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讀後感(精選17篇)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精選17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何不寫一篇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包法利夫人》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

  前段時間讀法國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主人公艾瑪不斷地追求愛情,屢次出軌而導致家破人亡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女人是如何一步步墮落,一步步走向死亡。是虛榮?是叛逆?是放蕩?回憶小說情節,艾瑪是一個愛幻想愛做夢的女人,當包法利先生向艾瑪的父親提起婚事的時候,聽到的回答是“我不能馬上回答你,你今晚在樓下等半個時辰,如果看見窗戶的燈是亮的,就表示艾瑪同意了”,沒有深入瞭解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只因為艾瑪還未成熟,她期待美好的愛戀。但事與願違,包法利先生是一個平庸的人,固執木訥,沒有浪漫,沒有激情。“在她的靈魂深處,她一直等待著發生什麼事。就像沉了船的水手,遙望著天邊的朦朧霧色,希望看到一張白帆,她睜大了絕望的眼睛,在她生活的寂寞中到處搜尋”。

  他們在鄉村生活了一段時間,可艾瑪的精神生活卻非常空虛,平淡的婚姻生活並不像她想象的美好。新婚之後的寂寞,迷茫,無聊,使她對感情生活的嚮往,對自己婚姻的某種悔恨和生不逢時的想法時刻迸發,如小說寫的“愛情彷彿是一隻玫瑰色的大鳥,只在充滿詩意的萬里長空的燦爛光輝中飛翔;可是現在,她也不能想象,這樣平靜的生活,就是她從前朝思暮想的幸福。”

  於是,當萊昂趕著馬車來到小鎮時,艾瑪動心了,萊昂不俗的談吐,紳士的風度,勤奮踏實的工作態度,深深地打動了艾瑪,他們努力尋找共同語言,從文學,從音樂,一步步相互試探,就像是精神式的柏拉圖的戀愛,他們都保持著道德的原則,不敢越界。本以為艾瑪就這麼和萊昂發展下去,可鎮裡的議論紛紛,萊昂家裡的催促,萊昂走了。只剩下艾瑪的鬱鬱寡歡與等待。

  如果將艾瑪對愛情的追求看做一隻風箏,那麼萊昂就是牽著風箏飛翔的人,當萊昂離開,風箏斷線,摔在地上,艾瑪的心不是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努力尋找飛翔的快樂,她渴望飛的更高,飛的更遠!慾望就是這樣慢慢積累的,就像給飢餓的人一口麵包,結果只能是想要的越來越多。

  命運好像給了艾瑪一次機遇,羅多爾夫的到來,給了艾瑪希望。羅多爾夫是典型的花花公子,流連於眾多女人中間,他看中了艾瑪的年輕美貌,艾瑪看中了他的英俊瀟灑,甜言蜜語。小說有個很諷刺的情節,他們挑選的約會地點不是羅多爾夫的木屋,也不是艾瑪喜歡散步的樹林和花園,而是一次農業展覽會的會議廳裡。其間,羅多爾夫對愛瑪的甜言蜜語式的語言攻勢一直被大會主席的講話所打斷。虛偽的愛情誓言和表白就和令人發笑的“公牛”“種子”“獎章”“糞池”一類的話語完全並列在一起。從此以後,艾瑪偷偷與情人約會,甚至為了準備約會的服裝,飾品,禮物等,花光了家裡的積蓄,還負債累累,最後在悔恨中自殺。

  我第一次看這部小說時,很討厭艾瑪,覺得她屬於紅杏出牆的型別,不符合倫理道德規範,但是,隨著我對西方文化的慢慢了解,對人性的逐漸探究,現在,可以很釋懷的談起艾瑪的故事,甚至可以站在艾瑪的角度,重新審視《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2

  作者從首至尾都沒有表達自己的主觀態度,卻在娓娓道來中將虛幻的浪漫主義與殘忍的現實主義呈現在讀者面前。

  有的讀者一定要讚美夏爾適合做老公,是個好人…也有人一直踩著包法利夫人說她虛偽至極、不可饒恕…

  我個人認為:雙方不在同一頻道的婚姻確實會讓人心煎熬,即使對方很好,可能不是你喜歡的菜,你也很難說它好吃這道菜你沒吃,沒品位其中苦澀,沒必要褒貶。而至於愛瑪,無論處在哪個時代、哪個地方,都不缺乏這類單純、對愛情充滿幻想的女性。書中她一步步走向覆滅確實咎由自取,死亡是她最好的解脫,卻也把整個家庭也捲入幻滅。

  作者的筆觸著實厲害,把主人公的心理描寫的極為細緻,讓讀者能夠清晰的把握主人公所想!

  最後還想說一點:趁年輕,多讀點文學名著,少看虛幻言情小說,認清現實、少點虛幻主義,是每個青少年的要務,尤其是女孩子。

  正如凍齡女神俞飛鴻在節目《十三邀》對話許知遠時所說:女人最好的生活方式是認清這個世界。不能再贊同!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3

  剛剛看完《包法利夫人》,心情沉重。一個可愛的女人最後把自己逼上絕路,連帶把她的丈夫、父親、女兒也逼上絕路。為什麼會這樣?雖然事情發生在19世紀,可是讀起來毫無違和感,愛瑪的感情歷程在今天還在重演,誰動真情誰先死,愛瑪追求浪漫的感情沒錯,錯在不用過分認真,因為男人都沒認真,儘管他們說地認真,當然夏爾除外。最可憐的就是夏爾,他失去愛瑪之後開始是悲痛,最後發現真相後是怎樣一種死法呢?福樓拜沒有點明原因,在我看來是致命的落差,那種致命的落差讓他無地自容,難以理解,很快含恨死去。這是多麼值得同情的人物,為愛瑪提供金錢、榮譽,收穫愛瑪的厭倦和欺騙,他就是世界上最傻的男人。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比愛瑪要幸運的多。安娜有愛他的渥倫斯基,雖然後來愛的有點疲倦,但是最終還是愛她的,從安娜臥軌自殺後渥倫斯基恍惚的神情,瘋狂的自責可以看出。但是就這麼一個美麗善良可愛的女人臥軌了,她最後的時刻是多麼絕望和無助呀!

