、電、雲、月當成自己的侍從,在生命之巔,臨危不懼;你讓鳳凰展翅、你讓巨龍騰空,亙古千年,任你御風遊走。朝野的勾心鬥角阻絕不了你深沉的才氣在這一電閃雷鳴的日子呼風喚雨;你留下的驚世之作,怎會讓時間埋沒從巨濤駭浪中蹣跚而出的赤子情懷。

  可是,當郢都被攻佔的噩耗為你所知,你絕望的步履行至江畔,你的信仰隨破碎的故土順流而去。手秉青銅劍,心中早已沒有哀怨。明明是喪國之痛,狂風卻吹乾你婆娑的淚眼;江水的刺骨之寒,驅趕心頭殘存的膽怯,剛毅寫下畢生的信念。

  那麼,你看見了嗎?你的渾然正氣激盪了這一江烏水,沿岸的人們揚起了龍舟帆,用菰葉包黍米祭你長眠江底的魂。你看見了嗎?你的堅韌人格澎湃了多少文人墨客蠢蠢欲動的心緒,你無意開創的“楚辭”先河,被後人奉為“逸響偉辭,卓絕一世”。“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是否是因為你的才情,讓洞庭湖變身詩家聖地?

  這些,屈原,你都看見了嗎?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當你羸弱的軀體浸入無情的江水,水聲隔絕了亂世的嘈雜,還你一片難得的淨土,你笑了。你的離去,並不需要王侯將相假惺惺的憐憫,並不需要鄉親們熱淚盈眶的惋惜,你只求這一份純粹——在你閤眼的時刻,在你靈魂昇華的時刻。

  屈原,我多想撩開歷史的面紗,看看你形如枯槁憔悴的臉,讓我為你的滿腔熱血喝彩,讓我為你的滿腹經綸頂禮膜拜。多想穿越這如翼的書卷,想象你立足江邊眼裡噙淚的悲壯畫面。多想讀懂你的千篇佳作,多想讀懂你亂如麻的心思,多想走近你,屈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