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螳螂捕蟬有感(精選23篇)

讀螳螂捕蟬有感(精選23篇)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然後將得到的感受和啟示寫成的文章叫做讀後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螳螂捕蟬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螳螂捕蟬有感 篇1

  今天,我學了《螳螂捕蟬》這篇寓言故事,我受益很大。

  這篇寓言故事主要講了:吳王固執的不顧大臣的反對,執意要去攻打楚國,後來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使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如果吳王執意要去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機而入,後果不堪設想。勸誡吳王如果一心一意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後的禍患,是危險的,只看到前面有利可圖,卻不知道背後正有禍患來臨的人是愚蠢的人。揭示了人不能目光短淺,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要有長遠的打算,否則將會後患無窮的道理。

  在生活中,我們也不能只圖眼前的便宜,卻不知道自己吃了大虧。比如,我在平常少一倍的錢買了一塊麵包,回家一看,麵包過期了。這就是隻看到前面有利可圖,卻不知道麵包的質量有問題。

  在做事時,一定要慎重考慮。不能為了貪圖便宜從而吃了的虧,這種做法是非常不應該的。

  我們應該為自己樹立一個遠大的理想,人不能目無短淺,要有長遠打算,這樣才會有所成就。

  讀螳螂捕蟬有感 篇2

  今天,我們學習了《螳螂捕蟬》這篇課文。它講述了春秋末期,吳王想要出兵攻打楚國,侍奉吳王的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蟬”這個故事使吳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而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像蟬、螳螂、黃雀一樣,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忘記了身後的隱患,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結果卻吃了大虧。

  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去買菜,看到菜市場門口有賣肉的攤子,小喇叭裡喊著:“賣豬肉啦,10元一斤!”我一聽,心想:這麼便宜,菜市場裡都要賣14元左右一斤呢!我興沖沖地拉著媽媽走過去,媽媽問:“這豬肉只要10元一斤?”攤主的臉上堆滿了笑容,說:“對,對!這豬肉不僅便宜,而且新鮮,是今天才殺的呢!”看看鮮紅的豬肉,又聽了攤主的話,媽媽心動了,便稱了一塊排骨,足足有兩斤!

  回到家,媽媽燒完排骨後,臉上寫滿了疑惑:“這肉怎麼這麼少啊,會不會是注水的呀?”我聞著排骨的香味,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一邊吃,一邊口齒不清地說:“不會呀,很香的,你放心吧。”可吃完午飯,我正在看書,肚子卻一陣翻騰,而且突然疼了起來,一陣比一陣厲害,我拉肚子了。媽媽一邊給我揉肚子一邊說:“上當了,這豬肉有問題呀。”我一邊“哼哼”著,一邊想:以後我再也不貪小便宜了。唉,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啊!媽媽拉著我去找那個攤主的時候,他卻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哎,我這不就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嗎?

  在現實社會中,也有許多人因貪圖小便宜而吃了大虧。有的買了廉價商品,還沒用幾次就壞了;有的吃了便宜的食物,結果卻生了病;有的買了“黃牛”票,不用排隊了,結果票卻是假的……不想貪便宜的人,生活也不會讓你吃虧,而貪圖小便宜的人,往往會吃大虧。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告誡我們:如果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後的隱患,是危險的。以後我再也不會去貪圖小便宜了。

  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又懂得了一個生活的道理: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而忘記身後的隱患。這篇課文讓我受益匪淺。

  讀螳螂捕蟬有感 篇3

  這個星期四,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叫做《螳螂捕蟬》。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句話大家應該都聽過吧,這篇課文就是講了少年用蟬,螳螂,黃雀只在乎眼前的好處,而不顧及背後的危險的故事巧妙地勸說了吳王,讓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讀了這篇課文以後,我深有感觸,吳王攻打楚國就是自取滅亡,他非常固執,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好處,而不顧其他諸侯國趁這時來攻打我國的危險。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蟬,螳螂,黃雀這樣的人:在街上行騙,卻沒想到她的一舉一動都被監控射了下來;有人捕捉野生動物,使它們沒來家園;人們亂砍樹木,導致了山體滑坡,殃及了不少無辜的人;還有的人隨手亂扔垃圾,導致空氣中充滿了病毒,讓人經常生病……

  記得有一次,表妹真聚精會神地做著作業,好像就是天塌下來也不關她的事似的。我心中立刻產生了一個念頭:去嚇嚇她!我踮起腳尖,輕輕地走了過去,正要行動時,“啊”一聲大叫震得我耳朵都快聾了似的!我一咬牙,把頭慢慢的轉了過去,切,原來是表哥啊,幸災樂禍的他,現在正捂著肚子在地上邊打滾邊笑呢!這件事讓我深刻地明白了一個道理:其實,表妹就像蟬,我就像螳螂,而表哥就像黃雀,我們一心只想著算計別人,卻沒想到有一雙眼睛正在背後看著我們呢!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啊!在生活中,我們難道要重蹈吳王的覆轍嗎?

