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呼蘭河傳有感

讀呼蘭河傳有感

讀呼蘭河傳有感1

  最近,我讀了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它的作者是偉大的作家蕭紅。這是一部自傳體小說,一共分為四輯,令我印像最深,最讓我感受頗多的是第二輯——《回憶魯迅先生》。

  魯迅先生非常可親,他的笑聲朗朗,走路也輕快敏捷。他在家裡來客人時,總把所有價錢貴的東西給別人用,自己卻用便宜的;魯迅先生每次陪客人都從下等三點到夜裡十二點。而魯迅先生在客人走後,已經是在下半夜了,他卻要工作到公雞呼叫了,人家都醒了,他才能睡幾個小時,真是一位工作敬業、令人尊敬的人。

  有一天魯迅先生生病了,但是他依然平靜,沒有慌張的神態,醫生來了吃過藥,但氣喘沒有停止。他病了後不但沒有停止工作反而做的更多了,直到他實在受不了了才躺在床上休息養病。一個月以後,氣喘停了,但還在發熱,不吃東西,不大多睡,沒有呻吟。須藤老醫生每天來了,為魯迅把肋膜積水用打針的方法抽盡,共抽過兩三次來治療肋膜炎。魯迅吃藥好了,不過三個月之後又復發了氣喘,這次沒那麼幸運,在1936年10月19日下半夜去世了。

  魯迅先生哪怕生病了也要做工作,說明他堅持不懈、頑強,也在為人民服務,一位他知道自己所活時間不長了,一刻不停地在翻譯。魯迅先生雖然去世了,但他堅持、頑強,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卻留在我們心中。

讀呼蘭河傳有感2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百感交集。

  呼蘭河是一個東北小城,作者蕭紅的童年就是在這兒度過的。這兒有淳樸的鄉情,有四季的美景,還有各類當地的風俗。但是由於當時封建社會的古板保守和城裡居民思想的封建愚昧,因此在書中的字裡行間,雖然沒有作者的特指,但卻無不透露著作者對故鄉人愚昧思想的諷刺。這些迷信的人們真是對待任何事物都執迷不悟。一個生龍活虎的少女,一個還未成年的孩子本該歡笑嬉戲,可卻被這些思想的禁錮活活殘害致死。作為同齡人,我憤怒,作為讀者,我為這個封建社會而感到悲哀,我們不得不說,她也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在她身上,有著被男權中心主義深深殘害的烙印。

  面對這種情景,我的思緒不由盪漾開來,一個路邊的乞丐湧入我的大腦。他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無家可歸,而且沒有學歷,但是他卻擁有一個正常人該擁有的四肢健全,五官端正,最重要的是他——年紀也不大。一個人最珍貴的是青春,既然仍未失去所謂的青春,為何不懷著自己的抱負去為美好的明天打拼呢?其實仔細回味生活的“一花一草”,一個人活著並不是由錢財才是最重要的。錢財乃身外之物,人世間還有比其更可貴的親情與友情。也許這個年輕人是為生活的窘境所逼而不得放棄自尊乞討為生,以換取微薄的收入。但是有一點是不可置疑的——愛拼才會贏。也許當今社會中一些人為錢財矇蔽了雙眼,不擇手段地為自己謀利益,也許一些人更喜歡不勞而獲,也許在一些人看來錢財的價值已高過一切,有錢才有權勢,有錢才有尊重。但是我們作為肩負著成為祖國新一代棟樑的使命,我們不能為此矇蔽雙眼,而應辨別事情的是非,就像要極力反對愚昧的思想一樣。

