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送水工作方案(精選6篇)

抗旱送水工作方案(精選6篇)

  具有強導向性是工作方案的特點之一。當提出某個專案時,為了領導更好的決策,我們需要準備多份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寫哪些內容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抗旱送水工作方案(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抗旱送水工作方案1

  為進一步落實抗旱措施,安排部署全區抗旱蓄水、抗旱保供水工作,保障枯水季涉農街道部分偏遠村組生活生產用水,針對汛期松華壩水庫水源區降雨分佈不均、降雨偏少等氣象特徵,結合今年降雨量和蓄水趨勢,按照“先生活、後生產”的原則,制定盤龍區20XX年抗旱保供水應急實施方案。

  一、雨情、水情及旱情動態趨勢分析

  (一)20XX年雨情、水情

  據統計, 20XX年全區平均降雨量927.8毫米,較20XX年同期平均降雨量1079.9毫米少152.1毫米。水庫壩塘蓄水量1581.23萬立方米,其中7座小(一)型水庫蓄水量1260.53萬立方米、31座小(二)型水庫蓄水量195.7萬立方米,139座壩塘蓄水量125萬立方米。阿子營黃龍水庫、閘壩水庫等承擔生活、生產供水的水庫目前蓄水量已達到正常庫容,其中黃龍水庫蓄水88.5萬m3、閘壩水庫蓄水162.76萬m3,供水覆蓋片區供用水保障率較汛期前提升較大。

  (二)旱情動態趨勢分析

  盤龍區降雨量時空分佈極不均勻,年均降雨量852~1055mm,冬春乾季(11月至來年4月)降雨量佔年降雨量的12.6%,,夏秋汛期(5-10月)降雨量佔年降雨量87.4%,年蒸發量大於降雨量。20XX年,全區平均降雨量927.8毫米,較多年雨量偏少5.29%,加之降雨時空分佈不均衡、區域性單點暴雨突出,造成部分水源點匯水區徑流產水量不足,區域性高、偏遠村組龍潭泉眼等常規水源點來水量偏少。根據盤龍區20XX年度短期氣候預測,雨季於5月下旬至6月上旬開始,與常年相比為正常至偏晚,雨季開始前的春末夏初乾旱較常年偏重。乾旱持續發展將影響農村人畜飲水,對成熟晚的小春作物有一定影響,對大春作物特別是烤煙等育苗、栽播不利。20XX年1月1日至3月12日,全區出現6次小到中雨區域性大雨過程,平均降雨64.2毫米。降雨對減少蒸發和保持土壤溼度較為有利,但對庫塘蓄水作用不大。

  二、蓄供水形勢研判

  截止到20XX年3月12日,水庫壩塘蓄水量1445.52萬立方米,其中7座小(一)型水庫蓄水量1112.02萬立方米、31座小(二)型水庫蓄水量249.4萬立方米,139座壩塘蓄水量84.1萬立方米。其中承擔生活、生產供水的黃龍水庫目前蓄水46.81萬m3、閘壩水庫蓄水137.24萬m3,大石壩水庫蓄水463.38萬m3,供水覆蓋片區供用水保障率較20XX年末有所降低。因旱影響村組供水趨勢分析:若旱情較重,預計季節性資源缺水的95個村小組共21528人,需計劃調節供水及臨時拉水保供。

  三、保供水措施

  (一)水源地、水庫調供水措施

  一是抓好蓄水。各涉農街道和水庫管理單位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落實“一庫一策、一塘一策、一點(水池、水窖、水源點)一策”蓄水保水措施。有長流水可蓄積的水庫、壩塘,除有計劃供水外,一律只蓄水、不放水;無長流水可蓄,只能蓄積雨洪水的水庫、壩塘和水窖、水池,要抓住每次降雨形成的有效地表徑流水源,採取截、引、提、拉等措施蓄入水庫、壩塘及小水池、小水窖。動員、指導農戶建設和完善小水池、小水窖集雨設施,為小水池、小水窖截水、自流增蓄創造條件,確保20XX年4月30日前蓄滿率達到95%,區水務局、區農業農村局要加強對水窖、水池蓄水工作進行指導、檢查。

