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教學設計

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教學設計

  《雨霖鈴·寒蟬悽切》是宋代詞人柳永的作品。上片細膩刻畫了情人離別的場景,抒發離情別緒;下片著重摹寫想象中別後的悽楚情狀。

  《雨霖鈴·寒蟬悽切》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領會宋詞婉約派的藝術特點;把握詞的意境,感受詞中濃濃的別情;掌握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白描的手法。

  2、過程與方法:透過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學生鑑賞詞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的感情,帶領學生用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

  二、教學重點:

  學習名句鑑賞的方法,感受詞中濃濃的別情。

  三、教學難點:

  掌握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白描的手法。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情境法、研討法

  五、教具準備:

  PPT課件 flash朗讀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導語

  (先看《送別》歌曲影片,情境匯入)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當我們輕輕叩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不經意間,那一個個淚眼婆娑的麗姿、一個個悽婉纏綿的動人故事、一縷縷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就會從平平仄仄裡飄出,打溼我們的雙眼。現在我們就走進柳永的《雨霖鈴》,一起感受離別詩詞的萬種風情。

  (二)資料助讀(幻燈片1-5)

  1、關於柳永(約987——1053)

  1)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柳郎中。他是北宋第一個專業詞人,由於仕途上遭遇坎坷,失意無聊,往返於秦樓楚館,流連坊曲,在樂工和歌妓們的支援下,這位精通音律的詞人,創作了大量合於歌唱的新樂府(慢詞)。柳永開創了婉約詞派,對北宋詞的發展有重要的貢獻和影響。

  2)柳永大約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時到京城趕考。以自己的才華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題名,而且幻想著有一番大作為。誰知第一次考試沒考上,他不在乎,輕輕一笑,填詞道:“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等了5年,第二次開科又沒有考上,這回他忍不住要發牢騷了,便寫了那首著名的《鶴沖天》:“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柳永這首牢騷歌不脛而走,傳到了宮裡,宋仁宗一聽大為惱火,並記在心裡。柳永在京城又捱了三年,參加了下一次考試,這次好不容易通過了,但臨到皇帝圈點放榜時,宋仁宗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給勾掉了。於是,柳永半是解嘲、半是哀怨,遂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留連坊曲。之後柳永流落於汴京、蘇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連於秦樓楚館,為歌伎填詞作曲。

  最後,他在飽受世態炎涼,“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時,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歲時方才考取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終客死襄陽,家無餘財,群伎合金葬之南門外。

  2、關於柳詞

  從題材方面看,大體可分三類:寫都市生活和風光;寫婦女生活、願望和男女間的戀情;寫羈旅行役之苦。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苦。柳詞在藝術表現上自成風格,感情真摯、大膽,以白描見長,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的說法。柳永的《樂章集》有詞近二百首,《雨霖鈴》是柳永的代表作,為“宋金十大麴之一”。

  3、關於本首雨霖鈴

  雨霖鈴,也作雨淋鈴。原為唐教坊曲名。相傳唐玄宗入蜀,至斜口時,陰雨連日,棧道中聞鈴聲,為悼念楊貴妃,遂制此曲。宋代人依舊聲填詞,遂為詞牌。

  這首詞描寫了作者要離開汴京(開封)去各地漂泊時和他心愛的人難捨難分的痛苦心情。

  (三)朗讀

  1、聽朗讀,整體感知(flash配樂朗讀)

  2、生反覆誦讀,然後嘗試配樂朗讀。

  3、誦讀過程中的任務:

  (1)字詞積累。(幻燈片6、7)

  ² 讀出下列字音

  凝噎( yē )  暮靄( ǎi ) 沈沈(chén) 更那( nǎ )堪

  ² 解釋詞語

  長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設一短亭,十里設一長亭,供行人休息,人們常在長亭送別。

  無緒:沒有心思,情緒不好。

  蘭舟:木蘭木製造的船。這是文學作品中常用的對船的美稱,此處指船伕。

  凝噎:因為激動,嗓子被氣憋住,說不出話,哭不出聲。

  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走得很遠。

  暮靄:傍晚的雲氣。

  沈沈:深沉。沈,通“沉”。

  楚天:楚地的天空,這裡泛指南方天空。

  經年:一年又一年,表示日期很長。

  (2)找出詞中藉助了哪些景物來表達別情。

  (四)合作探究,討論上闋

  1、透過哪幾句你得到了離別的節令時間地點的資訊?

