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的作品讀後感3篇

史鐵生的作品讀後感3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史鐵生的作品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史鐵生的作品讀後感1

  《我與地壇》是一位身殘者在一座廢棄的古園中對自己所見到的人生百態所發出的感悟、思索。作者以地壇作為寄託自己情感與發洩情感的地方,同時也是思考人生的佳境。

  由於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齡忽地殘廢了雙腿”,他體驗到了更多的人生的痛苦,但他依然在命運中掙扎時,找到了一片古園,在這裡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的輪迴,深刻地感受每一個季節的特點,體會每種人生的價值。

  他思考了死與生。死是必然的歸宿,當我們感到累了,上帝會自然安排我們休息。而活著,是我們一生都需想的問題,即使活著是飽經蒼桑的,世界仍然在運轉,古園依舊是古園,我們不能逃避,只能欣然接受,改變現在的自己。當我們能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淨地了,應理去心中的一絲雜緒,認識真實的自我,進行自我完善。思考人生是每個人的必備之路,不同的人,思索的結果、內容不一。

  史鐵生不僅思考著自己的逆境,他還在思考自己的親人所受的痛。“時間能證明一切”,作者始初並沒考慮到母親所感到的痛苦,只沉浸在自己的憂傷中,經時間的醞釀,他感知到母親的忐忑與無奈。與此同時,也鳴響了我心中的警鐘,母親對孩子的愛意志堅韌、毫不張揚,而我媽媽正頑強地與病魔抵抗,同時還要承受不成器的我給她帶來的巨大痛苦。我應慶幸我母親還在,我有機會能讓媽媽擺脫苦惱,並且除去我那一絲倔強與羞澀,不至於到時後悔莫及。因此,我感謝史鐵生的經歷警醒了我。

  在課本未節選的部分中,還有作者從各個方面詮釋所感受到的春夏秋冬;在園中曾經出現的人們及對他們人生的思索;對逆境人生的理解,差距是必然的;作者對自己的生涯理解;許多美好的事物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人生是如此複雜但卻純真、質樸,以至於我們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思考,作者在十五年的思考中,逐漸成熟,認識更清晰,從失落、煩躁轉變為穩重、深情。如此大千世界,還需一片淨地,細細地品味人生。

  街上人們行色匆匆,快步的.趕往自己的方向。沒時間注意兩旁的風景,忽略了許多美麗的事物。想象一個面色蒼白,滿目瘡痍的人搖著輪椅緩緩的經過。在快速的年代,充滿了更多的冷漠,似乎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加遙遠。

  秋季不知不覺地已經走遠,只留下枯黃的樹葉徐徐飄落,散落在城市的各個地方,像櫻花般一夜間掉落一地。直到只剩下枯樹杈,看起來那麼荒涼,寒冷肅殺的空氣忽的襲來,讓內心也變得陰冷潮溼。

  這樣的季節,重讀史鐵生先生的《我與地壇》又有種不同的感受。全文共分為7個部分,行文細膩真摯,感情自然流露,不急不慢的帶出自己的回憶,述說飽經滄桑的經歷,同時進行對人生的探尋。使讀者對人生也會有新的思考,這都緣於作者真實的感情流露。

  作者拖著殘缺的身體,在這樣的城市中生活,的確需要更大的勇氣與能力。從最初的不適應,關閉了受傷的心靈,性情轉為暴躁、孤僻。每日都要去離家不遠的地壇舒緩情緒,進行對生存的思考,和自己未來的方向。在一個充滿朝氣的年齡面臨雙腿的殘疾,的確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承受,需要時間去面對現實,上帝在為人關上一道門的時候也會為人開啟一扇窗。而地壇就像那道充滿燦爛陽光的窗,直射進作者心中,使作者看到了不同的風景,加上其本身的領悟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東西。看到了希望。心靈也變得晶瑩剔透,對周遭事物的理解,使人稱道。大概也正因為這樣的條件,才使作者有機會進行細緻入微的觀察,對花、草、樹木、人等一切進行細緻的刻畫。尤其是對生活的理解。

  命運是公平的,作者能夠發揮專長,認真執著的進行創作,思考,才是最大的幸運。儘管對母親有諸多的虧欠,但能夠對生命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也並非誰都能做到。

  這篇文章描寫了很多的人事百態,透過作者的觀察與深入地描寫,感受到了生活的無奈。

  那對始終堅持來園中散步的老人,互相攙扶依靠,使人感動。同時感嘆自己的人生不知能否有如此真摯的感情。那個對唱歌執著熱愛的小夥子,為自己的愛好奮鬥堅持的精神,讓人感動。那個飲者,那名姿態優雅的女人,還有那位運氣欠佳的長跑家,,命運是如此滑稽,而又時刻充滿誘—惑,正是由於對前路的不可知,使我們總是充滿了希望與期待,儘管容易破滅,但認真執著的精神最為可貴。

