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通用10篇)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通用10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通用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1

  從記事起就知道爺爺家有個書櫥,書櫥很大,卻不全是書,上面是書,下面放的是雜物,書雖然不多,卻滿是經典,有些視野已經泛了黃,打了卷兒,翻起時還能聽見清脆的聲音,像是要碎了一樣。

  小時候不識字,不喜歡那些書。漸漸長大後,也會去拿幾本來翻翻看看,比起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淡遠,還是更喜歡書櫥裡那本最不起眼的《撒哈拉的故事》,喜歡那片三毛荷西向往自由的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的故事》中的三毛說走就走,智慧勇敢,特立獨行且真實,在另外一個國度的三毛,沒有知己,沒有朋友,經常出差的荷西也不在身邊,孤獨的享受著沙漠,但她卻有著對生活的憧憬,對沙漠的熱愛。

  從垃圾箱裡撿來輪胎當沙發,用做棺材的舊木材當家具,與不友好的鄰居和平相處,這大抵是熱愛和無畏的支撐,三毛的精神我是學不來的。三個月前的這段日子,是最難捱的日子,就像走在貧瘠廣曠的沙漠,一個人埋頭練習,一整天在畫室裡不說一句話,一遍遍沖洗畫筆,水漫過手指,手指被浸泡地發白,孤獨、寂寞、緊張,卻又夾雜著興奮和熱愛。

  孤獨或寂寞這類的字眼,三毛從未提及,但我卻真真切切地感受地到,讓人深切體會到在這詩意的生活的背後有初來的困窘和別樣的艱辛,更有對沙漠生活的熱愛。三毛常說:“生命不在於長短,而是在於是否痛快地活過。”離八十歲還早的我們,或許應該學習三毛,有勇氣嘗試新的事物,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許有一天,我會像三毛一樣義無反顧地背起旅行包,走向那片有她有荷西的“撒哈拉”。

  三毛,享受自由並承受得起孤獨的行者,感謝三毛,讓我有幸與你一起走過撒哈拉。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2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全集中我最喜歡的一本,也應該是最快樂和浪漫的一本。畢竟,在那麼荒涼的地方居然有那麼奇妙的經歷與體驗著實讓我著迷。當然最讓我吸引的便是三毛和荷西的愛情。

  荷西在三毛口中有一個很大的有點:任何三毛所做的事,在別人看來也許是瘋狂的行為,在他看來卻是理所應當。對三毛來說撒哈拉沙漠是一個有著“前世鄉愁”的地方,荷西便在三毛去之前找好了工作,找好了家,他們一起給房屋做裝修,把家裡打扮成整個沙漠最溫馨的小窩。那時的撒哈拉其實骯髒、落後、寂寞、貧困,白天炎熱,晚上寒冷。當地人一生洗澡的次數屈指可數,正義其實並不存在,宗教與信仰才是主導。但就是在這荒僻落後而貧苦的地方,他們倆卻欣欣向榮地滋長著。

  書中文字的描述固然有些令人“驚訝”,但讀起來並沒有悲涼與傷痛,一切都是充滿了詩意,用自己“撿破爛”的好習慣給家裡添磚加瓦,給撒哈拉女子講課,幫助他人治病,冒著生命危險給他人幫助。有荷西的陪伴,和自己的熱情,硬生生把撒哈拉活成了伊甸園。每一次特殊的經歷都像是在冒險,就像超級馬里奧一樣,打怪升級。當時看起來著實很羨慕,但是想到洗澡和沙漠中的澡堂,那充滿著味道的畫面在我腦海中……也就想想就好了。