  《包法利夫人》的翻譯太精彩了,感覺就是用中文寫的,這個譯者我記住了,叫周克希。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4

  包法利夫人從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間,愛瑪迷上了看小說,尤其是那些有關男女情愛的書。書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地著迷了。就因為這樣,包法利夫人才會不滿於醫生夏爾的膽小懦弱,遲鈍無能。就因為這樣,她才踏上了尋找理想中的愛情之路。但當時的法國正在被黑雲籠罩。她最終在被騙與人的只求自身利益之中結束了她的一生。

  包法利夫人是一個悲劇人物。她追求浪漫的愛情,奢華的生活,卻不知她所處的環境給不了她想要的。當愛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時,就註定了它的悲劇結果,無論過程如何使人沉淪,結局都只有一個。是誰使她走向了絕路?是人們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無門,還是自己對命運的屈服?最終導致了愛瑪的悲劇,或許可以說是當時的社會逼得她服毒自殺的!

  現實與理想總會有差別,當現實於理想中的情況不同時,我們不應該把這一切歸結為命運的安排。當我們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時,或許這是上天給我們一次調整心態的機會。在繁華和虛榮裡,也許你會忘了自己的正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擁有的,珍惜自己獲得的,不要總陷入沒有結果的幻想中,來虛度光陰。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5

  包法利先生一怒之下,當街把一張椅子摔得稀巴爛,指責老伴禍害兒子,給他套上這樣一批瘦癟馬,馬鞍連馬皮,一文不值!

  一句話,狂妄自大隻會跳著腳指責妻子的老包法利先生,沒有主見只會唯唯諾諾奉承丈夫的老包法利夫人,還有不幸的杜布克寡婦的形象躍然紙上。更是把包法利先生成婚一家人打得什麼算盤,每個人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交代得清清楚楚。有人說這本書叫做《包法利夫人》,其實主人公是三位,為兒子物色略有財產的中年寡婦做妻子的老包法利夫人,因為少得可憐的財產被席捲一空而一命嗚呼的前包法利夫人,還有耗費主要篇幅描寫的艾瑪,都是這個時代不幸女性的縮影。

  前兩位包法利夫人此後再沒有出現過了,瘋狂愛著丈夫的前包法利夫人死得就像《金鎖記》中“一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甚至這匹一文不值的瘦癟馬連美麗都算不上。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6

  我曾讀過很多書,其中《包法利夫人》給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查爾斯的父母讓他退了學,並叫他學醫。

  隨後,查爾斯在多特成為了一名醫生,娶了一個名叫迪耶普的有錢的寡婦。因為迪耶普是一個醜陋的老女人,她一直試圖控制家庭的一切。她總是抱怨她的一切,問查爾斯要一個劑量的藥物和一點愛,查爾斯根本不愛她。事實上,當他去醫治魯奧先生時,他便愛上了老魯奧的女兒,一個名叫艾瑪的年輕女子。迪耶普去世後,查爾斯就與艾瑪結了婚。現在,艾瑪成了包法利夫人。

  如果艾瑪就像迪耶普一樣,是一個平常的女人,我認為,查爾斯也許能和她永遠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然而,事實上,艾瑪是一個美麗的,年輕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子。在她心目中,她的丈夫應該是英俊,機智,有風度,具有吸引力的。

  在她的眼裡,丈夫查爾斯並不是一位完美的丈夫。所以當我們知道艾瑪最後成了魯道夫和列昂的情婦時,我們並沒有感到萬分詫異。但可悲的是,魯道夫並不是她真正的愛人,列昂也不是。因為購買東西又借了一大筆錢,包法利夫人必須支付八千弗朗西絲。然而,她支付不了這麼大一筆錢,所以她向魯道夫和列昂尋求幫助。但是他們根本不愛艾瑪,只把她當成生活的調味料,沒有一個人願意幫助她。故事的結局非常悲慘,艾瑪對生活感到絕望,對愛情心死,最後選擇了自殺。艾瑪死後,查爾斯也出人意料地猝死了。他們的小女兒,伯特,被送往cotton—mill謀生。

  當你遇到一個非常愛你,但你卻對他(她)沒有感覺時,你會選擇和他(她)在一起嗎?或當你愛的人不愛你時,你會將他(她)栓在自己身邊嗎?這就是我想和你討論的,當我讀這本小說後。當然,不同的人對於這個問題肯定會有不同的回答。有一種觀點是:如果你喜歡一個人,勇敢追求,即使她或他不愛你,死磨硬泡,直到她或他答應和你在一起。另一種觀點是,既然你愛的人不愛你,那麼就放棄吧,看著我們所愛的人能夠幸福,不就已經足夠了嗎?我們無法判斷哪個是正確的,但我偏愛後者,如果你追求的人對你就是不感興趣,無論你做什麼,都不可能會贏得他(她)的心吧。就比如你自己遇上一個很愛你的人,但你一點也不愛他,無論他(她)對你有多好,你也很難會愛上他(她)。

