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言敗》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永不言敗》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永不言敗》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永不言敗》讀後感1

  老俞有許多膾炙人口的語錄和名言。在《永不言敗》一書中,我又發現若干。喜歡細細嚼慢慢嚥的我,一句一句拿來和大家分享。今天分享的一句是:

  我們是鷹,一出生就是為了翱翔天空。雖然社會為我們營造了一個雞窩一樣的環境,但我們從未忘記飛翔的夢想,也從未忘記每天練習飛翔的本領,並日夜眺望那蔚藍廣博的天空。

  這句話太激勵我了,因為我當時改編完成後,就象豁然開朗一般從糊塗狀態又回到了清醒。原來每天我都費了許多口舌痛苦地去和家人爭論,告訴他們雖然我現在是住在雞窩裡,但我真的不是一隻普通的雞,我是會飛翔的老鷹啊。有一天我會飛的,而且現在已躍躍欲試了,看我的吧!結果家人總是說:安穩點呆在雞窩吧,你看你的雞窩是多麼好,別的雞奮鬥一輩子都不一定能得到你現在的所有。佛說你這叫貪嗔痴、不知滿足啊。我頓時就傻了,懷疑地看著自己的內心說:難道我真的就這麼貪慾足不知珍惜麼?不過過不了多久,我一樣會想著飛翔的事,因為那是我與生俱來的本能,揮之不去啊!只不過總是會為怎樣以及何時才能說服家人而迷惘苦惱。因為他們有時候說出的話,對我來說不啻是一種貶低甚至是汙辱,當然我原諒他們,因為他們並不真正明白一隻鷹和飛翔是怎麼回事,所以他們感到無比的恐懼和害怕。只是有時候實在忍受不了家人的控制我不要去飛的願望的時候也會發脾氣,現在想來有點可笑。雖然我一直在做的都是飛翔的準備,也小試身手飛了一小段給家人看了,他們承認了我的本領,卻警告我,現在在衣食無憂的雞窩裡飛一段,跟完全在天空中飛翔是兩回事,在天空中,遇到暴風雨和其他的猛禽,我就沒有避身之地了。但他們的警告完全沒有嚇倒我。我笑一笑,因為他們也忽略了一件事:我擁有承受暴風雨和對付其他猛禽的能力。天空,才是我真正的家。也只有到了天空中,我才能釋放出生命的本能和價值,我才是我自己。

  所以讀了這句話,讓我知道了以後該怎麼辦了。再也不用花任何的時間和精力去口頭說服誰了,直接成為老鷹,在天空中肆意自由地飛翔,比任何語言更有說服力。老鷹,有成為老鷹的權利。親愛的家人們,我永遠不改變對你們的熱愛!但也會毫不猶豫地突破你們的限制——去成為真實的自己!再次深深地感謝老俞!

  《永不言敗》讀後感2

  近些天,在圖書館內遊蕩,無意中發現俞敏洪老師寫的《永不言棄》這本書,真是讓我興奮至極,因為很久了就想讀一讀他寫的文章,只是怪自己愚笨,沒有找到罷啦!

  書裡的文章都是從身邊的小事著眼,去尋找生活中值得我們去思考的東西,其實值得我們思考的東西真是很多很多,只是成功的人都很會總結,很會從失敗與成功中吸取經驗,這可能就是他們與平凡的人之間不同之處吧!

