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陌生人》讀後感範文(通用12篇)

《親愛的陌生人》讀後感範文(通用12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親愛的陌生人》讀後感範文(通用12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親愛的陌生人》讀後感1

  今天又讀完一本書,我突然發現我非常喜歡埋伏筆的結局美好的故事,發瘋似的喜歡,好像在煉獄裡突然看到曙光一樣欣喜若狂。

  那種看起來平淡的世態發展,到最後竟然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其實是令讀者最驚喜開心的事。

  親愛的陌生人,寫一個叫做華蘭茜的二十九歲女孩在即將三十歲卻還是老姑娘而且居然還沒人喜歡過她的事,是的她不漂亮沒有男孩子喜歡,但是她內心善良。

  從小到大,她都在父母親戚的壓迫中成長,尤其是媽媽總是惡語相加,整天就是要求她做一個婦女,縫衣做飯按部就班,這樣的生活就是地獄,讓人無法有自己的自由和思想,永遠就是唯唯諾諾,怕這個親人怕那個親戚,怕被人說是老姑娘。

  華蘭茜飽受折磨,害怕家人的一切要求,害怕奧利弗的美麗,因為所有人都喜歡奧利弗的美麗,優雅大方,在奧利弗的光環下,她顯得一無是處,甚至遭人厭煩,華蘭茜覺得自己的生活已經生無可戀。

  直到最後,華蘭茜胸悶氣短,偷偷看醫生之後,醫生告訴她,她得了癌症還是晚期,華蘭茜非常高興,因為她終於不用害怕媽媽的壓迫,也不用怕親戚的嘲諷嫌棄和催婚。

  後來她聽說塞西爾臥病,她打算離家出走去照顧她,她決定和過去告別,和家庭告別,追逐自由,隨心所欲的生活,反正也沒有多少日子可活,還不如隨心所欲。

  她在照顧塞西爾的同時,認識了巴尼她發現巴尼並不像外人所傳是個犯罪分子,他有很多魅力,直到華蘭茜愛上他,她確定她愛上了他,但是她並沒告訴他,她覺得巴尼。

  因為癌症,任何人都必須顛覆自己的人生,畢竟馬上要死了為何不跟著自己的心意生活呢,反正已經要死了就算犯罪也接受不到懲罰了,多爽啊!

  華蘭茜表達了愛意,說出了自己的疾病,沒成想巴尼居然要,居然要跟她結婚,巴尼一定會跟她結婚的,因為他是好人,他同情華蘭茜的一切遭遇,包括她是個外貌不出眾的老姑娘。

  他們居然結婚了,不顧親戚朋友的指責,他們都放空了自己,想去哪就去哪,想幹嘛就幹嘛,他們無比快樂以至於忘記癌症,忘記以前壓抑的痛苦的從前,他們彼此惺惺相惜,包容理解,越來越愛對方,愛到生命裡,儘管最後華蘭茜知道了自己的丈夫的秘密,知道她嫁了一個有錢人,她依舊不快樂,她保持著純樸的本性,她不愛錢,她同情弱者,她愛自己的自由,巴尼愛的就是這樣可愛,靈魂有香氣的女子,在現實中,恐怕這樣的女孩也是國寶。

  他們的結局真的是美好,長相廝守,家裡也有錢,可以旅行可以蝸居,家人也羨慕她的女兒嫁給這麼有錢的帥小夥,人人都羨慕華蘭茜,這就是一個二十九歲老姑娘的幸福,幸福總會來的,只要耐心一點,只要你肯努力做好自己,善良灑脫的自己,勇敢前進的自己。

  對吧?

