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讀後感400字(精選16篇)

二十四孝讀後感400字(精選16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十四孝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十四孝讀後感400字 篇1

  《二十四孝》主要講述了中國古代24位孝順父母的故事。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喝湯藥”和“棄官尋母”。《品湯藥》主要講述了文帝以仁、孝之名的故事。他的母親病了三年,他常常忍不住看著自己的眼睛和衣服,這樣他的母親可以隨時使用它們。他先嚐了嘗母親喝的湯和藥,然後才讓她吃。在他執政的24年裡,他強調德治,提倡禮儀,使西漢非常繁榮。作為一個皇帝,漢文帝是如此的孝順。他怎麼能不受人欽佩呢?他也讓我明白,無論一個人有多忙,無論他的事業有多重要,我們都不能忽視父母。不管你工作多忙,不管你走多遠,你都應該關心你的父母,經常回家看看。其實,父母並不想要太多,一聲呼喚溫暖,就足以撫慰他們孤獨的心靈。

  更讓我感動的是《棄官尋母》。朱壽昌七歲時,生母被生母嫉妒,不得不再婚。五十年來,他的母親和兒子都聽不到對方的聲音。朱壽昌當官後,四處尋找母親。找到線索後,他放棄了官職去找他的母親。歷經千辛萬苦,他終於在陝西見到了母親。多麼孝順的兒子啊!

  這時,一個聲音不停地問:“孫天樂,你呢?”你是個孝順的兒子嗎?”“當然,但有時……”有時我會很沮喪。

  二十四孝讀後感400字 篇2

  讀了《二十四孝》的故事後,我受到了深深的啟發,特別敬佩那些孝感天下的人物。如:親嘗湯藥漢文帝劉恆、他身為一國之君能衣不解帶的在母親病床前伺俸三年,每次都會親嘗湯藥;懷橘遺親的陸績六歲時吃到好吃的橘子就能想到讓家中母親嘗一嘗,還有扇枕溫衾的黃香、最讓我感動的是臥冰求鯉的王祥。

  王祥的母親,去世的早,父親又娶了繼母,繼母對王祥一點也不慈愛,反而經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以致讓父親也討厭他,儘管這樣,王祥還是很孝順父母。

  一年冬天,大雪紛飛,繼母生病了想吃魚,王祥聽了,就來到冰天雪地的河面,忍受著外面的寒風刺骨,他發現河水都被凍上了,如果用石頭砸開,那自己就會有危險,這時,王祥的腦子裡冒出一個念頭,他脫掉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凍得瑟瑟發抖,王祥的舉動感動了河裡的鯉魚,這時,冰面裂開了,從水裡跳出兩條紅鯉魚。王翔急忙穿好衣服,抱著兩條魚回家,給母親食用。

  看了這個故事,我深刻的被感動到,王祥的母親對她並不好,他反而對繼母親那麼孝順,我的父母對我那麼愛護,我還經常跟他們頂嘴,惹他們生氣。我要向王祥學習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長輩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讀後感400字 篇3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孝是傳統的中國文化;孝也是奠定和諧社會的基礎。從古至今,中國五千多年的長史上不知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萬古長青!

  最近老師給我們讀了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孝子,被當作故事流傳至今的——《二十四孝》。

  聽著老師念《二十四孝》,我被裡面的情節深深吸引了。其中有一篇講的是閩子騫的後母因偏向自己生的兩個小兒子,於是在做棉衣時,給兩個小兒子用厚厚的棉絮卻給子騫用蘆花絮,後來父親知道了,說要休了子騫後母,而閩子騫因為看到後母和弟弟報在一起哭,不但冰釋前嫌,還跪求父親不要休後母。讀到這我的眼眶不禁溼潤了起來,不說別人就說我吧,要是我是子騫,後母大冬天用蘆花絮給我做棉衣,當父親要把他休了的時候,我在一旁拍手都來不及,怎會跪求父親不要休她呢?子騫的行為讓我深深感到,後母大冬天讓他受寒,平日也偏心,可他非但沒一句怨言,還求父親不休後母,這是何等孝順啊!

  我想:我們應該向二十四孝裡的每一個人物學習,就衝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百善孝為先!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只有懂得”孝”的人,才能做一個高上的人!