  最近我一直再為學習掙扎著,其實這個詞有點嚴重,只是覺得該努力一下了。其實每個成功者的背後都有自己的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其中的苦澀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光鮮的背後是付出,是淚水。

  前些天的一次考試徹底震撼了我,但是我想到了自己的高考路,自己這麼多年來的風風雨雨,我平靜了許多也看開了許多。其實有些事去試過就好了,結果並沒有什麼,自己覺得問心無愧別人說破了天也沒有關係的,重要的是要學會自知學會自己有哪些不足,彌補自己的不足迎難趕上去就好了。

  俞敏洪老師是一位農民的兒子,一位不起眼的人,一位普通的教師。一位高考曾經落榜者。但是他沒有放棄,總是在絕境中找到好的一面。誰也不可能有完美的人生,換句話說那樣的人生也是不完整的,唯有經過困難經過千辛萬苦得來的東西我才倍感珍貴,倍感自豪。

  書中有很多的東西值得我們去思索,去發現,但是其中幾點我覺得對我的人生路真的是很有幫助,現在在這裡說出來,也算是一個小小的自我反思。

  首先就先書名所說的,永不言棄。海明威的話我覺得很有道理,人可以被打敗,但不可以被毀滅。人在身處困境時尤其要有這股子勁,要讓人們看到你的努力與奮鬥,看出你是個潛力股,雖然暫時不得志,但你以你的精氣神打敗了他人,你的了關與堅強感染了他人,幫助了他人,你就是強者。更重要的是你的這種精神給了你的競爭者一個很好的回擊,那些陷害你的人,看你笑話的小人,討厭你的人,看不起你的人會因此而敬重你,因為你值得去敬重,你的精神與活力讓他們害怕,要做到這些說來簡單實則不易,年輕嘛!20歲的我需要好好的培養自己的這種能力。

  其次就是要有一種個性,我是一個不喜歡人云亦云的人,但是有時候又會身不由己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實只要堅持自己喜歡的,堅持對的其他的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還有就是要有一種堅持的品質,努力的過程中堅持,相信量變一定會變成質的飛躍。

  我是一個俗人,呵呵。不過還有一點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與目標並且能夠付出實踐,只要你覺得是應該做的就要去做就好。

  《永不言敗》讀後感3

  最近這段時間,一直沉醉於俞敏洪《永不言敗》的閱讀中。平凡的字裡行間滲透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而這也讓我努力反思自身的成長曆程,這個過程讓我獲得了人生奮進的又一次動力。

  人為什麼活著?人活著的意義在何方?如果我們連這些最基本的道理都沒有過思考,恐怕我們還是沉醉在世俗的偏見中,隨波逐流。成長近30年時間來,我一直思考,人活著的終極意義在哪裡?不能說,人生來就是受苦的,我們感覺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往往很難意識到限制自己獲得幸福的習慣框架,覺得事事碰壁,外人都與自己過不去。久而久之,還怨天尤人,抱怨自己命運的悲慘。事實上,在我看過俞氏的.《永不言敗》後,我努力反思著一直限制我成長,限制我獲得幸福的那些慣見、枷鎖。也同時讓我感悟到,當我嘗試進行深刻思考的時候,我感覺我正與偉人同行。不管是勵志箴言還是成功之路,乃至人生感悟,《永不言敗》滲透的道理樸實而深刻。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新東方成功的歷史必然性。

  成功一定要抓住機會!但對機會的抓住並不是守株待兔,機會不會那麼木然地束手待擒。在生活中,很多路子是我們自己摸索出來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並不知道機會會在哪裡竄出來。所以當我聽到抓住機會這樣的字眼的時候,我感覺只是冰山一角的味道,真正的道理需要在這句話背後去尋找。能抓住機會其實是綜合了我們成功的多項指標,比如,要主動、懂得做事情的方法、要學會反思、要端正態度等等,綜合一點就是活在當下。活在當下,要積極綻放我們優秀人生的各項特徵:積極的人生姿態是自己過出來的,要生命有所起色,必須主動,要勇於承擔責任;並且要講究方法,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另外一定要恪守古人給我們留下的“靜坐常思自己過,閒談莫議他人非”,一定要多反思自己做的事情,透過我的個人成長經驗,我認為反思是我們成長不能缺少的方式。

