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目送讀後感範文500字(精選10篇)

龍應臺目送讀後感範文500字(精選10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龍應臺目送讀後感範文500字(精選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龍應臺目送讀後感500字1

  今天我讀了龍應臺的《目送》這本書,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因為書中的一句,曾經深深地觸動我的心靈。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這句話說的是父母送子女時,那種無力追隨而又期望陪伴的心情。短短的一句話道出了多少父母的心聲。也許不久後的某一天,我也會成為這些父母中的一員,我只希望那一天,來的晚一點,再晚一點。

  《目送》是作者醮著深情的筆墨書寫的文字,她寫了父親的去世,母親的衰老和失智;她寫了和兒子的離別;寫了朋友間的牽掛。生活在世間的她,有著諸多的情感,比如快樂,脆弱和失意。許多文字,透露著薄涼和無奈,因為,不管身邊有誰,有些路,也只能一個人走。

  《目送》這篇文章講述了大多父母的心聲,其中也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句子,裡面字裡行間都包含著濃濃的感情。仔細讀這本書而,你會發現這本書講述的更多的是平凡人的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一個母親的心路歷程。仔細讀這本書,你會感受到來自心靈的震撼。

  我很喜歡這本書,其中也有許多讓人感觸很深的句子,值得大家花費時間去細細的讀品味。

  龍應臺目送讀後感500字2

  人生三書之三“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是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目送》

  讀完這本時,心中甚是感動,也有幾分悲傷。讀完別人年逾半百的感悟,不禁想起已是古稀之年的阿公。感嘆時間的老去,埋怨自己過慢的成功速度。至今都沒敢打一通電話,不孝子孫形容自己都不為過。並非不想念,只因為每天只關心他寶貝孫女工作,害怕他過多的期待會讓他更加失望。於是在承受無形的壓力的同時也只好選擇逃避。所以慢慢的失去了交流,缺少了陪伴。

  世界上只有父母才會對自己不求回報的付出,對於阿爸爸阿媽媽也是同樣害怕自己無法完成他們的期待。害怕自己成功的速度趕不上他們老去的速度,所以希望努力變成你餘生的代名詞。

  對於“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倒是沒有太多感觸,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從小習慣了一個人做決定,一個人拿主意,所以,所以覺得自己的獨立是與生俱來的天賦。偶爾也會獨立到心疼自己,獨立到孤獨。

  可是阿,社會在一步步逼你快速成長,所以就算是一個人也得學會茁壯成長呀!

  人生三書,忍不住想到自己的從前往後。從前,無畏成長。往後,也希望帶著善良勇往直前。麵包和愛情都會有!

  龍應臺目送讀後感500字3

  《目送》中的龍應臺在步入了中年之後,追求到了她所想要的之後才發現原先身邊的人和事都已變了樣。正如書名,她一路目送著兒子不復以往對自己的依靠,她目送著父親的逝去,她目送著母親漸漸老去,而自己已經無法去改變什麼。她目送著時間慢慢流去,最終只剩遺憾和後悔。看完整本書,始終被書中淡淡的語句和始終消散不去的苦澀味糾纏,我們何嘗不是又一個龍應臺。而很多個我們和她不同的是,我們還有時間能夠也就應讓我們做不讓我們後悔遺憾的事。

  對於這一點,我想,和我一樣剛剛踏入大學校園沒多久的人是同樣感觸良多的。我們中的大多數幾乎沒怎樣離開過父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有父母操辦,而當我們進入這樣一個脫離了他們懷抱的環境中,就會發現,掃地拖地不像我們想象中那麼簡單;不是每個人都對你百般包容;你跌倒了要學會自己爬起來而不是伸手等人扶……但似乎人都有這樣的劣根性: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時候不知珍惜,失去之後才明白在那之前自己擁有多寶貴的財富。越是真心的人,我們越是會不在意地去傷害。

  所以能夠在還年輕的時候珍惜眼前人,在雙方有限的.時間裡無限大地真愛對方,不要目送他們漸漸遠去的背影,上前幾步,牽起他們的手,用最大的耐心和愛去陪伴他們。

  勿目送自己所愛之人背影,去珍惜,去珍愛,不留遺憾。

  龍應臺目送讀後感500字4

  從《孩子,你慢慢來》到《親愛的安德烈》再到《目送》,基本上三本書是連續著看完的,所以書評就在一塊寫吧。

  這三本書被稱為是龍應臺的“人生三書”,也確實是這樣。

  《孩子……》中華飛、華安的生活的點點滴滴,在母親眼裡都透露著殷切的愛意,無限寵溺。就像龍自己說:“你們兩個本來都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媽媽做女人的禮物。”看完後覺得很溫暖,整本書中有著濃濃的“愛”,深深的“情”。