  2、最打動你的離別之景是哪幅畫面?運用了哪種手法?令你想到了哪些與此相關的詩文?

  3、詞中還設想了離別之後的前途渺茫相見無期,你能找出來嗎?

  交流明確:(幻燈片8-12)

  1、“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交代離別的節令深秋(寒蟬)、時間(晚)、地點(長亭)、天氣(驟雨初歇),一陣驟雨過後,景色特別鮮明刺眼,周圍都是悽切的蟬聲,又正是暮色蒼茫時分,對著這送別的長亭,是多麼動人愁思的境界啊!這裡不止以寒秋、昏暮、急雨烘托“都門帳飲無緒”的悲苦淒涼氣氛,更寫出了離別之際的痛苦心情。

  ---古人常將“長亭”作為抒發別情相思的物件(生交流)

  “河橋望行旅,長亭送故人。” ——王褒

  “長亭更短亭,何處是歸程。” ——李白

  “迤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王實甫

  2、估計此問題學生會有兩種答法,師進行點撥

  (1)“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州催發。”

  實寫不忍別又不能不別的情況。從依依不捨的情形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出“無緒”已經達到了“黯然魂銷”的程度。正在難捨難分之際,船伕的`一聲催叫將離人的心揪得緊緊的,誰能模仿舟子催促的語氣來個情景再現呢?(找男生模仿)

  “無緒”“留戀”表現了兩人依依不捨的真實情形,但要說將離別之情態定格成一幅畫面的還是下一句“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2)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白描手法:是一種不加修飾的描寫。是從繪畫中借鑑來的術語,指中國畫中完全用線條來表現物象的技法。白描,用魯迅的說法,叫做“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

  此二句,用白描手法加深塗抹,寫出了人物離別的動作、情態,兩雙無力而有情的手握在一起,無神而有淚的眼,對視呆滯,縱有千言萬語也給噎住說不出口了,只好無言相對,更使人傷心失魄。描繪出了一個“真情無言”“至愛無聲”的感情境界。這一形象的刻畫,看來似很簡單,實則是情感的集中表現,真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流淚眼望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與蘇軾“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江城子》)異曲同工。

  3、“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此三句以“念”字帶起,借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天空,襯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見的無期。雖然其景是設想的,是虛的,但給讀者的感受卻是真實的,景也無邊,情也無限。時間接近黃昏,景色模糊了,而離別的情緒也是黯淡的。這麼一來,給予讀者的感覺就不光是自然的景色,更深刻的是這種景色中充塞著茫無邊際的離愁別恨。結構上,這兩句既是對上闋的所寫景物的收束,又為下闋寫別後離人的心情張本,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五)小結上闋(幻燈片13)

  上闋以景襯情,以景達情,虛實結合,寫出了離別之際的無盡愁思。尤以“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最為動人,運用白描手法,將戀人恨別時的動作、神態勾畫得極為生動逼真,把難捨難分的離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六)合作探究,討論下闋

  1、哪句點明瞭全詞的主題?你是如何理解的?

  2、找出以景襯情載滿離愁的句子,並試著加以賞析。

  交流明確:(幻燈片14-21)

  1、“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中“傷離別”點明主題。“自古”是把自己的感情賦予普遍的意義。“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又推進一層,多情的人因離別而傷感,現在正是冷落清秋的時節,這就更加叫人難以忍受。這裡作者有意識的把自己的私情作為具有典型意義的問題提出來了,說明在冷落的清秋的時候這種難堪的離情,凡是多情得人都會具有的。這種把個別的特殊的現象提高到一般的合情合理的現象,也擴大了這首詞的意義。

  自古傷離別的詩句(生交流)

  “悲莫悲兮生別離。” ——屈原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 ——江淹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

  2、同學們的賞析都表達出了自己的理解,師進行總結指導。

  (1)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這是歷來為人所稱誦的句子。就詞義看,是承接上面“念去去千里煙波”兩句而來,是深一層的想念,想到今夜酒醒的時候,不見心愛的人,只對著岸上的楊柳,曉風輕拂,殘月微明,這情景是多麼難受啊!這也是情景交融的寫法。這兩句為什麼特別為人們所欣賞,甚至有人拿來代表柳詞呢?這兩句的好處怕還是在於集中了許多觸動離愁的東西來表現他內心的愁懷。