  人是一種群體動物,正如馬克思所言,人的本質在於人的社會性。俞氏也言:人不能自己活著。我們有今天,離不開親朋好友的鼎力支援。正是這種親人朋友之間溫情的存在,才讓我們體會到生存的價值。所以,有生之年,多結交朋友,好好和親人朋友相處。可以說,這也是我多年成長的經驗之談。然而,與人相處之道並非簡單三言兩語所能及。我一直感覺,人活著不容易,並且生命有限,所以在有生之年,一定要盡情綻放自己的生命。與人交往,少些計較,多些寬容。與他人交往,重要的是相處的融洽感覺,要快樂地與人相處。

  可視的東西容易讓人獲得動力,而看不見的東西,我們卻很難把握。我對成功的總結是戰勝自己。限制我們成功的往往是那些盤踞於我們內心深處的習慣弊病,在很多情況下,我們並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存在,活著說是雖然意識到了,但我們沒有戰勝它的勇氣。很多情況下,我們坦言,我就是這樣的人,咋地吧。但我們可以改變,要獲得好的生活,好的生存質量,我們沒有理由拒絕改變。雖然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但也能移。並且年齡不是問題,因此人要生活得好,必須要學會改變,時刻準備著朝好的方向改變。

  最後我想談一談關於做事的方法。一直以來,或許是受我們傳統文化與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我們習慣於做大事情,習慣於“一室不治,天下家國之為”,但我們錯了,西方的成功源於他們對事情的苛求,源於“不近人情”的標準,但由於我們給於彈性太多的寬容,我們最終反而“一事無成”。這也是殘存於我們頭腦中的習慣偏見,所以也要改變。改變我們傳統的做事方法,認真得把一件小事做好,精益求精地做好。

  上面談了很多,我們活到現在,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知識,不管是好是壞,這些知識與經驗是我們成長的奠基,同時影響著我們日後的抉擇。習慣是陷阱,“最可怕的還不是我們擁有什麼樣的壞習慣,而是養成某種惡習卻不自知”。我們已經習慣了習慣的影響,做事有時不假思索。習慣往往是阻礙我們成功最大的障礙。談到最後我認為成功最重要的一點是充分認識自己,轉變傳統觀念。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與不足,並儘可能地做到揚長避短。這也是日常大家所說的“戰勝自己”,而戰勝自己往往是最困難的。就像前述所言,自己對自己的可視程度是最低的,因此我們認識起來難度非常大。但正視這一困難,是我們戰勝自己的第一步。端正了方向,我們獲得成功只是時間問題。

  活於當世,我們渴望幸福,但有誰能清晰界定好自己心中的幸福。幸福不僅僅是物質的如何富足,幸福是你我相處的甜蜜感覺,是寬容與忍讓背後的深刻感動,是擁有健康的身體…人活著,一定不能隨波逐流,要有想法,敢想、敢做。讀《永不言敗》,我最大感觸是成功不是偶然,也不是必然。俞敏洪用樸實的話語向我們訴說著偉大的道理,這些道理並非是我們生疏的,它就豐富地存在於我們生活中,但我們沒有利用好,沒有經營好自己的身心。未來的道路漫長而又短暫,《永不言敗》給我醍醐灌頂之力,我的未來之路將不再繼續平庸,我將懷揣著這份久違的感動,奮勇向前。

  《永不言敗》讀後感4

  在讀俞敏洪老師的《永不言敗》之前,我就聽說過俞敏洪老師的感人事蹟。在高中寫作文時也曾經幾次用過俞敏洪老師的事例。

  俞敏洪老師曾經在高考落榜兩次,最後一次才考上了北京大學。在這裡,我突然明白俞敏洪老師為什麼把這本書取名為“永不言敗”,也許,這就是俞敏洪老師最真實的寫照。

  在很多人看來,做同一件事經歷一次失敗後就不要強求自己了,就斷然放棄了堅持,但是俞敏洪老師在經歷兩次高考後依然堅持自己的信念,最後就取得了勝利。這就告訴我們,在生活上不要輕易言敗,永不言敗,一切皆有可能!