  在中國歷史上,男人的社會地位要高於女人。有些男人會迫使自己心愛的女人和他們結婚。很不幸的是,這些女人沒有權利說“不”。我不認為這樣的婚姻會是幸福的。他們都不會感到快樂。中國有句古語:強扭的瓜不甜。事實上,如果你讀過《包法利夫人》,你就會知道,是查爾斯選擇了艾瑪做他的妻子。艾瑪的父親—老魯奧也對查爾斯能夠娶他的女兒感到十分的滿意,因為艾瑪太聰明,不適合做農活。艾瑪並沒有深入瞭解過查爾斯,便糊里糊塗的嫁給了他。因此他們的悲劇結局從開始就這樣註定了。

  愛情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很多人畢生都在尋找自己的真愛。但它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遇到一個你愛並愛你的人,是很難很難的。最後,我想說的是,也許只有你經歷過了,才會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吧。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7

  本月重讀福樓拜的名作《包法利夫人》,十多年前讀的是李健吾先生的譯本,這次選了上海譯文周克希的譯本。與李健吾的版本相比,周克希的語言翻譯更具有中國味兒,讀起來順暢很多,但意境方面還是李健吾的譯本更勝一籌。

  福樓拜的語言很簡練,這一點從李健吾的譯本中更能體會到。他寫的句子乾淨利落,多用短句,一點也不拖沓。寥寥幾筆就把人物形象和周遭環境刻畫得生動深刻。而我認為,這種簡練的語言恰好跟他在本書中塑造的女主人公愛瑪的性格特點形成鮮明的對比。愛瑪出身小農家庭,母親早逝,父親很疼愛她。她在宗教學校讀過幾年書,生性愛好浪漫,追求轟轟烈烈的愛情。在嫁給為人拘謹、木訥的包法利後,面對味如嚼蠟的婚姻和不解風情的丈夫,她原本對愛情的美好幻想被粉碎,而對幸福的渴求卻更加強烈。她如飢似渴地讀著那些才子佳人的小說,想象自己有朝一日也能遇到風度翩翩、愛她如命的男子。她不斷縱容自己的情慾,以天真而愚蠢的獻身換取卑微的愛情。在福樓拜筆下,愛瑪從兩次婚外情中獲得的片刻歡愉和幸福總是短暫而不安的,讓讀者無法對她產生單一的情感。

  如果說包法利夫人(愛瑪)的自私、虛榮、愚蠢、庸俗、勢利,會讓人對這樣一個女人懷有極大的厭惡,那她面對愛情時的天真,面對慾望時的軟弱,和麵對厄運時的無力又讓人不由得對她有一種悲哀的惋惜與同情。福樓拜塑造這個人物的成功之處也在於他把包法利夫人身上那種矛盾和對抗刻畫得入木三分,讓讀者看到的是一個集單純與複雜、可恨與可悲於一身的有血有肉的女性角色。

  有人在讀完《包法利夫人》後說,愛瑪的悲劇完全是由於她慾望太多。但我卻認為她的悲劇恰恰是因為她的慾望太單一。書中寫道“她愛海只愛海的驚濤駭浪,愛青草僅愛青草遍生於廢墟之間。她必須從事務得到某種好處。凡是無助於她感情發洩的,她皆看成無用之物,棄置不顧。正因為天性多感,遠在藝術愛好之上。她尋找的是情緒,並非風景。”她把這單一的慾望(情緒)寄託在男人身上,渴望他們能帶給她浪漫的愛戀和肉體的愉悅,卻不曾想到,自己的熱情無法淹沒那兩個男人(羅多爾夫、萊昂)的理智。令人頭暈目眩的強烈之愛過後,男人們的理性佔了上風。他們知道如何滿足自己其他的慾望,甚至不惜甩掉包法利夫人來成全自己生活的其餘部分。而包法利夫人卻始終陷在對幸福的虛空幻想中,從狂喜跌至失望。

  包法利夫人的結局無疑是悲慘的。這樣的悲慘不但將她和她的丈夫包法利先生拖進了墳墓,也讓她的女兒承受了原本不該承受的一切。全書的結尾寫著:“家產全部變賣抵債了,最後還剩十二法郎七十五生丁,這筆錢給包法利小姐作了去祖母家的路費。可老太太當年就去世了;魯奧老爹癱瘓在床,一位姨媽收養了她。後來這位姨媽經濟拮据,迫於生計就把她送進了一家棉紡廠。”我們不知道後來這位包法利小姐的命運如何,是不是會“遺傳”她母親的敏感多情?但棉紡廠童工的日子想必不會給她太多的情緒和幻想吧。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8

  《包法利夫人》是一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並存的悲劇。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愛瑪·包法利是一名小資產階級的婦女。結婚後痛恨丈夫查理·包法利醫生的庸碌無能,渴望溫柔,英俊而有才情的伴侶,追求浪漫和優雅的貴族生活,為了實現這個目的而不惜幾次三番地與人通姦,甘願墮落為他人情婦,痴心愛情,而無暇後顧。最終變得精神分裂,負債累累,服毒自殺的下場。而男主人公查理是個遲鈍迂腐,懦弱無能,卻十分老實,勤快的人。出生在一個破敗潦倒的家庭,很遲才上學,被同學們譏笑蠢笨,然而十分勤奮,每課必上,筆記必作既不拔尖,也不墊底。最後考入了醫學院,成為了一名醫生。