讀呼蘭河傳有感3

  《呼蘭河傳》是一本記載了很多事情的小說,但其中最讓我感慨的‘盛舉’卻是從團圓媳婦的悲劇命運中引申出來的跳大神。

  跳大神雖然在當地被譽為‘盛舉’,但我卻不這麼認為,我認為跳大神是一種迷信,是一種禁錮了人類的思想的迷信。

  越跳,就會讓人越分不清什麼才是真正有用的、有好處的。人們往往被這種迷信矇蔽了雙眼,生病時,寧肯去請毫無用處的大神,也仍不去相信那些真正對我們有好處的‘藥’。

  跳大神是封建社會一種極端愚昧的活動,從小團圓媳婦的死來看,之所以會有跳大神,就是出於些許人們的不信任現實,因為人們不信任現實,才會讓這種愚昧滲透每個人的靈魂。

  跳大神是一種騙取錢財的作為,但當時的人們根本沒有能力去看透他的本質,他們都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當時,連蕭紅這樣有思想的人都忍不住回去瞻仰一次跳大神,那,其他人對跳大神的狂熱程度我們就可想而知。

  當時的人們,將跳大神作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活動,有時跳大神,就是為了讓別人說三道四,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家裡熱鬧起來,這種孤陋的思想道是很配得上跳大神這項愚昧的活動。

  當地跳大神跳多了,婦女們看到服裝也都想起了大神的服裝,男人們談天說地也都想起了跳大神中的唸唸有詞,可以這麼說,跳大神已經完完全全封閉了當時呼蘭河城裡的人們的思想,讓他們不願意接受新東西。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認為也存在著‘跳大神’,我們時常會對周邊的現實和自身的狀況產生懷疑和不信任的態度,所以,那種潛伏在我們心裡的某種物質,在這時,便打起了鼓,這種鼓,會讓我們急躁、退卻,甚至自暴自棄,會讓我們在懷疑的心態作祟下,分不清好與壞,這就是我們內心存在著的"大神"。

  當我們不願意接受新東西或聽取別人的意見時,那我們內心的‘大神’肯定又是在封閉我們的思想。"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接受新東西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困難,相當於是豐富了自己的見聞,增加了自己的知識。

  總而言之,跳大神是一切愚昧的代名詞,是悲劇的起點,通常也會是悲劇的終點。

  呼蘭河,一個跳出來的小城,而眾多的悲劇,也都是因為愚昧而產生的‘跳出來的悲劇。’

讀呼蘭河傳有感4

  我的語文老師酷愛文學,在教完《祖父的園子》一文,和我們暢談蕭紅的人生,還推薦我們閱讀《呼蘭河傳》。當我一口氣讀完它時,我感受到了淡淡的憂傷和甜甜的美。

  “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是對《呼蘭河傳》這部小說最貼切的註解。這本書借用了孩子的口吻,小說顯得純淨樸素淡然。

  在這部溫婉如詩的小說裡,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著對於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著四周的一切。祖父、後園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說的開篇,作者細細的描繪了小城呼蘭河的風俗人情,在她的眼裡,這個小小的縣城裡,有著心智未開的居民和鄉村應有的純淨生活,雖然不如大城市的繁華,但也別有一番風味。作者有祖父為伴,擁有了一個無憂無慮又快活自在的童年。在封建的農村裡,一個女孩子居然能讀書識字,還能有勇氣為了自己的自由而離家出走,真叫人為她的獨立個性而肅然起敬。她的快樂自由地童年生活也讓人神往,讓我知道心快樂,大自然就是我們最大的遊樂場。童年的生活既美好又短暫,應該抓住童年的尾巴,好好享受童年的幸福時光。

  在同一個村莊裡,卻有著與蕭紅截然不同的命運,她就是小團圓媳婦。和蕭紅同樣大的一個女孩,也就十二歲。十二歲!一個天真爛漫的年齡,本該在父母面前撒嬌,卻千里迢迢到這裡當童養媳,因為活潑,不像媳婦,所以受到婆婆的打,叫她變得更懂事更聽話,這捱打持續一個冬天,不管白天黑夜,最後她的生命在欺凌中枯萎了。讀著這樣的章節,我的心揪成了一團,疼得厲害,在舊社會里,有多少女孩子受到這樣不公正的待遇。想想我們的童年是多麼的美好,在家中,有父母的疼愛與照顧,可以健康成長著;在學校,有老師同學的陪伴,可以快樂地獲取知識。感恩,我們生活在開放而又和平的年代。

