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閱讀答案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閱讀答案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透過對照閱讀答案可以發現自己的知識盲區。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閱讀答案1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1.比較下列各組加粗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國恆亡河曲智叟亡以應

  B.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

  C.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國恆亡則有去國懷鄉

  2.翻譯句子。

  (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對所選文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長才幹,必須先經受艱苦磨鍊。

  B.本文在論述造就人才問題時,強調了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兩個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闡述的思路上,先從國家再說到個人,這樣使文章論述層次顯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論點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參考答案:

  1.B

  2.(1)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的使命給這樣的人。

  (2)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展;安逸享樂使人委靡,必將導致滅亡。

  3.C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閱讀答案2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9、孟子,名_____,_____時期的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稱為“亞聖”。(1分)

  10、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

  A、傅說舉於版築之間(選拔、任用)B、人恆過(經過)

  C、衡於慮(同“橫”,梗塞、不順)D、而後喻(瞭解、明白)

  11、本文圍繞哪兩個話題來提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一中心論點的?(2分)

  ________

  12、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對“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理解,並舉一例來證明這一觀點。(3分)

  13、你認為文中的哪一點仍然是今天的人們增長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條件?請結合生活實際,說說理由。(2分)

  答

  9、軻戰國

  10、B

  11、圍繞“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話題。

  12、憂患和磨難可以使一個人奮發有為,使一個國家興旺發達;安逸和享樂則會讓一個人不思進取,使一個國家衰敗滅亡。舉例: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的故事能證明這一觀點。吳越交戰,越國戰敗,越王勾踐立志發憤圖強,臥薪嚐膽。經過十年,越國恢復元氣,兵強馬壯,具備了復仇條件。反觀吳王夫差,戰勝越國後,以為憂患已除,生活驕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終身死而國滅。

  13、示例:“人恆過,然後能改”,仍然是今天人們增長才乾的必要條件。因為任何一個人在奮鬥的過程中,都會犯錯。只有吃一塹,長一智,舉一反三,才能獲得成功。

  【翻譯】

  舜從田地中被任用,傅說從築牆的泥水匠中被選拔,膠鬲從魚鹽販中被舉用,管仲從獄官手裡獲釋後被錄用為相,孫叔敖從隱居的海邊進了朝廷,百里奚從市井之間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的身體經受飢餓之苦,使他受到貧窮之苦,使他做事不順,(透過這些)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個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以後才會改正;內心困惑,思緒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憔悴枯槁,表現在臉色上,吟詠歎息之氣發於聲音。(看到他的臉色,聽到他的聲音)然後人們才瞭解他。在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的'憂患,往往容易亡國。這樣以後,人們才會明白憂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樂使人死亡。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閱讀答案3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小題1:孟子是_____時期思想家,《孟子》是_________家經典著作。(2分)

  小題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舜發於畎畝之中( )空乏其身( )

  衡於慮( ) 而後喻( )

  小題3:唐代名臣魏徵認為:帝王心懷憂危,就能任賢受諫;心懷安樂,就會危及國家。這印證了本文的中心論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題4:《格言聯璧》中有一聯:“天欲禍人,先以微福驕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禍儆之。”文中“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一句表達的是上聯的意思還是下聯的意思?請用自己的話簡單說明 。(3分)

  小題5:孟子認為“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和“ 行 拂亂其所為”能夠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條件日益優越的今天,你認為其中哪一點仍然是人們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條件?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戰國.儒家

  小題2:田間,田地使……受貧困之苦 通“橫”,梗塞,不順瞭解,明白

  小題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小題4:是下聯的意思。微禍給人帶來內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讓人奮起而有所作為,這正是“福人”之處。

  小題5:略

  小題1:此題考查學生對孟子文學常識的掌握,要求學生牢記此類知識點。

  小題2: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重點詞語的解釋進行重點識記。還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小題3:此題考查學生的運用能力,根據材料意思,把握關鍵句子即可。

  小題4:此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根據句子含義回答即可。

  小題5:此題屬於開放性試題,聯絡實際,結合本文,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