  讀完俞敏洪老師的《永不言敗》後,我感觸頗深。這本書的每一篇都給我很大的感觸,尤其是其中的三條魚的故事、習慣的陷阱、因為別人我們活得更好、執著等篇章,給了我很大得啟示。

  三條魚的故事就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我們不要只清楚的看到別人的缺點,而永遠也找不出自己的缺點,更不要為了避免重蹈別人的覆轍,自己卻陷入一個更致命的錯誤之中。我們要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從自身出發,不斷改善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優秀。我想,這三條魚的故事也給了俞老師很大的啟示,以至於他在經歷兩次高考失敗後,從失敗中找出了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斷的變得優秀。其實,我們身邊很多同學都是隻清楚的看到別人的錯誤,甚至拿別人的缺點來笑話,殊不知自己也有許多不足。俞敏洪老師的《永不言敗》中的三條魚的故事及時的給我們敲了警鐘:不要常常看到別人的不足而忽略自己的不足,我們只有及時發現並改正自己的錯誤或不足,我們才會不斷的進步。

  同樣的,《永不言敗》中的習慣的陷阱也給了我深刻的印象。俞敏洪老師用驢子拉磨的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被自己不良的喜歡左右著,並不假思索的按照自己這個習慣去做事,去生活,最終使自己變得一塌糊塗。這跟以前看的一個故事很相似。人們曾經做過這麼一個實驗:把青蛙放進開水中,青蛙就會很快的跳出來,若把青蛙放到冷水中,然後慢慢加熱冷水,青蛙就會感覺到很舒服,直到最後死於加熱的冷水之中。其實,我們很多人也不過如此。上大學之後,或直接逃課,或在上課時呼呼大睡,在考試時或死記硬背或東抄西搬,久而久之,才發現,自己已經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所以,一個人的習慣對於個人的發展相當重要的。儘管很多人都說,性格決定命運,但是,我覺得是習慣決定命運。壞的習慣將會使我們的生活失去節奏,變得一塌糊塗,一個優秀的習慣將會指引我們踏上人生的正軌,使生活有條不紊。

  看了《永不言敗》之後,我感觸頗深,收穫頗豐。就從三條魚的故事和習慣的陷阱來談一下自己的感受。我認為,《永不言敗》不僅僅是俞敏洪老師的一個真是寫照,更是俞老師對我們年輕一代的勉勵!

  《永不言敗》讀後感5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這個節奏如此之快的社會中,靜心讀一本好書已成為許多人心中的奢望,正趕上春節放假,難得清閒,我便為自己挑選了幾本好書,充實一下自己的心靈。

  開啟書櫃,在一番查詢之後,我被一本書名為《永不言敗》的書吸引住了,這本書是女兒幾年前買回來的,曾推薦給我,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沒能親自閱讀,趁著這個機會,我把它從塵封了很久的一堆書中拿了出來。

  在閱讀之前,我隨手翻了一下,素雅的白色封皮,蒼勁的藍色字型雋寫“永不言敗”四個大字,下面的一行小字“追求卓越,挑戰極限,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使人備受鼓舞,我迫不及待地開啟書,開始閱讀。

  這本書是學校的創始人俞敏洪編著的,寫的都是他在生活中感悟到的一些道理以及經驗和教訓,全書一共分為四大版塊,分別為:勵志箴言、成功之路、人生悟語和流金歲月,每一部分都是由一個個小故事組成,每個小故事都有一個標題,故事的最終引出他悟出的道理,可讀性很強,也讓我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人生道理。

