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閱讀答案參考5篇

《舊唐書》閱讀答案參考5篇

  在各個領域,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有助於我們領會解題思路,掌握答題技巧。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是科學規範的閱讀答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舊唐書》閱讀答案參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舊唐書》閱讀答案參考1

  舊唐書

  程千里列傳

  程千里,京兆人。身長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磧西募人,累以戎勳,官至安西副都護。天寶十一載,授御史中丞。十二載兼北庭都護充安西北庭節度使突厥首領阿布思先率眾內附隸朔方軍玄宗賜姓名曰李獻忠李林甫遙領朔方節度用獻忠為副將後有詔移獻忠部落隸幽州,獻忠素與祿山有隙,懼不奉詔,乃叛歸磧北,數為邊患。玄宗憤之,命千里將兵討之。

  十二載十一月,千里兵至磧西,以書喻葛祿,令其相應。獻忠勢窮,歸葛祿部。葛祿縛獻忠並其妻子及帳下數千人,送之千里,飛表獻捷,天子壯之。十三載三月,千里獻俘於勤政樓,斬之於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衛大將軍同正,仍留佐羽林軍。祿山之亂,詔千里於河東召募,充河東節度副使、雲中太守。

  十五載正月,遷上黨郡長史、特進,攝御史中丞,以兵守上黨。賊來攻城,屢為千里所敗,以功累加開府儀同三司、禮部尚書、兼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賊將蔡希德圍城,數以輕騎挑戰。千里恃其驍果,開懸門,率百騎,欲生擒希德。勁騎搏之,垂將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斂騎而退,橋壞墜坑,反為希德所執。仰首告諸騎曰:非吾戰之過,此天也!為我報諸將士,乍可失帥,不可失城。軍人聞之泣下,晝夜嚴兵城守,賊竟不能拔。千里至東都.安慶緒舍之,偽署特進,囚之客省。及慶緒敗走,為嚴莊所害。

  其年十二月,上御丹鳳樓大赦,節文曰:忠臣事君,有死無貳;烈士徇義,雖歿如存。其李憕、盧奕、袁履謙、張巡、許遠、張介然、蔣清、龐堅等,即與追贈,訪其子孫,厚其官爵,家口深加優恤。自是赦恩,無不該於節義,而程千里終以生執賊庭,不沾褒贈。

  (選自《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七下列傳第一百三十七下)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十二載/兼北庭都護/充安西北庭節度使/突厥首領阿布思先率眾內附/隸朔方軍/玄宗賜姓名曰李獻忠/李林甫遙領朔方節度/用獻忠為副將/

  B.十二載/兼北庭都護/充安西北庭節度/使突厥首領阿布思先率眾內附/隸朔方軍/玄宗賜姓名/曰/李獻忠李林甫遙領朔方節度/用獻忠為副將/

  C.十二載/兼北庭都護/充安西北庭節度使/突厥首領阿布思先率眾/內附隸朔方軍/玄宗賜姓名曰李獻忠/李林甫遙領朔方/節度用獻忠為副將/

  D.十二載/兼北庭都護/充安西北庭節度/使突厥首領阿布思先率眾內附/隸朔方軍/玄宗賜姓名曰/李獻忠/李林甫遙領朔方節度/用獻忠為副將/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級行政單位,所管轄範圍大致相當於陝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屬地區。

  B.奉詔:接受皇帝的命令。奉,這裡意為恭敬地獻上。詔,帝王所發的文書命令,亦即詔書。

  C.御史中丞:官名,漢朝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復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職。

  D.儀同三司:非三司而儀制同於三公。三司即三公。唐代稱御史大夫、中書、門下為三司。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京兆人程千里,身長七尺,相貌魁梧偉岸,勇猛有力。他本來是被招募到磧西的軍人,憑藉多次的戰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護。

  B.李獻忠因為跟安祿山不睦而背叛唐朝朝廷逃回到磧北,並多次侵擾邊疆。唐玄宗對李獻忠感到很憤恨,下令程千里率兵討伐他。

  C.賊將蔡希德在至德二年九月包圍城池,多次帶領騎兵前來挑戰。程千里自恃驍勇果敢,開啟懸門,率領一百個騎兵,想要活捉他。

  D.唐朝朝廷要求忠臣侍奉君主,嘉許殺身報國而貶斥叛變成為貳臣,程千里因被叛賊活捉而投靠了賊廷,所以沒有得到褒揚和追贈。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葛祿縛獻忠並其妻子及帳下數千人,送之千里,飛表獻捷,天子壯之。

  (2)非吾戰之過,此天也!為我報諸將士,乍可失帥,不可失城。【參考答案、譯文下一頁】

  答案:

  1.A(根據年號、官職名、句意、標誌來斷句。)

  2.B(奉,恭敬地用手捧著。)

  3.D(無中生有。依據文章第四段內容可知,程千里雖然被活捉,但是並沒有投靠賊廷。)

  4.(1)葛祿將李獻忠和他的妻了兒女以及帳下數千人都捆綁起來,交給程幹裡,程千里飛快地傳回捷報,唐玄宗很讚賞他的勇武。(省略句及狀語後置句、縛、飛表獻捷、壯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2)這不是我作戰的過錯啊,這是天意啊!替我轉告各位將士,寧可失掉主帥,不可丟失城池。(判斷句、諸、乍可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程千里是京兆人。他身長七尺,相貌魁梧偉岸,勇猛有力。他本來是磧西募人,多次憑藉戰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護。天寶十一年,他被授予御史中丞。天寶十二年,兼任北庭都護,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突厥首領阿布思先率領部眾歸附唐朝,隸屬於朔方軍,唐玄宗為其改賜姓名叫做李獻忠。李林甫統領朔方節度,任命李獻忠為副將。之後又下詔,將李獻忠部落轉移,隸屬幽州管轄,李獻忠和安祿山素來不和,恐懼不敢奉詔,於是背叛朝廷逃回磧北,多次成為邊關大患。唐玄宗對他感到很憤怒,下令程千里率兵討伐他。