  二是嚴格計劃供水,厲行節約用水。承擔人飲供水水庫、壩塘、水源點要倒排用水時間,制定嚴格供水計劃和節水方案。

  三是水源乾涸的村組,組織運水車定時定點定量集中供水,同時動員群眾車拉馬馱運水,解決基本的生活用水。有水源的村組,採取蓄、引、提等多項措施增加水窖、水池蓄水。對部分年久失修的供水管道進行修復或改造,多方組織群眾用抽水機具等提灌解決。

  四是重點保障集鎮及學校(園)、衛生院、養老院、脫貧戶等重點單位、弱勢群體用水困難,對飲水特別困難(挑、拉水距離在1公里以上)的農戶定量配送飲水,確保不出現因乾旱缺水造成人畜無水喝的情況發生。

  (二)抗旱應急措施

  按照“先生活、後生產,先地表、後地下,先節水、後調水”的原則,從20XX年3月至20XX年7月,落實“總量控制、以量定供、分時段供水”抗旱應急措施,在時間上分兩個階段,每一階段根據雨情和水源情況適時進行最佳化調整。具體應急計劃如下:

  第一階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輕度乾旱期

  1.集鎮生活用水應急方案

  雙龍集鎮-躍進水庫(小二型)、松華集鎮-九龍吐水水源(龍潭泉眼水源)、滇源集鎮-大石壩水庫、阿子營集鎮-閘壩水庫和牧羊片區-黃龍水庫承擔供水。根據各水庫現有蓄水量,可供水至20XX年7月份。

  應急方案:滇源大哨片區主要由大哨麥地衝防滲工程供水,若因乾旱造成常規水源不足,啟動大哨渣拉箐抗旱應急(備用水源)工程提水補充水源解決臨時人飲困難。

  2.村組應急方案

  (1)農村生活供水。在用常規供水工程和農村人飲安全供水工程水源不足時,適時啟動已建成抗旱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及新建抗旱應急工程抽水、提水、引水保障人畜臨時飲水。

  (2)對偏遠無水源村組採取車輛拉水送水到村解決人畜臨時飲水,用於運輸人飲水的水車需對水箱進行消毒,保證水質安全。

  (3)重點保障滇源三轉彎村委會凸董箐、冷水溝小組,阿子營果東村等少數民族村、脫貧村人畜安全飲水和農業生產用水。

  應急方案:

  (1)雙龍、松華街道各準備1輛水車拉水保人飲。由街道統籌具體拉水車次和保障覆蓋範圍,保障生活用水35升/人·日以上。

  (2)滇源、阿子營街道各2輛水車拉水保人飲。由街道統籌具體拉水車次和保障覆蓋範圍,保障生活用水35升/人·日以上。

  第二階段:20XX年5月~7月重度乾旱期

  1.集鎮生活用水應急方案

  雙龍集鎮-躍進水庫(小二型)、松華集鎮-九龍吐水龍潭泉眼水源、滇源集鎮-大石壩水庫、阿子營集鎮-閘壩水庫、牧羊片區至馬軍片區部分人飲和農業-黃龍水庫承擔供水。根據各水庫現有蓄水量,可供水至20XX年7月份。

  應急方案:

  (1)阿子營街道嚴格管理、排程黃龍水庫,根據旱情和蓄水情況,及時控制壓減向非保障民生農業的耗水量大的耕種作物供水。

  (2)承擔人飲供水任務的小型水庫,到20XX年7月份後期水庫水位低於取水口高程的,若水質符合人飲標準,採取架設臨時水泵抽取死庫容入供水管道方式保障人飲;若水質不符合人飲標準,採取架設臨時水泵、淨水裝置抽取死庫容,經淨化後入供水管道方式保障人飲。龍潭泉眼水位低於抽水口以下,採取降低下沉抽水裝置取水保障人飲。

  2.村組應急方案

  因乾旱造成人均日用水量低於35升/人.天、並持續15天以上,人力取水水源距離超過1公里範圍的村組,組織車輛拉水送水到村解決人畜臨時飲水,用於運輸人飲水的水車需對水箱進行消毒,保證水質安全,其中:

