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很長,別慌張,別失望》讀後感範文

《餘生很長,別慌張,別失望》讀後感範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餘生很長,別慌張,別失望》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餘生很長,別慌張,別失望》讀後感1

  之前只是聽到過這本書,但一直沒有機會去一探究竟,現在終於有幸仔細拜讀這本書,頗有收穫的同時也有屬於自己的所思所想。本書由近現代中國史上享譽盛名的著名作家的經典名篇所構成。這些作家生活跨度近一百年之久,幾乎將中國多災多難的20世紀整個囊括在其中,他們的作品記錄了中國的辛酸史,記錄了中華民族的反抗史。本書節選這些作家的部分作品,從生活的角度入手,來詮釋生命的意義。

  古人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現代人常說“剩男剩女剩鬥士”。這件事何其諷刺,又是如此奇怪。我們的人生為什麼會有統一的標準呢?正如大家所熟悉的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似乎已經是大家公認的鐵律了,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如果將原來的規則改為“綠燈停、紅燈行”是否可行呢?我認為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因為人生不是客觀題,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人生是主觀題,不分對錯的`主觀題,每個人都有權做出都屬於自己的選擇。我們每個人都像是大森林中獨一無二的那一片葉子,我們自己掌握著自己何時嫩綠、何時枯黃以及何時貢獻自己,不懼他人的眼光,不畏狂風的怒吼,只為探尋那一抹生之翠綠。

  在人生這條路上,我們有各種選擇,可以到各個地方去,當我沿著一條路走下去時,心裡總是想著另一條路上發生的事,我的心裡很亂。人生沒有所謂的十全十美,失去陰晴變化的月亮也同時失去了變化之美,亙古不變的滿月也將失去了大眾的喜愛。但我們依舊要去闖蕩、去嘗試,用雙手去碰觸事物的溫度,用雙腳走遍萬水千山,懷著純粹的赤子之心,熱愛著五彩斑斕的世界。

  餘生很長,別慌張,別失望。得到固然值得欣喜,但失去也不失為一段美好旅程。上帝是公平的,在為你開啟一扇窗的同時一定會關閉你的大門,否則你又怎會一心一意專注於視窗的世界呢?同樣對於本書作者史鐵生而言,一個健全的自己總有更多的選擇,有更多的機遇,健全的他面對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是否能紮紮實實的創作?又或者,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會崩塌。

  餘生很長,不必為了過去的成功而得意進而忘形;也不必為了以前的失意而懊惱自責;不必為一時的榮辱影響一世的志向。願你跨過所有黑暗,闖過一切難關,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願你成為大樹一樣的人,溫柔而強大,沉默又寬容。

  《餘生很長,別慌張,別失望》讀後感2

  不知從何時開始,一股焦慮的情緒蔓延開來。“再不結婚就成為剩女了”“再不努力人生就毀了”等等的“再不……就……”句式,讓我們感到神經都繃緊了,更有“同齡人已經年薪百萬”之類的同齡人光環籠罩,讓我們成為不成器的代名詞。

  若是談起不成器,有個女生或許就是最好的例子,她從小就懷著希望,有朝一日能擁有自己的書房,擺滿自己喜歡的書,在書房裡過著讀小書的日子,可是她的家庭迫使她放棄讀書,成為了農場女傭。她的生活從此侷限於農場之中,早婚早育,一生都獻給了家庭。她的一生為家庭所累,從未真正地為自己的內心而活,用世俗的眼光來看待,這樣的一生顯然是失敗的,沒有當代女子獨立自強的意志,也沒有擺脫當下生活的勇氣。

  可就是這個女生,在78歲的高齡,因為喜歡畫畫,拿起畫筆,用不緊不慢的時間成了美國知名的風俗畫家,她便是摩西奶奶。她把最好的青春時光獻給了家庭,直至老年才騰出時間為自己而活。即便如此,她也依然成為了一代畫家。

  人生從來沒有標準答案,《餘生很長,別慌張,別失望》這本書精選了史鐵生、老舍、梁實秋等現當代名家的44篇抒情散文,告訴我們人生的智慧。這本書總共有五章,對應著五個人生智慧。

  1、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刻表,按著自己的節奏不慌不忙即可。

  人的一生軌跡大致相似,總逃不開求學、擇偶、擇業、買房買車等生活相關話題。而在每一個環節,總會有人掉隊,也總會有人趕超。

  我們都知道史鐵生早年突逢變故,從天之驕子成為天之棄子,曾在死亡邊緣走了幾遭,最後決定靠一支筆活著。生命中總會有一些突如其來的災難,擋住了原本的康莊大道,讓我們一下子止步不前,但是風雨總會過去,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按著自己的節奏前行即可。

  人生會面臨的很多問題,在這一部分都能找到答案。當下最火的婚戀問題,不知道困擾了多少男男女女,但當我們審視朱自清的《擇偶記》時,卻發現原來名人的相親路並不比我們輕鬆多少。很多時候我們總會有種名人誤區,只看到他們的光鮮靚麗,卻看不見他們曾經走過的黑暗和傷痛。其實不管是名人還是普通人,首先都是個人,都有人特有的苦悶,我們無須貶低自己,過好自己的人生就好。

  2、我們始終無法超越所有人,少同他人比較,走好自己的路才是最優解。

  最近“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焦慮情緒蔓延開來,我們刷著微博刷著朋友圈的時候總能感受到滿滿的惡意,今天某個朋友跳槽到了網際網路巨頭公司,年薪翻倍,明天某個朋友出國讀了top1的大學,後天某個朋友找到愛情,婚姻幸福美滿,而自己工資一般,學業一般,還得自嘲自己是單身狗。