  天寶十二年十一月,程千里的軍隊到達磧西,用書信曉諭葛祿,命令他幫助朝廷。李獻忠勢單力孤,歸降了葛祿的部落。葛祿將李獻忠及其妻子兒女、帳下數千人都捆綁起來,交給程千里,程千里飛快地傳回捷報,唐玄宗很讚賞他的勇武。天寶十三年三月,程千里在勤政樓獻上俘虜李獻忠,最後將他在朱雀街斬首,程千里憑藉功績被授予右金吾衛大將軍同正,仍然留任輔佐治理羽林軍。安史之亂髮生後,朝廷下詔命令程千里在河東招募兵勇,充任河東節度副使、雲中太守。

  天寶十五年正月,程千里被升遷為上黨郡長史、特進,代理御史中丞,派兵守上黨。叛賊來攻城,多次被程千里擊敗,憑藉功勳多次升遷,直至開府儀同三司、禮部尚書、兼任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賊將蔡希德包圍城池,並且多次帶領少量騎兵前來挑戰。程千里自恃驍勇果敢,於是開啟懸門,率領一百個騎兵,想要生擒蔡希德。雙方精銳的騎兵交戰得很激烈,差一點就要生擒蔡希德,但是蔡希德的救兵到了,程千里於是收攏騎兵撤退,可是護城河的橋壞了,他掉進了坑裡,反而被蔡希德抓住了。程千里抬頭告訴自己的騎兵說:這不是我作戰的過錯啊,這是天意啊!替我轉告各位將士,寧可軍隊失掉主帥,不可丟失城池。士兵們聽到後都流下了眼淚,早晚嚴防死守,叛賊最終也沒有攻下城池。程千里被俘到了東都洛陽,安慶緒給他安排了住處,專門給他安排了偽職特進,把他囚禁在客舍中。等到安慶緒敗走的時候,程千里被嚴莊殺害。

  這一年的十二月,皇上駕臨丹鳳樓大赦天下,其中說到:忠臣侍奉君主,只有殺身報國而不會叛變成為貳臣;烈士為國捐軀,即使死了也像活著一樣。像李憕、盧奕、袁履謙、張巡、許遠、張介然、蔣清、龐堅等這些人,馬上追贈官職,尋訪他們的子孫,加封他們的官爵,家中人口都多多給予撫卹。於是從此給予厚待的人,無不是要求節義完備的.而程千里終究因為被生擒到叛賊的朝廷,所以沒有得到褒揚和追贈。

《舊唐書》閱讀答案參考2

  《舊唐書·列傳第一·后妃上》閱讀答案翻譯

  太宗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長安人,隋右驍衛將軍晟之女也。少好讀書,造次必循禮則。性素儉約,凡所服御,取給而已。太宗甚禮遇之,常與論及賞罰之事,對曰:“牝雞司晨,惟家之索。妾以婦人,豈敢豫聞政事?”太宗固與之言,竟不之答。

  時後兄無忌,夙與太宗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勳,委以腹心,出入臥內,將任之朝政。後固言不可,每乘間奏曰:“妾既託身紫宮,尊貴已極,實不願兄弟子侄佈列朝廷。漢之呂、霍,可為切骨之誡。特願聖朝勿以妾兄為宰執。”太宗不聽,竟用無忌為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右僕射。後又密遣無忌苦求遜職,太宗不獲已而許焉,改授開府儀同三司,後意乃懌。

  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後曰:“東宮器用闕少,欲有奏請。”後不聽,曰:“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揚,何憂少於器物也!”

  後所生長樂公主,太宗特所鍾愛,及將出降,敕所司資送倍於長公主。魏徵諫曰:“昔漢明帝時,將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於先帝子乎!’然謂長主者,良以尊於公主也,情雖有差,義無等別。若令公主之禮有過長主,理恐不可,願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後,後嘆曰:“嘗聞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聞其諫,實乃能以義制主之情,可謂正直社稷之臣矣。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納之則俗寧,杜之則政亂,誠願陛下詳之,則天下幸甚。”後因請遣中使齎帛五百匹,詣徵宅以賜之。

  八年,從幸九成宮,染疾危惙。將大漸,與太宗辭訣,曰:“妾生既無益於時今死不可厚費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見自古聖賢皆崇儉薄惟無道之世大起山陵勞費天下為有識者笑。但請因山而葬,不須起墳,無用棺槨,所須器服,皆以木瓦,儉薄送終,則是不忘妾也。”

  十年六月己卯,崩於立政殿,時年三十六。 (節選自《舊唐書·列傳第一·后妃上》,有刪改)

  7、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竟不之答 竟:竟然

  B.後意乃懌 懌:高興

  C.及將出降 出降:出嫁

  D.後因請遣中使齎帛五百匹 齎:攜帶

  8、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妾生既無益/於時今死/不可厚費/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見/自古聖賢/皆崇儉薄/惟無道之世/大起山陵/勞費天下/為有識者笑

  B.妾生既無益於時/今死不可/厚費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見/自古聖賢/皆崇儉薄/惟無道之世/大起山陵/勞費天下/為有識者笑

