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活著》讀後感(精選17篇)

《人為什麼活著》讀後感(精選17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為什麼活著》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為什麼活著》讀後感 篇1

  透過上一季活法讀書活動,我領悟了稻盛和夫的人生經營哲學。稻盛和夫從人不斷成長的角度剖析了人的一生就不斷修煉、提升心智的過程。在人為什麼活著書中,稻盛和夫則用宇宙意志的概念解釋了宇宙和人類進化的奧秘。宇宙之所以能夠從質子進化為原子、分子等等,都是因為宇宙的意志在不斷推動的。宇宙的意志這個概念利用到我們的生活工作中,就是你所在環境的發展趨勢。對於企業來說就是企業的文化與使命。我們在一個公司就要認真地執行公司的使命,深刻領悟企業的文化,這樣就能夠得到宇宙的意志,在企業中快速成長,為企業做出更大的貢獻。我們不能夠改變宏觀環境,但我們能夠適應把握宏觀環境。

  “並非只有失敗才是考驗,成功同樣也是一種試煉。”這句話可謂一語驚人。我們一直只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在道盛和夫看來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失敗之母。我們太習慣了逆境求生存。在逆境中我們會認真的分析當前形勢,制定走出逆境的方案。在逆境中我們時刻保持著緊迫感,保持清醒的頭腦。在逆境中我們是一個團隊,我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逆境中我們不害怕失敗,我們敢於不斷的嘗試與創新。在逆境中我們不會滿足,我們充滿渴望與激情。在逆境中我們可以張揚人性的優點,我們充實,我們豪邁。而當我們成功時,我們開始自滿自大,我們開始固步自封,我們開始失去激情,我們開始猜疑團隊,我們開始害怕失敗。最終我們開始不斷走向失敗。如果我們能夠把成功也當成是一種試煉,我們就能夠從客觀的角度去思考成功。我們就能夠看到團隊的力量,同時也能夠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在工作當也是一樣,當我們成功地完成了一個產品研發。我們應該把這個過程當成是一個試煉過程,我們應該去總結這個過程的得失,成而進一步提升、完善自我。

  在這本書中作者再一次強調夢想與努力的重要性。我應該有一個夢想。人生是由努力和夢想組成的。一路走來,有磨難有坎坷,有淚水有喜悅。支撐我到今天的是心中的那五彩斑斕的夢想。夢想和希望是每個人生活的支柱,在夢想的裝扮下,將來的歲月會更加美麗絢爛。我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挖掘自己所有的潛力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努力可能會失敗,但放棄則意味著根本不能成功。

  在夢想的旅程中,我要揚起自信的風帆。自信,是每個人對自己積極肯定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夠透過奮鬥和努力取得成功。當然,自信並不是盲目的自大,更不是不顧客觀情況勉強去做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許多時候,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因為怕失敗,於是先給自己找一個後退的臺階。自信會使我揚起成功的風帆。當達到勝利彼岸後的愉悅心理體驗,將永遠是那些有高度自信的人所獨具的。

  把苦難當成是一筆難得財富,把挫折當成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俄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列別捷夫說得好:”平靜的湖面練不出來精焊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來時代的偉人”。凡是歷史上有作為的人物,都是經歷過困難和挫折磨練出的,就像火柴,如果迴避摩擦,它的一生就只有黯淡無光。每多一次失敗,並不意味希望更加渺茫,而是代表著你朝成功又近了一步。失敗可以檢驗一個人的品質。如果一個人敢於直面失敗,積極主動地尋求解決辦法,那麼我想或遲或早總會成功。

  成功只在一念之間,所以塑造一個樂觀、堅持、理性的自我是必要的。用愛的博大照耀一切,用敏銳的心感悟人生,用熱情的心擁抱生活,用十分的努力對待任何事情,我相信這個全新的我即將到達成功的彼岸。

  稻盛和夫在書中還給我們闡述了因果報應法制。善根生善果,惡行有惡報的因果報應法則。人怎麼想,就會出現所想的結果,萬物唯心造。大部分的結果都源自於人類的想法和行為,這是佛教教義中的因果報應法則,這項法則始終與命運並行,並形成波浪起伏的人生。

  更重要的是,因果報應法則的影響力或多或少強於命運。因此我們可以運用因果報應法則來改變與生俱來的命運。也就是說,如果一心向善、時時行善,命運的方向也會跟著往好的方向轉變。當人類具有善的意識時,便與造物主的意識——所有的生命都努力生存著,善哉善哉不謀而合。個人優美的意識波動,如果與宇宙的意識波動一致,則一切就會順利執行,事事成功,並且朝好的方向發展;相反的意識則與宇宙意識背道而馳,也必定走向失敗。

  理解這項原理,也就能理解為何世間存在著沒落和衰亡。例如公司為何倒閉?通常是事業順利發展時,不曾自省未曾做過善事、沒做過為世人著想的事、從此不再認真努力工作等違反宇宙意識的行為,因而承受倒閉的報應。

  目前我們所想的、所做的,可能在幾年或幾十年之後,時間雖不確定,但一定得承收結果;現在造的業(Karma)是因,其結果會顯現於將來。到時候才後悔或悲傷已經太遲,因此無論如何請將這件事記在心頭,希望每個人每天都有善行,因此走向美好的未來。

  《人為什麼活著》讀後感 篇2

  在欽州港專案部領導的強烈推薦和帶動下,我們專案部最近掀起了一股“稻盛和夫”風。我也花了將近一個星期拜讀了稻盛和夫的名作人為什麼活著。這是一本讓人震撼、深受鼓舞的人生哲學著作。淺顯易懂、語言質樸、穿插其創業經歷和奮鬥歷程讓我更深入地感受到稻盛和夫深刻的人生哲學和經營智慧。

  人為什麼活著?生命的本質,生活的意義又是什麼?記得我剛畢業來到欽州港專案部龍門預製場時,在無數個夜裡,我都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質問自己的心,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需要怎樣的人生?我的未來會是怎樣的絢麗多彩?

  稻盛先生說,人生的目的在於“提升心志、磨鍊靈魂”,或者叫“淨化心靈”“純化心靈”。再換一種說法,人生的目的在於“為世人、為社會做奉獻”,只有心靈純潔、人格高尚的人才能一輩子為別人、為社會做貢獻,而不計較個人的得失。這是稻盛先生的人生價值觀。這讓我想起了俞敏洪老師的經典語錄。他說:“人的生活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方式是像草一樣活著,你儘管活著,每年還在成長,但是你畢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陽光,但是長不大。人們可以踩過你,但是人們不會因為你的痛苦而痛苦;人們不會因為你被踩了,而來憐憫你,因為人們本身就沒有看到你。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像樹一樣的成長,即使我們現在什麼都不是,但是隻要你有樹的種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間,你依然能夠吸收泥土的養分,自己成長起來。當你長成參天大樹以後,遙遠的地方,人們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給人一片綠色。活著是美麗的風景,死了依然是棟樑之才,活著死了都有用。這是我們做人的標準和成長的標準”。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作為,能成就一番事業。但這個過程是漫長而艱鉅的,挺過來了就是勝利。不是每個人都能風聲水起,都能扭轉乾坤的。當我們遭遇挫折和失敗的時候,該怎麼做?是不停的抱怨?是怨恨他人?怨恨自己?怨恨老天爺不公?是繼續堅持還是就此放棄?我覺得老天爺對每個人都很公平,機會人人均等,就看你是否能抓住。通常,老天爺在對你關了一扇門的同時會在旁邊開一扇窗。