  羨慕那些才華橫溢的人,還有那些不怕失敗敢於追求的人,有些人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怕挫折,始終執著向前,而我總是以為能夠成功的人總是有3分天資,7分努力。自己的爭取最為重要。

  修煉自己,用心感受美妙人生。

  史鐵生的作品讀後感2

  近來讀了《史鐵生作品精選》後,感觸頗深,這本書可謂是史鐵生老先生畢生所作中的精選。全書有五個部分組成:散文卷,小說卷,詩歌卷,劇本卷,書信卷;更是精彩紛呈,不過最令我有所感觸的便是散文捲了。

  “自從那個下午我無意進了這園子,就再沒長久地離開過它。”這是散文卷的小前言,更是作者對著從小生長的地方的眷戀的表達啊!其中的《秋天的懷念》和《合歡樹》更是讓我有所傷感。這是作者對母親深深懷念的表達,《合歡樹》篇符更是短小,卻又強有力地表達出了母親對作者的深切母愛。二十歲時,史鐵生的雙腿殘廢,他不知還能幹些什麼,最後確定了寫作這一條道路,那時的母親已不再年輕,頭上也開始有了白頭髮可母親卻從未放棄過,更是將所有心思放於此。總找來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又或者是洗,敷,燻,灸;即便“我”已不再抱有希望。可結果還是那麼殘忍,上帝還是沒有眷戀“我”更是再一次治療中差點失去性命,母親放棄了,當她發現了“我”在寫小說時,就如要治療“我”一樣的充滿希望。母親在為“我”尋找工作時,種了一顆剛出土的“含羞草”,直到多年以後母親才知道這是一顆合歡樹,很是高興更覺得是個好兆頭,現在的合歡樹已經長得很高了,母親卻不在了。

  而合歡樹不僅是一棵樹,它是母親對孩子能夠幸福的寄託,是對孩子愛的表現!更透過這篇短小的文章讓我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作者也更因為母親這般細心的傾心的照顧,使他沒有被這殘忍的生活所打敗,他勇敢的面對生活,並取得了今天的成就生活中的坎坷有時能摧毀人的心智,但有時也能給人華麗的轉身。史鐵生的破繭成蝶,他最感謝的人是給予合歡樹生命的人—母親,可是子欲養而親不待。心中的遺憾故意掩飾成平靜。但樹欲靜而風不止。他的思念化作無形的腳步,“慢慢走,不急著回家。”作者更從這告訴了我即便生活在困苦,在迷茫,我們也一定要堅強的站起,因為你的身後不只有你一個!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可這並不是打倒你的理由,因而我們要不斷的加油,讓為我們不斷付出的父母能夠休息一下吧,天下父母心,卻又是最辛苦的。

  所以同學們,讓我們能在有限的時間中做出最大的回報,讓那些愛我們的人能夠看見你也是知道的。不要像作者,揹負的太多,還沒來得及補償,還沒來得及讓母親為自己驕傲,還沒來得及看到合歡樹的花。即便我們做不了太大的回報,但理解會是對他們愛的最好回應!

  史鐵生的作品讀後感3

  在老師推薦下,我去買了一本史鐵生作品集來看。原本我是不愛看書的,但是沒辦法,這畢竟是作業,只有去看了才會知道。我翻開書,仔細地讀起來。當讀到《合歡樹》時,我被觸動了,作者透過各種方式和各種手法,將合歡樹這種真實的物品,展現在我們眼前。

  而文中的母親是十分有愛的,在我突然失去雙腿時,脾氣也十分暴躁。時常對她發脾氣,而她卻無動於衷,還是去各地找醫生問偏方。作者在文中也寫道,在我失去雙腿期間,母親不知跑了多少地方,問了多少醫生,餵我吃了多少藥。可以看出她對作者無限的包容和關懷。

  好景不長,母親在幾年後就辭世了。在母親死後,作者開始反思自己,還回了一次地壇,還抱怨自己在兩年前,沒有親自來看看。在作者回憶時,他又想到了合歡樹,這個平凡的景物再一次成了他的依靠。文中多次出現合歡樹,是因為,這可樹是他媽媽種下的,在他失去雙腿時,時常給他依靠,讓他欣慰。所以,在作者死後,他希望找一塊貧瘠的土地,挖一個平凡的坑,安安靜靜的將他埋葬,然後在上面種一顆合歡樹。

  這是作者對,我輕輕地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此句子的理解,文中也有講到。作者在文中用想和母親見面,又知道母親早已經離世相互矛盾,來講母親的形象最大化,這種寫作的手法值得學習。

  書我還沒看完,但我知道,之後的故事一定更加精彩,讓我欲罷不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