  讀螳螂捕蟬有感 篇4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成語乃流傳了千年,給予人們的道理也十分深刻。

  今天,我正好學習了這個成語的來歷:吳王想攻打楚國,奪取他們的利益,為此而壯大自己的國家,擴大自己的國土,但是忽視了諸侯國乘虛而入,把沒有兵力的吳國剷除的危險。一位少年運用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讓吳王放棄了攻打楚國的念頭,所以說,我們不能只想著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身後的隱患。

  吳王雖然差一點成了亡國之君,但他經過少年指點後,立刻知錯就改,放棄了攻打楚國,是一位好皇帝。那位少年更是聰明機智,運用巧妙的辦法成功阻止了固執的皇帝,讓吳王主動放棄了攻打楚國,是一位愛國之人。他們的精神都值得我學習。

  記得那一次,我趕著回家吃晚飯,突然,那黃燈閃了兩下,變為了紅燈,啊!馬上就可以吃到香噴噴、口感極佳的雞腿了,我可不能讓雞腿冷了再進肚子,闖一次紅燈吧!就一次,就一次。我迅速地踩著踏板,車速越來越快,一輛汽車快速地開過來,看到我在他面前,立刻來了一個急剎車。我嚇了一跳,車身一斜,重心不穩,重重地摔在地上……我不就是故事中的螳螂嗎?我真不該爭這麼一點兒時間,而差點兒釀成大禍。

  “不要只顧眼前的利益,而忽視身後隱伏的禍患。”我將牢牢地記住這句話。

  讀螳螂捕蟬有感 篇5

  今天,我讀了一個故事,叫《螳螂捕蟬》,它使我懂得了道理。這個故事是這樣的:春秋時期,吳王想派兵攻打楚國。他還說,如果誰勸他就必定人頭落地。有一個年輕的侍衛官想勸吳王不要派兵進攻楚國,於是他想出了一條妙計:他每天清晨拿著一把彈弓,在王宮的後花園中轉來轉去。就這樣轉了三天。吳王知道了,就問那個侍衛官為什麼。侍衛官說:“我看見了一樁有趣的事情,花園裡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這蟬在得意地鳴叫,可它卻不知道有一隻螳螂正在它的身後;當螳螂準備去捉蟬時,卻有一隻黃雀在後面,黃雀伸長了脖子想去啄食螳螂,然而它卻不知道我在它的身後!”吳王聽後,恍然大悟,於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由此,我感概萬千-----現在社會上不是有許多這種現象嗎?在一個公安機關裡,某某領導表面在說自己是大公無私,常常為人民服務,捨己為人,樂於奉獻。可是,大家都知道他是在享受人們的財產,什麼開靚車,穿名牌衣服,住別墅,本來是辛苦了一輩子的農民所擁有的,可現在?那時,人們極力反抗,人多力量大,於是那領導就坐牢了。

  其實我們有許多人都是“螳螂捕蟬”,例如,人們亂砍樹林,胡亂殘殺動物,破壞資源````````那時,他們明顯取得了利益,想亂丟垃圾那樣,可以圖個方便。但人們沒有顧及這引起的後果:吸了煙隨地丟菸頭會引起火災;吃了許多動物對生物鏈有破壞```````到了最終,受害的始終是人類呀!

  我想呼籲人們:不要只想取得眼前的利益,而沒考慮隱藏在身後的危險呀!凡事多想一想,會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讀螳螂捕蟬有感 篇6

  今天,我們學習了《螳螂捕蟬》這篇文章,文章的大概內容是:有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來告誡吳王,如果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而不顧身後禍患十萬顯得,並使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讀完《螳螂捕蟬》後,我若有所思,不能目光短淺,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要有長久打算。在我的生活中,像《螳螂捕蟬》這種事還不少呢!我就遇到過。

  學校門口最近新開了一家文具店,也巧,媽媽這幾天也給我發零用錢了。於是,我就跑到文具店裡去買文具盒,我一下子相中了一個粉色的文具盒,再一看標價:12元,我心裡可想了開了花,因為同樣的文具盒,別處可要15元那。於是,我趕快快把文具盒買了下來,到家後,我把筆從舊文具盒中轉移到新文具盒中。可是,是事情不妙了,文具盒的拉鍊壞了,怎麼啦都拉不住,我想第二天一定找他們算賬!可他們竟不承認,我也沒辦法。誰叫當初,哎······

  同學們要有長遠打算呀!

