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散文集讀書筆記

季羨林散文集讀書筆記

  引導語:季羨林是我國著名的國學大師,雖然他已去世,但他所留下的著作已經為世人廣泛閱讀學習,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幾篇關於季羨林散文集讀書筆記。

  篇一:季羨林散文集讀書筆記

  作者透過對老貓咪咪虎子和另外兩隻小貓多年的觀察與描寫引發了作者對生死何去何從的感悟.

  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愛貓的人.作者因愛貓而養貓後又因養貓而更愛貓.我們不也應該這樣嗎 像我有了一項興趣努力去實現它有時卻因為太過專注於它而有些厭煩.我覺得我應該學習季老因愛它而努力卻不應為此而厭煩.

  從文章的另一處:在咪咪大小便失禁的時候季老寧可彎下耄耋之腰為它擦尿也要遵循他的一條戒律:絕不打小貓一掌.可以看出他對貓的感情是非常深的用作者的話說:"每天晚上它們倆搶著到我床上去睡覺."人與貓的關係亦於此真可以說是給別人一個微笑你也會收穫一個微笑.

  作者在後文中大談貓之靈性季老家的貓咪咪在九歲時卻露出了下世的光景不久之後咪咪便自己離開家安靜地死去了.季老為此"內心顫抖不已".從而引發了他內心深處的深思.

  我同意季老的想法我們是該向貓學習不驚動於世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地方死去.但做到這些又談何容易呢 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在自己的大限時誰不希望和陪伴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呢 就算是做到了誰又會保證能讓自己的家人不擔心呢 那麼社會上的人們又會怎麼認為呢 指手畫腳還是舉手贊成 我們這些"世界主宰"確實應該學習一下貓如果我們都像貓一樣離去那社會和家庭又可以減少多少麻煩呢

  也許我還沒有資格說這些話因為我還沒有經歷這社會上的許多事但這確實是我想說的.

  篇二:季羨林散文集讀書筆記

  多年前的人、事、物,娓娓道來,沒有大喜大悲,讓人感受到的是一種閱盡滄桑後的平靜和超然,可謂苦而不傷,悲而不泣,言語話家常,淳樸而不乏味!

  大家都知道,季羨林是一位學者、翻譯家、作家,他不僅精通十二種語言,還去過許多國家留過學。他的堅持、刻苦和努力,造就了他自己的一生,併成為北京大學的副校長和終身教授。季羨林的害怕浪費、厭惡虛榮被後人稱為“布衣教授”。但這樣光輝的季羨林的童年卻是無比的單調和灰暗!

  季羨林出身貧農,既沒有令人難忘的幸福和歡樂,也沒有令人懷念的平靜安穩,大部分有的只是物質生活的貧苦、教育的.落後,帶給季羨林的童年記憶中“吃半個白麵饅頭就算奢侈的了”;想要吃鹽,要上鹽鹼地裡掃土,再在水裡煮後,用鹽水醃鹽菜,一年到底,吃不到什麼,就吃這種鹹菜。

  而如今的我們,連大魚大肉都不愛吃,吃不完的飯菜都要扔掉,可季羨林當時奢侈的白麵饅頭,恐怕已經沒有人在吃了。季羨林到了該上學、讀書、識字的年齡,卻沒有私塾和書籍,教育貧乏。可如今的我們,坐在教室裡,享受著父母的一切,又在浪費父母的一切,浪費著所有人對我們的期盼!現在的我們,恐怕幸福得都不知道什麼是“苦”了!

  我們應該學習季羨林,在灰暗、貧窮的條件下,學有成就!我們應該對自己“狠”一點,畢竟沒有苦,哪有甜?人在童年時期,可能會經歷貧困、苦難,但這些往往成為人生中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身處逆境之中,千萬不要怨天尤人!從哪跌倒就要從哪爬起繼續奮鬥!我們要懷著感恩的心,感激命運,感謝苦難的生活,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去超越真實的自己,去做最努力的自己!

  篇三:季羨林散文集讀書筆記

  這段文字讀起來異常心酸。

  季羨林在上大學三年級的時候,突然傳來母親病逝的噩耗,他匆忙回鄉,一路顛簸,當跌跌撞撞衝進家門的時候,只看見一口棺材落在房中央。闊別八年的母親,竟這樣隔著棺材重見了面。季羨林悔恨交加,抱著棺材,嚎啕大哭。等待下葬的幾天,季羨林每天陪著母親,撫摸著母親一直用的毛巾,望著母親吃剩的食物,晚上,躺在母親的床上,想著她怎樣思念著心愛的兒子苦度一個個不眠之夜,季羨林重又淚如雨下。他後悔自己為什麼八年來沒有回來看望母親,讓她一個人勞苦終日,獨受思子之痛。悔恨之餘,竟想到過自殺。

  季羨林六歲就離開了母親,十幾年間只回過三次家,都是奔喪,每次在母親身旁也只待幾天,最後一次相見距母親去逝已有八年之隔。八年間,季羨林一直深深思念著母親,想來看望母親,但寄人籬下的生活已屬不便,使他不敢再提其他屠望。只是暗自下決定,在自己大學畢業後,一定要將母親接來,可萬沒想到,母親竟沒能等到那一天。季羨林為此痛恨自己、咒罵自己,怎能就這樣讓母親孤獨的死去!

  此後,每當想起母親,季羨林仍舊會滿眼淚水。自小離家,沒能好好侍養母親成了他悔恨終生的事情。季羨林家鄉的一位嬸子曾向他轉述他的母親生前常說的一句話:‘若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怎麼也不會放他走的!’季羨林在《賦得永久的悔》中寫道:‘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2001年,九十高齡的季羨林回鄉掃墓,跪倒在母親墳前,老淚縱橫……

  讀到這裡,我的心為之震動,我在上一篇讀書筆記中曾寫過這樣一段話:‘忽然有種感覺,季羨林的叔叔將他帶出家鄉,走進課堂,繼而邁步清華園,結識了那麼多志趣相投的摯友,又得到了文壇大師們的教誨與垂青,自己也終於榮登此列,成為享譽海內外的學術大師,雖為此而飽受思親之愁、寄人籬下之苦,彷彿也是值得的。’現在,我懊悔自己怎能如此不負責任,如此輕狂的下這樣的評語!尊敬的季羨林先生,請原諒我的無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