  當然全集我也沒看完,主要的原因是不敢看,前面有多快樂,看到後面就有多傷悲。荷西的意外死去,對於三毛來說就是把他生的希望,最後三毛也是離去了。意外又不意外吧,但是還是非常喜歡三毛的,畢竟也就在她的筆下看見了那麼多國家和地區的風景和風俗。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3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的作品,三毛原名陳平,旅行和讀書是她生命中的兩顆一級星,最快樂與最疼痛都夾雜在其中,這本書寫的就是她去撒哈拉生活的經歷。當她看到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時,她一眼便愛上了這裡,她看到的是沙漠裡安靜、簡單、樸素的生活,她對於大城市裡的燈紅酒綠甚至感到厭惡。

  三毛的先生是個外國人,他得知三毛想到撒哈拉生活時便二話不說提前申請一個工作到撒哈拉沙漠裡,安頓好等三毛來,三毛被荷西這種精神打動了,在沙漠裡和荷西結了婚。

  三毛是個熱心腸的人,她十分樂於助人。她並不是醫生,她卻靠著自己的小藥箱,給這裡的婦女看一些小病,而婦女不去醫院的原因竟是醫生是男的,她們不願給醫生看放下面紗的自己,所以她們從不去醫院看病,這可以看出大漠婦女的思想是多麼愚昧。三毛初來沙漠的雄心之一就是用她的相機拍下極荒僻地區遊牧民的生活情態,為了實現這一雄心,她便坐送水車進入真正的大漠,她對大漠裡的居民有說不出的喜愛。當送水車剛一停穩,她便扛著自己的相機給當地的孩子們的拍照,她的這一舉動嚇壞了當地的中年男人,他對三毛說"你收了他們的靈魂,他們快死了。"他們認為把照片記錄下來就是把孩子們的靈魂收起來,他們追著三毛打,直到三毛把空白的膠片給他們看,他們才放心散了去。這寫出了荒漠原住民對科學是多麼的無知。

  《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當下的生活感到滿足,啟示我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美好生活,書中所描述的生活的貧窮、科學的無知和思想的愚昧,使我感到我能在舒適明朗的教室裡享受教育,以得到思想的昇華是如此的幸福。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4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家在遠方。”從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就莫名對詞中的遠方產生了美好的憧憬。——題記

  筆尖沙沙地在紙上跳動,算著一道一道難解的題。太陽的餘暉透過窗子照在雪白的牆壁,抬頭望向窗外,只覺脖子一陣痠痛,我用手揉著。興致勃勃地觀望著窗外的景物,這才發覺已是黃昏。窗外的一切都被照得金碧輝煌,突然覺得一切都那麼可愛。我的目光鎖定在一株蒲公英上,忽然一陣風吹來,白色的小傘像一群跳著舞的小精靈,朝遠方飛去。我的思緒也隨之飛向遠方……

  許久,思緒被拉回,瞥見書桌上的一本書——《撒哈拉的故事》。書是我喜歡的一位作家三毛寫的,其實我一直很困惑,三毛是作家,她在中國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為何偏偏到一個遠離親人,遠離繁榮的大沙漠生活。整日吹著大風,天天得為沒有足夠的淡水發愁……然而當我翻開《撒哈拉的故事》瞭解到許許多多三毛和她的丈夫荷西的故事後,才明白即使是在荒涼的大沙漠,也可以生活得如此精彩,如此灑脫,不由得為之前的不解而後悔不已。在他們為自己的生計而發愁時,一起去海邊捕魚,然而他們把魚賣的太便宜,最後飯店吃飯又將所有的錢都花掉了。剛到沙漠,沒有房子住,便自己買東西裝飾房子,用汽車輪胎當座椅,用破羊皮作沙發墊,把屋子裝飾得有聲有色,傳成一段佳話……

  時間奮力地把我從遐想中拽了回來,於是轉身回到座位,遨遊在一堆數學題中,認真的學習著,但是,目光不禁又向窗外一瞥……

  也許我們就像紛飛飄絮的蒲公英,潔白無瑕,將帶著希望與夢想飛向那更高更遠的天空,找回屬於自己心中的.一片蔚藍。——後記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5

