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故事讀後感

教育小故事讀後感

教育小故事讀後感1

  在一個雨夜,開始拜讀陶先生的教育小故事,聆聽著雨聲,浸潤著心靈……後來,讀了越來越多關於陶先生的文章,越來越覺得有這樣一位教育先行者作為我們教育的引路人,實則我們的幸運。

  陶行知,一位務實的人民教育家。“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他的名言,反映了他獻身教育事業的偉大精神。

  陶行知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生活比較艱難,他很懂事,小小年紀就能主動幫助媽媽做許多事情。中午媽媽給他一個紅薯吃,他總要再硬塞一半到媽媽嘴裡。他真是一個有孝心的孩子。在現在的生活裡,許多獨生子女都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衣來伸手、飯開張口,不知道報答父母。這些人和陶行知比一比,難道不感覺慚愧嗎?等他再大一些時,父母送他去當地名師吳爾寬那裡讀書。他刻苦學習,不懂就問,知識面不斷擴大。14歲那年,他寫下了“我是一箇中國人,要為中國做出一些貢獻”的座右銘,表明了他有遠大的志向和偉大的愛國精神。

  前蘇聯教育家馬可連柯用“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就產生教育效果。

  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個性多面化的學生有很多,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一定的細心,耐心和愛心,但效果不是很好,我又該怎樣做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呢?我千萬遍地質問自己。後來,我靜下來仔細一想,終於悟出一個道理:從一開始我就沒有耐心,給予他的愛也微不足道,怎能要求他會隨我所願,成為一名好學生呢?我從來都沒有站在一個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總是盯著問題、缺點以及背後的苛求,改變,統統把缺點掃除,以便適應我的眼光,我的標準,我的高度。現在想實在是羞愧難當,但是,我已經有了期待的信心:愛的教育一定能夠使這一些粗糙的小草變成一棵香草,香氣怡人,芬芳撲鼻。

  把每個孩子都當成一塊可雕琢的璞玉或是深埋沙礫中的金子,把“指責、批評、抱怨”,努力換成“啟發、賞識、激勵”,那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將是一片充滿生機、充滿真誠和愛意的美好天地。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當走進校門,看到這些天真爛漫的孩子,頓時感覺很放鬆,因為他們對我來說就象顏料盒裡那五彩繽紛的顏色,象畫紙上那美麗的風景。我也因他們的精彩而精彩。願我們的愛像陽光一樣灑滿孩子的心靈,讓他們一點一滴的成長……

教育小故事讀後感2

  這是一個發生在美國黑人貧民窟的真實故事。

  一位大學教授帶著他的學生來到這裡搞調查研究,有一個課題是對該區200名黑人孩子的前途作預測。學生們都很認真,不久報告都出來了,結論令人沮喪:200名孩子無一例外地被認定為“一無是處”、“無所作為”、“終生碌碌”等等。

  40年後,老教授早已去世,他的繼任者從檔案裡發現了這份報告,好奇心驅使他來到當年的黑人貧民窟。他驚奇地發現:當年被調查的200名孩子中,除了20個已離開故地,無從考查外,其餘180個孩子大多數都獲得了相當的成就,他們之中不乏銀行家、商人、大律師和優秀運動員。採訪這些人,他們都說最該感謝的是當年的一位小學教師。

  繼任者找到那位小學教師,她已遲暮晚年,吐字不太清楚,可有一句話任何人都聽得懂:“我只是愛這些孩子們。”

  只有沒有愛心的父母和老師,沒有改變不了的孩子。

教育小故事讀後感3

  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闆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兒享受天倫之樂。老闆捨不得他的好工人走,請他最後再幫忙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應了,可他的心已經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老闆把新房子大門的鑰匙遞給他。“這是你的房子,”他說,“我送給你的禮物。”

  老木匠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麼會這樣?現在他得住在自己建造的粗製濫造的房子裡!