  似乎這個世界上總是有天才和平庸之人的分別,天才努力一把,輕輕鬆鬆就獲得了一切,而平庸的大多數人勤勤懇懇一生,卻還是比不過天才的成就。我們有種深深的無力感,想要對抗命運的不公,卻讓自己更為焦慮。因為,我們怎麼努力,或許都達不到天才的高度。

  而正確的做法是走好自己的路,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努力一定會有收穫,努力後的我們一定會比過去更加絢爛奪目。這是解決同齡人帶來焦慮的一大法寶。

  3、慢下來,找到內心的依靠。

  我們之所以焦慮,是因為帶著一個近視的目標向前,目標近在咫尺,會逼著自己一路向前,但也容易讓我們流於淺薄。

  娶妻為了生子,養兒為了防老,行善為了福報,讀書為了賺錢……如果從實用的角度看待一切事物,我們的心靈難以真正地富足起來。為了這份實用我們往往會拋棄內心的真實想法,為了結婚而結婚,為了賺錢而讀熱門專業,為了搞好人際關係而討好別人,忘了真正的自己是什麼樣的。

  我們為了實用迎合這個社會,卻覺得自己的靈魂越發淺薄,兒時那些璀璨的夢想,漸漸地因為生活而蒙上了塵土,失去了斑駁的色彩。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必要跟著社會的節奏前行,可以慢一點,傾聽內心的聲音,尊重自己的想法,找到內心的依靠。

  4、做你喜歡的事,永遠都不晚。

  害怕來不及也是當下我們典型的一種焦慮。年輕的時候沒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年紀大了有了空閒時間,卻擔心自己記憶力下降,體力下降,再也做不好喜歡的.事兒了。

  其實這份焦慮完全是我們給自己加的枷鎖,難道因為害怕做不好,你就要放棄自己的喜好了嗎?

  馮驥才反思自己,他七十五歲了,還有理想,要搶救文化遺產;摩西奶奶一把年紀了才開始畫畫,她說,畫畫的時候沒想著要出名,只想著自己喜歡,便一直做了下去。喜歡是不帶功利色彩的,不論做的是好是壞,你都擁有喜歡的權利。廣場上常能見到跳舞的大媽,她們大多非科班出身,但也跳出了屬於她們那個年紀的活力。至於能不能成不成功,能不能揚名,或許並沒有那麼重要,因為做喜歡的事情,她們的內心也是歡喜從容的。

  5、生命就是在眾人之中一眼看到從容的自己。

  人活於世,為的不過是讓自己過得好一點。我們努力讀書,為的是增長自己的知識;我們拼命賺錢,為的是過上更好的物質生活;我們總要找個伴兒,為的也是人生路上不孤單。

  所以我們若總是焦慮,擔心這個害怕那個,便是與自己過不去。生命的最佳姿態是從容,不攀比,按著自己的節奏慢慢走,順著自己的心意而活,生命會像花苞一樣,慢慢地舒展開來,綻放出最美的花朵。

  餘生很長,別慌張,別失望是這本書的書名,也是整本書要告訴我們的人生智慧。一切都來得及,不要焦慮,不要放棄,生活不會辜負你的努力。

  《餘生很長,別慌張,別失望》讀後感3

  初次聽得書名,我就被深深吸引。“餘生”,聽起來是一個很遙遠,很漫長的詞。對未來深感憧憬與嚮往的我,開始翻閱,這本關於許多名家對生命的理解與指引的書……

  在人生的路途上,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迷茫、苦惱的時候。這本書彙集了史鐵生,朱光潛,豐子愷等文學名家的文章,在他們的文章裡,有人儘管沒有多富足的生活,但依然可以很自在地生活;有人生活得孤獨,每天卻依然能夠找到歡樂。他們用平淡、閒雅的筆觸寫下的故事,寫下的平凡而閒適的一切,令我感羨慕,他們經歷了太多,無論是生活的甘苦,還是有諸多的感慨,詮釋了關於生活的許多,讓我頓然醒悟,開始去理解“人生”的意義。

  看到一篇文章,有的人縱使生活得孤獨,也仍然可以生活得很自在……我很認同,因為我覺得,人生路上亦有諸多風景,也有諸多“寶藏”等著我們去開拓。即使是孤身一人,也不要停下來,無需羨慕別人結伴而行。其實,我們都是生活的奔赴者,而獨自一人,更易於磨鍊自己。

  豐子愷說,自己最嚮往的.就是那時他的孩子們的生活,那麼純真,不會擔心社會中許多複雜的關係與人事。孩子們的情緒往往是由於玩耍時,失去自己心愛的玩物,或得不到令自己滿足的美食……那時候,社會中的一切都太複雜了,長輩們需要操心的有太多,覺得心累;而孩子們,就只生活在自己那充滿童趣的世界裡,他們對於任何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無關人情冷暖,那是自在的。

  我認為,此時,一個人如果對自己人生中的許多充滿了疑惑,對自己的前途盡是迷茫,又或者是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也許是因為,在前行的道路上,因有太多的攔路虎,而慢慢地遺落了初心吧。此書的許多名家的文章,皆是對於人生漸漸有了清醒的認識。每個人在人生的路途上都不是十分順利、輕鬆的,他們的故事使我明白,這世間百態不易闖蕩,但是,我們都有屬於自己的時刻表,一步一個腳印便是我們最沉穩的節奏。

  讀完這本書,我懂得了許多,也有了太多的感慨。人生路途很長,餘生很長,長途跋涉,靠的是日益清晰、刻骨的初心。我也相信,找到了自己的節奏,縱使負重前行,也依然能披荊斬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