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德作文2篇

論道德作文2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論道德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道德作文1

  古人有云,道德乃人之根本。現代化的文明社會中,道德就是社會規範對人的本能的制約。

  正如老子所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想要擁有高尚的道德,必須爭取從一個品德兼優的人做起,只有你持續牢記道德之本,它便會隨時伴在你身邊。

  道德是一種美麗的品質,只要誠實守信,不貪圖利益,那你便是一個美麗的人,那你便擁有文明風貌的象徵道德。

  記憶的深處,我曾是一個美麗的人。那是一次不經意間的過失。初夏的一個黃昏,媽媽攜帶著我去市場買菜。我拉著媽媽的大手,臉上洋溢著歡樂的笑容,蹦蹦跳跳的行走在各攤位的間道中,在媽媽身邊大聲嚷著:媽媽,我要吃螃蟹嘛,你給我買螃蟹好嘛。高峰時的人群已慢慢散盡,又隨著黃昏的降臨,只有各個買賣人的收攤的聲響。我和媽媽來到一個還沒收攤的攤位,媽媽問這老爺爺:這個螃蟹怎麼賣?老爺爺看還有客人,便高興的起身迎客:都傍晚了,給你們便宜些吧,嗯,就賣個36元一斤吧。你看怎麼樣,這些螃蟹挺鮮活的呢!媽媽也沒說什麼,拿出錢包就買了36塊一斤的螃蟹,便匆匆回家了。

  回到家後,媽媽不經意間的提醒,到使我發現那位老爺爺好像多找了錢給我們,我立即跟媽媽說:我們的錢好象拿多了吧,我們要不要去還啊?媽媽說:多了就多了唄,還還什麼呀。我一時不知所措,只有不再追究,可晚上怎麼也睡不安穩。

  次日清晨,我早早的起了床,拿了積攢的零用錢自己騎著腳踏車趕往了菜市場,我來到菜市場,老遠就看見了那老爺爺的.攤位,便興奮的跑過去,叫到:老爺爺,這是你的錢,你昨天多找了,還給你。老爺爺很詫異,隨即笑道,你真是個好孩子,謝謝你啊。嘿嘿,我聽了可得意了。

  道德就似一雙手,解開心靈的枷鎖;道德就似一道門,需要你用雙手將它推開,外面的世界便是一副亮麗的風景秀;道德就似一片潔麗的雲彩,它孕育著無數純潔的心靈。道德是社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種行為規範,是獲得別人信任的一個標準。有些人以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難,其實只要你去做了,就會發現其實也很簡單,道德就是誠實守信用,不貪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作為一箇中學生,我們必須具備這樣的美德,更要發揚、傳承,與實踐。讓我們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讓自己更美麗!

論道德作文2

  抱著沉甸甸的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在圖書館啃時,真為自己捏一把汗。我本不喜歡與學術有關的書籍,但慢慢的便投入其中。很多話都生澀難懂,很多句子也都深奧。但不能否認我確實受益匪淺!

  亞當·斯密是這樣解釋“同情”的:人的天賦中總是明顯地存在著一些本性,這些本性使他關心別人的命運,把別人的幸福當成是自己的事情……這種本性就是憐憫或同情。正如書中他所舉的例子,年輕的詩歌初學者幾乎不能確定自己的詩歌是否優秀,常因別人同情後的評論而“喜氣洋洋”……似乎同情是與生俱來的特性,與人性的善惡無關。

  亞當·斯密是一個慎行慎獨的人。這在他的文字中表現的一覽無餘。在對自己的一舉一動的全部合宜性有充分把握前,絕不會輕易這樣做。因此,當《道德情操論》與《國富論》中的某些論點相牴觸時,他毅然推遲其出版時間。事情不是一層不變的,正如亞當·斯密所說當人類共有經驗或感情轉變時,也會重新塑造出新的理由標準和“公正的旁旁觀者”。

  從“同情”發展到“公正的旁觀者”是《道德情操論》最重要的邏輯轉換。讀到這裡時,雖然亞當·斯密在不斷論證,我還是模糊了,或許是我見解不到位,敬請諒解!作者從互利原則中總結出:同情的產生帶來被認同的愉悅感,不認同則產生排斥感。累積原則認為由個人經驗累積成為人類經驗,因為人的天賦保證,使得經驗成為理性。認為同情不同情已經不僅僅是人際關係中的和諧或衝突,而是社會仲裁性質的獎勵和懲罰了。很顯然,這與上文所說的本性偏離了。

  也許是我頭腦中的墨水尚淺,還不足以理解。亞當·斯密認為美德“它是理性、道義、良心,心中的那個居民、內心的那個人,判斷我們行為的仲裁,強迫著人們儘管在自利的狀況下還能維持公利的要求。”對該論點,他依次運用了互動原則、累積原則,以及公正的旁觀者的理論,最後指出公平的旁觀者保證了社會的價值觀,並預言在公正的旁觀者的監督下,人類社會的理性標準與道德底線將長期保持穩定,即使發生偏差,也不會完全扭曲。

  讀完《道德情操論》已經是距離借書的第四天。在花園裡翻完最後一頁時。看見墜落的樹葉都產生同情心。我有了變化,不知你是否也一樣。推薦你也一起欣賞,你絕不會後悔!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