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讀後感(通用6篇)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通用6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荊軻刺秦王讀後感(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1

  我讀了一篇《上下五千年》中的文章名叫《荊軻刺秦王》,裡面講了一個名叫荊軻的人刺殺秦王嬴政的故事。

  燕國的太子丹被秦國作為了人質,他看到秦王嬴政要滅燕國,而且又奪了燕國許多土地,他暗地裡逃回了燕國。從此,他便恨死了秦國,太子丹拿出重金請來一名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還給他配了一名副手名叫秦舞陽。可是呢,還得想辦法才能接近秦王,荊軻突然想到秦王嬴政最痛恨樊於期,還最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只要拿這兩樣東西去秦國,秦王一定會喜出望外。於是,荊軻便去請求樊於期。誰知,樊於期一口答應了。終於到了行刺那一天,荊軻拉著秦舞陽頭也不回地走了。到了秦國大殿上,秦舞陽嚇得瑟瑟發抖,嬴政左右的侍衛吼道:“使者為什麼變了臉色?”荊軻看了看秦舞陽,果然,秦舞陽的臉嚇得又白又青。荊軻說:“粗野人,沒見過大王的尊嚴,免不了有些害怕。”秦王嬴政很懷疑,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自己上來吧!”

  荊軻把地圖開啟,藏在裡面的匕首就露出來了。嬴政一見匕首,嚇得跳起來,荊軻抓起匕首向嬴政的胸口刺去,秦王一轉身,剛想往外跑,荊軻就追來了,兩人就在柱子下走馬燈似的轉悠。有個伺侯嬴政的醫生,用藥袋砸荊軻,荊軻用手一揚,藥袋就飛到一邊去,就在那幾秒鐘時間內,秦王拔出那長劍,一下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奮力把匕首扔向秦王,秦王一閃,匕首便飛到一邊去,臺下的武士一齊上來,結果了荊軻。

  我覺得荊軻是一個英勇無畏的人,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拯救自己的國家,不讓祖國受到外國的侵略。但是,我也覺得荊軻很可笑,去行刺秦王,原本是要拯救燕國,結果沒有成功,卻害了燕國,你們說這個荊軻好不好笑?

  其實荊軻刺秦王的錯誤並不在荊軻,而在於燕國的太子丹。你說如果荊軻把秦王刺死了, 秦國新君定會報仇對不對?倘若刺不死,嬴政餘怒未消,滅六國時,也一定會把燕國先滅掉。一個國家要想不被別人侵佔,就要富國強兵,而不是用個人的魯莽行為去行刺別國國君,這樣不但不能拯救國家,反而會加速國家的滅亡,這就是適得其反!你們說對嗎?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2

  這個暑假裡,我看了一本由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寫的《資治通鑑》。裡面有一個小故事,叫做“荊軻刺秦王”。

  這個小故事主要講了秦始皇一心想要統一中原,不斷向其他國家發動進攻,燕國也因此丟了好幾座城池。燕太子丹看到秦國要吞併六國,又要奪去燕國的土地,十分恨秦王。他決定派荊軻刺殺秦王。荊軻出發前帶了三件東西:一把鋒利並沾有劇毒的匕首,一張燕國督亢地區的地圖和秦國叛將樊於期的人頭。來到秦國後,秦始皇聽說燕國使者帶來了他想要的東西,非常開心。他讓荊軻開啟地圖看看,當地圖展開的一剎那,荊軻抓住匕首刺向秦王,但沒有刺傷秦王,反而被秦王給殺了。

  荊軻的這次行動失敗了,燕太子丹想利用荊軻一人之力滅殺秦國的願望最終沒有成功。英雄荊軻明知道自己去了可能會不來了,但在國家有危險的時候,依然不怕犧牲,冒死刺殺秦王。他這種行為還是令人稱讚的。就如陶淵明所說的那樣:“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看到這裡,我真佩服荊軻的勇敢,面對秦王這樣一個暴君,居然一點也不害怕。想想我自己呢?連晚上一個人睡覺都不敢,總要奶奶陪著,真是太慚愧了!荊軻連死都不怕,難道我還要害怕黑暗?今年過了生日,我就要滿十週歲了,可不能再膽小了。我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在這之前變得勇敢起來,做個真正的男子漢。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3