  在“勵志箴言”版塊中,有一篇文章叫做《我在女兒的教育下成長》,故事講述作者一家三口去看話劇,中途出去透氣的時候,劇院都要給暫時離場的觀眾每人發一張票根,劇場工作人員由於疏忽多發給了作者一張票根,作者欲帶與其同來但在劇院外面等候的司機進場,而作者的女兒覺得爸爸這種行為是欺騙,而作者也及時將這張票根還給了劇場工作人員。這看似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事,但卻給讀者透露出很多隱含的資訊:第一,大多數孩子都是單純的,作為父母要正確地引導孩子,教孩子遵守社會規則;第二,孩子遵守了社會規則,作為父母應該給予鼓勵,告訴他(她)做的很好,形成正面強化;第三,父母自己犯了錯誤,如果被孩子指出來,不但不能因為事情小或要面子而堅持錯誤的做法,而是要及時改正,給孩子樹立正面的、良好的榜樣,讓孩子能夠健康地成長。

  像這樣的“小故事大道理”還有很多,在其中一篇《被餵飽的熊是死熊》的文章中,作者先用加拿大熊的故事做例子,講述過去很多人因為對熊好奇而從車裡扔東西給熊吃,熊嚐到甜頭,就老在路邊等著人餵食而失去了自己覓食的本領,到冬天沒有人餵食的時候,許多熊就凍死餓死了,於是加拿大政府立了一個牌子,牌子上所寫的意思是:把熊餵飽了,實際上就是把熊喂死了。後面又舉了一個小白鼠的例子,說的是同樣的道理。很多父母對子女過分關心和愛護,把孩子也像熊和白鼠一樣喂得飽飽的,孩子失去了獨立思考和生活的能力,一旦處於陌生或不利的環境中就變得不知所措,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培養孩子具備獨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以應對這個社會的千變萬化。

  像這樣的故事,書中還有很多,在這本《永不言敗》當中,更多的是作者感悟到的人生道理,如在一篇《因為別人,我們活得更好》的文章當中,作者告訴我們:“在接受別人的幫助和鼓勵的同時,我們也應該主動去幫助別人,不管你有多麼艱難,這個世界上一定有很多的人比你更艱難,他們需要你的幫助和鼓勵。因為你的出現,他們的生命將會變得更加美好。”一段感人的文字,一個耐人尋味的道理,由此我也想到,作為一名幼師,我們要傾注所有來為每一個孩子服務,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每個孩子都可能是科學家、工程師、藝術家或創作家等等,關鍵看我們如何來引導孩子的發展;作為幼師,我們的一生都要為照顧和教育孩子而發光發熱,當初,我選擇了這個行業,今天,我感到自豪並無悔。

  看完書中的最後一篇文章,我感到無比的充實,生活的煩躁和不如意一掃而光,寧靜充滿著我的心靈,這是一種強大的力量,鼓舞著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繼續努力和向前。“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會繼續懷揣著這種勇氣和決心,堅持到從事幼師工作的最後一刻!

  《永不言敗》讀後感6

  前段時間比較閒一點,於是在圖書館借了一本俞敏洪老師寫的勵志書籍《永不言敗》,希望透過深刻閱讀來勉勵自己不斷前進。

  《永不言敗》是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總裁俞敏洪經過兩年積澱後的又一心血力作。和《挺立》一書相比,《永不言敗》少了幾分慷慨激昂,多了幾分娓娓道來。

  這本書裡的俞敏洪,不僅僅是新東方團隊的領導者和新東方神話的締造者,他更是一位睿智的長者、一位辛勤的教師、一位慈祥的父親、一位千百萬學子心中可敬可愛的朋友。他會為你指出生命的北斗星,引導你突破侷限,避開習慣的陷阱,最終走出人生的沙漠;他告誡你要抓住機會,總結經驗和教訓,還要找到正確的做事情的方法,即使失敗了也要看清失敗背後的機會;他和你探討財富的意義,帶領你去尋找生活的快樂,去為自己留下一些令人感動的日子;他對心浮氣躁的年輕人吶喊:急事慢做,熟能生巧……翻開這本書,和老俞一道,走過新東方的流金歲月,走出你更加精彩的人生。