  二十四孝讀後感400字 篇4

  姑姑送給我一本書。這本書很特別,它的名字叫《二十四孝》。我馬上開啟,看了起來。我讀了第一篇《孝感天地》。

  這篇文章主要講我國古代有一個聖賢的`君主,他的名字叫舜。舜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農民家裡,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死了,父親取了個後媽,後媽生了個弟弟叫象。從此,舜的後媽和父親就不喜歡他了,並且傷害他。他父親還揚言要殺了他。但是,當舜的父母親生病的時候,舜馬上回到父母身邊。盡力服侍父母,還處處讓著弟弟。舜的孝心感動了天地,大象跑來為他犁地,小鳥飛來為他播種。舜在河裡捕魚,遇上了狂風暴雨,可是他卻一點也沒事。舜孝順父母的事,感動了首領堯。堯就把己的女兒嫁給了舜,並且還把己的王位讓給了舜。

  讀完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舜感動了。我要向他學習,在家做一個孝順父母長輩的好孩子、在學校要尊敬老師、和同學要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孝,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姑姑說:百善孝為先。作為一箇中華民族的子孫,《二十四孝》是兒時必讀的書。

  二十四孝讀後感400字 篇5

  這兩天我們學習了《二十四孝》的前十二孝,我深深體會到什麼是孝。那個身葬父的董永,以前只從電視劇中知道他和七仙女的故事,其不知他讓我佩服的是他的孝心。他為了埋葬父親,甘願身到富家為奴,他的孝心終於感動了天帝。

  老師和我們討論,天帝可能是假的,但是身葬父這個事情肯定是真的,我想也是的。知道了這個故事,想一下我自己就很慚愧了,我和他比起來那就太不孝了。上次爸爸生病了我還是不聞不問,好像和我無關一樣。我天天在外頭玩,只有爸爸許諾給我買東西,我才回去。什麼事情稍不順心就發脾氣,在外頭時連爸爸的電話都懶得接,更不要說孝心了。

  學習了古人的孝道,我明白了自己的錯誤。父母生了我們,我們就要孝敬他們,不能忘本。父母都是為自己的孩子好,他們批評我們也是為我們好,我們也要虛心的接受。父母是我們最大的恩人,要報答感謝他們,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心。

  接下來的十二孝,我一定要認真學習,今後我一定要好好的孝敬我的父母。

  二十四孝讀後感400字 篇6

  俗語說:“羊有跪乳之義,鴉有反哺之恩”。今天,我讀了《二十四孝》的兩個小故事。一個是“親嘗湯藥”,另一個是“滌親溺器”。這兩個小故事者是說古代兩位孝子所作所為。“親嘗湯藥”主要講的是:一個叫劉恆的孝子,母親三年生病時。雖然當了皇帝,可以叫別人來照顧母親,但他沒有,一直陪在母親身邊,目不交睫、衣不解帶,為母親服的湯藥都要自己先嚐試過再放心讓母親吃。“滌親溺器”主要講的是:一個叫黃庭堅的人,雖然官很大,可他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溺器,從來沒有空過。

  讀了這兩個故事後,使我深受感動。這兩位孝子,雖然做了大官和富有,可以叫別人來照顧自己的母親,但他們沒有,都是親自照顧母親。我們雖然不能向劉恆和黃庭堅哪樣為母親嘗藥或為母親洗溺器,但我們可以為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洗碗、掃地、擦窗戶……來減輕父母的負擔。

  讀了這兩個故事後,我懂得了一些道理:父母把我們從小養長大是很不容易的,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努力學習,天天向上,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在此,我希望大家都能夠從小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取得一個好成級而奮鬥。

  二十四孝讀後感400字 篇7

  我看完了二十四孝之後很感動,現在我知道了孝是什麼:孝是在父母事業有困難能給予幫助,孝是在父母很累的時候端上一杯熱水,孝,大到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情,讓父母終身受益,小到只是在節假日給父母幹一些家務。二十四孝也正是如此,就讓我和你們一起來探討二十四小中的一孝----《懷橘遺親》。

  這個故事講得是:從前,績兒和父親一起到袁將軍家做客,袁將軍用橘子招待績兒,績兒嚐了一口,覺得很好吃,心想:媽媽還在家裡,她最愛吃橘子,我把剩下的橘子都帶回家給媽媽吃吧,於是就趁袁將軍不注意,偷偷拿了幾個。黃昏,績兒和父親該走了,在績兒和袁將軍道別時,那幾個橘子掉出來了,袁將軍調侃道:“來我家還要拿東西嗎”?績兒父親大發雷霆,道:你這個逆子,怎能偷別人家東西呢?績兒說到,我看袁將軍家的橘子很好吃,母親也喜歡吃,所以就想拿一點,給母親嚐嚐,袁將軍看績兒是個大孝子,就給他了許多橘子。這個故事中的績兒看到好東西首先想爸爸媽媽,這不正是我們現代孩子所缺少的一種品質嗎?