  讀螳螂捕蟬有感 篇7

  在一個美麗的花園中,有許多五彩繽紛的小花朵兒,引來了一群群可愛的小蝴蝶。在花園的北邊,有許多枝繁葉茂的柳樹,那長長的柔軟的柳枝隨風飄動著,婀娜的舞姿是那麼美,那麼自然。

  在眾多柳樹的中間,有一棵樹上停著一隻悠然自得的蟬,它正在津津有味地吮吸著新鮮的露水卻渾然不知危險正悄然來臨——一隻螳螂正虎視耽耽地望著它。只見螳螂彎曲著身體,屈著前肢,輕手輕腳地來到了正在歡聲高唱地蟬身後,可它全然不知身後有一隻黃雀正盯著它。就在這時,就在這時,一隻黃雀正躡手躡腳地來到了螳螂的身後,而螳螂只顧享受眼前那隻可憐的蟬,渾然不知黃雀在旁邊。黃雀滿以為那隻螳螂會成為自己的階下囚,正得意洋洋地暗笑呢!

  那隻自高自大的黃雀最終也沒有得到好結果——一個調皮的小男孩正拿著彈弓瞄準了羽毛豐翼的黃雀。“啪”地一聲,無情的彈丸飛上了樹梢打中了黃雀,黃雀毫無防備,從高高地樹梢上摔了下來,腦漿直流,一個可愛的小生命就在這一瞬間,離開了這個美好的人世間。

  這個簡短的故事告訴人們:無論做什麼事都需要瞻前顧後,全面權衡,千萬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卻忘了身後的禍害。

  讀螳螂捕蟬有感 篇8

  花園裡有一顆高大的橘樹,樹上有一隻知了。慵懶的知了趴在樹上準備吸食一些露水,而它的身後有一隻強健的螳螂,正準備要吃那隻知了。而螳螂卻不知身後有一隻虎視眈眈準備吃掉它的黃雀。不可思議的是,就在黃雀的身後有一個孩子正拿著彈弓準備射它。

  環環相扣,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環保問題:我們人類要保護環境,如果亂扔垃圾就會導致一系列更加惡劣的後果。我們在考慮問題,處理問題時,要深思熟慮,考慮後果,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果。

  讀螳螂捕蟬有感 篇9

  上週,老師讓我們調查一種小動物。我選擇了螳螂。透過調查,我發現了螳螂的諸多秘密。

  螳螂是無脊椎動物,最典型的特徵是有一對突出的“大砍刀”,所以它又叫刀螂。在古希臘,人們視螳螂為先知。螳螂有許多別稱如祈禱蟲、草猴子等。已知世界上的螳螂種類有2000種,我國有51種。河南地區最常見的螳螂有中華大刀螂、狹翅大刀螂、廣斧螂、棕靜螂等。螳螂是中國農、林果樹以及觀賞植物害蟲的重要天敵之一。

  螳螂是昆蟲中體型偏大的昆蟲。身體為長形,體表顏色多為綠色,也有褐色和花斑色的。它的頭呈三角形,能靈活轉動;它有兩隻複眼,每隻複眼中有三隻單眼;它的口器是咀嚼式口器;絲狀觸角;有三對足,兩對翅。前翅發達用來捕捉食物,後翅用於行走。

  螳螂是食肉性動物,是農業害蟲的天敵。它在食物奇缺時會出現吞食同類弱小現象,另外在後會吃掉雄性同類。個別螳螂甚至會以小鳥、蜥蜴、青蛙為食。它動作靈敏,捕食時最快可在0.01秒內完成。它的壽命一般6到8個月左右。即使在失去腦袋的情況下,也能存活10天左右。

  螳螂可以做成美味食品,據說它體內的的蛋白質含量比牛肉都高。螳螂鞘可入藥,主治身體虛弱,難以入眠症狀。

  螳螂的秘密太多了,等著你我去探索發現。

  讀螳螂捕蟬有感 篇10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最近,我閱讀了《螳螂捕蟬》一文,讀後,我受益匪淺。

