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告別讀後感(通用5篇)

漫長的告別讀後感(通用5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漫長的告別讀後感(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漫長的告別讀後感1

  作者孤獨的內心加上細膩的筆觸總能觸發人們內心的共鳴。每個人都有一塊靜地孤獨的純淨的不被人理解的慌恐。錢德勒有一種魔力讓人開啟這個靜地,讓我們在他的作品裡狂歡。

  鋼筋水泥燈紅酒綠霓虹燈下的車流變成了畫家手裡黑白交錯的靜謐的夜空,星星點點灑落在你心底。馬洛是孤獨的不合群的,在那樣一個不安定的時代他隨時都有可能面對死亡,他過的小心翼翼,直到遇到另外一個孤獨的靈魂——特里。在特里無助失意的時候,馬洛成為了他的朋友。兩個孤獨的靈魂相互慰藉,只需要一杯螺絲起子酒就能抒發他們內心的情懷。平靜的日子被特里妻子的死所打破,特里逃走了。馬洛不相信自己的朋友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就如同相信自己不會殺人一樣。他的周圍突然出現了很多人警察,律師,黑道大哥,韋德夫婦等,這些人隨時都可能要了他的命。為了他內心的純真(特里),他義無反顧的去救贖一位死去的朋友。他想向世界證明純真是存在的正義也從不會缺席。他就是哪個正義的使者,到最後他找到了真相卻失去他。特里哪個和他一樣純真孤獨的人,已經變成和周圍人一樣帶著面具生活。

  漫長的告別讀後感2

  “說一聲再見,就是死去一點點。”人生由許多“你好”和“再見”串起。所有的“你好”一定對應著一聲“再見”,直到和這個世界說“再見”。這是一本哀傷的小說。

  作家們塑造了許多偵探,彼此性情各異,只有一點相同:都是虛構的。因為真實的世界不存在如此有魅力的偵探(們)。我知道的偵探手指頭數得出來:工藤新一,金田一,福爾摩斯,大偵探波洛,馬普爾小姐,再就是這部《漫長的告別》中的菲利普.馬洛。許多人應當都熟悉前面幾位偵探,但對馬洛很陌生。不奇怪,大部分人都沒聽說過雷蒙德·錢德勒,他在中國談不上著名。我從這本書才得知這個作家。和其它偵探小說相比,本書側重的不是邏輯推理,而是人物,命運,和故事——至少我的感受如此。

  本書在國際上聞名遐邇,曾獲愛倫坡獎(此獎項在世界推理小說界享有極高聲譽)——而且受村上春樹推崇(以及艾略特、加繆、錢鍾書等多位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曾閱讀此書多達十餘次:“每當我的寫作沒有靈感而停滯不前時,就會翻這本書。”進一步說明《漫長的告別》不僅僅是一本偵探小說,更是一本重要的文學作品。我把本書當作嚴肅小說閱讀,希望從中學到一點寫作技巧。

  一個作家曾這樣評價《漫長的告別》:每一頁都有閃電。雷蒙德·錢德勒擅長描寫和比喻,短短一兩句話勾畫出生動鮮活的情景,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甚至可以讓讀者“看見”,“聽見”,“聞見”,享受到文字的美妙,不時地會心一笑。精妙絕倫的句子幾乎每一頁都能看到。如此高超的表達技巧只有少數頂尖作家才具備。另一本讓我體驗到“每一頁都有閃電”的書是錢鍾書的《圍城》——而錢鍾書是錢德勒的粉,他們都姓“錢”。

  偵探馬洛的形象與其他偵探的不同之處突出表現在“硬漢”二字——馬洛是一個硬漢。他身上具有美國文化中的拓荒精神,粗曠,豁達,西部牛仔的勇敢和正直;他對朋友義薄雲天,對顧客忠誠盡職;“好管閒事”,“憐香惜玉”體現了他浪漫的一面。他幽默樂觀,不畏強敵,蔑視兇狠狂妄的人,遭受打擊毫不氣餒。此外,還能映襯“硬漢”形象的是他手中的捲菸,總是一支接著一支,幾乎永遠不會停。馬洛身上吸引人的地方很多,最有感染力的是,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會捱打,會受傷,會鬱悶,傷心,痛苦,悔恨。這是其它偵探不具備的。我們成為不了福爾摩斯,但是從馬洛身上,或許可以看到一點點自己的影子。

  我讀的這個版本譯者是東北人,文中多處出現東北俚語,我需要查百度才能知道它的含義。翻譯難以做到完美,譯作總體瑕不掩瑜,感覺良好。

  漫長的告別讀後感3

  相信每個人的心底裡都有不能說的秘密,不見天日,難以啟齒,將它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最深處,也許直至隨著肉體消失殉葬了,也永遠不會為外人所知曉。

  原因何在呢?小說《漫長的告別》半遮半掩地講述了男主人公的心理波瀾變幻,探討這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人,天生具有一顆不安寧的心,然而膽量與氣魄卻大相徑庭,雖然英雄好漢比比皆是,大多數還是屈從種種顧慮束縛,所謂的“有賊心無賊膽”,於是就由此製造出了心底裡有不能說的秘密,這是不得已而為之啊!