  書中有一段我還記憶猶新,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深處有一片美麗的綠洲,裡邊居住的土著老百姓幾千年來從來就沒有走出過這片沙漠。他們嘗試過無數遍,但就是走不出去。有一次,一位英國的冒險家來到了這片綠洲,很奇怪這兒的老百姓從來沒有離開過這片綠洲,因為他用了三天就從外面走了進來。為了瞭解原因,他讓土著人牽上駱駝,帶上糧食,尋找走出沙漠的道路,他跟在後面進行觀察。結果土著人在沙漠中走了十五天也沒有找到出路,又回到了原來的出發地點。這位冒險家明白了,土著人之所以走不出去是因為他們一走進沙漠就失去了方向,所以就在原地打轉。他告訴土著人,讓他們每天晚上朝著北斗星的方向前進,永遠不要偏離那顆星星。結果三天以後,土著人就走出了沙漠。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有太多的時候像土著人一樣在人生的沙漠中原地繞圈子。我們甚至還不如土著人,因為我們有時候連走出沙漠的衝動都沒有。我們每天在吃飯睡覺之間打發時光,我們每天在抱怨仇恨之中對付社會。我們很少去定位自己生命的高度與強度,很少去無怨無悔地為了生命中的某一個理想而奮鬥,很少去理解在奮鬥中所遇到的艱難困苦只是走出人生沙漠的必要考驗。當我們不成功時,我們很少認真地去尋找自己的內在原因,而把各種原因歸於天,歸於地,歸於人,歸於命。我們陷於太多的習慣思維,十幾年幾十年生命繞著圈子自然地老去卻永遠沒有生命的閃光,永遠找不到生命的北斗星,更不用說像北斗星一樣為別人指明方向。追求幸福和快樂是人類生活的終極目標,但人類經常在追求幸福和快樂的過程中迷失自己。有人以摧殘自己的肉體來尋求快樂,有人把幸福寄託給死後的解脫。但我們卻活在今生今世。因此幸福快樂的最終源泉是如何過好每一個今天。今天生命的質量和明天息息相關,因為每一個明天都會變成今天,無數的明天構成了我們的未來,無數的今天組成了我們的幸福以及有關幸福的一切過程。動物快樂在自然的天地中,人類快樂在對未來的美好期盼中,快樂在此時此刻一舉一動的努力中。沒有未來,人便陷入萬劫不復。沒有今天,人便失去了一切生存的理由。但不管是未來還是今天,都要依靠我們生命的北斗星來引導我們的靈魂,使我們能夠迅速走出人生的沙漠。

  青春的回憶是一淌讓時光凝住的清泉。青春的心曲是一串串風鈴般舒緩的和絃樂。青春的天空是一幅赤橙黃綠青藍紫雕琢的油畫。跋涉在岩石與歲月之間,奔湧的山泉衝去我嘴角的稚氣。當帆船駛入大海、當氣球飛上天空,就可以告訴腳下的土地說:“青春不言敗”

  在奮鬥的青春裡燦爛著自己,成為最好的自己。自己,加油!

  《永不言敗》讀後感7

  前些天抽空拜讀了一下俞老師的博文彙總《永不言敗》,裡面的幾段小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次我想把它好好昇華一下。

  首先,書中提到了一個觀點“被餵飽的熊是死熊”,此說法來自加拿大一條高速公路旁邊書裡的一個路牌“A、fed、bear、is、a、dead、bear”。原因是過去很多人在路邊看到熊以後都會扔東西給熊吃,導致後來熊就老在路邊的等人施捨食物,慢慢就失去了自己覓食的本領。到冬天沒有人去餵它們食物時,有的熊就被凍死餓死了。政府為了保護動物,遂在路邊立起這樣的牌子。結合實際情況,我很自然地想到了目前的獨生子女。首先必須肯定的一點是做父母的一片苦心,一切為了孩子好。殊不知,孩子必將是要走向社會的,如果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便應該一切按照社會的要求去培養孩子,而絕不是按照父母或孩子的意志去培養。現在的很多學生,從小到大,父母照顧的太周到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實際上上這樣的做法是讓孩子缺乏最基本的獨立思考和行動能力,可想而知,這樣的下一代是很難承擔起重任的,畢竟父母不可能永遠在我們身邊。希望這點能給我提個醒,當我日後做父母時,不要把我的孩子養成一個喂的很飽的白熊,我更希望的能夠看到她擁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不斷提高的生存能力。相信只有這樣我才算是盡到了做父親的義務,無論是對我、對孩子及對社會才是最好的交代。