  而《親愛的安德烈》全書是由龍應臺和兒子安德烈的互通書信集結而成,曾經蹣跚學步的孩童卻已成長為風度翩翩的少年。但更多的卻是母子之間思想上的碰撞,一邊是叛逆期的少年,思想開放、自由不羈;另一邊是有名的作家母親,重視家庭親情、倫理觀念。雖是母子,在很多方面彼此卻是很陌生。為了重新認識彼此,才有了這本書,只為了在母子之間的鴻溝上搭建一座橋樑。

  至於《目送》,不得不羞愧的承認自己真沒大讀懂。文章很散,記錄了很多東西,但大多都是關乎親情。印象最深的是龍父的病故,那種悲痛和感悟都能透過文字摻滲出來。“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這句話在這裡,你會突然發現是如此的切合實景實情。

  “人生三書”——這三本散文書籍,細膩而溫柔,看似淡淡的,實際上卻是深刻又真實。還是那句話,在別人的故事裡,過好自己的生活。

  龍應臺目送讀後感500字5

  《目送》是一本記錄龍應臺生活點滴的散文。在這本書中,她用優美的文字記錄了自己做為一個母親在對待日益成長的孩子時所遭遇的困惑和小小的失落;記錄了自己做為一個女兒在面對日益蒼老的父母時耐心溫柔的守候;記錄了自己做為一個採訪者所悉心付出的那份親切;記錄了她做為一個敏感細膩的女人在面朝大海耳聞杜鵑時感受到的那份悽楚和傷痛。

  翻開這本《目送》,竟然能讓我從頭到尾都保持眼睛酸楚的感覺——彷彿一個飽滿欲滴的石榴果,輕輕擠一擠,眼淚就要往下掉了。

  《目送》,七十三篇散文,文字撫過了父母、子女的親情,知己好友的友情……用那最細膩柔軟的筆觸,寫盡了幽微處最動人心絃的那種種感覺。讀起來,便連呼吸,也充滿了共鳴的激動。

  在面對孩子時,優雅知性的她,和所有平凡的母親一樣,困惑而挫敗。不同的是,她聰明和懂得控制的頭腦,使得她在面對孩子的獨立和疏遠時,懂得用壓抑自我的方法去尊重他們做為一個獨立的人所理應擁有的自由和尊重。而她的驕傲和銳氣,在洶湧的母愛面前,也只能委屈地選擇讓步。《母親節》,原本以為會是一個溫暖感人的故事,沒想到透過安德烈寄來的一封電郵,讓人在一篇既凸顯了母親的瑣碎,又記錄了母親的無奈的幽默小文中,讀到她心底深處那份無從說起的寂寞。

  放下書,閉上眼睛,在苦澀的眼淚中,更多的領悟到生與死那一瞬間的界限。無法忍受,卻需要面對的是:到底什麼才是最寶貴的?

  龍應臺目送讀後感500字6

  看這本書的時候,淚忍不住從眼睛裡流下來。龍應臺的文字不僅優美,還富有情操,如晨光中的那一抹微雲,夕陽下的露珠;是火紅的朝霞,黑暗中的燭光,冷照山壁。

  這是一本生命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她寫了自己的孩子從一直圍著她團團轉,到與她疏遠,直到只能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她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母子父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聽了杜鵑那彷彿哭得一嘴溼淋淋的鮮血似的啼聲,讓這個心思細膩的女人從心裡體會出了那份孤寂、淒涼。她寫出了人生百態,也寫出了世態苦痛。

  從《雨兒》和《胭脂》中我讀出了她對母親的愛,從《寒色》和《回家》中讀出了她對一個完整的家的渴望與追求;從《憂鬱》中我讀出了她對這孤寂的體會與對杜鵑的憐惜。

  印象最深,也是哭得最深的是她回答家是什麼的那一段,她自認為對“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早有體會的人,卻被這種小學作文題目給難住了,突然支支吾吾,不知所云。

  家,是兒女在的地方,是父母親都在的地方,是一個溫暖而又安心的世界。那,才是家。這是她的回答,可是這種世界對於我們家這種單親家庭來說,我可能是感受不到了。

  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龍應臺目送讀後感500字7

  《目送》這本書,龍應臺用平實的詞彙描寫出母親同時也是女兒在面對親情時的無奈,同時又敢於直面生活帶來的無奈。雖然文字樸實無華,但近乎詩句的意景寫意,道出了她的人生哲學,有點像《論語》,用對話而且

  只用對話,只不過龍應臺將對話換成了描寫,平鋪直敘的日常生活的描寫。昨天有讀者把龍應臺與季羨林比較,我更提高到與孔子比較。

  另外,我覺得龍應臺的文字不太適合男性閱讀,文字太過細膩。我注意到發言的女性產生共鳴的比較多,而男性發言比較少而且感受不深,我覺得這是因為龍應臺是女的,這是必然的,我感覺散文是不是會分性別。

  目送這篇文章主要指的是龍送兒子的離別之情,而看似深情的自己與冷漠的兒子形成了對比,深情的“目送”沒有換來不捨的“回頭”,而作為女兒的她對待父母我個人認為要“更具人情味”得多,因此有了心理誤差,