  《撒哈拉的故事》由十二篇動人的散文結合而成,記錄了三毛在撒哈拉的所見所聞。

  這本書文字樸素,沒有刻意的咬文嚼字。看這本書,不用去做筆記,窮盡心思去解讀每一句話。儘管把心交出來,平淡閱讀完,有笑有淚。每個故事都會潛移默化地打動著認真閱讀她文字的人。

  從臺北到德國,從撒哈拉到美利堅,三毛活的灑脫不羈,追尋著自由單純。當她無意間翻地理雜誌,看到撒哈拉沙漠的介紹時,屬於前世回憶似的鄉愁,就莫名其妙,毫無保留地交給了那一片陌生的土地。於是一個真正的自由的靈魂便去到了那裡,去到了撒哈拉。

  撒哈拉沙漠,那個漫天黃沙,草木難以生長的地方,三毛在那裡呆了好幾年。在那裡,她憑藉著帶去的藥品和醫書,醫治生病的沙漠人,成為大家萬分信賴的神醫。為了不讓父母擔心,三毛在沙漠裡,在那群撒哈拉為人裡,考取全世界通用駕證,可謂精彩紛呈,引得高欄上的在押犯人也喝彩不斷。為了結婚,荷西陪著三毛花幾個月不厭其煩地弄齊相關材料,並在撒哈拉為人的熱情與友好中成婚。在沙漠的枯燥中,三毛在枯燥的沙漠中找到了生活的樂趣。

  然而沙漠畢竟是殘酷的。為了收藏三毛喜愛的一種石頭,荷西與她駕車前往化石地,途中不幸陷入沼澤。在夜的漫長與淒冷中,在面對惡人的欺凌時,在生與死的考驗下,三毛表露了她的勇敢、不屈與智慧,用自己悍不畏死的勇氣與機智的頭腦甩脫了惡人,救出了丈夫荷西。

  在撒哈拉,這個獨立,勇敢,自信,自由的女性給我們展示了生活的哲學。沙,本是世間最無依無著之物,隨風而起,隨風而落,而沙漠,則收容了他們,也收容了三毛那一顆,雲遊四方的,自由的心。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6

  讀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讓我感覺三毛不像現實生活中的人,像一個夢幻,虛構裡的人物,她和一般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像三毛自己說的,她過得是不一般的生活,將艱苦的生活過得像詩一樣美好,讓對沙漠生活渴望而不可及的人都產生了渴望和羨慕,說明三毛的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她的心靈和平常的人確實是大不同的。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好幾次在讀的過程中去上網百度三毛和荷西的照片,感覺書中的三毛和照片裡的三毛是處在兩個世界的,光看照片,看不出三毛寫的是自己在沙漠裡的事情,書裡那個大膽,想做就做,率真,灑脫等等不同於一般女子的三毛與照片中的三毛是那麼的不像。

  看到最後三毛寫給自己爸爸媽媽的信時,才感覺三毛原來和我們是處在一個世界的人,她不是那麼夢幻的一個人了,她和我一樣會跟父母訴說家長裡短,會和父母撒嬌,那個喜歡流浪的女子,喜歡到處跑的女子,婚後在離自己家鄉千萬裡的地方,也會牽掛父母,渴望父母寄信給自己,在沙漠生活多年,想回到了那個自己熟悉的家鄉。

  三毛的文字會吸引著我一直讀下去,等我從書裡拔出來時,時間不知不覺的已經過去了幾個小時了,我一般吃飯的時候,因為吃飯對於我來說是快樂的事情,就不想再看書了,那樣感覺會把吃飯變成一件痛苦的事情,通常我會挑本漫畫或者找一部電影、紀錄片、綜藝,邊看邊吃,然而這本書,我在吃飯的時候,一樣可以看下去。

  我喜歡三毛,喜歡她的性格,喜歡她的為人處世方式,喜歡她的善良,喜歡她的豁達大度,喜歡她可以在任何艱苦的環境下都可以使自己過得與眾不同。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7