  在第一部中,查理的父母為查理找到了一名年老且醜陋,但繼承丈夫大筆遺產的遺孀做老婆。夫人對查理管教很嚴,偷拆信件,對病人診費斤斤計較,買昂貴衣服,讓查理順著他,說愛她。不久查理就遇到了請他治腿的富農盧歐老爹的女兒愛瑪,一個可愛又迷人的姑娘。查理以治療為藉口,和愛瑪相見。夫人得知後,醋勁大發。然而過後不久婆婆發現大筆遺產是假的,和媳婦大吵大鬧,最後第一任包法利夫人精神失常,吐血而亡。盧歐老爹聞訊,安慰查理,並讓他娶愛瑪為妻。於是不久,愛瑪成為了第二任包法利夫人。少女時期的愛瑪對愛情十分渴望,婚後的查理夫婦也倍感甜蜜。但是愛瑪總覺得查理不解風情。直到一位被查理治好的子爵邀請他們去舞會,愛瑪被子爵的風度深深吸引了,經過一夜紙醉金迷的貴族生活,愛瑪就再也忘不掉那種感覺了。

  第二部裡,愛瑪因為過度的幻想而深陷痛苦之中。查理以為愛瑪水土不服而得病,就舉家搬遷到永鎮寺。在這裡他們認識了藥劑師郝麥先生和文書賴昂先生。愛瑪為賴昂的博學素養和紳士風度所折服,愛上了她。但賴昂要去巴黎念法律,很快就和愛瑪分別了。愛瑪又陷入無聊的生活和幻想之中。有一天,一個名為羅道耳弗·布朗的於歇特的地主來找查理替其僕人放血,在此認識了包法利夫人,並想要得到和玩弄她。羅道耳弗是一個情場老手,性格豪放粗野,內心粗俗,卻有著敏捷而清晰的頭腦。他毫不費力就讓愛瑪當了他的情婦並痴迷於他。一方面,愛瑪為這種通姦的樂趣感到興奮。另一方面,她又嫉妒痛恨查理的懦弱無知。她想要和羅道耳弗遠走高飛。但那並不是如他所想,他很快一書拋棄了愛瑪,愛瑪進入精神分裂狀態,之後又極度懺悔,希望贖清自己的罪孽。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賴昂學成歸來,在魯昂的事務所實習。查理夫婦去看戲時碰到了他,愛瑪又陷入新的感情漩渦……

  第三部開始,愛瑪藉口去魯昂學鋼琴,實則每個週四都和賴昂幽會,共度良宵。愛瑪又開始享受到苟合的樂趣,並且愈演愈烈。她四處借錢,為通姦的場所創造舒適條件,最終引火燒身,商人勒樂透過法院傳票,逼她還債。最終包法利夫人無計可尋,偷了藥劑師實驗室裡的一瓶砒霜,服毒自殺。而查理因為傷心過度,日漸頹廢。女兒白爾特寄人籬下,後進了紗廠,而藥劑師大走紅運,生意興隆。

  查理一直深愛著愛瑪,當他發現愛瑪一抽屜的情書時,他並不嫉妒和痛恨賴昂和羅道耳弗,而認為錯的是命。在這方面,他顯得比任何人都高貴,但他錯就錯在無知,過度的寬容。要是他心思細膩一點,懂得愛瑪的想法,就不會釀成這部悲劇了。

  書中有大量的情態描寫和心理描寫,充分說明愛瑪是個愛幻想,貪慕虛榮,追求浪漫的女人。正因為她這種心理和查理帶給她的婚後枯燥乏味的生活,她才幾次三番地越軌,不惜一切代價和其他男人苟合,追求她所謂的愛情,才落得這般悲慘的下場。雖然作者福樓拜描寫的只是一般的桃色事件,但是他觸及到了更深和廣闊的方面,可以說愛瑪的悲劇不只是她一個人的悲劇,更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9

  嘗試了幾次,終於把這本書讀完了。不要相信需要堅持的不是真愛,有些時候你得逼自己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完全靠興趣。你每天下班刷抖音,看短影片,可以一直刷到睡覺,難道這是你的興趣。

  為什麼讀不下去,我讀完後,找了找原因。譯本很平淡,讀起來費勁不流暢,人物也是一會兒叫醫生,一會兒叫名字。反正我看這本書,完全沒有感受出書評人說的那麼偉大,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原因。

  唯一感到欣慰的是,故事裡面的場景現在還在發生著。就跟高曉松說金瓶梅一樣,人還是那些人,什麼都沒有變,唯一變的只有時間。或許這才是一部作品最偉大的地方,無論放在那個年代,你都能感受到它的生命力,彷彿就說著身邊的事情。看看現在的,各種借貸平臺靠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來賺錢。無需抵押,輕鬆貸款。不知道多少人妻離子散,命喪黃泉。看看現在的出軌,娛樂圈尤甚。吃瓜群眾熱議的就是這些話題,明星出軌曝光,頭條几天不散。

  積極的事情也有,包法利深深地愛著包法利夫人,哪怕她出軌,都百依百順。愛情從來都有,只是看是一個人的事情,還是二個人,或者三個?