  這篇文章主要講吳王下定決心攻打楚國,誰來阻擋它,他就把那個人處死。後來有一位聰明的侍衛官借用了《螳螂捕蟬》這一個故事來勸免吳王,吳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文章中的那位侍衛官真聰明,他匠心獨運,適當地借用了《螳螂捕蟬》這個故事來勸免吳王。他這樣說非常巧妙,用了一種“借物暗喻”的手法,生動準確地用《螳螂捕蟬》這個故事中的蟬、螳螂、黃雀來比喻吳王。這樣一來,他既避免了與吳王正面發生衝突,又不引來殺身之禍,還有更重要的是他這樣說起了勸免的作用。

  讀了這篇文章,我從螳螂、蟬、黃雀的身上學到了一個不要只想到要取得眼前的利益,而沒考慮到隱藏在身後的危險的道理。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也像“螳螂捕蟬”那樣。現代社會中有的人為了生活好,能掙到大錢,就千方百計地想出了許許多多對人們有害的主意。有的在街上行騙,有的亂捉亂捕野生動物,有的甚至不顧一切地亂砍亂伐樹木``````它們就只顧著眼前的利益,而不考慮到隱藏在身後的種種危險,亂捕亂捉,亂砍亂伐``````最後,社會變得混亂,壞人無處不在,環境也大大受到了破壞,到時候的人類,也只能生存在一個社會混亂,環境汙染的黑暗世界裡,再也看不到光明瞭。有的人挨不住了,也都紛紛向生命舉上了一面面白旗。還有,有一些人平時很喜歡飲酒,他們自認為這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自滅。它們就只顧著眼前的好處,不聽別人的勸告,最終只好後悔了。因為酒是一種害人的殺手,人飲多了,胃就會遭到嚴重的傷害,人體也會變得衰弱很多。它們這樣飲,不但浪費了金錢,而且日久生長,最終自己受不住了,也會自己毀滅自己。

  讀了《螳螂捕蟬》一文,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但要顧眼前的利益,而且還要考慮到隱藏在身後的種種危險這個道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只有懂得這個道理,我們才能在生活中活得快樂,活出自我!

  讀螳螂捕蟬有感 篇11

  今天我讀了一個成語故事,名叫“螳螂捕蟬”在春秋時期,吳王決定攻打楚國,並且不許任何人勸阻。這時,一個年輕人想了一個計策。

  早上,年輕人拿著彈弓在王宮的後花園裡轉來轉去,吳王看見了,覺得很奇怪,就問“:年輕人,你在幹什麼呢?”年輕人對吳王說“:你看樹上有隻知了,但它不知道後面有一隻螳螂準備吃它。但螳螂不知道它後面有隻黃雀正要啄它。可黃雀那兒知道,我的彈丸正對著它。吳王聽了,取消了攻打楚國的計劃。

  ”螳螂捕蟬“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只看眼前的利益,不知道禍害就在後面。

  讀了這個成語故事,讓我明白了螳螂捕蟬的意思和它的故事。

  讀螳螂捕蟬有感 篇12

  讀完了螳螂捕蟬這一課,覺得很有意思,但也有一個明智的道理:做人不要因為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禍患。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一隻蟬在悠閒地叫著,自由自在的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在他的身後。那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在他的身後。那黃雀伸長脖子要去啄食螳螂,卻不知道一個少年正拿著彈弓瞄準他。

  從這個小故事中,我明白了不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禍患這個道理。

  讀螳螂捕蟬有感 篇13

  讀完《螳螂捕蟬》後,我覺得故事中的門客太有才了,當聽到吳王說“敢有諫者死”時並沒有衝動用事,而是給吳王講了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麼一個故事,最後說明攻打楚國的利益關係,使吳王放棄戰爭,吳國得以保全。

  蟬只顧飲水,不知道身後有螳螂;螳螂只想著捕蟬,不知道黃雀就在它身後,黃雀也並沒有看到那個要捕雀的門客。三者都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都忘記了後面的憂患。吳王要是發兵攻打楚國,其他國家就會趁虛而入攻打吳國,這樣的後果是不利的。

  記得有個信譽度很高的飯店,因為後來資金不夠,想減少成本,於是就對食物偷工減料,最後被一位顧客不小心去廚房而發現,後來那個飯店的生意越來越差,飯店老闆簡直欲哭無淚啊!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如果不是為了當時那麼一點點的利益,就不會沒有生意可做了。那個老闆真是自作自受啊!