  《親愛的陌生人》讀後感2

  有人曾經說過:“只有一本真正的好書,才能夠走進孩子的心靈,才能夠點燃學生的他、閱讀興趣。”在四年級的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做《親愛的陌生人》,裡面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故事的總述是:葉今一的媽媽又懷了小寶寶,全家都沉浸在喜悅中不可自拔,但是隻有葉今一例外。因為寶寶的到來讓爸爸媽媽和奶奶把所有的關注和愛都給了葉今一的媽媽的肚子裡的小寶寶。自己卻成了一個多餘的人,好像無論葉今一干什麼都是錯的,非得按照她奶奶的要求做才是對的。後來在經歷一系列的事情之後,全家迎來了第二個寶寶也就是葉今一的妹妹呼聲了。並取名為葉又一。新家人葉又一的到來讓葉今一幡然醒悟:原來每個孩子都是媽媽心目中的寶貝。家人之間的相處一樣需要真誠的體諒與付出。幸福是無處不在的,無論是多一點,還是少一點,只在於一念之間。

  這本書的故事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葉又一還沒有出生的時候,葉今一就是一個獨生子女,那時候奶奶還會每頓飯都囑咐她多吃一些東西,下雨天會塞給她一把雨傘,降溫時讓她多穿一些衣服,偶爾會給她買一個冰激凌,或買切成三角形的慕斯蛋糕給她吃,一起去公園的時候會同意她坐旋轉木馬…… 但是這一切在媽媽懷了葉又一以後,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奶奶不再讓她玩電腦,就連平時的娛樂時間也減少了許多。這些時間有一部分奶奶用來教她做一下這個,做一下那個。但在妹妹出生後她之前對妹妹的厭惡都轉化為喜愛,每天都輪著做與妹妹有關的活兒。

  在讀完這本書以後,我覺得《親愛的陌生人》十分溫暖心靈。故事裡的葉今一的故事十分精彩,有趣。而且這些事情在生活中有很多家庭都會發生這種狀況,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夠珍惜自己的家人。我也希望像《親愛的陌生人》類似溫暖心靈的一系列書能夠發揚光大。

  《親愛的陌生人》讀後感3

  這個暑假我讀了商曉娜的《親愛的陌生人》,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名叫葉今一的女孩兒,她的`媽媽又懷寶寶了,全家人都沉浸在等待新生命降臨的喜悅中,只有今一除外,因為她覺得以往甜蜜的日子變得不一樣了,他們特別是奶奶把關注都給了媽媽肚子裡的“弟弟”,而自己卻成了個局外人……

  讀了這本書後,給我最大的感受是:葉今一有點太任性了,面對即將來臨的新生命,她的家人們感到興奮也是正常的,奶奶雖然有些重男輕女,但也是為媽媽的身體著想,也不至於離家出走吧,再說有一個“弟弟”也挺好的,全家人熱熱鬧鬧的。不過,我也能夠理解她,如果孩子因為另一個寶寶而受到家人的忽視或者冷漠,不免心裡會有些不平衡,有的會生氣,嚴重的可能會像今一一樣離家出走。所以我們應該多多體諒父母們,大人們也要多在意一些我們的感受,最好在給我們弟弟妹妹之前多和我們溝通一下。

  事情的結果是媽媽因為高齡產婦而經歷了一系列早產、剖腹事件後,全家人終於迎來了二寶——今一的妹妹出生了!新生命的到來,讓今一幡然醒悟:原來每個孩子都是不可替代的寶貝,家人之間的相處一樣需要真誠的體諒與付出。幸福多一點,還是少一點,就在一念之間。

  《親愛的陌生人》讀後感4

  跟朋友談到關於努力建造內心宇宙的時候,朋友推薦了這本書,看完之後有點失望。但就故事本身而言應該還是不錯,可是當我在之前就有了這樣的期待之後,我覺得它不像朋友說的那樣能夠解決的我的問題,能夠讓我覺得前途光明。

  不得不承認,這個故事本身發人深省,類似羅拉出走這樣的覺醒的女性故事,總會讓人覺得很暢快,何況這樣的覺醒最後還遇到了王子,各種大團圓結局。這樣的情節安排應該會吸引很多女讀者吧,我回想如果我也覺醒了改變了,一定會遇到比之前完美的事情。

  可是小說終究是小說,現實在很多時候讓人覺得沮喪。如果醫生沒有送錯信,如果我們一輩子都碰不到各種偉大的改變的契機,那後面的故事該如何繼續?如果我們在改變之後,反而比以前更加不快樂,發現原來的自己挺好,是不是意味著改變毫無意義呢。

  回到我一直糾結的問題本身,一個人內心足夠強大,是因為有自己的宇宙。他存活在自己的宇宙規則中,現實的世界只是按照需要虛構的,這樣的理念在某些宗教教義裡可以尋找到。可是,如何建立屬於自己的宇宙呢?改變永遠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的,那有沒有準確的方向呢?