  我覺得生命就是一場夢,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我們就是為了讓這個夢中充滿自己喜歡的東西。每個技術員都有一個當專案部經理夢,不想當專案部經理的技術員不是好技術員。稻盛和夫指出,只有努力,而且是“做出不遜於任何人的努力”,事業才能最終獲得成功。為了實現理想,我們朝著目標一步步邁進,勤奮努力是不可或缺的。無論夢想和願望多麼高遠,現實中的每一天都要竭盡全力、踏實認真的工作。通向成功的道路是沒有捷徑的,只能是“每一天”的累積與“現在”的連續。

  在平時工作中,一些挫敗和批評是難免的,我經常也會感到苦悶彷徨。稻盛先生教育我們:不管你遇到了什麼難題,都不要放棄。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要把心態擺正。遭受苦難時,不要憎恨,不要側身躲避。要從正面接受苦難,努力克服它。稻盛先生,出身貧困;小時候正逢戰爭,房屋被美軍的飛機炸燬;小學畢業兩次沒考上理想的初中;13歲時染上肺結核,差點喪命;考大阪大學又落第;畢業時還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進了一家公司,又是連續虧本、連工資也不能如期發放的企業。他的人生也是遭遇很多苦難很多挫敗。這些逆境、挫敗就猶如人生路上的絆腳石,但擺正心態,我們可以利用絆腳石來墊腳往上爬,最後越爬越高,就能看到更多的風景。

  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的核心是“以心為本”。我認為“以心為本”的經營理念,成就了今天的京瓷。稻盛和夫的經營就是圍繞著怎樣在企業內建立一種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麼一箇中心點進行的。他決定“以心為本”來經營公司。為了公司的發展,每個人都竭盡全力。經營者不負眾望,努力工作;員工們相互信任,不圖私利。之後,在創業中雖然遇到了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但依靠著這些堅實而又緊密相連的心性基礎,依靠著這一簡單執著的經營理念,最終渡過了難關,成就了今天的京瓷。我認為我們公司同樣需要“以心為本”的理念。我們的工作是一個團隊的工作,團隊凝聚力是多麼的重要。如果沒有建立起牢固的彼此信賴的關係沒有構建團隊強大的凝聚力,那麼我們專案部就失去了生命力和戰鬥力。當我們都有著一種主人翁的工作意識和家一般的歸屬感,大家必會竭盡全力,努力工作,以飽滿的熱情對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懇懇、盡職盡責、踏踏實實的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公司為專案部創造利益。

  人為什麼活著這本書滲透了很多人生哲學。看完這本書,最大的體會就是一種認同感。如果我們的生命不為自己留下一些讓自己熱淚盈眶的日子,那麼我們的生命就是白過的。人的一生應該是奮鬥的一生。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不至於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至於因為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愧。活就要活得有意義、有價值,用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保持端正的態度去對待人生、對待生命,勇於創新、創造,進而實現個人價值,人生就應該這樣活著。

  《人為什麼活著》讀後感 篇3

  我是活著的,能打字能思考,說明我確實是活著的,可是我為什麼活著,活著是為了什麼,這既是嚴肅的哲學問題,也是關乎我人生的基本問題,所以我要好好想清楚才行。我得老實承認我是個懶散的大學生,沒有學會學習學會品味,網上的快餐資訊接受得多了,好書沒怎麼看過,以至於習慣了斷章取義。近期拜讀了稻盛和夫的人為什麼活著,一開始偶爾看到一兩句不順眼的就想反駁,但繼續看下去又覺得先生的話很有道理。他把道理一層層地剝開講給我們聽,用嚴謹的思維一步步地論證他的觀點,而他又能說得通俗易懂,再深刻的道理也不覺得晦澀。我,已深深為先生的價值觀、人生觀所折服。

  先生告訴我們:人生就是一個修煉的道場,活著就是為了不斷提升自己的靈魂和心智,使其達到最高的境界,這樣,人的意識體(即靈魂)在ru tǐ死後就可以轉世託生到更好的地方,也就是說,人不僅僅要對此生的自己負責,還要對來生的自己負責,活著就是為下一個“我”尋找更好的寄託。芸芸眾生只是活著或想著要比別人活得更瀟灑,至於究竟為什麼活著,生活的意義何在?稻盛和夫在書中寫道:人生的目的在於“提升心性、磨練靈魂”,或者叫“淨化心靈”、“純化心靈”、“提高人性”、“提升人格”等等。人生目的在於“為世人、為社會做奉獻”,因為只有心靈純潔、人格高尚的人才能一輩子為別人、為社會做貢獻,而不計較自己個人的得失。

  在我看來,能夠參透生死大徹大悟的人,活得達觀灑脫、自在超然,他們明白“榮枯盛衰乃世之常情”,少了“慼慼於功名”“汲汲於富貴”的辛苦,多了“寵榮不驚,得失淡然”的從容。這樣說來,有一種信仰是一件幸事!信仰不是迷信,信仰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信仰使你遠離孤獨和寂寞,信仰使你拋卻煩惱和憂愁,信仰使你的心靈不再飄忽和空洞,相反,信仰使你心存善念,信仰使你心靈充盈。信仰使你無堅不摧,無往不勝I不可以這樣認為:人是為了一種信仰而活著!我知道稻盛和夫是位成功的企業家,“以心為本”是其經營哲學中的核心概念,“敬天愛人”是他的公司的社訓。這些是做企業的道理,也是做人的道理,也正如他書中說的秉持利他之心而活。

  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我們總是不斷解決問題然後又產生新的問題,有些問題總是會讓我們感到不知所措,成功的喜悅與幸福一樣,也需要和痛苦和艱難來對比。當我們遇到阻礙時,不會為此感到膽怯和失落。與其失落不如樂觀的去做某一件事情,不論結局如何,最起碼我們贏得了經驗和保持樂觀的心態,因而心懷感恩、欣然接受這個考驗並且樂觀地全力以赴、努力奮戰、不斷設法擺脫困境,心中始終相信對未來的期望。我們要如何做到不去煩惱了,稻盛和夫給出了一些易懂的方法:如果有時間去煩惱,就比別人更加努力地工作;保持謙虛絕不驕傲;每天自我反省,反省並不是意味著讓大家每天煩惱一下;以知足、感恩之心而活;秉持利他之心而活。這樣即使在遭逢苦難時不能以平和的心態接受這些命運,或者保持有個感恩的心,至少可以避免自己嫉妒和憤恨的心。

  《人為什麼活著》讀後感 篇4

  《人為什麼活著》的作者是日本“經營四聖”之一的稻盛和夫,也是目前“經營四聖”中唯一健在的一位,他一生建立了兩個世界五百強企業,可謂是一個奇蹟。一個人一生建立兩個世界五百強企業,我想如果僅僅擁有技術、能力是無法實現的,而在於他懂得生活的真諦。1997年6月,稻聖和夫曾做過一次身體檢查,醫生告訴他患了上胃癌。他聽完以後,就像沒事一樣,淡淡了回應了一聲:“是癌症嗎?”然後馬上去本州島西側的岡山縣進行演講。