  最近我讀了文言文《荊軻刺秦王》,它主要講述的是荊軻刺殺秦王的因由及全過程始末,讀完之後我深有感觸,荊軻刺殺秦王的情景至今還在我的腦海裡回放,揮之不去。公元前227年荊軻抵達秦國國都咸陽,並透過秦王的寵臣蒙嘉的引見,以謙卑的言辭求見秦王,秦王大喜,特地穿上君臣朝會時穿的禮服迎見荊軻,荊軻手捧地圖敬獻給秦王,在地圖完全開啟,圖窮匕現之際,荊軻趁勢抓住秦王的袍袖並舉起匕首刺向他的胸膛。但是還未等到荊軻近身,秦王已經驚恐的掙斷了袍袖,荊軻隨即追逐秦王,兩個人繞著柱子奔跑,結果之後秦王拔劍砍下了荊軻的左腿,荊軻無法再追下去,便將手中的匕首擲向秦王,結果卻擊中了銅柱。“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荊軻失敗了,功虧一簣,可悲,可嘆啊!

  功虧一簣終究意味著失敗,荊軻和燕國都為這次失敗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身死國滅!縱觀全文,我看到的是一份精心策劃近乎完美的謀略與荊軻他志向意圖明朗的俠義之舉啊!究竟導致他功虧一簣的原因是什麼呢?荊軻本有識人之明,認為秦武陽不是實施計劃的適當人選,而因為太子丹的干預,這其中有著深深的無奈,荊軻最終放下了自我正確的選取。這也便是荊軻的謀略在執行過程中暴露的缺點!由此看來,荊軻如果採取正確的決斷,堅持正確的選取,那麼秦王會必死無疑了吧!然而,歷史是不能容許我來予以假設的,真實的歷史殘酷地說明了荊軻還是犯有嚴重的錯誤。

  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將荊軻否認,在他身上,我們還是能夠看見許多十分崇高的精神。

  首先,他十分忠誠,忠於國家,忠於自我的主人太子丹。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都只有一次,但是他卻能在一個國家陷入危難之際,以壯士的身份挺身而出,絲毫不為自我的性命著想,為了國家他可謂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太子丹對他稍微失去了點耐心他就十分過意不去,甚至改變了他等朋友的計劃。這在客觀上也減少了他成功的可能性。荊軻如此“竭盡忠誠,至死方休”,也完全稱得上是“士為知己者死”了吧。

  第二便是他的俠肝義膽,他雖然謀略出現失誤,但是十分有膽識:荊軻明明早在易水河畔慷慨悲歌時就早已明白自我的下場,他“心知去不歸,徒有世後名”但是他依然義無反顧,為了自我的國家慷慨赴死,這樣的俠肝義膽難道不是可歌可泣的嗎?

  壯士荊軻有一種像革命先烈一樣的要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他的捨身告訴我們,忠心為國,不畏犧牲,乃英雄所為。雖然他的做法並不可取,但是他的精神就應為我們所稱道!我們就應做一個像荊軻一樣能為祖國付出一切的愛國者!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易水畔的這首悲壯的歌至今傳唱不衰,荊軻作為一名勇士而被世人頌揚。荊軻刺秦未遂的歷史事件,千百年來都為文人們深感遺憾,無數的詩詞文賦,都是以暴君來形容秦王,而肯定荊軻的英雄行為和俠義精神。然而從戰國曆史中政治成敗的角度去審視這個歷史事件時,我們能夠發現更多的值得思考的東西。“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前人誤入失敗的陷阱,可作為我們這天行事的前車之鑑;而前人獲得的成功經驗,可作為我們繼續前進的路標。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4