  C.妾生既無益於時/今死不可厚費/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見/自古聖賢/皆崇儉薄/惟無道之世大起/山陵勞費天下/為有識者笑

  D.妾生既無益於時/今死不可厚費/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見/自古聖賢/皆崇儉薄/惟無道之世/大起山陵/勞費天下/為有識者笑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長孫皇后愛好讀書,知書達理。太宗想要與她討論政事,但她卻認為,作為女人,不可參與政事,拒絕和太宗討論。

  B.長孫皇后吸取漢朝呂后家族、霍光家族的前車之鑑,不願兄弟子侄擔任高官。她一再向太宗請求不要將兄長長孫無忌任命為宰相。

  C.長孫皇后為人大度,讚賞愛護正直的大臣。魏徵建議減少皇后女兒的嫁妝,皇后不僅不生氣,還私下派遣使者賞賜給魏徵財物,表彰他的正直。

  D.長孫皇后節儉樸素,在世時所用的東西,僅僅夠用而已,臨死前,還向太宗表明節儉下葬的心願,不願勞費天下百姓。

  10、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揚,何憂少於器物也!(5分)

  (2)納之則俗寧,杜之則政亂,誠願陛下詳之,則天下幸甚。(5分)

  《舊唐書·列傳第一·后妃上》閱讀答案

  7、A。“竟”在此處是“最終、終究”的意思。

  8、D。

  9、C。原文為“後因請遣中使齎帛五百匹,詣徵宅以賜之。”皇后請示過皇帝,才派人送禮物給魏徵,並不是“私下派遣”。

  10、(1)作為太子,擔憂的應該是自己優秀的品德沒有養成、美好的名聲沒有遠揚,怎麼去擔憂自己所用的器具物品少了呢!(5分。第一句1分,關鍵在“為”。第二句3分,所字結構1分,判斷句1分,“德不立而名不揚”1分。最後一句,大意1分)

  (2)如果皇帝採納忠言,那麼世間百姓就會安寧;如果皇帝拒絕忠言,那麼國家政事就會變得紊亂。衷心希望陛下好好思考這句話,那麼對於整個天下來講,都是一件很幸運的事兒。(5分。第三句2分,關鍵點:誠、詳。其他一句1分)

  《舊唐書·列傳第一·后妃上》閱讀答案翻譯

  太宗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長安人,隋右驍衛將軍晟之女也。晟妻,隋揚州刺史高敬德女,生後。少好讀書,造次必循禮則。年十三,嬪於太宗。隋大業中,常歸寧於永興裡,後舅高士廉媵張氏,於後所宿舍外見大馬,高二丈,鞍勒皆具,以告士廉。命筮之,遇《坤》之《泰》,筮者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牝馬地類,行地無疆。變而之《泰》,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象》曰:後以輔相天地之宜而左右人也。龍,《乾》之象也。馬,《坤》之象也。變而為《泰》,天地交也。繇協於《歸妹》,婦人之兆也。女處尊位,履中居順也。此女貴不可言。”武德元年,冊為秦王妃。時太宗功業既高,隱太子猜忌滋甚。後孝事高祖,恭順妃嬪,盡力彌縫,以存內助。及難作,太宗在玄武門,方引將士入宮授甲,後親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九年,冊拜皇太子妃。

  太宗即位,立為皇后。贈後父晟司空、齊獻公。後性尤儉約,凡所服御,取給而已。太宗彌加禮待,常與後論及賞罰之事,對曰:“牝雞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婦人,豈敢豫聞政事?”太宗固與之言,竟不之答。時後兄無忌,夙與太宗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勳,委以腹心,出入臥內,將任之朝政。後固言不可,每乘間奏曰:“妾既託身紫宮,尊貴已極,實不願兄弟子侄佈列朝廷。漢之呂、霍可為切骨之誡,特願聖朝勿以妾兄為宰執。”太宗不聽,竟用無忌為左武候大將軍、吏部尚書、右僕射。後又密遣無忌苦求遜職,太宗不獲已而許焉,改授開府儀同三司,後意乃懌。有異母兄安業,好酒無賴。獻公之薨也,後及無忌並幼,安業斥還舅氏,後殊不以介意,每請太宗厚加恩禮,位至監門將軍。及預劉德裕逆謀,太宗將殺之,後叩頭流涕為請命曰:“安業之罪,萬死無赦。然不慈於妾,天下知之,今置以極刑,人必謂妾恃寵以復其兄,無乃為聖朝累乎!”遂得減死。

  後所生長樂公主,太宗特所鍾愛,及將出降,敕所司資送倍於長公主。魏徵諫曰:“昔漢明帝時,將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於先帝子乎!’然謂長主者,良以尊於公主也,情雖有差,義無等別。若令公主之禮有過長主,理恐不可,願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後,後嘆曰:“嘗聞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聞其諫,實乃能以義制主之情,可謂正直社稷之臣矣。妾與陛下結髮為夫婦,曲蒙禮待,情義深重,每言必候顏色,尚不敢輕犯威嚴,況在臣下,情疏禮隔,故韓非為之說難,東方稱其不易,良有以也。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有國有家者急務,納之則俗寧,杜之則政亂,誠願陛下詳之,則天下幸甚。”後因請遣中使齎帛五百匹,詣徵宅以賜之。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後曰:“東宮器用闕少,欲有奏請。”後不聽,曰:“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揚,何憂少於器物也!”