  人活著的理由太多,為了感情,為了事業。先說說事業吧,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作為,能成就一番事業。但然我們現在還沒有事業,但我們真在為了自己的事業積蓄力量。但這個過程是漫長而艱鉅的,挺過來了就是勝利。不是每個人都能風聲水起,都能扭轉乾坤的。所以當你遭遇挫折和失敗的時候,你該怎麼做:是不停的抱怨;是怨恨他人;怨恨自己;怨恨老天爺不公;是繼續堅持還是就此放棄。這裡我要告訴所有人老天爺對每個人都很公平的,機會人人均等就看你是否能抓住。通常老天爺在對你關了一扇門的同時會在旁邊開一扇窗,遭遇失敗和挫折的人你要注意了,這個時候你要是保持清醒的頭腦仔細的分析自己目前的狀況,你就會找到那扇窗,就會抓住這個機會翻身。

  再來說說感情吧,有的人為感情生,有的人為感情死,有的人為感情抹脖子。然而人的一生又不能離開感情。圍繞在我們身邊的有親情、愛情、友情……無論何時何地,何種處境,都有他們在默默得支援著我們。我們的家人、朋友、愛人,他們也許是我們感情生活的大部分,他們可以為我們哭,為我們笑,我們為什麼不能為他們而活。希望他們有好的心情,好的生活,並以此為目標奮鬥。

  當然,在我們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標是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但人就是要學會在順境和逆境中求生存,順境誰都過得了,逆境就不一樣了。逆境就好比絆腳石,不知道絆倒了多少人。聰明的人會利用絆腳石來墊腳忘上爬,最後越爬越高,也是看到風景最多的人。要知道人是最偉大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人創造的,可以說人也是打不跨的。不管你遇到了什麼難題,都不要放棄。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要把心態擺正。躺下容易,站起難。就是站不起來也要爬,爬到給你安全感的地方。要站起來就得靠自己,不管你用什麼方法,只要你能站起來就OK。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很多事輪到自己就糊塗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不知道該怎麼站起來了。這時就需要有人幫你一把,幫你看清局勢,把你拉起來,讓你站好,繼續人生。在這裡我要對那些拉當局者一把,幫助別人站起來的旁觀者說聲:謝謝你們!

  《人為什麼活著》讀後感 篇5

  遭受苦難時,不要憎恨,不要側身躲避。要從正面接受苦難,努力克服它,這一點非常重要。--稻盛和夫

  每個人對於活著的目的也許都不一樣,至少我不會想的太過複雜,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不論艱辛,不論成敗,我都會堅持。當然成就夢想過程是苦澀的,我願意去舔嘗。

  個人認為,本書的適讀人群為所有有志之士,但是最適合於商界的成功人士去閱讀,去學習,然後總結和反思。稻盛和夫的思想對於成功者是一種思想上的昇華,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最佳戰略;對於正在或者正向往奔向成功的後繼者,是一種警戒,一種正確的引導。

  稻盛和夫是少有的能夠把生存主題深化的商業領袖。很多的成功人士在擁有了大量的財富之後,心靈覺得空失,他們一直再去努力地尋找可以彌補這種空失的物質,他們透過慈善事業,各種娛樂活動,試圖去尋找,可最終依然覺得缺失。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可謂種種,但我認為有一種原因是造成他們缺失感的根本原因,那就是目的的單一低俗貪婪化和過程的急功近利,而這個原因卻是即使後來意識到了,也無法再去彌補回來的東西。也許是被金錢與現實的誘惑和驅使下過分地追求利益化,他們從一開始目的中只注重了現實和物質的追求,而缺失了精神境界的追求。因而他們費盡心機手段,甚至昧著良心做著危害社會的事情,最終即使得到了,卻感覺不到成功升級的持續快感,因為他們的精神世界沒有得到提升。因此稻盛和夫值得中國企業家借鑑和學習的不僅是經營企業的戰略,更重要的是一種心性的修為和心智的提升,這也許正可堪稱為書中所多次提到的“超脫”。成功的最高境界也許不外乎於一種境界,那就是稻盛和夫書中所提到的“利用造物主給予的機會,磨練出純淨美麗的心靈”。“並非只有失敗才是考驗,成功同樣也是一種試煉。有人成功了,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態度變得傲慢無禮,這就表示其人性墮落了;但也有人成功了,同時領悟到單憑自己無法有此成就,因而更加努力,也因此進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人性。”稻盛和夫的每一句話都讓我覺得經典。

  人為什麼而活著,是一個深邃的命題。或許我們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尋找這個答案。《人為什麼而活著》這本書,留下的是一個智者的教誨,他不只跟我們闡述了怎麼去成功,怎麼去經營一個企業。更重要的是他教誨我們為了什麼而生存。這或許只能是一個境界,我們去慢慢品嚐,或許不能馬上得其精華,最起碼樹起了一隻黑暗中的明燈。

  《人為什麼活著》讀後感 篇6

  回顧成長的歷程,曾多次被問及過這樣的問題:你是為了什麼而活著?似曾記得,第一次面對如此問題時的迷茫與不屑一顧,因為那時感覺問及此問題的人亦或無所事事,亦或衣食無憂,而自己都不是。後來,隨著年齡、知識、見識地漸長,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也慢慢有了雛形,漸漸地懂得了人活著就是要努力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對於那時的'我們,實現人生理想的最好方式,似乎就是認真學習,考上大學。因此,在很長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似乎就是在為了考上大學而活。為此,即使是每天凌晨起床,凌晨睡覺;即使是一個月面對四次折磨人的考試;即使是犧牲著自己降的同時還要忍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即使這種活法真的很累很累,可我們也沒有厭倦和選擇逃避,仍不甘落後地勤奮努力、不懈奮鬥著。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知道那時的我們活著是為了什麼!

  進入大學後,整天沉浸在大學生活的安逸、舒適中,自己的人生理想也在不經意中漸漸地迷失、湮沒,至於自己為什麼活著,已毫不在乎也無暇顧及。那時在自己腦海中,活著似乎就是為了享受如此安逸的生活。

  可時光荏苒,安逸的生活就如同精心編制的美夢,當你還沒有悠閒去欣賞夢裡的風景時,就不得不被社會的現實所吵醒。剛步入社會,就不得不去面對繁雜的工作、面對完全陌生的環境、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接踵而至的當然是煩惱、痛苦和煎熬。記得在雲桂專案的那段時光,繁重的工作任務與工作壓力如同天空密佈的烏雲,把自己壓得都快透不過氣來,最嚴重時甚至想到了辭職一走了之。當然,那段困苦的時光總算是熬了過來,困難、壓力、苦惱過後自然是成長與收穫,可如今回首那些煎熬的時光,仍是百感交集也仍然有很多的困惑,經常會思考為什麼當人面臨如此困苦的境地時,還依然要去堅持呢,難道人活著就是為了承受苦難的嗎?難道一定要在苦難中才能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嗎?難道不能退一步海闊天空嗎?人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活著呢?