  《螳螂捕蟬》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瞻前顧後,否則,自己吃虧啊!

  讀螳螂捕蟬有感 篇14

  我讀了一篇課文,名字叫《螳螂捕蟬》。這篇課文通過了一個小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很有價值的道理。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但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是如果其他諸侯國趁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可是吳王固執的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服侍在吳王身邊的少年知道了這個事情,於是他就想了一個辦法,第二天他拿著一隻彈弓,在王宮花園裡轉來轉去。就這樣,他一連轉了三個早晨。直到第三個早晨少年終於被吳王發現了,少年給吳王講了一個他這幾天發現的一件事,少年說:花園裡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高高在上,悠閒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它的身後有一隻螳螂,那螳螂想要捕蟬,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在它的身後,而那黃雀只想要抓螳螂,但是並不知道我正那這彈弓瞄準它呢。“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這個故事中的蟬、螳螂、黃雀都只想著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的禍患。

  我透過這個故事明白了不要只顧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及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的禍患。作文

  讀螳螂捕蟬有感 篇15

  今天,我們學了《螳螂捕蟬》一課,我們知道了,不可以只顧眼前利益,而沒有想到自己身後的的禍患,一定要顧全大局,不可貪圖小利就心毀人亡。

  這篇文章的大意是,吳王想去攻打楚國,但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固執的吳王下了一道命令,誰再敢勸阻我,我就處死他!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就用機智的腦子給吳王講了一個小故事,吳王頓時茅塞頓開,決定暫時保留實力,等時機成熟再一舉攻下楚國。

  我最喜歡的段落是,花園裡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高高在上,悠閒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在它的身後。那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腳,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在它的身後,那隻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那位少年正拿著彈弓瞄準它呢。

  在這個故事裡,蟬就相當於楚國,國泰民安,其它諸侯國就是黃雀,自己的國家就是螳螂,如果去消滅楚國,那麼其它諸侯就會乘虛而入,到那時,其它諸侯國的兵力是人強馬壯,吳國的兵力不是殘兵敗將,就是元氣大傷,毫無戰鬥力,那麼,其他諸侯國消滅吳國就易如反掌。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句話,常常比喻目光短淺,只顧著算計別人,而沒有想到,別人正在背後算計他。

  讀螳螂捕蟬有感 篇16

  最近,我們學完了《螳螂捕蟬》這一課,文中的一幕幕不時浮現在我的腦海裡,使我難以忘懷。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春秋戰國時期,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可是固執己見、一意孤行,並下令不準任何人勸阻。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為了使吳王改變想法,在王宮花園一連轉了三個早晨,最終被吳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這位少年很機智勇敢。第一,他並沒有像其他大臣一樣,直接吐露心跡,使吳王感到沒有面子。而是巧妙地運用“螳螂捕蟬”的故事來勸說吳王。第二,當時,吳王已經下令不準任何人阻攔,但少年還是義無反顧地支勸阻吳王,表現出了他的勇敢和愛國之心……他的這些舉動,同時也讓我明白了:我們做事不能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隱伏的禍患。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有一部分人像“螳螂捕蟬”那樣。他們為了使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千方百計地想加害別人,有的在街上行騙,有的亂捕野生動物,還有的甚至亂砍濫伐樹木……他們只顧自己的利益,卻不顧以後生活中的種種禍患。

  此外,我不禁想起了我看過的《血色母愛》這篇文章。

  有一對母女一起去滑雪,她們都穿著銀白色的滑雪衫,老闆讓她們換一身紅色的滑雪衫,這樣即使發生了事故,救援人員也能很快發現她們,但由於出租費太貴,被她們婉言拒絕了。直是禍從天降!中途,這對母女遇上了雪崩,救援人員無法找到她們,也許是偉大的母愛激發了母親的智慧,為了保住女兒,也不惜割破了動脈,讓血在雪地上留下了一條鮮紅的痕跡,最終,女兒得救了,母親卻與世長辭。在我們感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想到這樣的悲劇明明是可以避免的,當初只要她們穿上了紅色的滑雪衫,那後患不就消除了嗎?

  讀了《螳螂捕蟬》,我受益匪淺,它教育了我們不要只專注眼前利益,而不顧身後的隱禍。

  王發現,並巧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吳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讀螳螂捕蟬有感 篇17

  今天,老師給我們上了《螳螂捕蟬》一文,過後,我深受感慨。《螳螂捕蟬》是一個成語,這個成語與“黃雀在後”一起連用,即“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一個成語用來比喻只見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患。

  在文中,吳王也是隻顧眼前利益,他曾想派兵攻打楚國,但遭到了大臣的反對,可他一意孤行,執迷不悟堅持要攻打楚國,他就是隻顧眼前利益,沒有想到在他攻打楚國的同時,還有別的國家趁虛而入,來攻打他,這豈不是自取滅亡?