  讀完感嘆,壞人總是在當道,好人總是被欺負。藥劑師,典型的小人,欺上瞞下,兩面三刀。最後得到騎士勳章。包法利,被帶綠帽,被搞破產,依然選擇原諒她。

  或許再過百年,還是會發生這樣的事和這樣的人,人性的進化是漫長的,可能永遠也進化不了。如果你也讀不下去,我建議你還是努力的讀一讀這本書,或許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收穫。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0

  缺乏智慧的幻想產生怪物,與智慧相結合的幻想是藝術之母和奇蹟之源。——哥雅

  這部小說的主人公艾瑪(即包法利夫人)就是個充滿愛情幻想的人,但由於缺乏理智與思考,她的愛情幻想最終把她拉進死亡的深淵。

  艾瑪,是一個深受浪漫主義文學影響的富裕農家獨生女,原期待透過結婚來實現她的愛情幻想,但丈夫包法利的平庸和無能卻使她大為失望。她先後碰到了年輕的實習生萊昂和情場老手羅多夫,渴望在他們身上得到她所向往的愛情和激情,但一個軟弱無能,一個對她始亂終棄。最後,在她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這些人卻一個個斷然的將她拋棄,艾瑪的心靈受到重創而又走投無路,最後選擇了自殺。她終於為她的浪漫主義幻想和行為付出了最慘重的代價。

  幻想不只是停留在腦海之中,更多的是付出行動。

  像張海迪,從小時就高位截癱,在別人看來她的一生是無望了,做什麼都是徒勞的,可她卻不甘命運的蹂躪,發奮學習,用鏡子反射來看書,最後張海迪以她驚人的毅力學會了四國外語,還成為了碩士、博士!她用行動闡述了幻想變成現實的奧秘。

  愛因斯坦,小時被認為是傻瓜、笨蛋,可後來人家不也成為了名譽全球的物理學家了嗎!自古人們就有上天、飛翔、探索宇宙的幻想,這在以前看起來似乎不可能,可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飛機、火箭不照樣造出來了嗎!

  可見,無論做什麼,努力才是硬道理!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以即使是幻想,只要努力去實現,就一定能夢想成真!可千萬不能像小說中的艾瑪一樣整日停留在幻想之中,最終走向毀滅。

  幻想雖貶,但不努力只怕連一點點念想都將成為奢望。所以,朋友,請讓我們腳踏實地地向夢想前進!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1

  《包法利夫人》主要揭示的是第二帝國的現實。

  讀完《包法利夫人》這本書,我的感觸很大,讓我深刻的認識到被資產階級社會摧殘的婦女。作者福樓拜寫包法利夫人,重點不在於寫她的愛情故事,而在於寫她的純真到墮落,從墮落到毀滅的前因後果,揭露資本主義摧害人性,腐蝕人的靈魂,甚至吞噬人的罪惡資本。

  包法利夫人的致命錯誤,在於她不懂得豪華淫逸的生活和浪漫傳奇的愛情,需要物質財富做基礎。而她的家庭環境,無論是她父親還是她丈夫的家境,都不具備這種物質條件,而她偏偏要去追求那種不可能屬於她的生活。在她尋求愛情和幸福,卻淪為別人的玩物過程中,她不知不覺地將丈夫的薄產揮霍盡。這便給高利貸者提供了可乘之機。唯利是圖的奸商勒樂,拿物慾作為誘餌,讓她簽署一張又一張借據,使她積債如山,而一旦發現她身上再也沒有油水可榨時,便串通法院,扣押包法利家的財產抵債,並且張貼布告宣佈拍賣。

  包法利夫人被逼到了家庭破產,身敗名裂的絕境。她求助於情人,情人們推諉搪塞;她求助於稅吏,稅吏無動於衷;她求助於公證人,公證人花言巧語,企圖稱其危難佔有她。這時的人世,對包法利夫人是那樣冷酷無情!在她面前只剩下一條路,就是結束她尚年輕的生命。

  作者本人就說過:“就在此刻,我可憐的包法利夫人,正在法國的十二個村莊裡受罪、哭泣。”

  《包法利夫人》這本傳世之作揭露和批判的正是第二帝國的社會現實,讓人們認清資本主義下的真面目。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2

  讀完《包法利夫人》這本書後,心中的感觸很多,可能和年齡有關,最初發這本書時,劉老師說在二十年前就讀過了,我相信二十年前和現在讀的感受肯定是截然不同的,這就是經典的魅力所在。經過歲月的洗禮、婚姻的沉澱,感覺到自己一點一點的成長,幸福的婚姻生活對於女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艾瑪少女般單純的思想,對愛情的浪漫幻想,相信是許多女人年輕時都有過的,但是現實中的矛盾在於她偏嫁了一個平凡的醫生為妻,跟她想要的浪漫生活相差甚遠,但是她為了虛無縹緲的浪漫愛情,背叛了婚姻,為此債臺高築,甚至連自己的孩子都沒有認真養育過,至此只能說明艾瑪是打著愛情幌子的虛榮女人,假如她沒有那麼多的慾望,不追求奢侈的貴族生活,而是幫助丈夫打理醫院,認真經營自己的家庭,也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而且她的丈夫是那樣的迷戀並忠實於她。從另一方面來說,她的丈夫也是有責任的,夏爾對妻子百依百順,關懷備至,但都是物質的滿足,他幾乎沒有深入瞭解艾瑪到底喜歡什麼,真正需要什麼,他們缺少溝通和交流。

  在過往的幾十年裡,開心過、憂傷過、憤怒過,但是都已經經歷過,沒有對與錯。透過讀這本書,我的最大收穫是認真的對待自己的人生,腳踏實地的工作,用心經營自己的婚姻家庭。感謝劉老師提供這樣的機會!對自己是一種督促,希望和孩子一起成長!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3

  《包法利夫人》講的是平庸的人物和平淡無奇的生活,女一包法利夫人是現實主義裡面的庸人,浪漫主義裡面的怨婦,儘管她喜歡閱讀,儘管我喜歡熱愛閱讀的人,但是她讓我厭惡的一點是她對書中的人物和現實生活中的人抱有太多的幻想,這樣只會陷入泥潭,不能靈活地切換。她應該認識到自己的命運,自己既然沒有嫁給一個有地位或者富裕的人,就應該好好地做好自己本職,三心二意或者移情別戀只會讓自己非常痛苦的,何必呢?