  生活總是那麼的平淡卻又那麼的出乎意料,時常會在不經意中創造出一些令人雀躍的驚喜,即使你還不懂的“人為什麼活著”。而與人為什麼活著這本書的不期而遇正好淋漓地詮釋了生活中這種驚喜的存在。

  人為什麼活著是近期公司領導推薦給公司員工的一本心靈讀本,其作者為日本“經營四聖”之一、京瓷集團創始人稻盛和夫先生,該書也是稻盛和夫先生思想精華的凝結,更是我們廣大青年人砥礪自己的勵志讀本,書中闡述了ru tǐ與靈魂、意識與現實、宗教與科學、自由與犯罪、慾望與煩惱、逆境與考驗等種種關係。作者稻盛和夫認為人是有靈魂有前生和來生的,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藉助一個ru tǐ來不斷提升靈魂的品格與靈性,人的ru tǐ死亡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代表著步入另一個提升過程的開始。而意識在很多時候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書中也舉了一個關於醫生把麵粉當作藥丸給病人吃竟能治病的例子。其實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例子能夠證明人的意識有時候確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曾經有這樣一個報道,一個已婚女性多年不孕,一直盼望有自己的孩子,結果有一天真的出現了妊娠反應,但去醫院檢查卻發現並未懷孕。科學家解釋這種現象成為心理性假性懷孕,這種假性懷孕反應與真正懷孕反應一模一樣。我們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很多事情我們想象成什麼樣就會按我們想象的那樣發展,積極地看待事情,事情就朝積極的方向發展,消極的看待事情,事情就朝消極的方向發展。對於宗教與科學,其實宗教是帶有很多迷信的色彩的,按作者所說,宗教是在科學不夠先進、人們為克服對未知世界的恐懼下產生的。所以宗教與科學是相互矛盾的,現代社會都提倡科學,但很多事情用科學的方法根本就沒法解釋。比如百莫大三角之謎及時光隧道。很多東西都不能用科學去解釋,而在宗教書籍裡卻能得到相關的答案。對於自由與犯罪,稻盛先生在書中揭示了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他認為自由就是人們作惡的理由。青少年犯罪最根本的原因是父母太放縱孩子的自由,使得孩子從型養成為所欲為的習慣,而不懂得剋制自己某些不好的行為。書中還講述了現在的父母不讓孩子從事任何勞動,而且很多國家還提倡父母不應該讓未成年的孩子參加任何勞動,這也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源所在,因為人只有勞動的壓力下才學會如何剋制自己。確實如此,人的本性趨利避害、好逸惡勞,如果從小不勞動就能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這種小孩從型養成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但父母的無限包容並不代表別人的無限包容。當與別人產生衝突時,這種人往往採取最極端的方式,所以悲劇就發生了。對於慾望與煩惱,其實自己在很久之前就在想慾望與煩惱的關係。可能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個人呆在家裡不出門倒舒適自在,但一出去,看到琳琅滿目的東西,而自己又不能把它們全部買回來,導致為此不開心,所以很多時候煩惱都是由慾望產生的。而對於逆境與考驗,其實很少人會希望自己的生活會充滿了驚濤駭浪般的傳奇,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平平坦坦,但事實並非如此,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去面臨不同的逆境。有些人在逆境中跌倒再爬起,爬起再跌倒,然後再爬起,在這反反覆覆中經受準驗並且成長,最後在逆境中存活;有些人遇到困難後一蹶不振,或許經不住一次又一次的考驗,最後還是跌倒。這兩種情況就跟玩遊戲一樣,有些人一路披荊斬棘,不斷戰勝路上的障礙,所以不斷升級,但有些人早早地放棄,所以一直停留在最初的階段。

  讀完該書之後似乎讓自己曾經迷茫、痛苦時的困惑有了些許答案:其實人活著就是為了去承擔屬於自己的那份責任,在承擔責任的過程自然會經歷許多艱難困苦,而這些艱難困苦就如同一道道鑄就高尚靈魂的關卡,只有當你努力的通過了這一道道關卡,你才能歷練出高尚的靈魂,才能在實現自身人生價值的同時也去幫別人實現他人人生價值,也才能真正地追尋到屬於自己幸福。

  正如書中所說:宇宙的造物主將種種考驗加諸在人類身上,然後觀察他們如何面對考驗。其實在漫漫人生路中,無論是好的抑或壞的境遇,都是造物主賜給我們的考驗,幸運的際遇與不幸的災難在本質上同樣都是考驗。一個人如何面對這樣的考驗,將進一步決定他未來的人生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其實幸運的比不幸的需要更強的承受力才能經得住人生的考驗,因為人類在幸運的環境中更容易迷失自己。所以不管我們所認為的幸與不幸,都不該成為停止前進的藉口,權利與金錢也不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的目標是不斷實現自我價值,提升靈魂的品格與靈性,因為某一天我們的ru tǐ消失了,但我們所創造的價值永遠在那裡,我們的靈魂就不會被遺忘。

  《人為什麼活著》讀後感 篇7

  “人為什麼要活著”這個問題也許很多人都思考過。不同的人可能有不一樣的答案。有的人說要為父母、家人而活著;有的人說要尋找真理而活著,就象蘇格拉底以自己的無知之知;有的人說就是為活著而活著。甚至有一位老兄教導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啊兄弟!”

  對於這個問題,愛因斯坦說:“不必深思,只要從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首先是為那樣一些人,我們的幸福全部依賴於他們的喜悅和健康;其次是為許多我們所不認識的人,他們的命運透過同情的紐帶同我們密切結合在一起。”我對此的理解可以歸結為一個字:愛。

  讀了公司推薦的稻盛和夫的《人為什麼活著》這本書,我感覺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和經營哲學給了我很大的啟示。關於人生哲學,稻盛和夫認為人生有一種信仰是一件幸事!信仰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使你心存善念,心靈充盈,使你無堅不摧,無往不勝。關於經營哲學,稻盛和夫的核心理念是“敬天愛人”,所謂“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去做事,稻盛和夫堅持將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所謂“愛人”,就是“利他”,秉持利他之心而活。稻盛和夫認為,獲取更高的利潤,對於經營者而言,對於企業而言,那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還要考慮讓自己周圍的厲害關係也獲得幸福,也就是說,商人做生意自己要賺錢,同時買賣對方也要高興,而且與生意有關的周圍所有的人,尤其是企業員工都要高興,這種所謂各方皆好的和諧經營模式,表達了作為稻盛和夫行商的極致,這也是他的企業獲得永續的繁榮和持久的成功秘密所在。

  我想,儘管我不是稻盛和夫,沒有俯瞰人生的視野和點石成金本領,但我依然可以找準自己的人生座標,明確自己所擔當的角色,尋找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僅使自己活得幸福和快樂,更要因為我的存在,使周圍的人感到幸福和快樂!這也許是稻盛和夫的利他以及愛因斯坦的愛的一點啟示吧。

  《人為什麼活著》讀後感 篇8

  讀《人為什麼活著》有感拿到稻盛和夫寫的《人為什麼活著》這本書,就迫不及待的開始從頭讀起。展開扉頁,是稻盛和夫先生的個人履歷,一生可謂步步向上。再看到三則推薦序,已可知此書讀起會獲益匪淺。