  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用自己的快樂書寫自由的時光,譜寫最美妙動聽的童年樂章。

讀呼蘭河傳有感5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位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非常大氣。蕭紅以灰色的筆調描述了整本書,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因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迴圈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裡,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

  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地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豬、雞、鴨。人們有的說拆牆,有的說種樹,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裡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為裡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裡,婆婆打她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沒多久她就被折磨死了,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為了她用了那麼多的錢,使了那麼大的勁,覺得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

  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婦的死……在那個年代裡,她們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司空見慣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可以挽救的.。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美好的生活,創造男女平等的世界。

  當我翻到最後一頁時,《呼蘭河傳》就讀完了,而我的心情一直沉浸在那一片灰暗中。

讀呼蘭河傳有感6

  在學了《祖父的園子》一課後,我對蕭紅寫的這本《呼蘭河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我就讀了這本書。

  在這本書中,作者蕭紅用一個孩子的口吻,生動形象地為我們刻畫了作者童年所生活的地方——被稱作“呼蘭河”的小城。

  《呼蘭河傳》這本書中,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描寫祖父的後院那一部分了。作者蕭紅用輕快的筆調,形象地把一個給作者留下美好童年的樂園刻畫了出來。在這一部分,字裡行間都能讓人感受到“我”一個孩童的天真活潑,還有作者對祖父,對後院,對童年的無限喜愛與留戀。展現在我眼中的是一個美好快樂,令人羨慕的童年。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原來,不只是作者享受著院子帶來的樂趣,就連園中的一草一木,所有的事物都在享受著園子一切,它的美好,它的樂趣??也正如文中所說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

  的”。在這樣美好的一個園子裡,誰都是不拘束的,自由的,快樂的。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給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幹什麼。我把他的草帽給他插了一圈的花,紅通通的二三十朵。

  我一邊插著一邊笑,當我聽到祖父說: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麼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

  我笑得哆嗦起來。我幾乎沒有支援的能力再插上去。”

  當我讀了這一段,就覺得有趣極了。從中可以感受到“我”作為一個孩子的天真活潑和調皮,讓人不理解的想法,讓我覺得很好玩。一邊插花,一邊笑,祖父竟渾然不知,而且還說了那麼有趣的話——“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麼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真是個慈祥的爺爺!這樣愜意,這樣美好的生活,可真令人羨慕啊!

  作者的童年,真很美好呀。雖然蕭紅很早就離開人世了,但她卻留下了一本優秀的書,一段她童年的回憶。在歲月的長河裡,這些故事如寶石般閃閃生輝,陪伴著我們一路遠行。

讀呼蘭河傳有感7

  孤陋寡聞的我知曉《呼蘭河傳》竟然是從兒子四年級課本上了解到的,同《雪國夢》一樣,讀她也是在少年宮無聊的等待中進行的。如雪國夢一樣地震撼了我,而且更甚,因此在約不到三個小時的時間,我手不釋卷地看完了她。

  選載到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呼蘭河傳的節選文字是優美的,感情是溫馨的。大家只能看到那些美麗的火燒雲,看到慈愛爺爺和童稚可愛的小孫女。而看完《呼蘭河傳》全文,雖仍覺得文字有如孩提般的清純,感情如少兒般的稚愛,但,這些沒有任何表白人世間蒼涼和悲涼的文字,卻使人愈覺得人世間的悲涼。

  呼蘭河那個小鎮,如同《邊城》中的小鎮一樣,與世隔絕,任何事情都好象只是自然地生,自然地亡,但除了值物是自然地活,其它幾乎所有人們,都是如此地不清靜地活著,這些生活,一點都不覺得美好,而東二街上的扎彩鋪所扎出來在陰間的宅子,那宅子中的院落,傢什,牲禽,僕傭,賬目才是最讓人豔羨的。在那些想象中的生活裡,人們才得到美好,陽間有什麼,陰間有什麼,只是凡是好的,一律都有,壞的皆不存在。然而扎彩鋪子的工人住的,吃的,不僅是一團糟,甚至連想的,都沒好過。