  其次,俞老師在書中還提到了一個新的觀點“用普遍資源換取稀缺資源”。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的用普遍資源換取稀缺資源的過程。所謂普遍資源,就是透過努力可以達到的能力和水平,比如說,英語水平,管理水平,電腦水平等等,但這些資源通常需要你的努力才能獲得。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很多人不能付出足夠的努力,因此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能擁有較高水平的普遍資源。所謂稀缺資源,就是少數人佔據著,不能輕易得到且具有更高經濟價值的資源。比如銀行行長,國家主席等等。相信想明白了這個本質,再輔以明確的目標,我們自然會知道如何去做了。俞老師還特別指出,從做人的角度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即使你周圍的環境及其惡劣,你也要有自己的信念和標準,不為別人的低階和庸俗所迷惑,從做事的角度說,當一個人擁有的稀缺資源越多,就越容易獲得成功,從而最終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此外,俞老師在書中的其中一章“失敗背後的機會”中還寫到自己的一些親身經歷,並輔以十分深刻的一些人生道理。一個人成長的過程是不斷在失敗中尋找、把握機會的過程,沒有失敗就無所謂成功。機會通常是有偽裝的,他們穿著隱身衣來到你的身邊,大多數人渾然不覺,但那些具備度的素質的人卻能看到其存在並抓住他們。這些素質中最重要的就是承受失敗的能力和勇氣。俞老師毫無保留的講述了兩次對其生命有轉折意義的失敗。一次是高考,前後共考了三次,最終考入了北京大學。這件是說起來很輕鬆,但當我們設身處地的想想那荒廢的兩年,又有多少人能夠堅持下來呢?會不會有許多人上自考或者出國呢?但正是這份堅持和痛苦的經歷,讓俞老師想明白了兩件事,一是堅持,而是能力和目標成正比。俞老師的另一次失敗,則是留學夢的破滅,尤其是在那個留學狂熱的年代,在學習成績優異且託福成績很高的情況下,那種感受可想而知。但正是這些折磨促使他找到了新的機會,創辦了新東方。只有當我們能夠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失敗和挫折,我們才能有所收穫,才能變得成熟。而那些失敗和挫折,將成為生命中的無價之寶,值得我們在記憶的最深處永遠珍藏。

  《永不言敗》讀後感8

  昨天晚上,偶過一書屋,閒來無事,看看書吧。

  順手拿了一本俞敏洪《永不言敗》,感覺不錯,文筆很好,感悟很深,很有教育意義。

  建議有空有興趣的人可以讀一下。

  俞敏洪很有代表性,八十年代初的北大學生,八十年代末的出國潮,九十年代的辦學校,二十年代的美國上市,他接觸了東西方文化的精髓,而且很好的進行了闡述和總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追求卓越的人可以關注一看。

  但是,我要講的是,卓越可以追求,更重要的是追求生活的真諦,是不是西方是我們追求的目的呢?

  我不認為是,西方生活條件好,社會條件好。可是,我們的精英們想沒有想過,中國的精英出國了,為什麼?是為了出國深造,回國報效國家,還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和科研條件。

  科學無國界,可是科學家有國界。

  我們身上都有責任,對社會、對家庭、對周邊的人。如果,我們放棄了我們的責任,總是選擇逃避,社會會怎麼樣。社會問題的根源在那裡,在我們自己,需要我們承擔責任時,不要推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