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讀後感範文600字

國家寶藏讀後感範文600字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家寶藏讀後感範文600字,歡迎大家分享。

  暑假裡,我閱讀了《國家寶藏》這本書,書中介紹了從新石器時代到民國13個歷史時期當中最為重要的27件文物,以及文物背後的精彩故事。這些文物涉及藝術、建築以及軍事等方面,充分展示了古代上下五千年的智慧。

  其中我最為著迷的就是越王時代的越王勾踐劍了,它深埋於湖北江陵望山的楚墓2400餘年,1965年出土時竟然寒光醒目,毫無腐朽。根據書中的介紹,它有著菱形花紋的劍身,雖然是青銅色的,但是我們可以在復原圖上看到這種青色的紋路其實是銀色的錫;往末端看,就可以看見“越王鳩淺自乍用劍”的銘文,說明這是越王勾踐使用過的劍。它的劍刃是金色的,而且異常鋒利,據說鋒利到二十餘層紙一劃而破。劍格正面鑲有藍色玻璃,背面鑲有綠松石。劍柄底端翻卷成圓箍形,而內鑄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圓,據說到現代還沒有工匠可以還原這樣子的圓環。這就是越王勾踐劍,可見當時的鑄造工藝是如此讓人驚歎,已經到了黑科技的地步,甚至超越了現代工藝!

  古人們是如何運用智慧和技藝來完成這樣一件精湛的作品的?劍刃和劍身看上去顏色不同,材質也有所區別,它們是怎麼連線在一起的呢?劍身上的菱形紋路又是怎樣鑄造出來的呢?難道它真的運用了黑科技做成了千年不腐嗎?透過考古學者的努力,我們瞭解到越王勾踐劍是透過一種叫做樹枝晶的金相組織連貫劍刃和劍身,從而一次性鑄成的;劍身的菱形紋路則採用了鑄槽填錫的`方式;而劍本身含鉛量少、墓葬環境適宜、帶有劍鞘也決定了它的千年不腐。如果這把劍的鑄造工藝傳承到現在,肯定會讓人們嘖嘖稱奇的。

  《國家寶藏》這本書,讓我看到了古人是如何完成各種不可思議的作品,如何用文字或繪畫來傳遞想法和觀念,從而認真、深刻地瞭解到我們華夏名族智慧的結晶。而書裡的這把劍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沉睡千年的的劍魂,是劍的傳奇,我們也要向這把劍一樣,發揮科技的力量,創造出人類的傳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