  撒哈拉,一個地處北非的沙漠,這兒只有熾熱、刺眼的陽光和乾旱的沙土,人們稱之為“死亡沙漠”。但有一個人,用筆寫出了這裡獨特的美麗,和純樸的人們。他就是三毛。她寫的《撒哈拉的故事》由十七篇短文組成,記錄了她與她的愛人——荷西在撒哈拉里發生的趣事。這本書沒有華麗的修辭,也沒有精彩的情節,但它用卻用最平凡的語句把“純樸”展現得淋漓盡致。

  書中最令我難忘的章節,是那一篇《結婚記》這篇文章記錄了荷西與三毛結婚儀式的整個過程。結婚前,三毛在最後一個單身夜只是想著回去裝桌子,做窗簾;結婚時,她甚至因為在場人太多而緊張;結婚後,原本可以住國家旅館,但她卻回了家,只因為住一晚國家旅館的錢可以買一星期的菜。這整片文章都透露這兩個字——“簡樸”。

  這篇文章中,荷西、荷西同事送的禮物最令我印象深刻。這兩件禮物,在三毛眼裡,一個是“真豪華,真豪華”的駱駝頭骨,一個是“太幸福了”的沙漠中的奶油蛋糕,這足以表達出三毛的知足和純樸。

  面對這些,我不禁捫心自問,在這這個物質橫飛的世界,我們是否能抵抗得住物質的誘惑?在這些誘惑前全身而退呢?也許有人會說:“簡樸不能當飯吃,簡樸不能當錢花,又要簡樸有什麼用?”我卻想說,雖然簡樸不能當飯吃,不能當錢花,但它能淨化我們的心靈,面對名利,金錢的誘惑能全身而退,不深陷泥潭,這難道不夠嗎?

  “天下之事,常成於勤儉而敗於奢靡。”不錯,在這世界上,我們應當簡樸,這樣,才能不陷入那些奢侈、奢靡的泥潭。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8

  不得不承認,我看過的有意義的書屈指可數,即使這樣,我還是想以一個讀者的身份向大家推薦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沒看過這本書的人也許會認為名字這麼枯燥,所以不想看!可是正好相反,本書字裡行間反映著大沙漠獨有的地形地貌與風土人情,猶如走進一幅充滿異國風情的畫卷;再加上三毛詼諧的語言和她與荷西之間的搞笑,動人的事情,無一不為該書增加色彩……

  比如,《芳鄰》裡那些鄰居的行為讓我又好氣又好笑;《沙漠觀浴記》那主人公離奇的遭遇讓我捧腹大笑,久久不能合上嘴巴說話;《死果》則表現出了十分厲害的“靈異”狀況,“這種符咒的狀況,也是拿人本身健康上的缺點在做攻擊,它可令將這些小毛病化成厲鬼來取你的性命”,看完這句話時不禁毛骨悚然;《天梯》又描述了三毛考駕駛執照的搞笑歷程;《娃娃新娘》中又可見撒哈拉當地的落後,三毛也時常流露出三毛對姑卡的同情……

  透過閱讀這本書,三毛與荷西的愛情讓我羨慕不已;在沙漠的艱難歲月裡,他們一直牽著手,相互支撐,彼此尊重,同舟共濟,演繹著夫妻間真摯而可泣的愛情故事,“知三毛者,荷西也”正好體現了他們之間的濃厚之情。透過閱讀這本書,讓我不由自主地對她產生敬意,試想一下她是如何在黃沙滾滾、風聲嗚咽的惡劣環境,水源奇缺、物質匱乏的沙漠生活的?可從她的文章裡字字洋溢這她對這片沙漠的熱愛?她始終在努力地生活,始終保持著一種樂觀的態度!只要我們認真對待生活,生活是會贈予我們很多意想不到的禮物的!