  八年,從幸九成宮,染疾危惙,太子承乾入侍,密啟後曰:“醫藥備盡,尊體不瘳,請奏赦囚徒,並度人入道,冀蒙福助。”後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為惡。若行善無效,何福可求?赦者,國之大事;佛道者,示存異方之教耳,非惟政體靡弊,又是上所不為,豈以吾一婦人而亂天下法?”承乾不敢奏,以告左僕射房玄齡,玄齡以聞,太宗及侍臣莫不噓唏。朝臣鹹請肆赦,太宗從之;後聞之,固爭,乃止。將大漸,與太宗辭訣,時玄齡以譴歸第,後固言:“玄齡事陛下最久,小心謹慎,奇謀秘計,皆所預聞,竟無一言漏洩,非有大故,願勿棄之。又妾之本宗,幸緣姻戚,既非德舉,易履危機,其保全永久,慎勿處之權要,但以外戚奉朝請,則為幸矣。妾生既無益於時,今死不可厚費。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見。自古聖賢,皆崇儉薄,惟無道之世,大起山陵,勞費天下,為有識者笑。但請因山而葬,不須起墳,無用棺槨,所須器服,皆以木瓦,儉薄送終,則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崩於立政殿,時年三十六。其年十一月庚寅,葬於昭陵。

  後嘗撰古婦人善事,勒成十卷,名曰《女則》,自為之序。又著論駁漢明德馬皇后,以為不能抑退外戚,令其當朝貴盛,乃戒其龍馬水車,此乃開其禍源而防其末事耳。且戒主守者曰:“此吾以自防閒耳。婦人著述無條貫,不欲至尊見之,慎勿言。”崩後,宮司以聞,太宗覽而增慟,以示近臣曰:“皇后此書,足可垂於後代。我豈不達天命而不能割情乎!以其每能規諫,補朕之闕,今不復聞善言,是內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號曰文德順聖皇后。

《舊唐書》閱讀答案參考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李自良,兗州泗水人。初,祿山之亂,自良從兗鄆節度使能元皓,以戰功累授右衛率。後從袁傪討袁晁、陳莊二賊,積功至試殿中監,隸浙江東道節度使薛兼訓。兼訓移鎮太原,自良從行,授河東軍節度押衙。兼訓卒,鮑防代,又事防為牙將。會回鶻入寇,防令大將焦伯瑜、杜榮國將兵擊之。自良謂防曰:回鶻遠來求戰,未可與爭鋒。但于歸路築二壘,以兵守之,堅壁不動,虜求戰不得,師勞自旋。俟其返,即乘之,縱不甚捷,虜必狼狽矣。二壘厄其歸路,策之上也。防不從,促伯瑜等逆戰,遇虜於百井。伯瑜等大敗而還,由是稍知名。馬燧代防為帥,署奏自良代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仍為軍候。自良勤恪有謀,燧深委信之。建中年,田悅叛,燧與抱真東討;自良常為河東大將,摧鋒陷陣,破田悅。及討李懷光於河中,自良專河東軍都將,前後戰績居多。燧之立功名,由自良協輔之力也。貞元三年,從燧入朝,罷燧兵權,德宗欲以自良代燧。自良懇辭事燧久,不欲代為軍帥,物議多之,乃授右龍武大將軍。德宗以河東密邇胡戎,難於擇帥,翌日,自良謝,上謂之曰:卿於馬燧存軍中事分,誠為得禮,然北門之寄,無易於卿。即日拜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支度營田觀察使。在鎮九年,以簡儉守職,軍民胥悅。雖出身戎伍,動必循法,略不以暴戾加人。十一年五月,卒于軍,年六十三,上甚嗟惜之,廢朝一日,贈左僕射,賻(fù,拿錢財幫助別人辦理喪事)布帛米粟有差。(選自《舊唐書列傳第九十六》)

  9.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戰功累授右衛率累:多次

  B.二壘厄其歸路厄:切斷

  C.伯瑜等大敗而還,由是稍知名稍:稍微

  D.不欲代為軍帥,物議多之多:讚美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促伯瑜等逆戰,遇虜於百井/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

  B.燧之立功名,由自良協輔之力也/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C.德宗欲以自良代燧/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乃授右龍武大將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下列五句話,分別編為四組,都能體現李自良戰略眼光的一組是

  ①自良從兗鄆節度使能元皓

  ②回鶻遠來求戰,未可與爭鋒

  ③虜求戰不得,師勞自旋

  ④二壘厄其歸路,策之上也⑤雖出身戎伍,動必循法,略不以暴戾加人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平定安祿山叛亂時,李自良跟從兗鄆節度使能元皓征戰,因為戰功卓著,被提拔為右衛率。

  B.薛兼訓死後,李自良做了鮑防的牙將。焦伯瑜因未聽從李自良的建議,導致與回鶻作戰失敗。

  C.李自良勤勉、謹慎有謀略,深受元帥馬燧的信任。在多年的征戰中,他輔助馬燧成就了許多功名。

  D.德宗非常欣賞李自良,想用他代替馬燧的職務,李自良以長時間做馬燧下屬的理由誠懇地拒絕了。

  [參考答案]

  9.C(稍:逐漸)

  10.B(A項,第一個是介詞在,第二個是介詞對於。B項,都是結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獨立性,不譯。C項,第一個是介詞用,第二個是介詞因為。D項,第一個是副詞於是,就,第二個是連詞卻。)

  11.C(①是交代李自良跟從能元皓的事,沒有體現戰略眼光。⑤是敘述李自良遵循法規,不對人施以暴戾的事。)