  真正的好書不是解決問題的,而是讓你有機會更加深入的思考。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親愛的陌生人還是值得一讀的。還有真心喜歡藍色城堡的生活,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有個自己的城堡。

  《親愛的陌生人》讀後感5

  “就算死亡來臨,我至少真正活了一次,已經值得了。”

  也許,你會以為這是一個偉大的詩人所說,豁達,樂觀。但你不會想到,這是一個逐步走向死亡的年輕女孩的獨白。

  《親愛的陌生人》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叫華蘭茜的女孩得知自己換上來嚴重的心絞痛,只剩下一年的生命之後,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去,感到絕望。她一直被壓迫與傳統和禮教之下,唯唯諾諾,逆來順受。她從未真正感受到活著的意義和價值。於是,她開始反抗。華蘭茜演繹了一個破繭成蝶的故事。

  這本書的作者是加拿大著名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馬利。她的母親於蒙哥馬利僅21個月大時因結核病去世。而她的父親在妻子過世後,離開了家鄉。所以蒙哥馬利搬去與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而他們則是用嚴厲與無情的方式來教養蒙哥馬利。曲折的童年是她寫作靈感的來源。她是英國皇家藝術學會第一位加拿大籍女性成員。她的第一部作品《綠山牆的安妮》出版後總銷量超過千萬冊。

  受到兩任英國首相的推崇。

  在書的末尾,華蘭茜才從醫生那明白,自己收到的那封信是寄錯的,自己並沒有得病,十分健康。她被自己之前追求自由快樂生活的決定意志所震撼。我們能不能做到這樣呢?在迷失的時候能重新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面對未知的死亡能不畏懼並且與之抗爭?也許並不能。也許華蘭茜正是有了這樣的意志,才感動了上帝在最後拯救了她,結束了死亡倒計時。

  如果,華蘭茜一開始並沒有收到那封信,也許她就不會有那種反抗的想法和慾望,繼續默默忍受她厭煩的生活;如果,她收到信後十分恐懼,失去了信心,自暴自棄,也許她就會自己結束珍貴的生命,留下永遠的遺憾。但她沒有。她憑藉自己對生命的渴望和對自由的嚮往,演繹了一個破繭成蝶、鳳凰涅盤的故事。這激勵著我為夢想而努力奮鬥,掙脫束縛,大膽張開夢想的翅膀,追尋自己的夢想。

  讀了這本書,大家一定會為之動容,深有感觸。同時也會為小說優美細膩的筆觸而感動。

  《親愛的陌生人》讀後感6

  這個暑假,應學校要求,我讀起了《親愛的陌生人》一書。本想應付了事地草草掃過,卻沒想到一頭紮了進去,開始細細的品讀。

  本書講了主人公葉今一的弟弟即將誕生,這件事對於葉今一來講是突然的,她的世界突然闖入了一個不速之客,令她措手不及,在加上奶奶的重男輕女思想使得葉今一覺得自己被冷落。所以當全家人都在期待著寶寶的到來時,葉今一卻抗拒著他,甚至有過傷害他的想法。葉今一覺得弟弟奪走了原本只屬於她的愛,只屬於她的房間,只屬於她的爸爸寬厚的背。於是有一天她爆發了,坐上公交車離家出走,卻餓暈在馬路邊。她醒來後一家人都很自責。在一個葉今一進房的晚上,一家人秘密開會,檢討自己。這一切被起來上廁所的葉今一聽到了,她也醒悟過來,也開始嘗試著接納這個不速之客。其實當我一口氣讀完時,心裡是很憋屈的,感覺心中有口氣順不上來,覺得葉今一實在是太不像話了,她太任性了,只想著別人能理解自己,卻從未想過理解別人,甚至還做出了離家出走的舉動,讓一家人的心都為她懸著。