  我個人認為夏爾在他所在的那個地方已經是一個很好的人了,他有的榮譽和能力已經是讓我很羨慕了,因為夫人每天只要負責美和讀書就夠了,想要什麼,夏爾都會滿足她,這該是多麼優越的生活,還有什麼奢侈的想法呢?在包法利夫人死的時候才明白夏爾是唯一讓她愛和讓她依戀的那個人,可是這個時候已經晚了,真的晚了。

  夏爾雖然是平庸,但是人老實,善良,正直,忠厚,大方,愛一個人就會把自己的全部都交給這個人,書中每每寫到他要出門,要離開夫人和即將要見到夫人的那種撕心裂肺的愛與夫人不耐煩的表情的時候,我都是那麼的心痛,為夏爾感到不爽。在艾瑪死後,他寧可負債累累,也不肯變賣房裡的東西,反而要厚葬亡妻,當時他的那種傷感的情愫真的讓我的心有種絞痛的酸楚感,而另外兩個算是情人的人,一個唯利是圖,一個膽小怕事,艾瑪根本就沒有走進他們的心裡,他們只把她當做自己的玩物,玩完就會像垃圾一樣扔掉,這是多麼的可憐和可恨。

  說到這裡,又想到夏爾,這個人真的好好啊,如果女孩子遇到這樣的人,那就請你嫁了吧~痴情又善良的人是多麼的難以遇到。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誓自己一定要忠心於自己的感情,一旦結婚,我的感情只屬於那個與我同甘共苦的人,沒有別人能夠干預到我,而阻撓平靜生活的人我都會毫不猶豫地排除掉,靜靜地喜歡一個人就好,也已經足夠。書的結尾,也讓我安心了,夏爾在一片祥和中逝去,而不是被逼債,破產,浪蕩中歸去。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4

  在法國浪漫的田園中,本是夫妻相互嬉戲相互放鬆的好去處,但就是在這麼浪漫的一個地方卻發生了一件讓人永不能遺忘的悲慘故事。這就是《包法利夫人》。

  福樓拜的這部小說讓人再一次意識到人性的冷淡和殘漠,在故事中,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愛瑪對於愛情的幻想和貪慕虛榮的現實,在不切實際的幻想中中她慢慢走向了出軌,最後又在追求理想的愛情中走向了最終的毀滅。

  雖然會有很多人覺得,愛瑪的結局是她自己用自己的雙手親手毀滅的,她幸福可以依靠的家也是讓她自己毀掉的,所以愛瑪看似可憐但是她並不值得我們去可憐去為她傷心。

  但是在我看來,愛瑪的結局,也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自己的不珍惜,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結果在她們所處的那個時代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在那個虛無縹緲,任何時候都需要金錢和權力去支撐的時代,任何一個人可能都有過要透過任何方式去獲得金錢獲得權利來滿足自己那貪慕虛榮的心。

  但是在故事的後半段,在愛瑪死後,我看到包法利先生為了他死去的愛妻的一些遺物而與自己的母親發生了決裂後,我的心再一次被震撼了,包法利在愛瑪葬禮上的唯一一次浪漫後再一次用他的真情打動了我。雖然包法利他不懂浪漫、膽怯、木納,沒有一點情趣,也不能給愛瑪帶來她想要的高階的上層生活,但是他對愛瑪的真心卻是別人所不能相比的,別人對於愛瑪只是出於一種玩弄、遊戲的心態,而包法利對於愛瑪是真的喜歡,也許愛瑪是被愛慕虛榮給迷了眼所以才自覺遮蔽掉了對她真心真意的包法利。

  而很多人都在看完這本書後,對於出賣愛情、背叛婚姻的愛瑪,大家大多數都選擇一種批判、說教的態度來對待愛瑪的愛情觀,但是大家從來就沒想過,也許我們不應該一味的去批判去說教,而是借用這個例子來正確自己對待愛情對待事情的態度。

  我們要切記,不要讓虛無縹緲和虛幻迷掉了自己的真心。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5

  在大學讀書期間,就一直對外國文學懷有強烈的好感。只要是流芳百世、受到後人推崇的作品,我必定會去讀一讀。透過外國文學這門課程,我認識了許多偉大的、的文學大師,如巴爾扎克、托爾斯泰、莫泊桑、司湯達、歐亨利、福樓拜等。他們不朽的作品我也拜讀了不少,從中收益匪淺。工作以後,我儘量買些自己特別喜歡的文學作品作為珍藏本,一直讀了又讀。每次讀,每次總有不一樣的思考。

  近期看完了《包法利夫人》,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眼前總浮現著可憐的包法利夫人的臉龐。閉上眼,我又在回想著她從純潔到墮落直至自我毀滅的人生歷程,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的觸目驚心。是的,也許包法利夫人是咎由自取,但仔細思索,卻又發現她其實是當時社會的犧牲品,是千百萬婦女真實生活的寫照。作者福樓拜正是透過這位包法利夫人,揭露資本主義社會戕害人性,腐蝕人的靈魂,甚至吞噬人的罪惡本質。