  12.B(元帥鮑防未聽從李自良的建議導致焦伯瑜的失敗。)參考譯文:李自良,是兗州泗水人。起初,安祿山叛亂,李自良跟從兗鄆節度使能元皓,因戰功多次加授直到右衛率。後來跟從袁傪討伐袁晁、陳莊兩個叛賊,屢建軍功做到試殿中監,隸屬浙江東道節度使薛兼訓。薛兼訓改任去鎮守太原,李自良從隨行,授任河東軍節度押衙。薛兼訓死後,鮑防代替他,李自良又侍奉鮑防做了牙將。當時恰巧趕上回鶻入侵,鮑防命令大將焦伯瑜、杜榮國率兵迎擊他們。李自良對鮑防說:回鶻遠道而來尋求交戰,我們不能和他們爭高下。只需在他們回去的路上修築兩座保壘,派兵駐守在那,堅守不動,回鶻軍求戰不得,軍隊疲憊必然自行撤退。等到他們撤退時,我們再出兵襲擊,即使不會大勝,虜兵也會狼狽不堪。目前,設定兩座堡壘切斷他們的歸路,這是上策。

  鮑防沒有聽從,督促焦伯瑜、杜榮國迎戰,在百井與回鶻軍遭遇。焦伯瑜、杜榮國大敗而歸,李自良因為這件事逐漸出了名。馬燧代替鮑防為帥,上奏朝廷任命李自良為代州刺史,兼任御史大夫,兼任軍候。李自良勤勉、謹慎有謀略,馬燧非常信任他。建中年間,田悅反叛,馬燧與李抱真向東討伐;李自良經常為河東大將,衝鋒陷陣,打敗田悅。等到在河中討李懷光的時候,李自良專任河東軍都將,前後所立戰功最多。馬燧所建立的功名,大都是由於李自良輔助的結果。貞元三年,李自良隨從馬燧入朝,朝廷罷免了馬燧的兵權,德宗想用李自良代替馬燧。李自良用長久侍奉馬燧的理由誠懇推辭,不想代替馬燧做軍帥,受到輿論的讚美,於是任為右龍武大將軍。德宗因為河東接近胡戎,挑選合適的人選任節帥很困難,第二天,李自良前來謝恩,皇上對他說:你為馬燧儲存軍中名分,確實符合禮節,但是作為北方門戶的保障,沒有人能夠替代得了你。當天授予他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支度營田觀察使。在鎮所九年,因為簡約勤儉恪守職責,軍民悅服。李自良雖然是軍人出身,行動都遵循法規,一般不對人施以暴戾。十一年五月,死在軍中,時年六十三歲,皇上感到非常痛惜,為他停止朝會一天,追贈為左僕射,賜給喪葬布帛米粟等物。

《舊唐書》閱讀答案參考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馬璘,扶風人也。祖正會,右威衛將軍。父晟,右司御率府兵曹參軍。璘少孤,落拓不事生業。年二十餘,讀《馬援傳》至“大丈夫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而歸”,慨然嘆曰:“豈使吾祖勳業墜於地乎!”開元末,杖劍從戎,自效於安西。以前後奇功,累遷至左金吾衛將軍同正。

  至德初,王室多難,璘統甲士三千,自二庭赴於鳳翔。肅宗奇之,委以東討。 寇陝郊,破賊河陽,皆立殊效。嘗從李光弼攻賊洛陽,史朝義自領精卒,拒王師於北邙,營壘如山,旌甲耀日。諸將愕眙不敢動璘獨率所部橫戈而出入賊陣者數四賊因披靡潰去。副元帥李光弼壯之,曰:“吾用兵三十年,未見以少擊眾,有雄捷如馬將軍者。”遷試太常卿。

  明年,蕃賊寇邊,詔璘赴援河西。廣德初,僕固懷恩不順,誘吐蕃入寇,代宗避狄陝州。璘即日自河右轉鬥戎虜間,至於鳳翔。時蕃軍雲合,鳳翔節度使孫志直方閉城自守;璘乃持滿外向,突入懸門,不解甲,背城出戰,吐蕃奔潰。璘以勁騎追擊,俘斬數千計,血流於野,由是雄名益振。代宗還宮,召見慰勞之,授兼御史中丞。

  永泰初,拜四鎮行營節度,兼南道和蕃使,委之禁旅,俾清殘寇。俄遷四鎮、北庭行營節度及邠寧節度使、兼御史大夫,旋加檢校工部尚書。以犬戎浸驕,歲犯郊境,涇州最鄰戎虜,乃詔璘移鎮涇州,兼權知鳳翔隴右節度副使。復以鄭、滑二州隸之。璘詞氣慷慨,以破虜為己任。既至涇州,分建營堡,繕完戰守之具,頻破吐蕃。以其生口俘馘來獻,前後破吐蕃約三萬餘眾。在涇州令寬而肅,人皆樂為之用。鎮守凡八年,雖無拓境之功,而城堡獲全,虜不敢犯。加檢校右僕射。上甚重之,遷檢校左僕射知省事,詔宰臣百僚於尚書省送上,進封扶風郡王。

  璘雖生於士族,少無學術,忠而能勇,武幹絕倫,艱難之中,頗立忠節,中興之猛將也。年五十六,大曆十二年卒,德宗悼之,廢朝,贈司徒。(選自《舊唐書·馬璘傳》,有刪改)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殄寇陝郊,破賊河陽 殄:消滅

  B.明年,蕃賊寇邊; 寇:盜匪,侵犯者

  C.委之禁旅,俾清殘寇 俾:使

  D.在涇州令寬而肅,人皆樂為之用 用:出力,效命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以馬革裹屍而歸 吾嘗終日而思矣

  B.副元帥李光弼壯之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C.璘乃持滿外向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以犬戎浸驕……乃詔璘移鎮涇州 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諸將愕眙/不敢動璘/獨率所部橫戈/而出入賊陣者數/四賊因披靡/潰去