  《荊軻刺秦王》是一則故事,主要講了戰國末期燕人荊軻刺殺秦王嬴政,未能成功而慘遭殺害的事。這一舉動,給人留下了一個高大、氣魄雄偉的英雄形象。

  這是多麼豪邁的壯舉啊!他不顧自己的安危,為了國家利益而犧牲自我,這真是一個忠肝義膽的好漢啊!也反應了當時人民對和平生活的憧憬與嚮往,對封建主義社會的`憎恨與反抗。這是多麼正義的人啊!荊軻在中國歷史上劃出了一道優美而燦爛的弧線。他還留下了“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千古名句。勉勵人們要赤膽忠心。

  想起荊軻,我又聯想到了如今。有些人為了自己的私慾,不顧祖國利益,不管人民困苦,貪贓枉法,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難道他們不知如果國家垮了,自己也威風不了多久,到時任人宰割。只有我們相互團結,不圖個人私利,把國家變得強盛,才能成為永遠的勝利者、成功者。

  我們一定要成為像荊軻那樣的血性男兒。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5

  讀了《荊軻刺秦》我被荊軻的精神感動了。

  其中“說時遲,那時快,沒等秦王反應過來,荊軻左手伸出,飛快地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抓起匕首,奮力捅出。”說明了荊軻刺秦王的堅定,還表現了荊軻的動作快,有著不怕似的氣勢。“直刺荊軻,砍斷了他的左腿。荊軻動彈不得,就將匕首用力向秦王拋去,卻又插進了殿柱。秦王連連揮手,荊軻身中八劍,鮮血噴撒滿地。”這裡可以看出秦王很強壯,對荊軻一點也不手下留情。

  其實荊軻根本不該這麼莽撞,以到壞了燕國的大事,促成燕國迅速滅亡。不過他視死如歸的精神的確是很感人至深的。

  現實中的我就是“荊軻”。小時候莽撞,沒搞清楚就幫別人接熱水,結果燒住了她的手。現在也魯莽,沒看清題就做,結果錯的不堪眾目。我要改掉這個毛病,不做莽撞的人。

  《荊軻刺秦》讓我想到了很多,大家一定要想清楚再做,不然你就是下一個荊軻。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6

  從古至今有多少英雄豪傑死在了刀劍下,我認為燕國的荊軻就是這樣一個人。讀了《荊軻刺秦王》這篇文章,我十分感動。

  戰國末年秦王滅掉了趙國之後,就立即瞄準下一個目標,燕國。燕國太子丹找了一個名叫荊軻的壯士,準備讓他刺殺秦王。荊軻來到秦國,以地圖作為掩飾,當見到秦王,展開地圖"圖窮匕見"時,他拿著藏到地圖裡匕首拔出刺向秦王。經過一番驚心膽戰的搏鬥之後,最後荊軻被束手就擒了,功虧一簣了。

  我很佩服荊軻這麼無畏的精神,為了自己的國家,而獻出了自己的性命,這一切舉動,在我們看來就如雞蛋碰石頭,自不量力。但是至今會有多少人會這麼做呢。荊軻心裡肯定無比清楚,無論這件事情的成敗,都一定會面臨死亡。也許是出於對國家的忠心,也許是接受了他人的恩情,其實這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一顆愛國的心,在國家陷入危難之際,以壯士的身份挺身而出。

  回到現實生活中,敢問我們是否能做到這一點呢?我們生活中都是一些膽小怕事,不守誠信的人。荊軻是個名副其實的勇士,儘管他的辦法並不可取,但他那種精神卻影響著我們走向進步。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有了這個故事的啟迪,我們要更加珍惜如今來之不易的生活,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的完整,維護民族的榮譽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理所應當該做的事情。

  這個故事讓我很有感觸,荊軻刺秦未遂的歷史事件,千百年來都成為文人們深深遺憾,不過站在歷史的角度上看,也許並不是壞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