  小說以市井生活開篇,先繁雜瑣碎地介紹了小鎮的風物,接著是地理格局,然後重點描繪了只有一個十字街的小鎮的東二街道中的那個時常陷死家畜亂水坑,再介紹了在本鎮街上其它店鋪的人們的卑瑣生活,這些卑微的人們生活中就如同呼蘭河冬天的北風,飛沙走石,江河凍裂,讓人煎熬折磨著。然而,細碎平凡的生活比不上精神的壯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作者將這些風俗好好地描繪了一番,然而這些壯舉,基本上都是為神鬼準備的,除了秧歌,然而秧歌,不知是因見得少,還是辦得少,作者幾乎沒有描繪。因而,那些花樣繁雜的聚會,如火燒雲一樣,旋而即逝,只是透著矇昧。

  接下來的就是呼蘭河老家的租客的記敘,首先是趕車的老胡家,本來看起來是家風乾淨,兄友弟恭,然而一個多病的祖母使之成了大神的老主顧,跳大神雖然愚弄一下人們,畢竟娛樂了一個街坊。可隨著團圓媳婦的故事的展開,就讓人嘆息唏噓了。愚昧到麻木,低廉到悲涼,團圓媳婦本是老胡家最圓滿的結局人,因為它是孫兒輩圓滿的一個媳婦,歸了家,則家和人圓的。然後粗陋的習俗,愚昧的頭腦平白地折騰,讓這個團圓媳婦被各種求神問卜弄得魂魄渺渺,家底被折騰得七零八落,而最終,老胡家家敗人散,不僅使東大橋多了一個冤魂,人世間平添了幾多悽苦。

  有二伯的孤涼一身卻因怕死,苟活著,但好歹也到老了。磨房馮歪嘴子的媳婦,王大姑娘卻可能不到二十歲的時候,就拋夫棄子地走了,可憐她的第二個孩子還不滿月子。悲苦的生活又降臨到那個每夜磨面,每日賣糕的痴苦漢子身上了。

  呼蘭河這個小城裡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在埋著我的祖父,這是尾聲了,作者只是寫下隨後的如同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字句,將小說結束了。然而那些原來原本只是在作者心中的記憶,因為她的敘述,不僅因她難以忘卻,我也難以忘卻了。

  《呼蘭河傳》帶給我的是隱隱的泣,是靜謐的悲,有如一則寓言,暴曝著我們民族的苦難。她沒有任何評註,但將這些幾近讓人戰慄的悲慘故事鋪陳在你的眼前,既使筆觸再平淡,也是長歌當哭!

  這一刻,我再記起魯迅,魯迅冷靜地勾畫出了國民的精神狀態,寫出了國人的“魂靈”,真實地展現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中國現狀,由表及裡,對傳統的民族文化心理進行了最深刻的批判。魯迅是尖銳,激昂的,然而,蕭紅是隱喻的,童真的。

  《呼蘭河傳》,是另一種風格的歷史畫卷,是我們漢文學天空中的璀璨明珠。我以為,它絕對是一篇文學巨著,雖然,我們仍有很多人不知道。

讀呼蘭河傳有感8

  童年,在我們眼中,它充滿了快樂,充滿了幸福,所以人們常說,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難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蕭紅也是這麼覺得的吧!

  在作家蕭紅的筆下,他的爸爸對他很冷淡而媽媽對他很兇,祖母更是對她不好,他的童年裡最快樂的時光是與花園祖父在一起,因為在這花園裡,他很自由,想幹嘛就幹嘛,院子就像是他的一樣,而祖父很慈祥,永遠不會不耐煩,因此在我眼裡,蕭紅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

  相比之下,而那團圓媳婦的命運就沒有蕭紅那麼好了,他十二歲就送到在呼蘭河這座城市裡名聲很好的老胡家,可誰知,這才十二歲的小姑娘,剛一送過來,天天拉車,晚上還得遭受婆婆的嚴刑打罵,不知身上有多少傷痕,最終年紀輕輕便去世了,而原本人丁興旺的老胡家老胡家,從此慘遭滅門。看看,蕭紅在那麼小就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只有祖父,這不令人很痛心嗎?何況在當時,這樣的生活還算是快樂,再來看看團圓媳婦,這麼小就嫁人,不知耽誤了自己多少的學業,浪費了多少的青春,再嫁過來後,喪失了一條無辜的小生命,無不令人痛心疾首?