  讀到具體的內容,主要是體現人生追求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每個人追求的目標與方向往往不是相同的,這也體現一個人的人生規劃與價值。其實很多時候,一個人會面對很多抉擇,不同的選擇也許通往不同的人生。人從出生,家庭暫無法選擇,但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升學、就業、結婚、事業等等都是考驗人的奮鬥方向與人生的規劃。當初,在我進入公司之前,性格內向,不愛與人打交道,和很多同齡人在一起,總被認為不夠成熟,也就是心智不夠成熟。

  進入公司之後,因此也遇到過挫折與失落的時候,但周圍領導與同事的幫助讓我逐步走出了困境,學著讓自己成長。也許,今天的我不是樣樣都做的很好,但比起以往,在家人和親戚朋友的眼中已有了很大的進步與改變,自己也明顯的感受到了。其實,人生就是不斷提升心智的過程。書中還特別這樣寫道:“並非只有失敗才是考驗,成功同樣也是一種試練。??有人成功了,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態度變得傲慢無禮,這就表示其人性墮落了;但也有人成功了,同時領悟道單憑自己無法有此成就,因而更加努力,也因此進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人性。??無論成功或失敗,真正的勝利都能利用造物主給予的機會,磨練出純淨美麗的心靈。”自覺、自知、自信、自強、自勝(大愛),這是心智成長的過程。這個過程的起始是一種責任自覺,是一種使命意識的發現和迴歸,而自最後一個環節則是大愛,這也是新一輪自覺地開始。

  另外書中的一點讓我感觸很深,就是“秉持利他之心而活”。在公司,這點我感觸頗深。公司一直秉承的人員培養就是幫助別人成長,也是促進自己的成長與進步,這樣就避免了像以前的老師傅教徒弟總是擔心徒弟會取而代之。在自己帶員工的過程中,自己也會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並不斷的進步,培養了新員工可以與自己並肩奮鬥,同時個人的管理與人員培養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中間也許有挫折與困難,但經歷了、解決了,也就是人生的無限財富。

  感恩與利他的心態,讓自己少煩惱、幸福人生。正如稻盛和夫所說,一個人低落的情緒也會對一個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損害,樂觀地看待每一件事情,不論結局如何,最起碼我們贏得了經驗和保持樂觀的心態,因而心懷感恩、欣然接受這個考驗。換句話來說,事已如此,生氣並無用處,又何必拿別人的錯懲罰自己?所以,還不如一笑而過。或許,我們可以學習作者避免煩惱的一些方法:如果有時間去煩惱,就比別人更加努力地工作;保持謙虛絕不驕傲;每天自我反省,反省並不是意味著每天煩惱一下;以知足、感恩之心而活;秉持利他之心而活。

  《人為什麼活著》讀後感 篇9

  人為什麼活著?應該怎樣活著?其實在某些方面,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可以互通的,雖然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法準確地面面俱到地回答。但看完這本書,至少有一個原先就有的觀點被再次鞏固和強化,那就是:勤奮努力地工作,用樂觀積極、與人為善的心態好好活著。

  首先一點,勤奮。按稻盛和夫書中的定義來說:勞動的目的不應僅取得糧食、免於飢餓,也是為了鍛鍊人類的心智,如果每個人都勤奮努力,就能夠培養出美好的心智,讓人變得更完美。

  我認同這個觀點,我們都不完美,但都可以努力讓自己更完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想,努力勞動在給我們帶來物質回報的同時,確實帶來了精神上的收穫,雖然在勞動的過程中,我們不免抱怨、煩惱,心情鬱悶,但當事情過去後再回頭看,或許這其實也是一個修煉心智的過程,正是因為有好多好多這樣的抱怨和煩惱,我們才逐漸變得成熟,變得穩重,變得能獨當一面了。

  當然,努力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也該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與人為善。稻盛和夫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要保持謙虛真誠的態度,儘量少摻雜個人主觀意識,秉承他人之心看待所處的局面。

  正如稻盛和夫所說,當一個人低落的情緒也會對一個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損害,樂觀地看待每一件事情,不論結局如何,最起碼我們贏得了經驗和保持樂觀的心態,因而心懷感恩、欣然接受這個考驗。換句話來說,事已如此,生氣並無用處,又何必拿別人的錯懲罰自己?還不如一笑而過。我們也可以學習作者用這幾種方法:

  1、如果有時間去煩惱,就比別人更加努力地工作;

  2、保持謙虛絕不驕傲;

  3、每天自我反省,反省並不是意味著每天煩惱一下;

  4、以知足、感恩之心而活;來避免煩惱的。

  《人為什麼活著》讀後感 篇10

  在公司的組織下,拜讀了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為什麼活著》,相比前面讀過的《活法》、《幹法》、《六項精進》,這本書更能系統的體現稻盛先生的思想精髓。人為什麼活著?也就是人生的目的是什麼,稻盛先生說,人生的目的在於“提升心、磨鍊靈魂”,使自己的心靈純潔,如何才能磨鍊靈魂?就稻盛和夫本人而言,他27歲創業,當時京瓷是一個新生的弱小的企業,又處於不景氣的經濟環境之中,而他自己是做技術出身不懂得經營,在這種逆境之讓京瓷公司生存下來乃至逐漸發展壯大,靠得是什麼?稻盛和夫用自己的經歷說明如何在逆境中求得生存,這是需要我們去不斷思考的一個重要話題,稻盛先生將逆境作為提升他心智的過程。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在逆境中生存。

  書中開篇講到稻盛與我國著名企業家王石的對話,王石問到稻盛先生的經營秘決是什麼,這個問題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想要問的問題,而稻盛先生從自己經營的經歷回答了這個問題:“不管環境怎樣變化,我都竭盡全力、拼命工作,也就是日日夜夜持續地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他這個所謂的秘決不能稱之為秘決,因為每個人都能做到,即使沒有經營才能,只要有熱情和拼搏精神,誰都可以做到。稻盛先生舉了明治維新時期傑出人物西鄉隆盛的例子,他對明治維新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西鄉出生於日本的一個下級武士家族,小時候被視為一個“中看不中用的孩子”,沉默寡言、不善言辭,不能溶入群體,曾經在進退兩難之際為了義氣選擇投江自盡,之後幸運的被救,同時經歷過流放及牢獄之災,這些艱苦的環境,西鄉仍然一步一步堅持了下來。長大後成就了偉大的事業,稻盛認為其主要因素是因為小時候經歷了種種逆境。相對地我們從來不曾發現那種從小未曾受苦、不需要辛苦工作,長大以後卻能成就偉業的例子,因為這種人往往一遇到困難就被打倒了。稻盛先生還舉了著名的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例子,他小學四年級時學道中落,被迫輟學去當學徒,但是這種逆境松下並沒有因此氣餒或自怨自艾,他儘可能努地工作,只希望得到發展。正因為年輕的松下能夠不畏逆境,用樸實、開朗、健康的心態拼命努力工作,日後才創立了有名的松下集團。中國歷史上不乏這種例子:每個朝代更迭,開國帝王艱難的經歷,到最後在好逸惡勞中亡國正是說明了逆境的生存是人類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