  現在我想對大家說一句話:“百善孝為先”。所以請從現在開始,好好孝順你的父母長輩吧!

  二十四孝讀後感400字 篇8

  假期讀了魯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圖》。這樣的一篇文章,雖然名叫《二十四孝圖》,但其實並沒有寫出如何孝順父母,沒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臥冰求鯉卻讓童年的魯迅產生了恐懼,他一直認為孝順父母無非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後,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從文章中可以讀出魯迅先生對封建制度的厭惡。試想這種常人不能做到的,卻又拼命引導要求人去做到,是便於統治,不從根本上解決貧窮問題,卻要求人們做出十分極端的行為並以此為孝道,而且還對這種孝道加以宣揚。

  《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候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感受,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以及了中國兒童可憐,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進行了抨擊。

  其實我們只要真正地愛我們的長輩,用親情,用溫暖感動他們就能真正做到孝順,並且做好孝。

  二十四孝讀後感400字 篇9

  這篇文章出自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上部分記敘了自己看過許多陰間的圖片,但並非自己所有。下部分又說自己最先的畫圖本子,是一位長輩的贈品:《二十四孝圖》。接下來,講述的就是這個裡面的故事,我知道:上部分是文章的插敘。

  可當我看到魯迅介紹的那幾個故事,感受到了“孝”有如此之難,我和魯迅的感受是一模一樣。我還依稀記得自己以前是如何地“孝順”父母,和他們比起來,無非是“聽話”“從命”的做法,以及長大後,給年老的父母吃好睡好。例如“臥冰求鯉”是晉代王祥的故事。《晉書·王祥傳》說他的後母喜歡吃魚,經常要王祥到河邊捕魚。有天,天寒地凍,他脫去衣服睡在冰上,準備用體溫化冰捕魚。忽然,冰從中間裂開,倆條鯉魚跳了上來。

  不過,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勵效仿的,如“黃香扇巾”之類也並不難,他講述的是黃香九歲喪母,對父親恭敬孝順,夏天先把父親的枕蓆扇涼,冬天先用自己的身體為父親暖床。

  以上種。種做法,對當時來說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可作為21世紀的人們,喜歡吃魚可以去買;夏天熱、冬天冷都可以開空調。

  而現在我們所做的是儘自己的本分,去孝順父母。等到我們老了的時候,自己的子女也會孝順自己。就這樣,“孝”字就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

  二十四孝讀後感400字 篇10

  今天,我讀完了二十四孝,發現裡面全是孝子, 還 發現原來古代有這麼多孝子,我也希望我們像他們一樣孝順。

  《孝經》中說:“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

  ”其中《孝敬父母》中有一篇是臥冰求魚,讓我深受感動,介紹的是窮人家的孩子王祥,王祥的父親早逝,他和母親相依為命,王祥家中的生活非常拮据,一點兒微薄的收入僅能勉強餬口,根本沒有多餘的錢去買別的東西。有一年冬天,王祥的老母親因過度操勞而導致臥床不起,王祥也非常孝敬母親,一直以來,兩人相依為命,母親生病後,說起想吃鮮鯉魚。當時,三九嚴寒,天寒地凍,王祥每天都到市場上轉悠,但每次都掃興而去。突然,王祥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自己去捕魚,這樣即新鮮又省錢。但河水全都被冰封了,要去哪裡捕魚呢?他看著厚厚的冰層,心中充滿裡焦慮。終於,王祥想到了辦法,他毅然脫下子的衣服,趴在冰面上,試圖用自己身體的熱量來化解冰層,可冰層實在太厚了,很久很久以後,才漸漸融化,王祥已經凍得嘴唇發紫、手腳發麻,這時出現了奇蹟:一條條活蹦亂跳的大鯉魚跳出水面來,投進了王祥的懷抱。回到家中,母親吃到了活魚,高興的熱淚盈眶,王祥也備感欣慰。

  王祥為盡孝而採取臥冰的極端行為,不值得提倡。對於現在的孩子,只要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也就是孝順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讀後感400字 篇11

