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讀後感(精選5篇)

三顧茅廬讀後感(精選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顧茅廬讀後感(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顧茅廬讀後感1

  記得剛開始寒假時,我買了一本《三國演義》,我的感觸很深。

  我認真地讀著,我被“三顧茅廬”這個的畫面吸引住了。因徐庶幫劉備打了勝仗,曹操的謀士設法將徐庶騙走。臨行前,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孔明。於是,劉備打點行李,便與關羽和張飛一起來到了隆中臥龍崗。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時才回來。聽完,劉備覺得惆悵不已。幾天後,劉備又去拜訪時,卻只見到了孔明弟弟諸葛均,劉備無奈,只得怏怏不快離去。轉眼過了新年,劉備打算再次拜訪孔明。此時張飛、關羽勸劉備不要再去浪費時間了,而劉備卻訓斥了二人。到了孔明的茅廬,劉備得知孔明雖在,可正在午睡。當孔明醒來,發現三人便急忙召進屋。劉備拜請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劉備情急流淚,說:“天下大亂,百姓苦難深重啊!”孔明被劉備的誠懇打動了,答應了劉備的邀請。

  我覺得張飛性格急躁,風風火火的,因為他不願再等候,而說:“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我覺得這段的意思是:哥哥不對,我看這個農村的人,不會是人才,他如果不來,我就用麻繩把他捆來!

  關羽有些不識人才,因為他低估了諸葛亮的智商:“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想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而不敢見。兄何惑於斯人之甚也!”這段的意思可能是:哥哥兩次親自去拜訪,這個禮節太過分了,我覺得諸葛亮名不副實,所以躲起來不敢見你,你為什麼要這麼尊重他!

  我覺得劉備很尊重人,他對童子說:“有勞仙童轉報:劉備專來拜見先生。”童子說諸葛亮在午睡,他就恭恭敬敬地等候。

  透過“三顧茅廬”的故事,我被劉備不厭其煩的毅力深深感動:劉備是一個有志氣、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終必然成功。不管在我們的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麼泥濘,不管我們多麼困難,只要我們有毅力、有目標,最終也會成功。諸葛亮給劉備提出了三分國家,最後取勝的策略,我覺得他是一位多謀多才,智商超高的人,我真的很佩服他!我們一定要向劉備拜訪諸葛亮一樣,堅持不懈的去努力學習,這樣我們一定能夠取得很好的成績。

  三顧茅廬讀後感2

  你們一定聽過《三顧茅廬》的故事吧!這故事主要講了劉備請諸葛亮出山,一共請了三次。果然第三次請到了。

  我覺得這劉備很有誠意,他甚至跪了下來,可他畢竟是皇叔啊!豈能這樣?

  我覺得這個諸葛亮肯定是個人才,他竟然能讓劉備這樣位高權重的人反覆求請。可見諸葛亮的能耐不小啊!由此也看出了劉備的求賢若渴的人才觀。

  在現代社會,人才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加重要,古話說:“不拘一格降人才”。所以,我們要更加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和重用,還要為人才提供一個舒適的發展環境,還要有好的工作,還要讓他吃得好、穿得好、睡得好,小孩上學無後顧之憂。要把人才真正放在眼裡,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

  三顧茅廬讀後感3

  星期六,我讀了《三國演義》,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三顧茅廬》。

  這篇故事主要講述的是:劉備、張飛和關羽想去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成為他們的軍師,就到了諸葛亮居住的地方——臥龍岡。三人遇到了幾位農民,正在唱著動聽的歌謠,他們問:“農民,是誰創的.詞?”一位農民回答:“是臥龍先生。”劉備聽到後,心裡增加了一些敬佩,三人到了諸葛亮門前,劉備輕輕地敲門,出來了一位童子,劉備從童子口中得知,諸葛亮不在家。

  過了幾天,有人說諸葛亮回來了,並回到了家中,三人再次來到諸葛亮的家,在門口聽見讀書聲,過了一會兒,一位先生出來了,可他並不是諸葛亮,是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三人只好回去,又過了幾天,三人又去他家,看到諸葛亮正在午睡,就在院子裡等,過了很久,諸葛亮醒後見到劉備,劉備流下眼淚,請他出山,幫助他完成大業,他被劉備的誠意感動,就成為了劉備的軍師。

  我很敬佩劉備誠心誠意、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三顧茅廬讀後感4

  《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中的廣為流傳的一段佳話。是中國禮賢下士的代表範例,表現出劉備劉皇叔的求賢若渴。

  《三顧茅廬》的故事大家都很瞭解了,故事講的是劉備三次登門誠邀諸葛亮幫助自己成就帝業,三次拜訪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最終把一生都奉獻給了蜀國。這份誠意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覺得遇得明主,所以甘願為劉備打天下。我們現在對待人才的誠意不也應該跟劉備一樣嗎?就像是近些年來全國各地企業單位招攬人才的決心,有的是高薪,有的是送房,有的還能幫你把愛人的工作和子女教育連帶一起解決。錢不是萬能的,唯有情才能打動對方,瞭解對方家庭情況,順帶把對方後顧之憂都解決了,這不是現代版“三顧茅廬”表現出來的誠意嗎?真誠是打動對方心房的鑰匙,這體現出的不僅僅是尊重和重視,更多是人文關懷,解除後顧之憂的戰士才能在戰場更加投入。

  劉備的成功與他對待人才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雖然蜀國最終被滅,但這其中有很多歷史原因。不管社會發展到什麼樣的地步,人跟人之間的真誠和尊重都是最重要的。

  三顧茅廬讀後感5

  最近,閱讀了《三顧茅廬》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很深。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才華、學識,就去隆中請諸葛亮輔佐他的故事。第一次去請,諸葛亮出去了,第二次又去請,他又外出閒遊去了,第三次再去,諸葛亮在家,終於相見。諸葛亮看劉備誠心求賢,就答應輔佐他成就大業。

  在我眼裡,劉備是很謙虛大度,有毅力和恆心的人。他很珍惜、尊重人才,為此,不辭勞苦,“三顧茅廬”,最終求得了經世之才,為建立蜀國奠定了基礎。

  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了我自己:四年級之前,我的字寫得非常難看。雖然看起來是整齊的,但寫的是歪的,瘦長瘦長的,而且沒有筆鋒。直到四年級,跟書法老師練了一次,很好看,當時我都很驚訝,心想:這是我寫的字嗎?這時,我才下定決心,要好好練字。開始,是練字打卡,現在我每天練一首古詩,寫的字與以前比起來,感覺完全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透過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我認識到: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多麼艱難,只要我們有毅力,有恆心,堅持不懈,最終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