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片黃土地讀後感

那一片黃土地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後感。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那一片黃土地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在雄雞昂立的中國版圖上,有這樣一塊區域,用鮮明的黃土色著色;在九萬六千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這樣一片土地,一年四季總被黃土覆蓋。它離我們生活的城鎮相距甚遠,這兒四季分明,春的嫵媚,夏的蔥蘢,鋪滿楓葉的秋,飄揚冰雪的冬,絢麗多彩,而它是多麼的單調,流水溫柔球無情的侵蝕出千溝萬壑的地表,也許人們會遠離它,尋找更舒適的生活環境,但我的心中卻對它充滿了嚮往,它便是世界上黃土覆蓋最廣的黃土高原。:

  我從沒去過黃土高原,但心中總會湧起強烈的慾望——此生一定要去黃土高原一次,摸摸那黃土,諦聽那脈搏。這一切的想法都來自我看過的一本著作——榮獲茅盾文學獎的《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先生用他質樸的語言寫出了一群平凡的人物在一方平凡的'水土上頑強的拼搏著,與天災人禍抗擊,頑強地挺立不倒。如同沙漠裡的胡楊林,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在他們身上,我明白生命的姿態應該是頑強的。

  主人翁孫少平一家生活在中國剛剛穩定,卻未發展起來的時代。遠離了戰火紛飛的困擾,並沒讓他們的生活安逸多少。孫少平用冷水泡饅頭充當一天的伙食,而他的妹妹每天很懂事的拾柴,割豬草。後來他們透過頑強的拼搏,生活稍稍改善一些,孫少平去了煤礦打工,他省吃儉用,帶錢回家給父母,使他們蓋起房子。妹妹孫蘭香也考入了中國最高學府,成為走出村子的第一批大學生。然而命運並沒有將恩惠一直施予他們。少平的哥哥少安歷經波折蓋起來的磚廠卻意外倒閉,少平的心上人被洪水無情的吞沒了----如同一個無底深淵,黑暗的看不見盡頭,但他們仍挺了過來,疲憊的臉上用期待的目光注視著東方地平線投來的第一道曙光。

  如同一幅《清明上河圖》,《平凡的世界》盡現平凡人的生活,所不同的是,這個世界裡沒有太多的愜意,而總給人一種歷盡滄桑,飽經風霜的沉重感,厚實感。路遙先生用帶病的身軀完成《平凡的世界》後,曾淚流滿面的問自己:“你這樣做究竟是為什麼?”我不敢說我知道他這樣做的原因,但撫摸著那厚重的書時,眼前總會浮現出一群面朝黃土背朝天堅強生活的可愛人們,那段歷史離我們說遠不遠,似乎可以從我們的祖父輩口中聽說一二。但說近也不近,讓人很難想象那時的中國怎麼會如此落後。也許我們的生活太安逸,想要追求震撼人心的奮鬥精神。我們害怕自己如同溫水中的青蛙在安逸的環境中喪失鬥志,我們希望祖國的未來在我們的手中變得更加富強。

  透過書我看見了那一片黃土地,質樸敦厚的黃土地,感動的想掬一掊土放在胸口,心中默默唸道,用頑強不息的奮鬥使生命綻放絢爛夏花,讓我們的祖國昂首挺立屹立世界之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