  其結果呢?或平和地永遠埋葬在心底;或不可控制地而突然迸發,其後果難以預料;或自己憂鬱發瘋......誰又知道呢!

  小說中的男主人公是大學輔導員,身邊圍繞著三位女性,分別是老婆、老婆閏密、女學生。他迷惑了,到底 誰是他的“愛人”呢?他似乎都愛,又都不怎麼愛;她們全都愛他嗎?敏捷的心靈感應告訴他:他集匯眾女寵愛於一身,但雨露可不能均沾,道德、法律、良知等等捆困了行為,於是,男人有了深藏心底裡不能說的秘密,潛伏期遙遙無望,他“感到一陣來自生活的瑣雜與煩悶,它們像便秘一樣不可言說”。“我努力讓自己的魂魄遊離在外。我感受著眼淚的輕盈與沉重,感受著自身體液的迴圈,唯其如此,我方能避開一種更加猛烈的情緒,那種情緒,叫作心痛,抑或是,愧疚”。

  小說中三位可愛女性的名字分別叫:老婆——樂思。我猜想,是思考為善為樂;老婆閏密——逃逃。我猜想是欲避,可避不開;女學生——鄭楊。我猜想,是上升的愛,難煞老師也!

  面對這些愁死人的現實,被殘酷撕裂的心,血淋淋的結局,鄭揚自縊了,逃逃跑掉了,只有老婆還守在身旁,思考決定於行動,理智最終佔勝“邪念”。然而,不能說的秘密永遠躲藏在心底最深暗的角落裡,只有他自己獨享而已。

  其實,我的心底裡也有不能說的秘密,她是我最最親密的閏密、愛人,只要我不說出來,她永遠都會守著我,愛著我,永生永世都不會背叛的。

  愛你,捧著你——你的心底裡永遠不能說的秘密。

  漫長的告別讀後感4

  用我習慣的字號,這本書有1063頁,我是看到500多頁以後才感覺到好看的,這書前半部分一度讓人覺得無聊想放棄,可能是譯本的原因,也可能是我笨拙沒有體會到深意。我跟隨著馬洛去探索真相,被他睿智的頭腦所征服,待一切明朗之後,也只能跟著他嘆息。

  我可以理解馬洛為了告別做的所有事情,被打被關被誣陷還不被其他人理解。但我實在理解不了特里到底有什麼值得馬洛這麼付出的`。在我看來,特里就是個吃軟飯又懦弱的酒鬼,讓人避之不及,他的閃光點唯有脾氣好這點,另加十幾年前為救人而炸傷了臉,其他優雅什麼的不出來啊。

  特里這個早該死去的人,居然還活著回來了。感覺,如果,他詐死前沒寄那封信出來,馬洛是不是會好過些呢?大概也不會,向他那麼執著的人,估計還是會有其他辦法去查案,而另一頭,那個作家夫人,特里前妻也會對馬洛下手,大概明明之中都安排好了的感覺。

  馬洛後來對特里說了一段話,“你深深打動過我,特里,用一個微笑、一下點頭、一次揮手和這兒那兒的安靜酒吧裡安安靜靜喝幾杯酒。感情還在的時候真是不錯。別了,朋友。我不會說再見。我已經和你說過再見了,那時候說再見還有意義。那時候說的再見悲傷、孤獨而決絕。”

  馬洛也不曾真正瞭解特里吧。反正以後也做不了朋友啦。

  漫長的告別讀後感5

  雖然說這是一本推理小說,可卻又和以往看過的推理小說有比較大的區別,感覺和傳統的探案小說不一樣,我想,或則作者並不是把這本書定位在探案小說吧。如果你是一個急性子,希望能夠一開始就進入推理現場,那錢瑞勒的作品就不適合你了,他的節奏很慢。《漫長的告別》亦是如此,他好像是在講述一個過程,慢慢的,一點一點的,甚至是在剛開始的時候一點沒有案件的影子,只有那濃濃的酒味和香醇的咖啡味道......

  《漫長的告別》有兩層含義,首先是艾琳對特里長達幾十年的期盼,最終在起自殺後與特里永遠的告別。第二層則是馬洛與特里在兩宗謀殺案和艾琳自殺後的重逢、道別。這不長的時間給馬洛的感覺卻是恍若隔世,因為對於硬漢而言,告別本應是乾脆利落,義氣凜然的,但和膽小鬼特里的告別則顯得拖泥帶水。在這個故事中,我覺得作者藉以諷刺了特里的膽小、懦弱、以及不負責任;同時也有暗贊艾琳為愛的舉動,雖然說這個舉動是錯誤的犯罪,可心裡的那份漫長的為愛等待著實也有讓人佩服的地方。

  有沒有一個人,和你經歷過漫長的告別,你們不斷的成長,不斷的說再見,然而,總會在下一個路標處巧遇或者重逢。相逢後彼此面對面的敘舊,彼此敘說著各自的故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