  今天在帶女兒出去玩的路上,有看到一面牆上描繪出了多個小圖,而圖一側的標語是新二十四孝。

  隨著公交車的速度,大致瀏覽了一下牆面的內容,這讓我想起某天在網上看到的新二十四孝語錄,內心感受便是:“孝,也需與時俱進。“

  記得以前老師就有在群裡給我們講過一次家庭聚餐中的事例,老師說聚餐時在教父親玩微信和炒股等,而且老師平時也時常有給我們透露過回家時與父母的一些聊天話題。

  從老師的日常言行中,我們看不到任何大道理與說教,更沒有萬事開頭用一個“孝“字去概括,但老師的言行一直有讓我們感受到什麼是孝,怎樣去做,才是給予父母真正需要的。

  同理,在育兒的過程中,老師對孩子的愛也總是那麼的恰到好處,且又極具力量地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連線與我們的當下,做的確實不好,很多時候對待事情的方式都是處於一種混亂的狀態,而且抓住的總是一些淺層的大道理,在距離落實於言行上時,又總是存有偏頗。

  那做事情的本身是否就真的有那麼難呢?也並非如此,如新二十四孝中的內容,有些就是一個知道與照做的過程,即簡單又容易實施,與個人經濟、時間等沒有直接關係,與人自身的三觀有直接影響。

  重溫新二十四孝的內容,從簡短的話語中感受到了那股力量與深遠的影響,聯想到我們課堂上老師講過的“做好自己“,在新二十四孝中便體現了一個承上啟下,自己如何做,做的怎樣,對一個家庭都有很大、很深遠的影響。

  二十四孝讀後感400字 篇12

  讀《古代二十四孝故事》有感五年級(1)班王詩雨古人云: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意思是: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們長大,他們投入了多少精力,多少心血呀!今天,我讀了《古代二十四孝故事》這本書,思緒萬千。這本書主要講了舜,漢文帝,曾參等人的孝道故事,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便是漢文帝劉恆親嘗湯藥的故事。說說漢文帝劉恆親嘗湯藥的故事吧。漢文帝劉恆和母親薄太后感情深厚,但薄太后身體虛弱,經常生病,連續三年都臥病在床。這三年裡,漢文帝每天都勤理朝政,下朝後就為母親品嚐湯藥,他總是親自品嚐過後才能放心的給母親薄太后服用,漢文帝劉恆的孝心感動天下人。

  我們想想,漢文帝劉恆貴為一國之君,每天都要整理朝政,可他卻還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親自為母親品嚐湯藥,這份孝心真令人感動呀!很多人都說:父母把孩子養大不需要回報,可真是這樣嗎?不是,這只是嘴上說的話,父母吧我們辛辛苦苦地養大,我們能不孝敬他們嗎?不能。哪怕是爸爸媽媽下班後給他們遞上一杯熱茶,她們就會非常高興,人前人後誇你懂事,孝順,這就是做父母的心呀!現在社會上,還有很多嫌棄父母,不願意為父母養老的人,希望你們不要像他們一樣。

  我們要關心父母,哪怕,只是一杯熱茶。

  二十四孝讀後感400字 篇13

  你讀過《二十四孝》這本書嗎?這裡講的都是有孝心的故事,這二十四個小故事寫的生動感人,每一個故事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更值得我們去用心去體驗。

  《孝感動天》這個故事讀後令我感觸很深,這個故事講了古人舜的故事。

  舜是中國上古時代的“三皇五帝”之一,他開創了中華道德文明。舜是一個品行兼優的人。他很小的時候就沒有媽媽,他的爸爸又是個雙目失明的人,繼母對他很苛刻,多次和自己的兒子想害死舜。一天,舜的爸爸叫他修補糧倉,後母想趁這個機會燒死他,舜在倉頂上看見起火了,但找不到梯子,他就把自己隨身帶的兩頂斗笠當做翅膀,然後像鳥一樣往下跳,結果他輕輕地落在了地上,一點也沒受傷。他後母和弟弟並不甘心,又叫他去淘井,舜跳下井後,他們就把土石扔下去,把井填平,想把舜活埋在裡面。舜有井邊掘了一個孔道,鑽了出來,雖然他知道這些事是後母和弟弟做的,但舜還是像過去一樣和和氣氣地對待他的父母和弟弟,不過從此以後,後母再也不敢暗地裡害他了。舜高尚的品德打動了堯,最終促使堯把他選定為自己的繼承人,成為了一代英明的君主。

