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不認真怎麼辦?家長必看!

孩子做事不認真怎麼辦?家長必看!

  有很多的父母反映,自己的孩子總是做事情不認真,平時的時候總是丟三落四的,怎麼說都是改不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孩子做事不認真怎麼辦?家長必看!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其實孩子為什麼做事會不認真呢?其中的原因有可能是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導致,也有可能是孩子對這些事情沒有興趣,或者是家長從小就沒有給孩子養成做事認真的好習慣。

  我們要知道,做事馬馬虎虎的習慣對孩子以後的發展會有著嚴重的制約。如果家長們發現孩子有做事不認真的傾向,一定要及時引導孩子糾正這種行為。那麼孩子做事不認真,家長要怎麼辦呢?今天筆者就來說一說!

  家長要做個好榜樣

  為什麼筆者要把這一觀點放在最前面來說呢?因為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的一些行為總是會影響自己的孩子的。

  很多家長由於要給孩子好的生活環境,所以總是忙於工作,平時家裡的事情是很少做的。比如說,當下班回家的時候,就把鞋子亂放、衣服亂掛等等,也不收拾好。孩子看到了父母的這些行為,自己也是會跟著做的,所以就養成了孩子隨手亂放的習慣。

  所以在生活中,即使自己是再忙,也要收拾好自己的家庭,給孩子養成一個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偶爾讓孩子嚐嚐苦頭

  很多家長總是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不認真,總是想要改掉孩子的這種毛病,但是效果老是不佳,導致孩子的毛病越來越多。

  其實,我們要想改掉孩子做事不認真的毛病,我們有時候是可以透過讓孩子吃一些苦頭來讓孩子改正的。比如說,當孩子老是忘記把作業帶回家裡做的時候,已經很多次都這樣了,這時候家長就不要管自己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嘗一嘗被老師批評的滋味。

  其實很多時候如果孩子在嚐到了由於自己做事不認真導致的後果,那麼孩子肯定是會有所收斂的。

  做個小提示板

  孩子做事不認真,最主要是體現在孩子經常在做事情的丟三落四的,不是忘記了那一件事情,就是忘記了另一件事情,或者是當一件事情做到一半的時候,就也會忘了。

  這時候家長就可以做一個小提示板了,就像是備忘錄一樣,讓孩子寫好他當天要做的時候,放在了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這樣孩子經過的時候,看到了就會再一次提醒自己。

  這樣是非常有利於孩子快速來做自己的事情,減少自己做事不認真的行為。

  孩子的事情要有規律

  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個人在做事的時候,每一次都是比較有規律的話,那麼就很容易就形成了一種做事的固定模式,這樣迴圈往復。

  比如說,在生活中,當孩子起床的時候,一定要每天都讓孩子這樣做,就是刷完牙的時候,就要先喝一杯水,然後整理好自己的書包,最後才吃早餐。這樣的話就會在孩子的心中形成了一種行為模式,孩子就不會容易忘記了。

  要知道,有規律的生活方式是很容易就讓一個人的生活有規律起來,就會讓孩子減少做事不認真的現象的。

  做個“懶爸爸、懶媽媽”

  現如今的很多由於是獨生子女,父母都是非常寵愛他們的,他們都是家裡的寶貝。所以很多時候,他們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什麼事情父母都為他們安排好了。

  這樣時間久了的話,就很容易養成孩子依賴的心理,導致孩子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也習慣性的讓自己的父母來解決,或者是當自己的做事情做到一半的時候,自己沒有興趣了就會停止,讓自己的媽媽爸爸完成。

  所以在生活中,父母一定要適當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動手來完成自己的事情,這樣下去,才會培養起孩子做事認真的好習慣的。

  結束語:

  爸媽們要明白這樣的一個道理,不認真做事、丟三落四的壞習慣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由於後天原因造成的。

  做事不認真的孩子,其實他們的依賴性都很強,獨立性差。因此在對待孩子的這一個問題上,家長不應該採取一味批評、懲罰的方式,而是可以透過科學、針對性的訓練來解決孩子的毛病。

  當孩子逐漸改掉做事不認真的毛病,那麼孩子是會更加有自信的,從而形成良性迴圈!

  擴充套件資料: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1、給孩子單一的選擇

  成長路上,興趣廣泛並不是好事,尤其是童年時期。父母要記得,很多選擇不如唯一,這樣更容易養成專注的好習慣。試想一下,眼前有很多種類繁多又新奇的玩具,孩子每樣都喜歡,都想去嘗試,那麼他自然不知道如何選擇。到了最後,肯定也沒有找到最心儀的那一個,自然也體會不到其中的樂趣。

  不如從一開始,就給孩子唯一的選擇,這樣也省去了挑選的麻煩。當孩子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個玩具上,那他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摸索和研究,必定會了解這個玩具的構造。這個過程,不僅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同時又提高了他的專注力,完全是一舉多得。

  2、不以“愛”的名義打擾

  不管怎樣,都不要在孩子做事時,輕易的去打擾他。對於新奇的東西,孩子總是懷著很強烈的好奇心,想要去探索和挖掘。就拿“螞蟻搬家”來說吧,在路邊看到小螞蟻搬送食物,在好奇心的趨勢下,孩子肯定想要蹲下來一探究竟。但是家長覺得,這個動作可能會弄髒衣服,或者曬傷,於是打斷孩子繼續探索的行為。