  女主人公愛瑪原本是一位天真淳樸的可愛少女。她的父親為了培養女兒的貴族氣質,把她送進了盧昂的修道院學習。在那裡,愛瑪成天滿腦子的情愛,渴望日後能與一位白馬王子生活在一起。可以說,這時的修道院教育,已經慢慢腐蝕了愛瑪純潔的心靈。後來,她懷著對愛情的憧憬同剛死了老婆的鄉村醫生結了婚,成了包法利夫人。起初她以為這就是自己所追求的那種浪漫生活。可是時間久了,她越來越受不了這種平凡的日子了。特別是她發現自己嫁的人並不是理想中的白馬王子。不可否認,包法利醫生平庸無能,感情遲鈍,但是卻是很真心地愛著自己的妻子。所以當看到他最後得知真相後抑鬱而死之時,我對他充滿了無限的同情。

  其實看完整本書,我發現,包法利夫人本不是個壞女人,她還曾躲避過別人的追求,一心一意地幫助丈夫成材。無奈丈夫太無能,太不爭氣,一次次地讓她失望,從此她一步步走向墮落,越陷越深,到最後不可自拔,高臺債築,不得已選擇了死亡。對於包法利夫人,我有著自己的憤怒。借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來形容她,那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看到她為了能與情人約會,撒謊,騙人,借錢,滿足自己的慾望,無視丈夫與女兒的存在,我就很痛恨,但是更痛恨那些偽君子,如玩弄女性的羅多爾夫、萊昂;高利貸者勒樂等人。跟隨著作者的文字,我親眼目睹了一位少女的不幸人生。

  這部小說值得一讀的地方還在於它的藝術特色。最令我難忘的情節有很多,如多次寫到的包法利夫人的心理以及她最後喝砒霜自盡的痛苦神情的描寫,表現了福樓拜作為一位傑出作家的語言造詣,再次讓我感受到了不朽作家藉助文筆揭露社會的強烈道德感。在我心裡,這樣的作家才稱得上是偉大的,他們用文字記錄了社會的現實,批判了社會,是真真正正具有責任心的作家。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6

  《包法利夫人》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作品,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艾瑪不甘與老實忠厚的丈夫過平庸的生活,出現了兩次婚外情,但都被情人拋棄,最後債臺高築,自殺而死。故事情節並不跌宕起伏,驚心動魄,卻像是記錄平凡的生活一樣。從內容上看,這是一部反應現實生活的作品,是現實主義傾向的.作品,小說中描述了極具社會風土人情的畫面,展現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對於女主人公艾瑪,大多數是抱著批判的態度,大多數認為艾瑪是愛慕虛榮,生活放蕩,不知羞恥的人。我們向來習慣以自己的道德標準來衡量別人。性格決定命運,艾瑪年少時接受的是貴族式的教育。這必然使得她嚮往貴族的生活。她愛教堂的花卉,宗教的音樂,在浪漫主義小說的薰陶下長大。《保爾與維爾吉妮》是她最愛的小說,也是一部浪漫的愛情小說。從小的生活培養了她浪漫的氣質和追求浪漫愛情的想法。以至於永遠沉浸在浪漫的幻想中,脫離了社會實際。包法利夫人也可以說受到浪漫主義小說的戕害。

  作者起名非常用心,艾瑪是浪漫的意義,包法利卻有著平凡現實的意義。作者凸現了虛幻的浪漫與平庸的現實之間的差距。艾瑪嫁給了夏爾就成了包法利夫人,艾瑪包法利,顯示了艾瑪在虛幻與現實之間的掙扎的痛苦。浪漫的內心卻被現實籠罩著,註定了艾瑪悲劇的命運,在沉悶的現實面前,艾瑪追求浪漫的幸福生活是虛幻不切實際的。

  艾瑪的兩次婚外情被許多人批判,但是艾瑪並非浪蕩的人,從最後她債臺高築的情況下,她拒絕了公證人的求愛可以看出,艾瑪的婚外情是基於愛情的基礎上。個人認為艾瑪是敢於追求幸福的勇士。她與夏爾的婚姻並非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只是經過了父親做主,她便嫁給了夏爾,開始了婚姻生活。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的女子大部分的婚姻並非出於自己的意願。或許因為家庭的因素或許因為政治的因素等,可見女性地位較低,婚姻不自主自由。當艾瑪發現了當前的生活並非自己想要的,於是她強烈的反抗自己生活的不如意,努力的尋求自己的幸福。後來,她與羅多夫和萊昂的愛情使她享受到了短暫的幸福。她的兩次出軌並沒有錯,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但大多數人都受到條條框框的各種阻礙,便不敢去追求幸福,失去了追求幸福的勇氣。但是艾瑪她是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她並沒有被婚姻捆綁住,她義無反顧的追求自己的幸福,包法利夫人的行為或許該受到世人的批判,但她卻做了許多女性不敢做的事,她比一般女性更有勇氣。假如一個女性,她的婚姻生活不幸福,她又改變不了現實,但是她精神上卻極力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出現了精神出軌。其實她和包法利夫人沒什麼區別,只是一個精神出軌,一個肉體出軌,可是性質沒什麼變化,但是精神出軌的更像是膽小鬼,她的思想已出了軌,行為上卻遵守著道德上的條條框框,完全失去了自我,完全是被道德綁架的奴隸。包法利夫人也有錯,錯在沒有離婚後在與羅多夫和萊昂發生感情。但是在那個年代,包法利夫人能離婚嗎,那樣的一個年代,女性地位較低的年代,男性不主動提離婚,女性敢嗎?不敢!