  所以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一個個故事活靈活現地展現在了我的面前,又讓我體會到了很多道理,怎會讓我不喜歡呢?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9

  《撒哈拉的故事》留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三毛和荷西對於艱苦生活的那份樂觀與豁達,大漠的孤獨與物質的貧瘠反而成了兩人快樂的源泉,在這個用金錢衡量幸福感的時代,三毛用自己的故事給我們上了一堂最好的成功學——美好的人生就是愛、自由與經歷。

  非常欣賞三毛對於生活裡那些“壞事”的態度:面對撒哈拉威鄰居們時偷時“搶”的各種騷擾,三毛卻把他們稱為芳鄰,並且寫下“感謝這些鄰居,我沙漠的日子被他們弄得五光十色,再也不知道寂寞的滋味了”。

  為了多賺些錢,兩人辛辛苦苦一天打漁賣錢後的收賬單,卻被三毛不小心放在洗衣機裡洗爛了,此時,三毛寫到“我坐在浴室門口的石階上,又哭又笑起來”。

  三毛與荷西駕車去大漠深處尋化石,荷西陷入泥漿險些喪命,三毛求救時卻又差點被歹人暴,兩人拼盡全力終於逃生,在回家的路上,三毛卻記錄了兩人這樣的對話:“三毛,還要化石嗎?”荷西呻吟似的問著我。“要。”我簡短地回答他。“你呢?”我問他。“我更要了。”“什麼時候再來?”“明天下午。”

  這樣的文字一次次打動著我。的確,像三毛那樣,換一個角度看待“壞事”,也許就成了“好事”,而我們需要的是則樂觀的精神與豁達的態度。現實生活中,我們比起三毛要富足與安逸得多,但似乎“壞事”總是一件挨著一件,“好事”卻成了沙漠裡的綠洲,苦苦難尋。箇中緣由固然紛繁複雜,但至少一點,我們總是畏懼“壞事”,拒絕“壞事”,抱怨“壞事”,卻很少用心去體會和思考“壞事”。三毛的故事告訴我們,很多“壞事”和“好事”其實只是相隔一層薄薄的紙,能夠捅破它的是我們那顆熱愛生活的心。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00字10

  這本書的作者是陳平(筆名:三毛),看完這本書,讓我對沙漠的生活充滿了好奇,裡面的故事令我難以忘記。

  書裡面這樣講道,三毛跟她的丈夫——荷西一起去撒哈拉沙漠,三毛是一個外地人,所以很不熟悉在沙漠裡的那種環境,但是,三毛非常有耐心地去熟悉沙漠裡的環境,把自己原來那破舊的房子裝扮的光鮮亮麗。沙漠裡的人們很多都不怎麼有文化、有見識,但是自從三毛來到撒哈拉沙漠了以後,沙漠裡的人們都得到她的很多幫助。鄰居的大叔大嫂們非常喜歡三毛:喜歡她的手藝、喜歡她的孝心和那樂於助人的性格。每一次只要誰家裡的某一樣東西壞了,三毛就立刻帶上工具箱,往人家家裡跑,不管是天寒地凍,還是夏日炎炎,她每次都按時給人家修好,從來不會拖延時間。

  我覺得三毛這種樂於助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去學習,別看她平時輕聲細語的,其實她可懂事了,又懂得孝敬父母、又對自己的鄰居這幫幫、那幫幫,這種精神的確值得我們去學習。我覺得如果我像三毛一樣,懂事又乖巧的話,我一定也會得到別人的關心和愛護的。比如當同學們有不懂的題目的時候,我就要細心的幫他們解答、幫他們慢慢的分析這道題;當同學們在學校不小心摔傷的時候,我就要扶他去校醫室,幫他上藥;當同學們受到老師的責備而在哭泣的時候,我要去安慰她,而不能在一旁嘲笑她,這樣反而遭到同學們的厭惡和排擠。我一定儘量做到十全十美,不能驕傲自大!我一定要向三毛學習,把自己的缺點改掉,而且也不能總是隻想著自己哦!

  這本《撒哈拉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感受頗深,我一定要學習三毛,成為一個各方面都精通的的小女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