  把這個故事講給孩子們聽,讓他們明白:每個人每天其實都是在為自己的未來建造房子,不是為了別人。我們認真,未來就享受認真的好處;不認真,未來受苦的也是自己。

  記住“生活是自己創造的”,把自己當成那個木匠,過好每一天,用好每一天,把整個人生用來建一幢華美的人生“大廈”。

教育小故事讀後感4

  《做不抱怨的教師》系列叢書之《教育心理學小故事》全書分為8章,每章有個主題,分別是“夢在遠方”“戰勝自己”“智者無敵”“關愛生命”“成敗之間”“學會感恩”“名人榜樣”和“古人智慧”;每章前面有一段提示或概括性的話語,之後講述10多個數量不等的小故事(全書共有123個古今中外故事),每個小故事後面附有編者的“感悟箴言”。大多數故事筆者還是第一次接觸,其中有一些故事讓人振聾發聵,記憶尤深。平心而論,與其說這是教育類故事,還不如說是生活故事,它教大家做人、處事,教大家如何生存立足、勵精圖治最終取得成功。無論是從商、為政,還是求學,各行各業的人士閱讀它、品味它,都可以從中悟出一些門道,獲得自己所需要的營養。

  “夢在遠方”告訴人們:每個人都心存夢想(理想),或清晰,或朦朧,或顯現,或隱潛。沒有夢想,人的生活就缺少了航標,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一葉扁舟。現實中,有的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有的卻不能。是的,夢想的實現需要機遇,需要土壤,需要許多外部的條件,但根本的還是要從自身上找原因,是努力得不夠,還是沒有毅力堅持下來,抑或是方法策略出了問題?相關的故事《把夢交給自己》,講的是特納30年前窮困潦倒,但他不想坐享其成,毅然拒絕同情者(富豪伯傑)送給他的夢想——躺在寬敞的床上舒服地睡上一覺,硬是靠自己的努力奮鬥闖出一片天地,成為名聲顯赫的莊園主大亨。可敬、可嘆之餘,讓人很容易想起那些一心想傍大款、丟下自己的人格和尊嚴的現代浮躁病。那樣踏實嗎?安穩嗎?

  “戰勝自己”告訴人們:人生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自己。命運不濟時,不能怨天,不能怨人,只能怨己,怨自己放鬆了自己,怨自己失去了戰勝自己的意志和毅力。相關的故事《做一條沒有鰭的魚》,講的是菲利普因一次意外失去了雙臂和雙腿,成了沒有四肢的人,但他沒有自暴自棄,在教練的指導和幫助下,克服了常人都難以想象的困難,以13小時30分鐘的時間遊過了34公里寬的英吉利海峽。當前多數人四肢健全,但在操場上跑個一兩圈就會氣喘吁吁、汗流浹背,遊個小江小河都要帶上救生圈來保駕護航,比起菲利普,實在汗顏。

  “智者無敵”告訴人們:遇到問題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要動腦筋、想出辦法加以解決,而不能簡單應付了事。相關的故事《把梳子賣給和尚》,看起來是笑話,其實是揶揄人的惡作劇。王五不落俗套,另闢蹊徑,鼓勵寺廟住持在梳子上刻上讚美的話作為贈品送給施主。這樣王五既推銷了產品,施主也高興,還使寺廟贏得了更多的香客,可謂一箭多雕,實現了多贏。這不正是現代市場營銷所倡導的積極理念嗎?古人不“古”啊!

  “關愛生命”告訴人們:要學會尊重、理解、寬容、信任、慈愛、友善、讚美、賞識。關愛每一個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既是人與人相處的基本技巧,更是一種很高的人生境界。唯有此,社會才會和諧,世界才會充滿陽光,生命才有價值。相關的故事《不停課的理由》,講的是紐約公立小學即使在暴風雨雪的惡劣天氣、公司都停止上班的情況下,教師寧願吃苦也堅持全校不停課,目的是讓赤貧家庭的孩子能夠和百萬富翁家庭的孩子一起,免費享用因家裡貧窮供應不起的暖氣和營養午飯,校方在極力幫助窮人的同時,又悄無聲息、不著痕跡地充分照顧了窮人的尊嚴。高,實在是高!人與人,包括窮人與富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人們在獻出愛心、救助別人的時候,要將心比心,不要有高人一等的優勢心態;否則,受善者會覺得人格受損,心裡產生陰影,人前抬不起頭,有的甚至會拒絕配合,這恐怕不是行善者願意看到的。