  ---關於酒:離人飲酒,是作為麻醉劑來削減愁懷的,酒醒就無異愁醒。經過麻醉後再醒過來的愁,就越發使人感到無法排遣了。

  昨夜更闌酒醒,春愁過卻邊病。——李煜《應長天》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周邦彥《關河令》

  ---關於柳: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風俗。“留”與“柳”諧音,折柳贈人是希望對方留下來。離別的人一見楊柳,就會想起離別時依依不捨的場面,心中就會湧起縷縷離愁。柳總是和離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無名氏《送別》

  ---關於風:載滿離愁的清秋,曉風輕拂,陣陣寒意,更增添了淒涼之感 。

  ---關於月: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是離合的象徵,何況是殘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人無限的愁思。殘月清冷的形象暗合悽清冷落之感。詞人寓情於景,借景傳情,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

  有關月的歌曲:生唱出借月抒懷的歌曲,如《彎彎的月亮》等。

  有關月的情思:(生交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作者把楊柳、風、月這三件最能觸動離愁的事物集中成為一幅鮮明的畫面,出現在特定的時刻——“酒醒”之後,離人借酒消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帳飲時已然無緒,更何況酒醒之後?愁更思愁,難以排遣。

  ---“今宵”二句承上片念去去,想象別後酒醒所見,是虛景。遙想酒醒夢迴,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著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淒涼的氣氛,清幽的風景,綿綿的離愁,便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中。與前面實寫離別場景融為一體,更形象地抒發離別愁思。畫面生動,誘發想象,引起共鳴,因此成為千古佳句。

  (2)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四句是更深一層推想到離別以後慘不成歡的情況,“良辰好景”因無人共賞而如同“虛設”,即使有“千種風情”也因無人共語而倍覺痛楚。以虛景、虛情收束全篇,把離別之情藝術地推向高潮,真所謂“餘恨無窮,餘味不盡”……

  (七)小結下闋(幻燈片22)

  下闋設想分別以後彼此的淒涼處境,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融孤苦之情於悽清的景中,意境十分高遠,成為代表柳詞的經典佳句。

  (八)總結全詞(幻燈片23)

  這首詞寫將別、臨別以及別後的種種設想,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別時候,重在描寫情態;再寫別後想象,重在刻劃心理。其中,以白描的手法鋪敘景物,傾吐心情,層次分明,語意明確,絕少掩飾假借之處。尤其是把別後的情景描寫得比真的還真,又以景視之,以景襯情,“景中見情,以情帶景,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一切景語皆情語”,使人不覺的是虛構的,足見柳永的藝術手法之高妙。因此,這首《雨霖鈴》也成為柳永的代表作品。

  (九)課堂延伸(幻燈片24、25、26)

  1、引導學生總結出詩歌鑑賞的初步方法:

  反覆誦讀細品味——走馬觀花抓關鍵——多方聯絡明真情

  2、比較閱讀

  這首《雨霖鈴》是柳永婉約派的代表作,表達情感細膩、委婉,纏綿哀怨。

  據俞文豹《吹劍錄》雲:“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

  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剛學過的蘇軾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體會詞學兩大宗豪放派、婉約派的特點。

  豪放派——縱橫捭闔,氣魄宏大,豪放不羈。

  婉約派——纏綿悱惻,婉麗多姿,音調諧婉。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背一背這“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輕敲慢打、柔聲細語”唱出來的《雨霖鈴》。

  (十)指導背誦

  按照將別——臨別——別後的線索,先寫實景,然後進行設想,描繪了別後悽清孤苦的斷腸畫面。抓住關鍵詞“淚眼”、“凝噎”“念”“傷離別”“楊柳”“曉風殘月”等來背誦效果會更好。

  (十一)作業

  1、蒐集婉約派詞人的相關詞作,進一步體會婉約派的特點。

  2、背誦本首詞。

  (十二)板書設計

  《雨霖鈴 寒蟬悽切》

  柳永

  景物 特點

  寒蟬 長亭 驟雨

  煙波 暮靄 楚天

  楊柳 曉風 殘月

  悽切 悲涼

  蒼茫 落寞

  悽清 孤寂

  纏綿哀怨 傷感低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