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少年》的讀後感

《中華少年》的讀後感

  當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後感。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華少年》的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華少年》是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上冊的一篇課文,是一首朗誦詩。這首詩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就是作者多用比喻,在意象的選擇上採取了物化的方法。

  中華少年的英姿,祖國山川的壯麗,東方文化的美麗、民族歷史的苦難以及中華少年的鏗鏘誓言,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為一個個真實可感的形象。例如,詩人以“冰山上的一朵雪蓮”“海風中的一隻乳燕”“攬天下翱翔的雛鷹”“黃河邊鮮嫩的山丹丹”象徵中華少年的颯爽英姿,從而使中華少年的'形象更加具體化。再如,詩人以“黃河縴夫拉不直問號般的身軀”“長城的古磚擋不住洋炮的彈片”來相容中華民族所受到的苦難,這種被物化的意象更加真實可感。

  採用意象物化法要特別注意被物化的事物要具有典型的象徵意義,能準確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如,詩人選取“方塊字”“唐詩宋詞”來說明祖國具有燦爛的歷史文化就很具有代表性,而“陽關道”“豔陽天”“蜜罐溫床”又具有典型的象徵性。類似的寫作手法在學生們的寫作中也經常用到。例如:我們把學校說成是美麗的大花園;把母愛形容像甘甜的山泉滋潤著兒女的心房等等都是採用了意象物化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