  殊不知,家長自以為是的關愛,正在磨滅孩子的好奇心。之所以會專注,是因為足夠喜歡,而好奇心就是最好的支撐。若是孩子的好奇心一點點消失,那麼他對很多事情都不感興趣,自然也不願用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探索。孩子的專注力,就是在父母的打擾中,慢慢消失不見的。

  3、任務分解

  家長可以試著幫助孩子把任務分解,這樣方便完成。就拿寫作業來說,他可能無法全神貫注的完成,不如將作業分科完成。規劃時間,先從簡單的學科開始,接下來再攻克難的學科或者題目。尤其是對於低齡的孩子來說,很多事情都無法一次性完成,所以將任務分解是不錯的選擇。

  但是家長不要心急,凡事都有一個過渡期,想讓孩子養成專注的習慣,家長就得多一點耐心。規劃好的事情,儘量不要向孩子妥協,要不然難以養成習慣。

  4、養成閱讀的習慣

  從小開始,就要幫助孩子愛上閱讀,並且養成習慣。因為他們在認真閱讀的時候,一定是全神貫注特別用心的,很少會被外界的紛爭打擾。如何才能讓孩子愛上閱讀呢?家長要身體力行的去影響他們,閒暇時間,父母抱著喜歡的書閱讀,孩子也會見樣學樣。

  愛上閱讀之後,家長會發現好處頗多,尤其是孩子在學習時,明顯可以抵禦外界的誘惑。另外,閱讀還能開拓孩子的眼界,讓他積累更多的知識,對於日後的寫作文很有幫助。至於閱讀的書籍,家長要給孩子選擇權,讓他自行挑選喜歡的型別,這樣更容易愛上閱讀。

  孩子幾歲培養自我控制力最好

  在孩子三歲之前,心智還沒有成熟的他們還是非常依賴父母的。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的是大人的陪伴與關愛。所以在這個時候想要孩子能夠有這樣的意識,是不現實的。

  在孩子在長大一點,他們的行為意識慢慢的受到了啟蒙。這個時候孩子也能夠有自我管理的趨勢。他們大多數都喜歡用自己的方式來證明自己有著足夠的能力,來獲得大人的稱讚和表揚。

  這個時候的孩子也開始知道了什麼是規則,並且服從管教。所以,家長一般可以在孩子三歲之後,就開始培養孩子的自制能力。但是這種意識卻是不怎麼好培養的。

  家長不能夠操之過急,逐漸的深入,才能夠真正的培養出來一個好的品格。就像自律意識,往往得需要很多年才能夠真正的存在於孩子的心理和行為上,變成自己的習慣。

  也就是說,孩子在小的時候,培養的成功率是最高的,從孩子還懵懂的時期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意識,家長就能夠在這個時期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去往這方面開始改變。從小培養孩子這種好的意識在孩子長大之後受益匪淺。

  其次,家長如果每天都性子很急,做事情利落乾淨的話,家長會影響到孩子,也會變得急躁,從而讓原本計劃中或者慢條斯理的事情變得浮躁起來。

  如果家長自己都不能夠做到心平氣和的做事情,那麼要求孩子能夠做到比自己更好,那就很容易讓孩子感到煩躁。並且,如果孩子做不到的話,或者是家長想要緩解這種情緒,反而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

  很多家長在心急的時候會對孩子說出一些比較消極的評價,在孩子聽了之後卻會對這種評價感到很難過,並且還會對對自己產生不自信的感覺,懷疑自己做不好。於是,孩子在這方面就會形成一個死迴圈。

  家長應該怎麼幫助孩子提高能力

  規矩是能夠約束一個人的最好方法。不論在哪裡,我們都是要遵守規矩的。那麼在家裡也是一樣的,家長可以制定一些規矩,家庭成員都必須要遵守。

  對於孩子來講,他們天性就比較的自由散漫。沒有人是生下來就知道自己該怎麼做的。所以,想讓孩子變得自律首先就要在家裡嚴格的遵守家規。

  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比較的任性,管束不住自己。在一些誘惑力大的方面都需要父母的推動。那麼父母可以在這些事情上面都規定一些條例,比如說看電視玩遊戲的時間,吃零食吃糖每週有幾次。

  如果超過了,就不能夠再執行。但是孩子小的時候都很難管教,如果孩子不服從的話,家長也不要心軟,一定要堅持下去,才能讓孩子知道自己需要遵守規矩。

  透過制定一些比較適合孩子各個階段和年齡的規矩,也能夠讓孩子知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能夠隨著他的心願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每個人的舉止都是在一定的規矩之內的。

  在培養這種自律態度的時候,很多孩子也會偷懶,本來應該今天完成的事情,卻一拖再拖,總是能夠找出很多的藉口。所以,家長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也需要用一定的獎懲制度,來吸引孩子合理的安排時間,減少拖延的行為。

  父母可以制定一個計劃表,在孩子在規定的計劃內完成一件事情之後,就給予相應的獎勵,並且告訴孩子只要完成了這個計劃表中的所有事情。

  那麼剩下的時間就屬於自己了。這樣,孩子在心理就萌生出了一種主動的性質,不再被家長推著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