  B.諸將愕眙/不敢動璘/獨率所部/橫戈而出入賊陣者數/四賊因披靡潰去

  C.諸將愕眙/不敢動/璘獨率所部/橫戈而出/入賊陣者數四/賊因披靡潰去

  D.諸將愕眙/不敢動/璘獨率所部橫戈/而出入賊陣者數四/賊因披靡潰去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馬璘幼年喪父,放浪不羈,整天無所事事。二十多歲時,《馬援傳》中的一句話激發了他的上進心,

  使他終成一代名將。

  B.吐蕃軍隊屢次進犯邊境,在洛陽之戰中,敵軍氣勢很盛,馬璘毫不畏懼,率部奮勇作戰,以少勝多,受到副元帥李光弼的盛讚。

  C.僕固懷恩反叛,引誘吐蕃軍入侵,代宗出逃到陝州避難。馬璘率軍救難,擊潰了圍攻鳳翔的吐蕃軍,展現出非凡的膽識。

  D.馬璘雖“少無學術”,但勇敢忠誠,軍事才能卓越,是中興猛將。他去世的時候,朝廷給以很高規格的哀悼,並追贈他為司徒。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璘以勁騎追擊,俘斬數千計,血流於野,由是雄名益振。(3分)

  (2)既至涇州,分建營堡,繕完戰守之具,頻破吐蕃。(3分)

  (3)吳之民方痛心焉,於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記》)(4分)

  答案:

  9.B(寇:進犯,侵犯)

  10.A(A連詞,表修飾。B代詞,他/助詞,不譯。C副詞,就/副詞,竟然。D連詞,因為/介詞,因)

  11.C(正確標點為:諸將愕眙,不敢動。璘獨率所部,橫戈而出,入賊陣者數四,賊因披靡潰去。)

  12.B(洛陽之戰並非發生在吐蕃軍隊進犯時期)13.(1)馬璘率領精銳騎兵追擊,俘獲斬殺的吐蕃軍數以千計,田野上血流成河,從此威武的名聲更加響亮。(“以”“由是”“益振”各1分)

  (2)馬璘到涇州後,分頭建立營堡,修理完備作戰守衛的器械,多次擊敗吐蕃軍隊。(“既”“繕完”“具”各1分)

  (3)吳地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在這時趁著他厲聲呵罵,就一齊喊叫著追趕他。(“痛心”“焉”“於是”“相逐”各1分)

  [參考譯文]

  馬璘,是扶風人。他的祖父馬正會,擔任右威衛將軍。他的父親馬晟,擔任右司御率府兵曹參軍。馬璘幼年喪父,放浪不羈,不從事生產作業。二十歲的時候,讀《馬援傳》讀到“大丈夫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而歸”的時候,感嘆說:“我怎麼可以讓我的祖先的功業丟棄在地呢!”開元末年,攜帶武器從軍,在安西都護府效力,因為先後立下大功,多次升遷,做官到左金吾衛將軍同正的職位。

  至徳初年,國家多難,馬璘統率士兵三千人,從二庭趕到鳳翔。肅宗認為他不同凡響,委託給他向東進軍討伐的任務。在陝郊殲滅敵寇

  ,在河陽擊敗叛軍,都立下顯赫的功勞。曾經跟隨李光弼攻擊洛陽的叛軍,史朝義親自率領精銳士兵,在北邙抗拒朝廷的大軍,營壘如山嶺重疊,旌旗招展,盔甲明亮,映照著日光。諸將都驚訝地看著,不敢出兵。唯獨馬璘率領自己的部下橫持戈矛衝出,多次殺入敵陣,叛軍因此敗退潰逃。副元帥李光弼認為他很勇敢,說:“我指揮兵將三十年,沒有見過以少擊多,雄健矯捷如馬將軍的人。”調任太常卿。

  第二年,吐蕃進犯邊境,皇帝詔令馬璘去救援河西。廣德初年,僕固懷恩反叛,引誘吐蕃軍入侵,代宗出逃到陝州避難。馬璘當日從河右和敵軍輾轉作戰,到達鳳翔。當時吐蕃的`軍隊聚集在一起攻擊鳳翔,鳳翔節度使孫志直方緊閉城門自己堅守;馬璘率眾手持滿弓,直指吐蕃軍隊,突入城中。隨後又身不解甲,背城出戰,吐蕃軍隊奔逃潰散。馬璘率領精銳騎兵追擊,俘獲斬殺的吐蕃軍用幾千來計算,田野上血流成河,從此威武的名聲更加讓敵人害怕。代宗回到皇宮後,召見慰勞馬璘,授予他御史中丞的官職。

  永泰初年,馬璘擔任四鎮行營節度,兼南道和蕃使,朝廷讓他掌管禁軍,讓他肅清殘餘的入侵敵人。不久又調任四鎮、北庭行營節度及邠寧節度使、兼任御史大夫,很快又加封檢校工部尚書。因為犬戎逐漸驕橫,每年侵犯邊境,涇州最靠近敵人,朝廷就下詔書調馬璘鎮守涇州。兼任代理鳳翔隴右節度副使、涇原節度、涇州刺史,四鎮、北庭行營節度使的職權和以前一樣。馬璘說話言辭慷慨激昂,以殺敵報國為己任。到涇州後,立即分頭建立營堡,修理完備作戰守衛的器械,經常擊敗吐蕃軍隊。把抓獲的俘虜獻到朝廷,前後擊潰吐蕃軍隊三萬多人。馬璘在涇州號令寬厚肅穆,部下都樂於為他效力。他鎮守涇州總共八年,雖然沒有開拓疆域的功勞,但境內的城堡得以保全,敵人不敢進犯,朝廷加封他做檢校右僕射。皇帝很器重他,調職擔任檢校左僕射知省事,下詔讓大臣百官在尚書省參加他的上任儀式,進封他為扶風郡王。