  公司在今年的海洋王報第11期以做勇敢的《“海燕”,不做膽小的“企鵝”》為題倡導我們學習在逆境中求生存、發展,面對目前國內國際各種經濟環境挑戰,我們要做勇敢的“海燕”,主動迎接挑戰,不能做膽小的“企鵝”,時刻都不能丟失目標。我們目前無論工作環境、資源比起稻盛、松下他們經營時面對的困難要好得多,我們沒有理由逃避困難。

  今年供應鏈管理部開始實施自主經營,對產品的準時交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對各種經營產生的損失需要供應鏈自己承擔。作為工藝質量部,這好比雙刃劍,即要滿足快速交付,又保證產品質量的可靠性,在面對這種環境,我們沒有消極對待,透過不斷識別關鍵控制點,抓住產品質量控制要點,牢牢圍繞產品可靠性開展工作,在LED產品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我們對電子產品的檢測重新制定的管控要求,保證電子驅動類產品的可靠性,改變過去只注重現象管理的做法,在縮短交付週期的同時,保證產品的可靠性,這項工作也是我們今後長期堅持的工作方式。面對困難、逆境時我們都應該積極應對,這樣才能夠不斷的進步,我們員工也能得到成長。

  《人為什麼活著》讀後感 篇11

  在這次暑假前學校為了豐富我們學生的暑假生活,給我們發放了很多有意義的文學著作。我拿到的則是稻盛和夫的《人為什麼活著》這本著作。其實自己也一直想讀讀這位日本名人的著作,體會一下他與普通人不同的精神世界。

  這本書主要是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從宇宙、心智、慾望、人類的本性、人生的考驗、苦惱與憎恨、共生與競爭等多個維度深入探討了“人為什麼活著”這一哲學基本命題,並由此展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與經營智慧,揭示了企業永續經營、基業長青的奧秘所在。本書是寫給每一位中國企業家的心靈讀本,是企業家的人生與經營指導書。

  雖然我不是一位企業家,只是一位很普通的學生,但這本書對於我以後的人生、職場,以及我對夢想追尋的道路有著指引方向的重要作用。其實人為什麼活著?是一個人生目的。有些人活著,他等於死了,因為他只是得過且過,機械性的度過每天。而有些人死了,他卻等同於活著,因為他的靈魂還在不斷的追尋著。稻盛和夫認為人從生到死這期間,怎樣把靈魂變得純潔,這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成功和失敗、幸運和災難,人生中遭遇的一切事情都可看作上蒼對我們的考驗,是上蒼給我們的“提升心性、磨練靈魂”的機會,因此我們要由衷感激。這一觀點是存在宗教信仰的。

  其實,我自己就簡單的認為,人為自己活,也為別人活。為自己活是,生命是我們自己的,它來之不易,作為一個人是有思想有追求的,在人生路上我們只有懷揣著夢想,經歷一些磨練,才能使自己生命更有價值。而為別人活是,社會是一個由多個人組成的大家庭,我們生存的物質條件也是他人創造的,都是相互依存的關係,所以說我們也是為別人而活的。

  稻盛和夫還分享了他事業成功的秘訣,就是:有堅定的經營哲學,並將之與員工共享。我想這也是很多企業家要學習的地方。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很員工的關係都是比較和諧的。還有對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人生·事業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這也是上次去格萊美公司時老總和我共同解析的人生方程式,他也是經常拜讀他的著作。成功的人總是不斷的借鑑,所以我們要想提升我們的境界也要經常讀好的名人著作。

  這本書讓我收穫很多,我想我還會繼續讀稻盛和夫的著作。

  《人為什麼活著》讀後感 篇12

  近日,一氣呵成讀完了稻盛和夫先生所著的《人為什麼活著》,感觸頗深。稻盛和夫先生是全球知名的企業家,一人建立了兩家“世界500強”的企業,可謂成功者的典範。可是讀先生的書,卻感受不到絲毫成功者的霸氣和盛氣凌人,反而像和一位和藹的長者對話,溫和的話語像汩汩清泉流過,盪滌我的心靈。

  《人為什麼活著》是一本哲學書,是稻盛和夫先生對自己人生和事業的總結和提煉,處處閃耀著佛學思想的火花。通讀此書後,我對以下幾點感觸頗深:

  首先,稻盛和夫先生主張人的肉體和意識是可以分離的。對這個觀點,我在初讀時是有些抗拒的。因為從小到大,我的腦子裡一直被灌輸著唯物主義,對於意識獨立於肉體之外這種觀點一直認為是錯誤的。但讀到後來,我漸漸領悟到其實課本里的東西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很多反科學的現象不斷髮生,無法用唯物主義的觀點加以解釋。就像先生所說:所謂科學,不過是目前能力所及所瞭解的有限事實罷了。因此人的肉體和意識相分離並不荒謬。或許現在可能並不能透過某種方式驗證,但我已經不在骨子裡敵視這種觀點了。

  其次,稻盛和夫先生相信輪迴。輪迴本是佛教的重要思想,在中國更是被經常看做迷信。但透過先生的論述,使我相信: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個不斷修煉自己心智的過程。很多人其實並沒有實現所謂的成功。但只要我們心存善念,不斷健全心智,即使在活著的時候並沒有完全實現目標,我們也可以透過輪迴的方式繼續修煉,從而完成人類的進化。

  再次,稻盛和夫先生認為,為了提升人性,人應該努力。這包括:

  1、剋制自己,壓抑我執、自私之心的“持戒”;

  2、在世事無常、大起大落的人生中忍耐的“忍辱”;

  3、全心全力工作的“精進”。雖然,這些略帶佛教色彩的用語略顯晦澀。但我還是可以體會出人如何才能健全心智、提升人性。首先,要有大愛,要有為這個世界盡一份力的慾望;其次,要有約束。人畢竟不同於一般動物,人必須要有擔當,要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再次,要耐得住。人生道路跌宕起伏,既不能在一帆風順時趾高氣揚,也不能再陷入低谷時一蹶不振;最後,要努力工作。工作不僅僅是自己謀生手段,要把工作當做藝術品來做,不僅要認真負責,而且要精益求精。因為全心全力的工作往往收穫的結果要遠遠大於純物質帶給你的幸福。

  最後,稻盛和夫先生認為年輕時吃苦是人生的寶貴財富,是成功人生的必要條件。因此,我體會,雖然工作中我們經常會感到苦不堪言,但如果我們將之視為成功道路上必須經過的臺階,那麼在克服這些困難時,我們的心態或許會有改變。

  以上就是我讀《人為什麼活著》的幾點感悟。很多人將此類書視為心靈雞湯。

  《人為什麼活著》讀後感 篇13

  人為什麼活著?應該怎樣活著?其實在某些方面,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可以互通的,雖然,我還沒法準確地面面俱到地回答。但看完這本書,至少有一個原先就有的觀點被再次鞏固和強化,那就是:勤奮努力地工作,用樂觀積極、與人為善的心態好好活著。

  首先一點,勤奮。按稻盛和夫書中的定義來說:勞動的目的不應僅取得糧食、免於飢餓,也是為了鍛鍊人類的心智,如果每個人都勤奮努力,就能夠培養出美好的心智,讓人變得更完美。