  在生活中,這些只顧眼前利益而從不想後果的人比比皆是。

  在教室裡,有些同學只顧隨手扔垃圾,而破壞環境,根本沒有想到這樣做正在危害著我們的身心健康。這樣,早上才掃的地,下午就讓人看不下去了。到處是紙屑,到處是透明膠帶,到處是鉛筆末……同學們根本就不知道這樣的破壞環境,正是在破壞自己啊!

  隨手扔垃圾是很方便,可是地上太髒了,隨便活動一下就灰塵漫天,我們在這樣的'教師裡學習,吸收了灰塵,很容易的各中疾病,這不是重踏吳王的覆轍嗎?但是,吳王從執迷中醒來了,他考慮到藏在身後的危險。難道我們不能明白“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真正含義嗎?

  是的,現在社會上是大多數人都想使自己得到利益,可是,天上是不會掉下“餡餅”的,我們應該考慮到自己身後的危機,“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不正說明了這一點嗎?

  所以,我們不要只想到取得眼前的利益,而沒有想到身後的危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成語,我們應該引以為戒,不要再重踏覆轍!

  讀螳螂捕蟬有感 篇18

  今天,我欣賞了一篇文章,名字叫《螳螂捕蟬》。這個故事讓我受益匪淺、記憶深刻。

  故事是這樣的,戰國時候吳王要攻打楚國他心意堅決,並且說對所有大臣們說:“如果有誰阻撓我攻楚必死無疑!”這讓原本百般阻撓的眾臣紛紛安靜了下來,大家誰也不敢阻攔吳王的決定。這個時候出現了一位年輕人,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每天他都會來到花園,手上拿著一個彈弓指著一顆大樹,就這樣整整三天。終於,吳王不解的問那個年輕人:“你為何三天拿著彈弓指著樹,汗沾滿了身上也不管不顧呢?”那年輕人拱了拱手回答吳王:“您看,那高高樹上有一隻蟬,夏天他快樂的歌唱,每天喝著露水。可他不知道他的身後有一隻螳螂,螳螂想吃掉蟬,可是螳螂不知道他的後面有一隻黃雀正在蠢蠢欲動想吃掉螳螂,但是黃雀在要吃掉螳螂的時候樹下有一個人拿著彈弓指著他。這三種動物都想著自己的利益卻不知道身後的危險,吳王你說是不是呀?”吳王想了想:“嗯,你說的對!是我錯了。”最後吳王放棄了攻楚。

  首先,我覺得那位年輕人足智多謀,用了不一樣的方法讓吳王回心轉意,運用巧妙的事例讓吳王自己去領悟其中的含義,這比生更的阻攔有效多了,而且沒有讓吳王生氣。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來自各方不同的意見,或者需要指出對方缺點的時候。怎樣才能讓別人愉快的接受我們的看法,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課題。

  其次,我學到了我們凡事不要只想著自己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事情背後隱藏的危險。比如拿我乾的一件傻事來說吧,好像大概是8歲大的時候。有一天,我去鄉下玩,看見了一隻非常漂亮的蝴蝶,一心我就就想捉住它。可我一邊追,它就一邊飛,好不容易它終於停在了一朵野花上。我慢慢,慢慢的靠近它,越來越近,還有最後幾步了,我感覺自己馬上就要捉住它。這時我腳下突然踏空,只感覺天旋地轉,一陣生疼。天啊,我掉進了一條幹枯的渠道里,目測應該有1米多深。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時候,爸爸把我抱了起來……現在想起來真有點後怕呢,要是當時水渠再深點,或者裡面是滿滿的水,那我的小命不就是為了捉一隻蝴蝶而玩完了嗎?

  寫到這裡,感覺背後一涼,我猛地轉過頭原來是老爸一臉嚴肅的站在身後:“剛才叫你洗的碗怎麼還沒洗?”好吧,停筆了,不然一會螳螂沒吃了我,倒被老爸揍了一頓,嘿嘿!