  馬璘雖然出生在士族之家,但從小沒有學習治國之術,對國家忠誠勇敢,軍事才幹超出常人,在國家艱難的時候,很有忠貞的節操,是中興的猛將。在大曆十二年,五十六歲時去世,德宗哀悼他,停止上朝,贈封他為司徒。

《舊唐書》閱讀答案參考5

  (褚)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隸書,父友歐陽詢甚重之。遷諫議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嘗問:“卿知起居,記錄何事,大抵人君得觀之否?”遂良對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書人君言事,且記善惡,以為鑑誡,庶幾人主不為非法。不聞帝王躬自觀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記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職當栽筆,君舉必記。”黃門侍郎劉洎曰:“設令遂良不記,天下亦記之矣。”太宗以為然。十七年,太宗問遂良曰:“舜造漆器,禹雕其俎,當時諫舜、禹者十餘人。食器之間,苦諫何也?”遂良對曰:“雕琢害農事,纂組傷女工。首創奢淫,危亡之漸。漆器不已,必金為之;金器不已,必玉為之。所以諍臣必諫其漸,及其滿盈,無所復諫。”太宗以為然。

  遂良前後諫奏及陳便宜書數十上,多見採納。六年,高宗將廢皇后王氏,立昭儀武氏為皇后,召太尉長孫無忌、司空李勐,尚書左僕射于志寧及遂良以籌其事。將入,遂良謂無忌等曰:“上意欲廢中宮,必議其事,遂良今欲陳諫,眾意如何?”無忌曰:“明公必須極言,無忌請繼焉。”及入,高宗難於發言,再三顧謂無忌曰:“莫大之罪,絕嗣為甚。皇后無胤息,昭儀有子,今欲立為皇后,公等以為何如?”遂良曰:“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伏事先帝,無愆婦德。先帝不豫,執陛下手以語臣曰:‘我好兒好婦,今將付卿。’陛下親承德音,言猶在耳。皇后自此未聞有愆,恐不可廢。臣今不敢曲從,上違先帝之命,特願再三思審。愚臣上忤聖顏,罪合萬死,但願不負先朝厚恩,何顧性命?”遂良致笏於殿陛,曰:“還陛下此笏。”乃解巾叩頭流血。帝大怒,令引出。長孫無忌曰:“遂良受先朝顧命,有罪不加刑。”翌日,帝謂李勐曰:“冊立武昭儀之事,遂良固執不從。遂良既是受顧命大臣,事若不可,當且止也。”勣對曰:“此乃陛下家事,不合問外人。”帝乃立昭儀為皇后,左遷遂良潭州都督。顯慶二年,轉桂州都督。未幾,又貶為愛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節選自《舊唐書》)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褚)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隸書——工:擅長

  B.所以諍臣必諫其漸——漸:漸漸

  C.皇后自此未聞有愆——愆:過失

  D.不合問外人——合:應該

  2.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食器之間,苦諫何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首創奢淫,危亡之漸/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C.召尚書左僕射于志寧及遂良以籌其事/作《師說》以貽之

  D.帝乃立昭儀為皇后/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褚遂良“盡職盡責”的一組是( )

  ①遷諫議大夫,兼知起居事

  ②臣職當載筆,君舉必記

  ③所以諍臣必諫其漸

  ④遂良前後諫奏及陳便宜書數十上

  ⑤我好兒好婦,今將付卿

  ⑥皇后自此未聞有愆,恐不可廢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褚遂良擔任諫議大夫,兼管皇帝起居事務。太宗想看他記載的內容,他說無此先例,並告訴太宗,他一定會堅守職分,秉筆直書。

  B.太宗問褚遂良,為什麼當年有那麼多人苦諫舜帝制造漆器和禹帝雕飾俎器,褚遂良認為那是他們過分地講究,開奢侈浪費之風,是危險的開始。諍臣必須在剛開始露出奢侈的苗頭時進諫,一旦奢侈成風,再進諫就難了。

  C.高宗以皇后王氏無子,昭儀武氏有子為由,想廢除皇后王氏,立昭儀武氏為皇后。褚遂良則認為,皇后王氏出自名門,又沒有違背婦德,況且先帝臨終託付,因此他堅決反對廢后,並把上朝用的手板還給皇帝。

  D.褚遂良博覽群書,擅長隸書,並被父輩的朋友看重,很快升遷為諫議大夫,他前後進諫數十次,多被採納。晚年,因得罪太宗而一貶再貶。

  5.翻譯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

  (1)卿知起居,記錄何事,大抵人君得觀之否?

  (2)守道不如守官,臣職當載筆,君舉必記。

  (3)漆器不已,必金為之;金器不已,必玉為之。所以諍臣必諫其漸,及其滿盈,無所復諫。

  參考答案

  1.B

  2.C

  3.A

  4.D

  5.(1)你負責記載皇帝起居事務,記錄了一些什麼事情,大概我作為皇帝能看嗎?

