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趣味小故事》讀後感

《科學趣味小故事》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趣味小故事》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本來是很有趣味的,只不過有時它被一大推外文公式和單調的符號所遮蔽,加上有些人學習不得要領,一些教授的人照本宣科,這些趣味就蕩然無存了。如果我們能領略科學的樂趣,就能變被動為主動,甚至為它宵衣旰食。

  ---選自《科學趣味小故事》

  倘若你想開啟科學這扇大門:首先你得擁有得到“這把鑰匙”的慾望;其次,你要為進入這扇大門而做好準備,為了它去拼搏,去奮鬥!古往今來的科學家們,在科學的殿堂裡收穫了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他們也留下了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首先,先向大家講述一則笑話:死後的科學家們都到了天堂。有一天,他們正在玩捉迷藏,輪到愛因斯坦抓人。他數了100個數後,發現牛頓站在身邊,就說:“牛頓,我抓住你了。”牛頓卻答道:“不,你抓的不是牛頓”“那你是誰”“你看我腳下是什麼?”牛頓狡猾地一笑。愛因斯坦看到,牛頓腳下是一塊邊長為一米的正方形木板。“我站在一平方米的木板上,就是‘牛頓/平方米’所以你抓到的不是牛頓,而是帕斯卡。”帕斯卡聽後微笑了一下,彎腰撿起了牛頓腳下的木板對愛因斯坦說:“我現在是帕斯卡,對嗎?”說罷,把木板丟了出去。“沒有了平方米,現在我是牛頓。”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品味一則關於帕斯卡在科學這條道路上的小故事。

  歷史上曾經有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法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帕斯卡從小就喜歡探本求源。在鑽研於科學的過程中,他夜以繼日的工作,後來得了胃痛、失眠、牙痛等身體上的小毛病,而這些病對於他而言幾乎不存在,在他的眼中只有數學研究。某一天,他忍著牙痛開始進行數學研究,那時他研究的課題是擺線,他竟然忘我地工作了整整八個夜晚,最終對旋輪線的研究作出了一個比較完備的總結,被他改成論文記載在《論擺線》的小冊子中。在此過程中,他竟一點也沒有感到牙痛。人們不禁好奇道:“難道專心工作可以消除身體上的痛楚嗎?”在世人眼中,擺線成了帕斯卡治牙痛的“秘方”,也是令人感到無比驚奇的“秘方”。

  其實,帕斯卡沒有感覺到痛楚的真正原因是:在鑽研於數學研究時,由於精力過度集中,眼中、心中只有數學研究,所以才會“忘記”了疼痛。這是一種忘我的境界,一種高尚的境界,一種令人震撼的境界。一旦“迷”上科學,便會無法自拔。其實,不僅僅是帕斯卡如此,其他的一些著名科學家也有著堅持不懈、追求圓滿成果的科學態度。比如阿基米德的“不要破壞我的圓”,畢達哥拉斯臨終前的如何找出“黃金分割點”,祖沖之的“圓周率”……這一切的偉大成果的背後都有著一個個出人意料的故事。

  科學好比是一首歌,唱響了這個時代;科學好比是一劑良藥,治癒了這些靈魂;科學好比是一出話劇,演繹了大千世界。然而,如今科學的'奮進是建築於這些不懈追求的科學家們。因為他們不斷地探索科學,從而發現了一些未知的事物,規律。發明家利用他們的研究成果發明出了一些改變人類生活的東西,推動了社會的進進步與發展,使得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所以,我們要大聲讚美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們!

  品讀完《科學趣味小故事》,我領略到了科學家們在通往科學道路上的執著不懈的風采,也勾起了我想要開啟科學大門的慾望。相信你們也一定會深深迷上這本書。同學們,現在走進科學的領域,科學的下一章,我們定將成為主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