  讀螳螂捕蟬有感 篇19

  在生活中,不要做一隻目光短淺,被眼前利益所迷惑的螳螂。

  ——題記

  上週,我們學習了《螳螂捕蟬》這篇課文。這是一則寓言故事,它主要講了一位侍奉吳玉的少年透過《螳螂捕蟬》的故事讓吳玉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螳螂為了捕蟬,而忘了身後的禍患,它告訴我們,不要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了身後隱伏的禍患。所以,我們不要做生活中的螳螂。

  學後,我若有所思。有這樣一個漫畫:最左邊是一條小魚,它代表著人類眼前的利益;而最右邊是一條大魚,它張開血盆大口,露出了猙獰的牙齒,身上還寫著“工業汙染”四個大字。是啊!要是人類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壞環境的話,那總有一天,工業汙染會打敗我們人類。

  這不僅僅是為了告訴我們不要做生活中的螳螂,也是為了讓我們人類要保護環境,要愛護環境。

  不僅在漫畫中,在生活也有這樣的例子。一天放學,一位四年級的小朋友在走廊上四處觀望,確定沒人後就在牆壁上塗鴉。殊不知,他的一舉一動已經被攝像頭清清楚楚地拍下來了。

  生活中還有很多例子,比如吃冰淇淋吃多了拉肚子了,趁父母不在家玩遊戲被發現了,在超市偷東西被攝像頭拍下來了……這些都能證明不要做生活中的螳螂。請不要再做生活中的螳螂了,它沒有一點好處。

  讀螳螂捕蟬有感 篇20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文章,名字叫《螳螂捕蟬》大家一定會很熟悉吧!因為我們肯定聽說過“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起初,我並不明白這個成語的意思,經過經天的學習後,我終於恍然大悟。它的意思是說:不要只看見眼前的利益,也許你真的很強大,但是也許也會有其他人來攻打你。

  《螳螂捕蟬》這個故事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吶!等我們步入社會後,不管在哪裡,都會有一些小“戰爭”,雖讓我們會想方設法的去追趕別人,但我們也要注意自己的地位是否會被人佔據。文中的吳王雖然他的實力很強大,但是他在攻打出國的時候也許會讓其他的國家有機可乘。輕而易舉的佔據自己的國家。又像是少年說的那樣,產想品嚐露水,而忘記了自己身後的災難;螳螂也是隻看得見眼前的蟬是即將道口的美食而忘了自己身後有黃雀正在向他一步步的逼近。黃雀也是想著自己有漁翁之利,絲毫沒有顧及到樹下有彈弓在瞄準它。

  讀了這篇文章不僅是吳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再像沒有講的時候似懂非懂了!《螳螂捕蟬》這個故事的道理真是他值得我們深入思考了!

  讀螳螂捕蟬有感 篇21

  這個星期四,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叫做《螳螂捕蟬》。“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句話大家應該都聽過吧,這篇課文就是講了少年用蟬,螳螂,黃雀只在乎眼前的好處,而不顧及背後的危險的故事巧妙地勸說了吳王,讓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讀了這篇課文以後,我深有感觸,吳王攻打楚國就是自取滅亡,他非常固執,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好處,而不顧其他諸侯國趁這時來攻打我國的危險。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蟬,螳螂,黃雀這樣的人:在街上行騙,卻沒想到她的一舉一動都被監控射了下來;有人捕捉野生動物,使它們沒來家園;人們亂砍樹木,導致了山體滑坡,殃及了不少無辜的人;還有的人隨手亂扔垃圾,導致空氣中充滿了病毒,讓人經常生病……記得有一次,表妹真聚精會神地做著作業,好像就是天塌下來也不關她的事似的。我心中立刻產生了一個念頭:去嚇嚇她!我踮起腳尖,輕輕地走了過去,正要行動時,“啊”一聲大叫震得我耳朵都快聾了似的!我一咬牙,把頭慢慢的轉了過去,切,原來是表哥啊,幸災樂禍的他,現在正捂著肚子在地上邊打滾邊笑呢!這件事讓我深刻地明白了一個道理:其實,表妹就像蟬,我就像螳螂,而表哥就像黃雀,我們一心只想著算計別人,卻沒想到有一雙眼睛正在背後看著我們呢!

  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啊!在生活中,我們難道要重蹈吳王的覆轍嗎?