  (2)堅守原則不如堅守職分,我的職責是秉筆直書,陛下的一舉一動我都會記下來。

  (3)喜好漆器不斷,發展下去一定會用金子來做器具;喜好金器不斷,發展下去一定會用玉來做器具。因此諍臣必須在剛開始露出奢侈的苗頭時進諫,一旦奢侈成風,再進諫就難了。

  二:

  1.對下列句子中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褚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隸書 工:擅長。

  B.所以諍臣必諫其漸 漸:漸漸。

  C.皇后自此未聞有愆 愆:過失。

  D.不合問外人 合:應該。

  2.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褚遂良“盡職盡責”的一組是( )

  ①遷諫議大夫,兼知起居事

  ②臣職當載筆,君舉必記

  ③所以諍臣必諫其漸

  ④遂良前後諫奏及陳便宜書數十上

  ⑤我好兒好婦,今將付卿

  ⑥皇后自此未聞有愆,恐不可廢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遂良擔任諫議大夫,兼管皇帝起居事務。太宗想看他記載的內容,他說無此先例,並告訴太宗,他一定會堅守職分,秉筆直書。

  B.太宗問褚遂良,為什麼當年有那麼多人苦諫舜帝制造漆器和禹帝雕飾俎器,褚遂良認為那是他們過分地講究,開奢侈浪費之風,是危險的開始。諍臣必須在剛開始露出奢侈的苗頭時進諫,一旦奢侈成風,再進諫就難了。

  C.高宗以皇后王氏無子,昭儀武氏有子為由,想廢除皇后王氏,立昭儀武氏為皇后。褚遂良則認為,皇后王氏出自名門,又沒有違背婦德,況且先帝臨終託付,因此他堅決反對廢后,並把上朝用的手板還給皇帝。

  D.褚遂良博覽群書,擅長隸書,並被父輩的朋友看重,很快升遷為諫議大夫,他前後進諫數十次,多被採納。晚年,因得罪太宗而一貶再貶。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設令遂良不記,天下亦記之矣。”太宗以為然

  (2)遂良既是受顧命大臣,事若不可,當且止也。

  參考答案

  1.B2.C3.D

  4.(1)“即使褚遂良不記,天下百姓也會記下來的。”太宗認為這話說得對。

  (2)褚遂良是受到先帝臨終重託的大臣,這個事情如果不行,應當暫且停下來。

  參考譯文

  褚遂良博覽文史書籍,特別擅長隸書,他父親的朋友歐陽詢很看重他。升遷為諫議大夫,並負責記載皇帝起居的事務。太宗曾經問他說:“你負責記載皇帝起居事務,記錄了一些什麼事情,大概我作為皇帝能看嗎?” 褚遂良回答說:“現在負責記載皇帝起居事務的官員,相當於古代的左史右史官員,專門記載皇帝的言行舉止,並且要把不太光彩的記錄下來,以此作為借鑑,希望皇帝不做不合禮節的事情。我沒有聽說過皇帝親自閱讀起居錄的事情。” 太宗說:“我有什麼不好的事情,你一定會記下來嗎?” 褚遂良說:“堅守原則不如堅守職分,我的職責是秉筆直書,陛下的一舉一動我都會記下來。” 黃門侍郎劉洎說:“即使褚遂良不記,天下百姓也會記下來的。” 太宗認為這話說得對。十七年,太宗問褚遂良說:“舜帝制造了漆器,禹帝雕飾俎器,當時諫諍舜、禹的有十多人。食器之類的事情,為什麼要如此苦諫呢?” 褚遂良回答說:“雕琢妨害了農事,過分的彩繡耽誤了女工。帶頭奢侈浪費,是危險滅亡的開始。喜好漆器不斷,發展下去一定會用金子來做器具;喜好金器不斷,發展下去一定會用玉來做器具。因此諍臣必須在剛開始露出奢侈的苗頭時進諫,一旦奢侈成風,再進諫就難了。” 太宗認為這話說得對。

  褚遂良先後進諫的以及陳述對國家有好處的奏章數十次上奏,多被採納。六年,高宗想要廢除皇后王氏,立昭儀武氏為皇后,召來太尉長孫無忌、司空李勣、尚書左僕射于志寧和褚遂良等人來籌劃這件事情。將入見皇帝的時候,褚遂良對無忌等人說:“皇帝想廢除皇后王氏,今天一定會商議此事,我想進諫,各位的心意如何?”無忌說:“明公必須盡情地說,我會緊跟其後。”等到入見皇帝,高宗難於開口,多次看著無忌說:“天大的罪,沒有後人是最厲害的。皇后王氏沒子,昭儀武氏有子,現在我想立昭儀為皇后,你們認為何如?”遂良說:“皇后王氏出自名家,先朝皇帝所娶,侍奉先帝,沒有違背婦德。先帝臨終時,握著陛下您的手對我說:‘我的好兒子好兒後,現在就託付給你了。’陛下親聞先帝的臨終遺言,其言好像還在耳邊。皇后此後沒有聽到什麼過錯,恐怕不能廢除。我現在不能曲從,(如果這樣的話),對上違背先帝之命,只希望陛下再三思考。愚臣違抗聖旨,罪該萬死,只想不負先朝厚恩,哪裡顧得上性命?”遂良把上朝用的手板丟在殿前,說:“我把這個手板還給您。”於是解開頭巾叩頭流血。皇帝大怒,下令把他拉出去。長孫無忌說:“褚遂良受到先帝臨終重託,雖然有罪但不能施刑。”第二天,皇帝對李勣說:“冊立武昭儀的事情,褚遂良固執不從。褚遂良是受到先帝臨終重託的大臣,這個事情如果不行,應當暫且停下來。”李勣回答說:“這是陛下的家事,不應當問外人。”帝於是冊立昭儀為皇后,把褚遂良降職為潭州都督。顯慶二年,轉為桂州都督。不久,又貶為愛州刺史。第二年,死於任上,享年六十三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