  我認為這是男女之間的“結構”不同所造成的。兒子可能更喜歡對外界的探索、冒險,他已經迫不及待地出去看世界。男人更決絕,女人則多愁善感。

  文章描寫的龍應臺就像現在被人詬病的“直升機媽媽”,整天徘徊在兒子的頭頂,其中還涵蓋中西之間的文化衝突,因此作為龍應臺來說包容的不僅包括男女之間的差別、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差別外,而且還中西文化的差

  別,這就讓龍作為跨國母親付出更多努力。

  龍應臺目送讀後感500字8

  細雨婆娑,老樹抽出新芽,枯木又開花,光陰讓四季走了一輪又輪,也讓父親眼角長出皺紋,讓母親挽起的青絲混雜了白髮。在光陰的故事裡,每個清晨都氤氳著母親煮早餐的溫柔,在時光堆砌的大房子裡,一磚一瓦都

  是父親堆砌的堅毅,在未來的圖騰裡,一筆一畫是我對父母的承諾。

  曾經,我也像龍應檯筆下的兒子安德烈焦躁,孩子氣,任性,我有過無不及,當我學會站在父母的位置思考,去感受到父母對我那份深深的寵愛時父母卻已日漸老去,在生命的長河上將與我漸行漸遠直至生死兩隔。時間

  是一隻藏在黑暗中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我親愛的父親和母親滿懷期待目送著我在成長路上行走,蹣跚學步到穩步單車,咿呀學語到出口成章,黃髮垂髫到青絲及腰……我願時光是個善良的人,讓

  我有生之年能讓父母幸福,我願時光是個魔術師,能撫平父母臉上的皺紋讓白髮變烏絲,我願時光能慢一些。

  無論過去多少年我依舊會記得大雨滂沱的那個夜晚母親撐著傘來接我,漆黑的夜幕裡,滴答的雨聲裡,母親微涼的手牽著我往家的方向走去。多少年後依舊記得父親厚實的手牽著我肉嘟嘟的小手走在傍晚的田埂,夕陽把

  我們一大一小的影子拉的很長很長……我站在記憶的這端看著往事裡的片段,目送著母親牽著長髮微溼的我穿過雨幕消失在黑夜中,目送著父親帶著小小的我在夕陽下越走越遠消失在地平線那邊……

  龍應臺目送讀後感500字9

  當我合上這本書的時候,我心裡是沉重的。這讓我不得不想起,在書裡,那位母親輕聲的呼喚——雨兒。我不停地在問自己,誰目送了我,我又目送了誰。隔著一條馬路,當我回頭的時候,是誰在那裡,是誰在哪裡輕聲呼喚我。人們常常說,三生,可是真的有三生嗎?如果有的話,今生的我在不停地被誰目送,來世我又會目送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真的是如此嗎?許多年已過去,第一天上班的早晨,我是否也是在母親悲傷的目送中消失在拐角處?全文的感情基調有些壓抑,語言卻十分真誠。如今我們也生活在父母庇護的翅膀下。卻未曾報答過什麼,小時候我們總自顧自地一往直前,好像探險之路絲毫不艱險,我們去忘了回頭看看保護著我們的父母。我們快要在社會中變得獨立,在將來又會目送我們的孩子。

  或許真的像龍應臺所說的那樣,我們間的緣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中行漸遠——記得回頭看看關心我們的人。作者經歷了許多、想要教會我們的是超脫的看待這個塵世。的確,有時候需要的是繼續往前走,而有時,需要停下來。正如“相信與不相信之間,彷彿還有令人沉吟的深度。”這便是我們的生活:相信了便是這樣,不相信便非得刨根問底,親身試驗。總之,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信心地做事,而不要拒絕困難、甚至拒絕生活。

  龍應臺目送讀後感500字10

  作為同樣描寫親情的文章,讀龍應臺的《目送》時常讓我聯想到朱自清的《背影》。

  隨著年歲的增長,父母總是在目送我們的背影,從離開家鄉去異地讀大學的那一刻開始,我們也就脫離了父母的懷抱,每一次開學時拎著大包小包的行李進火車站,向爸媽揮一揮手,到假期和同學一起旅遊時,在機場父母千叮嚀萬囑咐在外注意安全,去外地實習時看到媽媽偷偷抹去眼角的淚水,正式開始工作後每次離家,家人的擔心。

  我們的世界越來越大,漸漸多了朋友、老師、同事等等。所追求的夢想,想過的生活,在事業上的渴望,都讓我們來不及多看父母一眼,然而對他們來說,我們就是他們的大半個世界,他們總是默默目送著我們,一邊有對孩子長大成人的欣慰,一邊卻也有著淡淡的失落。大概這就是父母的愛,不求回報,只求看到你開心、幸福。

  書裡有這樣一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終究有一天,我們長成了頂天立地的大人,而人生的路,多半也是要自己慢慢走。只是走的時候,別忘了回頭看看爸爸媽媽。也許就是在看到他們目送自己的那一瞬間,你就能感受到,自己長大的同時,他們也在變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