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李清照宋詞賞析

《漁家傲》李清照宋詞賞析

  導讀:這首風格豪放的詞,意境闊大,想象豐富,確實是一首浪漫主義的好作品。出之於一位婉約派作家之手,那就更為突出了。其所以有此成就,無疑是決定於作者的實際生活遭遇和她那種渴求沖決這種生活的思想感情;這絕不是沒有真實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語的人所能寫得出的。以下是小編J.L分享的《漁家傲》李清照宋詞賞析,更多雜文閱讀歡迎訪問YJBYS文學網。

  【作品介紹】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選入《全宋詞》。作者以浪漫主義的藝術構思,夢遊的方式,設想與天帝問答,傾述隱衷,寄託自己的情思,景象壯闊,氣勢磅礴,被評家譽為“無一毫粉釵氣” 的豪放詞,在她的詞作中不多見。這首詞,《花菴詞選》題作“記夢”,是李清照唯一的南渡以後的作品。李清照南渡以後寫的詞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這一首卻是例外。

  宋詞名句“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就是出自《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這首詞。

  【原文】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

  作者:宋·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yīn)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jié)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註釋】

  ⑴星河:銀河。

  ⑵轉:《歷代詩餘》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語:天帝的話語。

  ⑸我報路長嗟日暮:路長,隱括屈原《離騷》:“路曼曼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隱括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之意。嗟,慨嘆。

  ⑹“我報”二句:意謂人生路長而時光漸晚,徒有詩才,志事難酬。報,回答。王灼《碧雞漫志》雲:李清照少時便有古詩名氣,“才力華贍,逼近前輩。”但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會,其才華被扼制,不能有所作為,故說“謾有”。驚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勢聊短述》有“語不驚人死不休”詩句。

  ⑺謾:徒,空。

  ⑻鵬: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大鳥。

  ⑼蓬舟:像蓬蒿被風吹轉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風吹飛,喻飛動。

  ⑽吹取:吹得。

  (11)三山:《史記·封禪書》記載:渤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傳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見,但乘船前往,臨近時就被風吹開,終無人能到。

  (12)九萬里:《莊子·逍遙遊》中說大鵬乘風飛上九萬里高空。

  (13)路長:意仿《離騷》上的“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水天相接,晨霧濛濛籠雲濤。銀河欲轉,千帆如梭逐浪飄。夢魂彷彿迴天庭,天帝傳話善相邀。殷勤問:歸宿何處請相告。

  我回報天帝說:路途漫長啊,又嘆日暮時不早。學做詩,枉有妙句人稱道。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風啊!千萬別停息,將我這一葉輕舟,直送往蓬萊三島去。

  【賞析】

  此詞當為易安南渡後的詞作。寫夢中海天溟濛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隱寓對南宋黑暗社會現實的失望,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嚮往。作者以浪漫主義的藝術構思,夢遊的方式,設想與天帝問答,傾述隱衷,寄託自己的情思,景象壯闊,氣勢磅礴。這就是被評家譽為“無一毫粉釵氣”的豪放詞,在她現在的詞作中是不多見的。

  這首詞氣勢磅礴、豪邁,是婉約派詞宗李清照的另類作品,具有明顯的豪放派風格。近代梁啟超評為:“此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集》中語。”可謂一語中的,道破天機。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戶,多寫閨中女兒情;南渡以後,“飄流遂與流人伍”,視野開始開闊起來。據《金石錄後序》記載建炎四年(1130)春間,她曾海上航行,歷盡風濤之險。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

  詞一開頭,便展現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卷。這樣的境界開闊大氣,為唐五代以及兩宋詞所少見。寫天、雲、霧、星河、千帆,景象已極壯麗,其中又準確地嵌入了幾個動詞,則繪景如活,動態儼然。  “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湧的波濤、瀰漫的雲霧,自然地組合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而“轉”、“舞”兩字,則將詞人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所謂“星河欲轉”,是寫詞人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銀河似乎轉動一般。 “千帆舞”,則寫海上颳起了大風,無數的舟船風浪中飛舞前進。船搖帆舞,星河欲轉,既富於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為全篇的奇情壯採奠定了基調。因為這首詞寫的是“夢境”,所以接下來有“彷彿”三句。“彷彿”以下這三句,寫詞人夢中見到天帝。“夢魂”二字,是全詞的關鍵。詞人經過海上航行,一縷夢魂彷彿升入天國,見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詞人塑造了一個態度溫和、關心民瘼的天帝。“殷勤問我歸何處”,雖然只是一句異常簡潔的問話,卻飽含著深厚的感情,寄寓著美好的理想。  此詞則上下兩片之間,一氣呵成,聯絡緊密。上片末二句是寫天帝的問話,過片二句是寫詞人的對答。問答之間,語氣銜接,毫不停頓。可稱之為“跨片格”。  “我報路長嗟日暮”句中的“報”字與上片的“問”字,便是跨越兩片的橋樑。“路長日暮”,反映了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經歷,然亦有所本。詞人結合自己身世,把屈原《離騷》中所表達的不憚長途運徵,只求日長不暮,以便尋覓天帝,不辭上不求索的情懷隱括入律,只用 “路長”、“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與過程,語言簡淨自然,渾化無跡。其意與“學詩謾有驚人句”相連,是詞人天帝面前傾訴自己空有才華而遭逢不幸,奮力掙扎的苦悶。

  著一“謾”字,流露出對現實的強烈不滿。詞人現實中知音難遇,欲訴無門,唯有透過這種幻想的形式,才能盡情地抒發胸中的憤懣,懷才不遇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命運。李清照雖為女流,但作為一位生不逢時的傑出的文學家她肯定也有類似的感慨。  “九萬里風鵬正舉”,從對話中宕開,然仍不離主線。因為詞中的貫串動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連想到《莊子。逍遙遊》的“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說“鵬正舉”,是進一步對大風的烘托,由實到虛,形象愈益壯偉,境界愈益恢宏。大鵬正高舉的時刻,詞人忽又大喝一聲:“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氣勢磅礴,一往無前,具大手筆也!“蓬舟”,謂輕如蓬草的小舟,極言所乘之舟的輕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萊、方丈、贏洲三座仙山,相傳為仙人所居,可望而見,但乘船前去,臨近時即被風引開,終於無人能到。詞人翻舊典出新意敢借鵬摶九天的風力,吹到三山,膽氣之豪,境界之高,詞中罕見。上片寫天帝詢問詞人歸於何處,此處交代海中仙山為詞人的歸宿。

  前後呼應,結構縝密。這首詞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巧妙用典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自然會氣度恢宏、格調雄奇。充分顯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講解】

  這首詞,《花菴詞選》題作“記夢”,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詞,是她南渡以後的作品。一般來說,李清照南渡以後寫的詞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這一首卻是例外。

  李清照南渡後,不久丈夫趙明誠病死。國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擊,從此,她隻身飄泊江南,孤單寂寞地度過她那艱苦歲月的晚年,處於“路長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個性格爽直、柔中有剛、不願受現實生活束縛的人,所以,有時想象的翅膀飛進了另一個世界。她幻想出一條能使精神有所寄託的道路,以求擺脫人間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況。於是夢跨雲霧,渡天河,歸帝宮,乘萬里風到仙山去。這樣豪邁的氣概,不凡的壯舉,就使這首詞顯示出浪漫的情調,豪放的風格,而和她的其他詞作風格迥然不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