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之死讀後感範文800字

項羽之死讀後感範文800字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項羽之死讀後感範文8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項羽之死讀後感800字1

  當代最偉大的戰士,最強大帝國的君皇,同時也是最驕傲的勇士,已永久長眠了。他的佩劍,那把令漢軍聞風喪膽的劍靜靜地插在他身旁的土地上,劍刃如流波般閃著光。

  沒有天地異象,沒有鬼泣神驚,他默默離去。陽光傾灑在他的臉上,為他那蒼白的臉龐增了幾分光輝,他以最驕傲的方式最光榮的與最激烈的戰場告別,他求仁得仁,再無遺憾。

  驚才豔豔、勇冠三軍、野心滔天、傲骨錚錚,這些詞,都無法概括他西楚霸王項羽。如此人物,以往的歷史中不曾有,未來也不會再出現了。

  他具有詩人般的才情與孩子般的天真,縱然他身為最強大的戰士,威嚴、強大、無敵於世,但從本質上講,他還是當初那個驕傲的青年。

  他驕傲到睥睨的境界:東城快戰,29人破兩千。面對百倍於己的敵人,戰而勝!有如此膽識,如此勇力,狂,又如何?自負,又如何?

  但是,最終他敗了。歷史永遠是為勝利者而書寫的,不會有人記得是諸侯背叛使情勢逆轉,不會有人記得是漢軍背信棄義乘機偷襲,更不會有人記得面對如此境況項王仍“所當者破”!他們記得的只會是並僅僅是項羽敗亡垓下這一個現實罷了。

  如果他勝了,史書中一定會這樣評價:“王以蓋世武力奪天下,順者,昌;逆者,亡!百戰而無一敗,天下有不從者,屠其城、掠其財、殺無赦!戰旗指處,望塵遠遁。有犯西楚天威者,雖遠,必誅!”

  不過,沒有如果,他就是敗了。那麼多唾手可得的勝利就被他一次一次放走。單提那鴻門一宴上的“把酒言歡”,就是他驕傲的後果。

  ——驕傲的人必因驕傲而亡。

  他輸了,這是他第一次輸,同時也是最後一次。他太驕傲了,驕傲到不願站起。他有蓋世武力;他有絕世名騎;他明明可以東山再起!他卻驕傲放棄。他於烏江自刎。嘴角甚至掛著幾分笑意——這個風華絕代的男子,絕不願因戰敗被人追的狼狽逃竄。這個世上,只會有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霸王,而不會有一敗塗地的項羽。

  他走了,一個時代為之劃上了句號。

  誠既勇兮又以武,

  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

  魂魄毅兮為鬼雄。

  項羽之死讀後感800字2

  項羽生活在秦朝末年,自小胸懷大志,武藝驚人,正所謂“力拔山兮氣蓋世”,一身神力尤為天人。中國人歷來崇尚統一,認為分裂不對,項羽也不例外。他建立了西楚霸王基業,卻最終在烏江自刎而死,失去天下。

  項羽小時候,項梁教他讀書,但他學了沒多久就不學了,項梁又教他學劍,沒多久又不學了,項梁因此特別生氣。項羽說:“讀書識字只能記住個人名,學劍只能和一個人對敵,要學就學萬人敵。”項梁於又教項羽學習兵法。此時的項羽雖然年少,但卻胸懷大志,令人矚目。而後秦始皇到會稽遊玩,駕大船渡浙江,項羽說:“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更是令人敬佩,並非池中之物。

  鴻門宴上,項羽手握40萬大軍,而劉邦僅10萬。倘若項羽真的想殺劉邦,又怎麼能讓劉邦逃走?他如果一定要殺劉邦,範曾示意時,就可殺。劉邦逃走後,張良把白壁獻給項羽,項羽還肯“受壁置之坐上”嗎?顯然,項羽並不想殺劉邦,這也並不是“優柔寡斷”。當時有資格成為項羽的`競爭對手還有很多,而劉邦自願放棄關中,前往比較偏遠的漢中巴蜀之地,說句實在話,能打回中原的可能性實在是微乎其微。所以,項羽有什麼理由要殺掉一個當時並沒有多大威脅,未來威脅的可能性也很小的劉邦呢?

  垓下被圍,在最後艱難時刻,他面對虞姬,面對寶馬,他做了一首詩,“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哭了,我們的霸王哭了。男人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項羽來到烏江時,亭長告訴他,現在整個烏江之上,只有我這一隻小船,請大王立刻上船,漢軍無論如何追不過江的。江東雖小,地方千里,數十萬人,完全可以在那裡再成就霸業。但是,項羽拒絕了。我可以輸,但不服輸!天要亡我,我便逆天!項羽寧可站著死,也不願跪著生。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衝向漢軍陣營,硬生生殺了數百人,最後身受重傷,自刎而死……

  平心而論,項羽項羽性格急燥,心胸狹諡,個人英雄主義嚴重,不懂得知人善用。他更適合當武將,並不適合當皇帝。但他身上有的,正是我們所缺少的,他有著獨特的人格魅力。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