  可是當我又重新翻看時,想法卻改變了——其實錯最多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錯在哪裡?錯在沒有與孩子溝通,不在意孩子的想法。那麼生二胎前,到底要不要告訴孩子?若是提前告訴孩子,能讓孩子有心理準備。就拿我來說,媽媽準備懷二胎,第一時間問我:“你想不想有個弟弟或妹妹?”並給我講了許多關於姐姐的故事。這讓我欣然接受了這個新成員,並且期待著他的到來,期待著擔任姐姐的職務。雖然說不可能每個人都能欣然接受,但是我相信只要家長好好與孩子們溝通,孩子一定會理解。若是選擇隱瞞,等到懷上二胎再告訴孩子他將有個弟弟或妹妹,我相信這對大多數孩子來說是個衝擊。若你好好與孩子們溝通,那可能會相安無事,若你只顧著二胎,那孩子們一定會討厭這個不速之客。

  就拿葉今一來說,家長們在商量家庭計劃時認為葉今一是個孩子,不懂事,就沒有徵求她的意見,再加上一家人對二胎的重視,於是釀成了嚴重的後果——讓葉今一一開始就抗拒這個突如其來的“弟弟”,還離家出走,家長們才醒悟過來,紛紛自責起來。所以綜上述所說,生二胎前,告訴孩子,積極與孩子溝通才是最好的

  《親愛的陌生人》讀後感7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親愛的陌生人》。為什麼陌生人要說親愛的呢?讀了這本書我才明白,原來這本是講關於生二胎的。

  家裡多了一個新成員,本應該的一件高興的事,但書中的小主人公內心卻非常苦悶,她認為“他”的到來會搶走全家人對自己的愛,自己以後再也不是家庭關注的焦點了。在她眼裡,“他”還沒到來,家人就已經開始的變了,她發奶奶嘴裡總記掛的就是“他”。學校要開家長會了,媽媽要來參加,可是,家長會都開了一半了,等來的是她的奶奶,奶奶一路嘻嘻哈哈好像得了狂笑整呢!葉金一問:“媽媽怎麼不來?”奶奶還是笑個不停,不理葉今一。直到家長會結束到了家。葉今一看見媽媽肚子好大,原來葉今一媽媽要生小寶寶了,全家人都沉浸在等待第二個小寶寶出世的喜悅當中,只有葉今一除外。他覺得以往甜蜜的日子突然變得不一樣了。爸爸、媽媽不管他了,奶奶又不理她了,他們把關注和愛都投入到媽媽肚子裡的第二個小寶寶了,自己卻變成一個多餘的人。隨著葉今一和奶奶的矛盾不斷上升,葉今一鬱積於心的孤獨和苦悶無法排解,她選擇了離家出走。被找回來後,她發現家裡的所有人都變,再也聽不見他們在她面前老說“弟弟”了,她慢慢感受到全家對自己的愛並沒有變,都深深的愛著她。她也不再討厭“他”的到來了,還想著怎樣和全家人迎接“二寶”的出生。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無論家裡有沒有二胎,家人對我們的愛是不會減少的。每個孩子都是不可替代的寶貝,家人之間的相處一樣需要真正的體諒與付出。在我家,只有獨一無二的我,家裡不會因為多了弟弟妹妹而啥事兒都偏袒小的。現在,看完這本書,我反而覺得葉今一挺幸福,我回去也要爸爸媽媽幫我們家添個可愛的“二寶”。

  《親愛的陌生人》讀後感8

  故事的主人公華蘭茜·斯特靈是一個二十九歲仍孤獨一人的老姑娘。她受壓制於家族枯燥的禮教和傳統,現實中活得唯唯諾諾、逆來順受。一封陰錯陽差的來信,使她得知自己患上了嚴重的心絞痛。面對只剩下一年時間的生命,她絕望了。這種絕望並不是源於她對死亡的恐懼,而是源於她在臨死之前才感到自己從來沒有真正活過的苦痛。