  包法利夫人和羅多夫與萊昂的愛情為什麼沒有走到最後。只能是因為她將愛情與幸福所託非人,羅多夫是情場的高手,她三言兩語都能挑動一個人的心,她愛的是艾瑪的外貌,對艾瑪只是抱著玩玩的態度,對愛情沒有付出真心。至於萊昂,起先,他喜歡艾瑪,但是膽小,沒有說出口。之後他和艾瑪在一起了,卻迫於生活的現實,他為了前程放棄了艾瑪,他是在現實面前的膽小鬼。可憐的艾瑪一直沉浸在自己虛幻的愛情中,絲毫沒有看透現實。

  在小說中,艾瑪生過幾場病,羅多夫拋棄她時,她生了一場大病,她心情鬱悶時,也經常生病。更諷刺的是夏爾的職業是醫生,但是怎樣也醫治不了艾瑪的病。反應了夏爾不理解艾瑪的內心,在那個時代,她就如同“病者”一樣被世人認為是不正常的,就如同精神病院裡走進一個正常人,正常人卻被一群精神病人當是病人,精神病人卻嘗試著去醫治那個正常人。到底她是病者還是社會是病態。

  最後包法利夫人最終還是死了。但是羅多夫拋棄她的時候,她只是生了一場大病,並沒有去死。就算債主找上門的時候,她也沒想過死,她試圖尋找補救的機會,可見她從來沒想過去死,她仍然想要活在這個世界上,但是社會卻逼的她不得不自殺。她是怎麼死的?不是因為情人的拋棄,不是因為生活的平庸,是因為商人的追債,是唯利是圖的商人將她一步一步逼上絕路。這也反應了作者批判那個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社會的批判,然而小說最後的結局,男女主人公都死了,是以商人的勝利結局的。何其諷刺!

  包法利夫人這個結局多少是因為受到浪漫愛情小說的戕害。這也反映了文化對人的影響。如今,言情小說氾濫,言情小說裡描繪的唯美的愛情,致使多少青年人沉迷於小說,多少青年人課上也看小說,荒廢了學業,由於市場的需求,商人的利益,大量低俗小說出版,而正統文學卻放置一邊,如此文化的薰陶,又會造成多少“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7

  我對愛瑪這個人物的想法其實蠻矛盾的。一方面來說,像大部分讀者一眼都能看出來的那樣,愛瑪是一個自私虛榮不知滿足不懂得珍惜眼前幸福生生把自己作死了的女人。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她其實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可惜的是,她從來沒有認清楚過她想要的事物並非現實能帶給她的。

  愛瑪眼中的幸福被她成長的軌跡所影響。在修道院裡愛瑪讀到的是小說裡的完美愛情夢中情人;後來從別人口中聽到的是詩與遠方。她錯將這些讀到聽到的內容當成了她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拒絕接受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因而不遺餘力的去追尋心目中的刺激和完美的愛情。這種追尋目標的力量如果放在工作學習領域,此人必將成功。只可惜對於愛瑪來說,她的錯誤在於從來沒有意識到這世上最好的完美其實是不完美的。

  愛瑪在她最需要愛情的時候遇到夏爾。他們一拍即合,都認為對方是最完美的愛情的模樣。對於夏爾來說,確實如此。他一生都在被支配著,從職業選擇到第一段婚姻,他從來沒有真正熱愛過。選擇了愛瑪是他自己自主的選擇,他也真真切切的愛她、愛這段婚姻。他看上了愛瑪的禮節熱情和魅力,想要的就是一段平靜安穩的生活,所以夏爾在生活中看到愛瑪操持家務,是越來越慢阻的。有評論說福樓拜真殘忍,給了夏爾這麼一個人生。我在讀書的時候也是真心為夏爾感到悲哀。認認真真的付出,認認真真的愛,可能不善表達,但是他的平淡卻被當做愛瑪對生活不滿的又一重抱怨。

  好了說回愛瑪。這段愛情對夏爾來說可能是完美的,但是對愛瑪來說,在那個急需脫離修道院的時間和心境下,夏爾出現在了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讓愛瑪錯認為他就是正確的人。這件事情告訴我們兩個道理:一,不要在情緒上頭時做人生決定;二,在人生不順的時候,千萬不要把希望都押在愛情上。因為愛而愛,而不是因為需要愛而愛。

  旁人對於愛瑪的評價總是趨向負面的,愛瑪自己也是痛苦的。她的生命說白了就是個不斷迴圈的過程:對現下生活的不滿–發現新事物–專注於新事物中的閃光點和自己的需求–追求新事物–疲於新事物。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像是個三歲孩子在玩玩具時候的行為。確實,愛瑪的行為總是讓我想起來小孩子。如果放在孩子身上,沒有人會怪罪她的行為,反而會鼓勵她去探索新事物。但是成人不一樣;如果我們都可以在不忍無理的老闆無趣的愛人生活的重壓的時候隨時想走就走,那也真是好了。但是成年人需要承擔責任,需要面對現實,需要認清可能與不可能,需要接受自己不喜歡的事物。

  除了愛情,故事裡還有關於商人樂樂與愛瑪的支線。相比於羅多爾夫和列翁對於愛瑪的愛情刺激,商人更像是慢性毒藥。從開始的免費和熱情引她上鉤,到誘使她變賣家產。從側面也反映了愛瑪對於誘惑的抵抗力幾乎沒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