  我認同這個觀點,我們都不完美,但都可以努力讓自己更完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想,努力勞動在給我們帶來物質回報的同時,確實帶來了精神上的收穫,雖然在勞動的過程中,我們不免抱怨、煩惱,心情鬱悶,但當事情過去後再回頭看,或許這其實也是一個修煉心智的過程,正是因為有好多好多這樣的抱怨和煩惱,我們才逐漸變得成熟,變得穩重,變得能獨當一面了。

  當然,努力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也該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與人為善。稻盛和夫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要保持謙虛真誠的態度,儘量少摻雜個人主觀意識,秉承他人之心看待所處的局面。

  正如稻盛和夫所說,當一個人低落的情緒也會對一個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損害,樂觀地看待每一件事情,不論結局如何,最起碼我們贏得了經驗和保持樂觀的心態,因而心懷感恩、欣然接受這個考驗。換句話來說,事已如此,生氣並無用處,又何必拿別人的錯懲罰自己?還不如一笑而過。我們也可以學習作者用這幾種方法:

  1、如果有時間去煩惱,就比別人更加努力地工作;

  2、保持謙虛絕不驕傲;

  3、每天自我反省,反省並不是意味著每天煩惱一下;

  4、以知足、感恩之心而活;來避免煩惱的。

  《人為什麼活著》讀後感 篇14

  稻盛和夫認為“人生的推動力是命運,人生的橫軸是因果報應法則,心生念,念生因,因生果,長遠視之,因果必相合。”

  人各有命,相信命運的存在並不是什麼迷信,反而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生,從而明晰生存之道。稻盛和夫以他一生的人生經驗告訴我們,否定命運,徒勞無益,豈止無益,甚至可能有害。

  也許在這個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中很多人不相信命運,更不會相信所謂的因果報應,稻盛和夫認為因果報應的“果”,有時候可能立現,但大多很難如此,倘若將時間跨度延長,20年30年來看,存善念,行善事,必得善果;動惡念,行惡事,必有惡報。

  稻盛和夫的觀點也許有人看了將信將疑,嗤之以鼻,而隨著年齡逐漸增加,越發相信了,相信本身就是一個信念,我們可以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我們的內心不能沒有信念,信念會支撐我們度過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人生。

  心生念、念生因,我們就會經常查思自己的思想,我們是否時常在抱怨,我們所做的事情是否有利於他人,有沒有盡心盡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古今中外的各種宗教、學派、思想等很多很多,然歸納起來很簡單,都是教導人們要“積德行善”,大道至簡,可是真正通達的人卻不多。

  稻盛和夫是很推崇《了凡四訓》的,命運法則與因果報應法則兩相呼應,雖說命由天定,因果報應法則的力量足以改變命運,正所謂向善、行善,必得善果。

  《人為什麼活著》讀後感 篇15

  近期黃總給我們推薦了《人為什麼活著》這本書,從名字上就把我鎮住了,作者取了這麼一個大的名字作為書名,同時也是提出一個廣闊的思考話題,不是一般人能駕馭的,稻盛和夫確實不是一般人,《人為什麼活著》我是第一次讀,讀了之後感觸很深,不由得去了解作者生平。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鹿兒島大學工學部畢業。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Kyocera),52歲創辦第二電電(原名DDI,現名KDDI,目前在日本為僅次於NTT的第二大通訊公司),這兩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進入世界500強,兩大事業皆以驚人的力道成長。在日本四大“經營之聖”(另三位分別是松下公司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創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中,他是年齡最小(也是目前唯一在世的)而被尊為“聖”的。

  事業成功之餘,稻盛和夫1984年創立“稻盛集團”,同時更創設「京都賞」,每年表揚對人類社會發展具有卓越貢獻的人士。此外,並出任以年輕一輩經營者為招收物件的「盛和塾」校長,培育新世代經營者不遺餘力,其經營哲學被日本企業界奉為圭臬。主要著作有《稻盛和夫的哲學》、《企業家成功之道》、《追求成功的熱情》、《敬愛天人》、《愣頭青的自傳》、《稻盛和夫的應用哲學》、《你的願望一定能夠實現》等。

  我一直是一位喜歡營銷的青年,拜讀過諸多企業家的成功之路,對馬雲、柳傳志、牛根生、史玉柱等非常佩服。但讀了《人為什麼活著》,瞭解了稻盛和夫之後,感嘆自己的視野亟待開闊啊。作為一個企業家,稻盛和夫能在有生之年經營兩家公司進入世界500強,不僅在管理上有所成就,在管理著作方面也有這麼多的貢獻,令人心生佩服。

  我們每日忙於各自所從事的工作,對於工作中的得與失,成與敗,往往會鑽進這種表象的簍子,而忽略了站在簍子的外面,進行總結,思考人性。

  稻盛和夫在工作管理之餘,撰寫了眾多的管理文獻,給我們的成長提供了不少幫助,給其他企業家也同樣具有參考借鑑。

  他在書中提出了一種論點:成功同樣也是一種試煉,在書中稻盛和夫的這句話可謂一語驚人。許多中國一線企業家,可以經受任何艱難困苦的煉獄,卻偏偏經受不住成功的磨難。問題在於,他們沒有像稻盛和夫那樣認識到“人生與經營活動是相通的”,沒有回到人生和心靈脩為的原點去經營企業。其實,正如稻盛和夫在本書中竭力闡發的:人生中信奉的哲學與經營管理中行之有效的哲學如出一轍。

  稻盛先生的哲學並不是在他成功和成名以後才總結出來的,在他創業之前,在一家虧本企業當科長時,他就已經在工作實踐中開始探索人的心態同人生和工作結果之間的關係。當他創業後,就把自己在經營以及生活實踐中一點一滴的感悟記錄下來,彙編成“京瓷哲學”(後又被別人稱為“稻盛哲學”)的小冊子,發給員工學習,並與員工一起在實踐中貫徹。

  稻盛先生在經營實踐中悟出了“稻盛哲學”,並把“稻盛哲學”忠實地貫徹於經營實踐,使事業獲得巨大發展。又把在發展中的新的實踐經驗再提煉,進一步豐富了“稻盛哲學”。50年間不斷迴圈,使經營和哲學,理論和實踐達到高度的、近乎完美的統一。

  2008年10月28日馬雲先生專程去日本京都向稻盛先生請教“企業家靈魂的問題”,實質上就是這個人生目的問題。

  人為什麼而活著呢?認真提出和思考這樣問題的人並不多,我們芸芸眾生只是活著或想著要比別人活得更瀟灑,至於究竟為什麼活著,生活的意義何在?似乎不必考慮,想思考也深入不下去。有些人甚至迷失了人生目的,因而誤入歧途。

  稻盛先生說:人生的目的在於“提升心性、磨練靈魂”,或者叫“淨化心靈”、“純化心靈”、“提高人性”、“提升人格”等等,都是同意語。再換一種說法,人生目的在於“為世人、為社會做奉獻”,因為只有心靈純潔、人格高尚的人才能一輩子為別人、為社會做貢獻,而不計較自己個人的得失。

  稻盛先生認為,只要堅持“想好事做好事”,將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人生一定會出現轉機,甚至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命運的走向。