  我們現在的生活,十分快樂,幸福,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著,爸爸媽媽呵護著,老師教導著,同學幫助著,和呼蘭河傳裡的孩子們比較,我們的生活豐富得多,可是呀,我們並不知道如何去珍惜這一美好的時光,反而,動不動開口大罵,甚至動手,他們害了你似的,我想讀完這本書你應該會有所啟發。

  讓我們好好珍惜自己正擁有的東西:快樂幸福的生活。

讀呼蘭河傳有感9

  放假了,我開始迷上了閱讀;這不僅是在讀別人的故事,而是在體會、欣賞。

  最使我記憶猶新的莫過於蕭紅後期的代表作《呼蘭河傳》,這本書是作者記憶中的家鄉,一個北方小鎮單調的美麗,也介紹了人民的善良與愚昧。它透徹體現著作者巨大的文化,含量與生命的厚度。

  開啟書卷,默默的欣賞作者賦予著小鎮的情感。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灰白的畫面將我帶到那暗淡無味並不繁華的小城。在那裡,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週而復始,到處都是寂寞。沒有色彩的絢麗,沒有活力的人生,整個村莊都籠罩在灰暗中。在這裡,因為人們的無知愚昧,發生著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都在等待幸運的光臨。同時也有死亡的號召,我讀後與作者相同,不知該對他們是同情還是憎恨……

讀呼蘭河傳有感10

  呼蘭河傳的作者蕭紅早在小學就有所耳聞,並且還學過他的文章,祖父後園和我。對於他,我很好奇,總是想把那本呼蘭河傳買來一看,但總是沒能如願以償,在這個暑假,見爸媽同意以後,經過一番尋找,總算能把它緊緊握在自己手裡了!

  蕭紅是在1940年12月20日在香港玩搞的,但是他早已成年,但我所看到的呼蘭河傳就是他用小孩子的口吻為我們講述他在呼蘭河的所見所聞。

  他首先給我們說了呼蘭河一帶人們的生活瑣事及生活環境,讓我不由得對他們產生了敬佩的感情,如此寒冷的環境,他們卻生活的如此充實,就是給我們講的那個地方的風俗習慣讓我對當地人更加了解,然後便是她自己的日常生活了!看到這我想起了在老家與爺爺生活的日子,同樣是祖父後園和我只不過又多了一個哥哥而已,同樣也很開心充實,但在我認為是這樣的。

  還有個小團圓媳婦,她的經歷讓我想起舊時代婦女的地位如此低下,可憐!接著寫了作者的,二伯,他的二伯性情古怪,用文中的話來說,那就是有東西,你說不給他吃,他就罵,就給他送上去,他就說你二伯不吃這個,你們拿去吃吧,但是他也是很勤儉節約,有好也有壞,然後便是名為風歪嘴子的人。他有一個媳婦,那媳婦給他生了兩個兒子,第一個與正常小孩沒什麼區別的,第二個好像永遠也長不大似的,一直沒有變過。

  其實我對蕭紅所寫的一切並不陌生,但我卻從未有過她的這種觀察生活的態度。我從沒有認真觀察過生活以及生活中的一切事物,認為他們都是理所應當。但,我錯了,我承認這不是對待生活應有的態度,所以,我以後會對世間一些都會留意,觀察出他的另一面。

  我永遠不會忘記這本呼蘭河傳帶給我的一切,我希望所有人在讀它的時候,能愛惜它珍視它。不僅看它的文字,還要領略它在其中所包含的意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