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美學中荀子美學不但和老莊美學很為不同》的閱讀題及答案

《在先秦美學中荀子美學不但和老莊美學很為不同》的閱讀題及答案

  試題內容: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題。(9分)

  在先秦美學中,荀子美學不但和老莊美學很為不同,而且和孔孟美學也不同。與孔孟老莊美學相比,荀子美學有它的優越之處,但也有它的弱點。

  荀子美學的最大優越之處,在於它不像孔孟老莊那樣諱言人的功利慾望的滿足,它直截了當地宣稱

  美的要求是人的各種慾望當中的一種,把人的審美要求放到了完全現實感性的自然生命基礎之上。雖然荀子不認為自然慾望的滿足就是美,但荀子所說的美決不排斥在符合禮義的前提之下的各種慾望的滿足。如荀子所講的訴之於耳目的種種美,就同統治階級的“養目”、“養耳”、“養口”、“養體”等等的生活享受分不開。此外,荀子所說的美同後期奴隸主企圖“富有天下”的種種積極的努力和實際活動不可分地聯絡在一起。一部《荀子》用大量的篇幅具體地講了富國強兵之道,講了統治者如何才能“富有天下”的種種辦法和措施,無異於為後期奴隸主提供了一個富國強兵、王天下的百科指南。而荀子所說的美,離不開這些富國強兵、王天下的實際活動。在中國美學史上,荀子第一次強調了美同人的努力,同人征服外部世界的活動的密切關係;強調了美的產生和佔有與人的活動分不開。如果說孔孟所說的美主要是個體人格在道德上的完善狀態,老莊所說的美主要是超功利的精神自由境界,兩者都基本上是內向的而非外向的,那麼荀子卻可以說是把美的追求引向了外部世界。雖然荀子也照樣在講個體人格在道德上的完善,並且也同樣以此為美,但這並非荀子美學的主要特徵。而且荀子講人格修養處處重視實際的磨練,重視“行”、重視“積”,同孟子所倡導的“養吾浩然之氣”是大異其趣的。對荀子來說,美主要存在於建功立業、富貴尊榮的外向的活動中,而不是存在於個體人格記憶體精神的崇高之中。即便是儒家強調的“樂”,在荀子這裡,也主要不是同個體人格的完善相聯絡,而更著重於它的.廣泛的“移風易俗”的社會功能。完全可以說,荀子把美空前地世俗化了。連荀子所寫的《成相》和《賦》也都顯示了這種特點。這應該說是荀子美學的又一貢獻。因為美本來不應脫離人在外部世界的多樣的活動,不應脫離人同外部世界多方面的關係,不應脫離世俗的各種各樣的生活。

  但是,正是在荀子美學表現其優越性的地方,又恰好存在著荀子美學不及孔孟老莊美學的特點。這弱點在於荀子美學忽視了美同個體人格精神的自由的關係,忽視了美的超功利的特徵。在孔孟那裡,個體人格的道德的完善,人的不可屈服的尊嚴,完全壓倒了功利慾望的滿足;在老莊那裡,對精神的自由的追求更是把功利慾望的追求和得失的考慮看作是人的精神枷鎖,而必須加以拋棄。雖然孔孟諱言利,老莊主張超功利,都有消極作用,但由於具有肯定個體人格精神不為功利壓倒的崇高價值這一方面,便剛好開啟了通向審美的大門。荀子則不然,他考慮的全部問題是如何把“欲”同“禮”統一起來,使慾望的滿足不違背“禮”。所以,荀子所追求的美的境界同孔孟老莊相對要低一些,他對審美和藝術的特徵的把握也比孔孟老莊要差一些。

  (節選自李澤厚《荀子美學與孔孟老莊美學的比較》)

  8.下面對荀子美學思想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宣稱美的要求是人的各種慾望當中的一種,但荀子認為自然慾望的滿足都不是美。

  B.統治階級的“養目”、“養耳”、“養口”、“養體”等等的生活享受,就是自然慾望的滿足,與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C.美是在富國強兵、王天下這些實際活動中產生的,一旦不能建功立業,不能獲得富貴尊榮,就無法獲得美。

  D.美不是存在於個體人格內在精神的崇高之中,而是存在於建功立業、富貴尊榮的外向的活動中。

  9.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荀子》為後期奴隸主指出了富國強兵、王天下之道,把美的追求引向了外部世界,把美空前地世俗化了。

  B.荀子認為人格修養要重視實際的磨練,重視“行”、“積”,這同孟子倡導的“養吾浩然之氣”的思想可以說異曲同工。

  C.孔孟主張超功利,老莊諱言利,雖都有消極作用,卻都肯定了個體人格精神不為功利所壓倒的崇高價值,這恰好打開了通向審美的大門。

  D.荀子所追求的美的境界比孔孟、老莊略低,對審美和藝術的特徵把握也比他們略差,所以,他考慮的全部問題是統一“欲”和“禮”,使“欲”的滿足不違“禮”。

  10.相比於孔孟老莊美學,概括荀子美學的優越之處。(3 分)

  試題答案:

  8. B (A 以偏概全,自然慾望的滿足只要符合禮義的前提,也是美; C“一旦不能建功立業,不能獲得富貴尊榮,就無法獲得美”無中生有; D 以偏概全,應為“主要存在於建功立業……”)

  9. A (B“異曲同工”不合原文; C“孔孟主張超功利,老莊諱言利”不合原文; D 因果倒置)

  10.(1)它把人的審美要求放到了完全現實感性的自然生命基礎之上。(1 分)

  (2)把美的追求引向了外部世界,強調了美同人的努力,同人征服外部世界的活動的密切關係;強調了美的產生和佔有與人的活動分不開。(2 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