  正因為他將“因果報應法則”變成了信念,並在實踐中忠實地貫徹,使他對事物的判斷變得很簡單,他的人生和事業很順利地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因果報應是佛家經典,作為共產黨員,我不信佛,但是我們應該行善,與人為善,為客戶著想,為公司著想,善待客戶,對消費者以誠相待,客戶能把貨銷出去,為消費者做好服務,消費者形成口碑宣傳,帶動銷售,渠道建立了,基礎打牢了,生意才會好,企業才能持續長久發展。

  資訊時代,我們應該找時間為自己充電,理論先行,提高修養,做一名優秀的員工,做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

  《人為什麼活著》讀後感 篇16

  有的人死了,我們還活著,這是一種幸福。活著的人都會說出這樣漂亮的話:人不能苟且偷生,更不能虛度光陰。“人為什麼活著”,一直是一個深刻的哲學問題,想必很多人都自問過。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和不同的人生境遇,我們往往會如此問“人為什麼活著”?在物質生活高度發達的今天,酒足飯飽之後,還有多少人腦袋裡會閃過“人為什麼活著”、“我還能做些什麼”等問題。

  看了日本稻盛和夫《人為什麼活著》一書後,我把人為什麼活著理解為人應該怎樣活著,人短暫而有漫長的一生,應該這樣活才有意義、有價值,那就是:勤奮努力地工作,用樂觀積極、與人為善的心態好好活著。

  首先,要勤奮努力工作。

  按稻盛和夫書中的定義來說:勞動的目的不應僅取得糧食、免於飢餓,也是為了鍛鍊人類的心智,如果每個人都勤奮努力,就能夠培養出美好的心智,讓人變得更完美。

  稻盛先生認為,只要堅持“想做事做好事”,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人生一定會出現轉機,甚至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命運的走向。正因為他將“因果報應法則”變成了信念,並在實踐中忠實地貫徹,使他對事物的判斷變得很簡單,他的人生和事業很順利地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認同這個觀點,我們都不完美,但都可以努力讓自己更完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想,努力勞動、勤奮工作在給我們帶來物質回報的同時,確實帶來了精神上的收穫。雖然在勞動的過程中,我們不免抱怨、煩惱,心情鬱悶,但當事情過去後再回頭看,或許這其實也是一個修煉心智的過程,正是因為有好多好多這樣的抱怨和煩惱,我們才逐漸變得成熟,變得穩重,變得能獨當一面了。

  其次,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1997年6月,稻聖和夫曾做過一次身體檢查,醫生告訴他患了上胃癌。他聽完以後,就像沒事一樣,淡淡了回應了一聲:“是癌症嗎?”然後馬上去本州島西側的岡山縣進行演講。而2009年,他仍然健康的到中國做過一次訪問。

  從這個事實中,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其實,人就像一臺機器,要不停地運轉,才能永遠轉動著,一旦機器停止轉動,就會生鏽,甚至變成廢鐵一堆。哪有機器不出毛病的,只要把它修理好了,就是一臺好機器;人也一樣,每個人都會生病,只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樂觀的面對生活,哪怕是癌症,你照樣能創造出新的奇蹟。人就應該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去活著,不管最終結果如何,都儘自己最大努力的態度去對待生命。也許你的人生態度是消極的,那就是渾渾噩噩地過完這輩子,這是人生的一大悲哀;也許你的人生態度是積極向上的,那你將在人生舞臺的每個階段會創造無數的精彩,這是人生的一大幸福。

  其實,面對很多事,面對自己的人生,你的態度很重要。當自己遇到一件很棘手的事後,態度決定了最終的結果。人的一生也許有很多的不如意,有很多不經意的坎坷,我們選擇的不應該是放棄或是逃避,而是尋找問題的癥結,不管結果如何,你都應該正視,你都應該迎面直對。正如稻盛和夫所說,當一個人低落的情緒也會對一個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損害,樂觀地看待每一件事情,不論結局如何,最起碼我們贏得了經驗和保持樂觀的心態,因而心懷感恩、欣然接受這個考驗,這比什麼都重要。這就是人為什麼活著最起碼的一種態度。

  再次,要與人為善。

  與人為善是人際交往和工作中處理各種關係,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京瓷創業之初,僅僅是一個日本名不見經傳的小廠,如何在短短几年,經過篳路藍縷到達全球500強?稻盛和夫告訴我們非常淺顯易懂與非常簡單的道理,放眼全球,服務社會,貢獻人類。稻盛和夫沒有圍繞斤斤計較和蠅頭小利,堅持與人為善的原則,帶領十幾人的員工拼搏奮鬥,勇往直前。只要心存善念,處處行善,命運將會被導往好的方向。我們不要急於求成的追求物質享受,而忽略精神的追求。稻盛和夫一生致力於善事,但是不求揚名於世界。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做的很多很多,勿以善小而不為,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個關心的笑容,一個友善的手勢,我們會處處有朋友,處處逢源。(林輝)

  《人為什麼活著》讀後感 篇17

  在拜讀日本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為什麼活著》一書的過程中,讓我領悟到了一些做人,做事,為人處世的道理。有些道理對我來說是全新的,尤其是書中管理者的一些理念。下面我就書中“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中的核心概念中“以心為本”的經營發表我的感想。

  書中第十三頁中有這樣一段話,他說,“我到現在所搞的經營,是一種以心為本的經營。換句話說,我的經營就是圍繞著怎樣在企業內建立一種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麼一箇中心點進行的。”......白手起家的稻盛和夫認識到,“雖然沒有比人心更易變、更不可靠的東西,但是一旦建立起牢固的信賴關係,那麼也沒有比人心更加可靠的東西。”.......“以心為本”的經營哲學歸根結底是在企業中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公司成員不再是受支配的僱員,而是具有主人翁意識的共同創造者。

  “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成就了今天的京瓷。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對於管理者,構建團隊凝聚力是多麼重要。一個團隊,小至兩人大到幾千幾萬甚至幾十萬人,如果沒有建立起牢固的彼此信賴的關係,很難想像這個團體能有生命力和戰鬥力。團隊管理者的重要任務就是怎樣在團隊中建立起心與心的彼此信賴,讓每個人都有主人翁意識,為了團隊共同的目標努力。正如《十兄弟折箭》的故事所講: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有十個兒子,但是這十個兒子互相爭權奪勢,一點都不團結。老國王擔心自己死後,他們會為爭奪王位而互相殘殺,這樣下去,國家一定會四分五裂。有一天,他把這十個兒子叫到跟前,給十個兒子每人一枝箭,讓他們折斷。十個兒子輕輕一折,不費吹灰之力就把手中的箭折斷了。國王又給十個兒子每人十枝箭,這十枝箭是緊緊捆在一起的,這回,十個兒子不管怎麼使勁,沒有一個人能折斷捆在一起的十枝箭。這時,國王說話了:“你們就像這十枝箭,如果只憑一個人的力量,很容易被打敗,而大家團結在一起,就會像捆緊的筷子,力量才強大。”十個兒子恍然大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團結在一起,力量才是最大的。

  團隊的管理者應該懂得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賴的關係是多麼的重要。因為,信賴可以創造出美好的一切,信賴也直接決定了團隊的戰鬥力、生存能力。而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需要管理者心中有愛,用愛走進人的內心,用真誠融化心中的壁壘,用激情帶領團隊去成就夢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