  “成敗之間”告訴人們: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與挫折。遇到困境,該怎麼辦?是積極進取,還是悲觀失望?這將決定著人們事業、生活的成功與失敗。相關的故事《假肢上的生命之光》,廖智是四川德陽一所舞蹈學校的舞蹈老師,從小熱愛舞蹈,可“5·12”汶川大地震時她失去了雙腿。截肢後的廖智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不抱怨,不放棄,不拋棄,憑著假肢用頑強的意志完成舞蹈的`排練,用優美的舞姿詮釋了她對生活的自信,感染、震撼了災區的每一個同胞。

  “學會感恩”告訴人們:人生在世,隨時隨地沐浴著上天的恩賜,或直接或間接、或多或少得到過別人的幫助與照顧,人們都要心存感恩之心和敬畏之情,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當然,大家也大都主動或被動地幫助過別人,幫助別人不必在意得到回報,因為“與人方便,自己方便”“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要有積極陽光的心態,理解別人對自己感恩的方式和時間。相關的故事《落聘者的感謝信》,史蒂文斯是美國微軟公司的執行長。之前在公司的一次招聘中,由於太過自信,以致公司發展方向之類的問題因沒有深入思考而落聘,但他毫無怨言,及時總結並寫信感謝公司花費人力、物力給他提供了這樣一次面試的機會,公司領導很是感動,在有一個員工跳槽後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他。可以說,懂得感恩的人,命運之神會垂顧他的。

  “名人榜樣”講的是一些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在於他們在成為名人之前就擁有的非凡品質。比如,葉利欽的勇於抗爭、沃爾頓的勇於改錯、賴斯的聰明果敢、哈默的自尊、林肯的正義、鮑威爾的“凡事皆悉力以赴”、克林頓的有所為有所不為、微生物學的開山鼻祖萬·列文虎克的精益求精……只要你擁有這些品質,下一個名人就是你。

  “古人智慧”講述了祖先靠智慧保全自己、救助別人、度過了一道又一道難關。比如,商人沉著冷靜,靠智慧將丟了的寶傘重新找回來;齊國晏嬰憑藉智謀用兩顆桃子巧妙殺死橫行霸道的三勇士,為國除害;落榜書生在禪師的指點下,將兩袋落葉賣出十兩黃金高價,並得到了唐太宗的賞識,進京做了官;聰明的大臣將抽到的死籤燒掉,得以免死當眾被釋放……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人民智勇雙全,綿延幾千年的智慧代代相傳。學著學著,大家就會變得聰明起來。

  作為教育工作者閱讀此書,於己、於我們的教育物件——學生,同樣大有裨益,何況裡面很多內容就選自一線教師的案例和部落格文章。除卻親切感外,內容、目標和物件好像都有所特指,因此,把它歸為“教師寶典”也不為過。

  讀此書時,筆者是先一口氣把最吸引人的故事讀完,掩卷而思,琢磨故事告訴了大傢什麼;再對照故事的題目,看看內容是否與題目吻合,想一想故事為什麼起這個名字;最後參考編者的“感悟箴言”,想知道自己的“悟”與編者的“悟”是否“英雄”所見或南轅北轍,以此提高閱讀的鑑賞能力。

  故事,人人都喜歡聽,如果把故事的形式引入課堂教學,吸引學生的聽課興趣,滿足學生的探究慾望,聽課將成為學生的生命享受;如果用故事的形式來做學生的轉化教育工作,故事的情節情境、人物的性格命運和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將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一生。

教育小故事讀後感5

  愛,一個多麼熟悉的字眼,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裡,才會享受到愛的真諦。看了《愛的教育》後,我才真正領會了愛。

  《愛的教育》講的是恩利科身邊的一些小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雪球》。

  《雪球》這篇文章講的是:卡羅菲、卡羅納等小朋友們在冬天的第一場雪中玩打雪仗,不料卡羅菲打中一位老人,將老人的眼鏡打碎,碎片扎進了老人的眼睛裡,差一點就瞎了。後面,卡羅菲去看望老人,將他花費巨大精力、被他視為半個生命的寶物(郵集)送給老人,以換取老人對他的原諒。但他不是光明正大的送,而是將寶物放在老人手上,說了聲“對不起,請原諒”就一溜煙的跑走了。

  是愛,使我們能快樂健康的成長,是愛,給予我們內心的溫暖。人與人之間的愛是多麼偉大。愛是寬恕、愛是包容、愛是教育的源泉。多一份愛。就多一份溫暖;多一份愛,就多一份快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