  讀螳螂捕蟬有感 篇22

  《螳螂捕蟬》這則寓言故事講了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固執己見地決定攻打楚國,並下令不準任何人勸阻。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吳王,使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我覺得少年很聰明機智。他的旁敲側擊,表面上是在給吳王講故事,實質卻是在勸說吳王,不要只顧貪圖眼前利益一心只想著攻打楚國,還要顧及身後的隱患,其他諸侯國可能會乘虛而入。吳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我們做事不要一味地只顧得到眼前的利益,還要顧及身後隱伏的禍患。

  我這兒有幾則小故事,也能說明這個道理。

  我看過散文《血色母愛》。有一對母女一起去滑雪,她們都穿著銀白色的滑雪衫,老闆要她們換一身紅色的滑雪衫,因為,一旦出事故,救援人員就很容易發現她們,不過換一身紅色的滑雪衫要花租衣費幾十元。這對母女,為了省一些錢,沒有換穿紅色滑雪衫。真是禍從天降!這對母女遇上了雪崩,救援人員沒法找到她們,偉大的母愛激發了母親的智慧,為了女兒能得救,她割脈在雪地匍匐,留下了殷紅的血痕,女兒得救了,而母親卻與世長辭了。我們震撼於這蕩氣迴腸的血色母愛時,也應該想到這樣的悲劇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如果當初母親不是為了省幾個小錢,而為安全著想,換上醒目的紅色滑雪衫,那不就免除了後患了嗎?

  我們身邊類似的事例也比比皆是。暑假的一天,我去遠端哥哥家玩,看見哥哥正在看VCD,當我知道這VCD只賣2元時,我驚喜萬分,連忙掏出2元錢叫哥哥幫我買了一盤,回家馬上放進VCD播放器,津津有味地看了一邊,我還想再看第二遍,可是,第二次播放就看不清了,這竟然是一次性VCD!誒,我當時只貪圖便宜,買的竟然是偽劣產品,真是吃大虧了!

  還有一次,爸爸買回了一籃香蕉,哈哈,香蕉是我的最愛,於是,我便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沒過幾分鐘,一籃香蕉被我一掃而空了。可是,到了晚上,我開始鬧肚子了,拉了一晚。哎,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呀!

  又如,為了貪圖一時的痛快闖紅燈而釀成大禍;激烈運動後,只圖當時涼爽,喝了過量的冰水,結果發燒;上網、打電子遊戲,為了過把癮而廢寢忘食,不但傷筋動骨,還影響了學業;有些商店,捨不得扔掉過期食品,賣給顧客,結果禍患無窮……這些事例無不說明了這個道理:我們做事不要一味地只顧得到眼前的利益,還要顧及身後隱伏的禍患!

  讀螳螂捕蟬有感 篇23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螳螂捕蟬》,這篇文章主要講: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他非但沒聽,還下了死命令。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巧妙地運用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故事,終於令吳王恍然大悟,取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文中的少年是個聰明機智的人,他表面上是在跟吳王講故事,實際上是在告訴吳王:不要只顧眼前的利益,而忽視身後的隱患。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比比皆是,有人為了賺更多的錢,給豬餵食瘦肉精,結果被查出,罰得血本無歸;有人為了賺取暴利,製造大量的假冒偽劣產品……。貪圖便宜的人也很多,我也不例外。

  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路過一個賣牛奶的小攤,只見牛奶的標價用紅筆寫著“52”元,這下可把我這個小饞貓吸引過去了,要知道,超市裡賣這種牛奶要“72”元,整整便宜了20元呢!我連忙讓媽媽給我買一箱,媽媽同意了,快步向攤位走去,見媽媽走來,那位攤主面帶微笑地說:“今天可是大甩賣,買一箱送一箱呢!質量也不錯,您看多划算啊!”我聽了,連忙說:“媽媽,您就給我買一箱吧!反正就52元,還送一箱呢!”媽媽似乎也心動了,掏錢買了一箱牛奶,那位攤主果然送了我們一箱。

  回家後,我迫不及待地開啟箱子,拿起一瓶牛奶就喝了起來,嗯,味道還不錯,挺爽口的,可是有一種怪怪的味道,我想可能是這種牛奶特有的一種味道吧!到了後半夜時,我肚子突然疼了起來,當媽媽知道我喝了剛買的牛奶是=時,這才注意那箱牛奶的生產日期,天啊!竟然是2009年1月生產的,媽媽當時氣憤極了。第二天就連忙去找那位攤主,可那位攤主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媽媽只好把那箱過期牛奶倒掉,如果我不是貪圖便宜,就不會去買那牛奶,也就不會拉肚子……

  從《螳螂捕蟬》這篇文章中,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不要只顧眼前的利益,而忽視身後的隱患。我一定會把這個道理永遠銘記在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