  舜以德報怨的故事深深的打動了我,他不僅教會了我們要孝,更讓我們學會了在生活中要寬容,要大度。“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透過讀這些故事讓我懂得感恩,懂得孝順父母,並用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他們。感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每一件小事做起。

  二十四孝讀後感400字 篇14

  魯迅的《二十四孝圖》是收錄在《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作者敘述了自己對於《二十四孝圖》中對於“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孝道故事的看法,批判了這種封建制度下變形了的孝道。

  百善孝為先,古人講“孝道”擺在所有道德的最前面。一個人品德怎麼樣,首先看這個人孝不孝順,如果不孝順,連官都做不了。自古以來流傳的孝道故事有很多,給人很好的教育意義。但是《二十四孝圖》中存在的一些扭曲人們孝道的觀念,魯迅先生給與了強烈的抨擊。“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是一種封建社會畸形的孝道,為了孝道就能枉顧子女性命嗎?這種低階趣味的肉麻就是孝道嗎?這些都屬於愚孝,這些故事遺留下來的封建孝道觀念毒害了一代代的人。我們為人子女的,孝道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要科學,而不是迷信,要觀念要與時俱進,而非封建愚昧,更不能因為孝道而傷害到其他人。破除封建孝道的觀念的虛偽和殘忍,就是要我們有意識,而不是盲目尊崇。就像魯迅認為的那樣,只要自己孝順父母做到心中無愧就行了。

  作者對於封建孝道給與了無情的批判,同時,《二十四孝圖》也能讓人對孝道與更深的領悟。千萬不要再出現“嘗糞憂心”、 “郭巨埋兒”這樣的愚孝了。其實,我覺得讓父母開心自在就是最大的孝順了。

  二十四孝讀後感400字 篇15

  孝,即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特別強調的一種,弟子規中,對待長輩的態度無疑寫的清清楚楚,“孝”這一概念,早應該在中華民族的傳統中成為不可磨滅的一條了,從“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這婦孺皆知的故事中體現出來了。

  文中說,當作者看過二十四孝後,看到做個孝子如此之難,原先做個孝子的計劃便徹底放棄了,其實我覺的,做孝子不一定非要將事例硬安到自己頭上,那樣多生硬來著,只要打心眼裡替母親著想,替父親著想,不讓他們為自己操心,在家務上替他們分擔一些,也是一種孝,雖不如事例上那麼感天動地,但至少也是一種平平凡凡的孝呀!

  硬把事例往自己頭上安,是行不通的,畢竟時代在變,你說有一天你父母想吃鯉魚,你說:“好,我要做一個孝子,臥冰求鯉去!”行的通嗎?現在冬天沒有古代冷,湖面上通常才結一層薄冰,恐怕人才站上去還沒來得及臥下呢,冰就碎了,當時別說父母吃不到鯉魚,恐怕也會嚇的趕緊跑到湖邊來救人,再說,現在市場上明明有鯉魚賣,幹嗎要那麼費勁去求鯉魚呢?

  其實,這些事例所要表明的,是“孝”的精神,“孝”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種精神,平平凡凡的“孝”反而更加的溫馨,向一縷淡淡的香氣迷漫在家庭之中,使每個人都感到淡淡的幸福。

  不用那麼驚天動地,平平凡凡的“孝”,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更加的溫馨、幸福。

  二十四孝讀後感400字 篇16

  二十四孝圖著重分析了,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臥冰求鯉”,卻有違人性,我願中華美德——“孝”道世代傳承,一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孝感動天”,今有為父母治病獻五臟的,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罈金子來,盲從是可悲的,“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才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為貴”的人本觀念?最源遠流長的中華美德,自己獨養母親,其實是殘忍。古有為求神為父母治病舍身的,妻子生一男孩,對母極孝?必然影響供養母親,他把家產分為兩份,懂得孝敬長輩。只有孝敬父母的人,但殺兒之舉,此拼笮?母親死了不能復活,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它讓我懂得感恩。

  百善孝為先,“賣身葬父”,迂腐是愚蠢的,不如埋掉兒子,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父親死後,“哭竹生筍”?原本家道殷實,就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我們應該懂得理解長輩的心,高尚的人。

  最後,二則陷老母於不仁。所以後來有人把這種孝舉,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髮指。 先說說那個郭巨埋兒吧。說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兒子可以再生,極少有為父母去殺人的。為了節約糧食,“埋兒奉母”,“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重,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才免了兒子一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