  面對死亡,她開始反抗令她討厭的空洞無趣的生活方式。她要掙脫束縛,去尋找自由。不顧家族的反對,她下定決心照顧"咆哮亞伯"的"不檢點"女兒,為她操辦葬禮,思考活著的意義;愛上"無惡不作"的巴尼,大膽求婚,步入婚姻的殿堂,享受生活的美好。她的生活因此而發生了徹底的轉變。

  本書主人公演繹了一個破繭成蝶、鳳凰涅槃的美麗傳奇。這激勵我們在繁雜的現實生活中,大膽張開夢想的翅膀,努力掙脫現實的束縛,活出真實自我,鼓足勇氣,還自己一個灑脫人生。

  《親愛的陌生人》讀後感9

  這兩天我讀了一本叫《親愛的陌生人》的書。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叫葉今一的五年級小姑娘的媽媽又懷了寶寶了。全家人都沉浸等待二寶的喜悅中,只有葉今一除外。她覺得以往甜蜜的日子突然變得不一樣了爸爸媽媽和奶奶都把所有的關注和愛都給了媽媽肚子裡的“弟弟”,自己成了一個多餘的人。隨著和奶奶的矛盾不斷升級,葉今一鬱積於心的孤獨和苦悶無法排解,她選擇了離家出走。

  在經歷了一系列事件之後,全家人迎來了二寶——葉今一的妹妹葉又一出生了。新生命的到來讓葉今一幡然醒悟:原來每個孩子都是不可替代的寶貝,家人之間的相處一樣需要真成的體諒與付出。幸福多一點,少一點,就在一念之間。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是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唯一的寶貝,不希望這份愛被別的孩子分享,我也是這樣一個孩子,可是我有一個弟弟,我經常為此而苦惱,總是覺得我的愛被剝奪了。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能有一個兄弟姐妹相伴,其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以後我也會和弟弟更加友好的相處,幸福的相伴。

  《親愛的陌生人》讀後感10

  這是由商曉娜編寫的一本小說。它講了主人公“葉今一”的媽媽又懷寶寶了。一家大小都很高興。但今一從奶奶對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約束和家人與媽媽對奶奶刻薄的命令言聽計從中發覺,一家人中,除了今一,大家似乎都偏愛妹妹,而她,似乎是個多餘的人。於是,她選擇了離家出走。

  但是,家人對她離家出走萬分著急和非要找到今一的態度讓她改變了觀念:其實,在家人眼裡,她永遠那麼重要。每個孩子都是不可替代的寶貝。也許,生了弟弟妹妹後,你會認為爸爸媽媽會偏袒弟弟妹妹。但你要知道,那是因為弟弟妹妹還很小,更需要照顧或者希望將你磨鍊成能忍耐、能忍讓的人。

  我的家庭也差不多。三歲時,媽媽不顧我的反對,生下了一個妹妹。因為反對媽媽生,我曾經有幾次想丟掉妹妹,但都失敗了。直到四歲時,我才找到機會,甩掉了妹妹。一路上,我甭提多高興了,總嫌路太短,恨不得一步趕回去,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知道後,著急的程度不亞於熱鍋上的螞蟻。他們找呀找,找到了妹妹後,並沒有罵我,畢竟我太小了,還不懂事。長大後,雖然會吵架,但有時好的像口香糖,分都分不開。這時,我才發現,有個妹妹也不錯嘛!至少有個伴兒陪你玩兒,和你一起搞惡作劇呀。

  每個人都是父母、家庭的寶貝,沒有人能替代你,就算那個人是你的弟弟妹妹,也只能是父母的另一個寶貝。

  《親愛的陌生人》讀後感11

  在讀商曉娜老師的《親愛的陌生人》之前,我一直以為它是寫主人公和陌生人故事之類俗套的書,讀過之後才知道它是關於二胎的。

  女主人公葉今一的媽媽懷孕了,全家人都十分期待第二個孩子的到來。但葉今一非常討厭她的"弟弟",她認為"他"的到來會搶走全家人對自己的愛,自已以後再也不是家庭關注的焦點了。她的奶奶更是整天在她面前嘮叨"弟弟"有多麼多麼好,惹得今一跟奶奶爆發了無數次衝突,終於在又一次激烈衝突之後,她選擇了離家出走。被找回來後,她發現大人們變了,不在她面前老說"弟弟"了,她知道大家都是愛她的,她也不再討厭"弟弟",反而和家人一起期待"弟弟"的到來,想為"他"買禮物、織圍巾……新生命出生了,竟然是個妹妹,全家人非常開心。

  媽媽經常問我:你想不想要一個弟弟?我一般回答:要不要無所謂。其實,內心我還是挺期待的:假如我有一個弟弟,假期裡我就不會這麼無聊了;假如我有一個弟弟,我可以教他踢球、游泳、跑步;假如我有一個弟弟,每天就會有一個小不點樂顛顛跟在我屁股後面叫我"大哥",想想就很開心。暑假裡,我去劉浩然家裡玩,看見了他的雙胞胎弟弟妹妹,胖嘟嘟的非常可愛,妹妹很愛笑,弟弟很乖,他們吃飽喝足的時候就呼呼大睡,睡醒了就看著我們玩玩具。不過,他們餓了的時候也會哇哇大哭,不過他們怕陌生人,阿姨說他倆只要看見劉浩然的黑管老師就開始哭,他們看到我都沒哭,看來我很有小孩緣呢!

  但是我又轉念一想,如果他既煩人又任性怎麼辦?我想到我的表妹雨雨,她才四歲,就被慣壞了,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讓幹就哭,我看到她哭就覺得好煩。如果我有這樣一個弟弟,我只能忍氣吞聲了——爸媽保護罩加爺爺奶奶保護傘等於堅不可摧,就算我不理他,他也會哭鬧。不過,話說回來,相信我的家人不會把他慣壞的。

  爸爸媽媽說他們不會生二胎了,我可能不會有弟弟或者妹妹。但是無論我能不能做哥哥,我都知道:就像媽媽說的世界上其他東西都會越分越少,只有愛會越分越多,每個孩子都是家庭裡獨一無二的寶貝,有了弟弟或者妹妹,我不會失去家人的愛,反而又多了一個人愛我。

  《親愛的陌生人》讀後感12

  翻書之前,我先看了一遍簡介。從簡介中知道了書的大致內容。當看完書,心中多了幾分感觸,對家人的,對親情的。

  這本書講了一個當下的社會問題,那就是二孩政策放開以後,家中的老大都會擔心父母對自己的寵愛會被搶走,所以不願意讓父母再要一個。但是老人家,尤其是第一胎生女兒的家庭中,就更想再要一個男孩。書中的奶奶便是如此,而書中的主人公葉今一,則對於這個即將到來的新生命充滿了敵意。但因為種種原因,漸漸敞開了心扉,逐漸接受了並喜歡上了這個新生命。

  書中的奶奶是很多現實家庭中的奶奶,想要孫子,所以就會忽略了另一個孩子。但是,當她一心照顧懷孕的媳婦,對於葉今一卻沒有太多的關注,還數落葉今一的不好,忘了關注她的情緒,所以等到葉今一離家出走時才慌了手腳,才喚然醒悟,懊悔不已。

  書中的葉今一,也與很多現實家庭中的獨生子女一樣,不甘心自己的寵愛被分走,也覺得自己被冷落了,於是經常無故鬧脾氣,想引起家人注意。但當離家出走後,看到家人焦急的神情,才發現,家人還是愛自己的,也對媽媽肚子中的新生命有了期待。

  其實親情也是需要付出的,就如同奶奶與葉今一。如果奶奶能多關心下葉今一,那麼也許她就不會頂撞奶奶,更不會離家出走。

  同樣的,葉今一在誤會解除後,對媽媽肚子裡的新生命也很關注,當葉雙出生後,葉今一陪著奶奶、媽媽照顧一起她,而葉雙也十分粘葉今一,她們的祖孫情、母女情、姐妹情越來越來濃厚。

  在生活中,經常會有“父母給子女下跪”等此類新聞,我想對那些孩子說,父母不會一輩子對你好,他們也是人,也會傷心,不要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親情也需要建立,也需要彼此付出,因為有付出才有回報,如果你不對親人施展愛,那麼親人也不會向你回報愛。愛,也是相互的。

  親情也需要付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