  (1)雙龍街道組織2輛水車拉水保人飲。由街道統籌具體拉水車次和保障覆蓋範圍,保障生活用水35升/人·日以上。

  (2)松華街道組織2輛水車拉水保人飲。由街道統籌具體拉水車次和保障覆蓋範圍,保障生活用水35升/人·日以上。

  (3)滇源街道組織2輛抗旱水車、2輛森林消防水車,區消防救援大隊出動2輛消防水車拉水保人飲。由街道統籌具體拉水車次和保障覆蓋範圍,保障生活用水35升/人·日以上。

  (4)阿子營街道利用現有1輛抗旱水車和2輛森林消防水車,區消防救援大隊出動2輛消防水車拉水保人飲。由街道統籌具體拉水車次和保障覆蓋範圍,保障生活用水35升/人·日以上。

  3.農業重點專案應急方案

  (1)烤煙種植。預計20XX年種植烤煙21050畝,其中松華街道烤煙200畝、滇源街道烤煙3750畝、阿子營街道烤煙17100畝。預計從5月1日至5月31日期間21050畝烤煙需水量約21050×10m3/畝﹦21.05萬m3(每畝烤煙約1100株,每3天澆水1次,每次約1 m3,保苗至正式進入雨季後不再需人工澆水)。其中松華街道烤煙200畝、滇源街道烤煙3750畝澆灌水源條件相對較好,可採取就近抽水、拉水解決;阿子營街道17100畝烤煙主要靠黃龍等水庫和壩塘供水,若旱情較重將停止向供水管網沿線及馬軍片區供水。

  應急方案:

  農業重點專案應急方案,由區農業農村局結合農業生產工作制定。建議:一是啟動馬軍片區牧羊河張家壩泵站、杜家壩泵站從牧羊河提水保障馬軍片區烤煙保苗、移栽用水。啟動高倉、小衝泵站從牧羊河提水保障候家營片區烤煙保苗、移栽用水。二是提水泵站未覆蓋片區農業應急用水,由區農業農村局、街道統籌組織車輛拉水保苗。三是區農業農村局、涉農街道提前採取措施動員農戶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和建議實施水改旱等節水措施。四是分佈於牧羊河、冷水河生態防護林二級區範圍以外的重點農業專案,水源由閘壩水庫灌區、大石壩水庫灌區供給。

  四、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

  1.按照區政府辦公室《關於成立盤龍區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委員會的通知》(盤政辦通〔20XX〕123號),區防汛抗旱指揮部統一指揮、協調抗旱應急工作,解決抗旱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做好全區抗旱應急相關工作。

  指揮長:

  常務副指揮長:

  副 指 揮 長:

  成員單位包括:區委宣傳部、區發展改革局、區教育體育局、市公安局盤龍分局、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審計局、市生態環境局盤龍分局、區農業農村局、區水務局、區商務和投資促進局、區城市管理局、區衛生健康局、區應急管理局、區氣象局、盤龍消防救援大隊、世博消防救援大隊,拓東、鼓樓、東華、聯盟、金辰、青雲、龍泉、茨壩、雙龍、松華、滇源、阿子營街道辦事處。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姜以才同志擔任,副主任由余兵文同志擔任。

  成員單位及抗旱職責:

  根據結合抗旱工作需要,城區街道辦事處配合對接涉農街道做好抗旱應急工作。涉農街道結合轄區抗旱實際,組織抗旱成員單位、社團組織及企業、用水合作戶成立一支不少於30人的抗旱服務隊伍,採取蓄、截、調、引、提、拉等多種措施抗旱保供水,同時激發內生動力,組織、動員受旱群眾積極開展抗旱自救。把抗旱減災救災各項措施落實到村、到戶、到人,切實減輕旱災造成的損失。

  區應急管理局負責抗旱期間的應急救援協調工作,做好災情核查、損失評估、救災捐贈、救災款物的管理、分配和監督使用等災害救助工作。

  區發展改革局負責指導抗旱規劃和建設工作,負責抗旱設施建設的投資計劃安排和計劃執行的監督管理,保障受災地區的糧油供應。

  區教育體育局負責開展節約用水教育工作,協助屬地街道做好各類學校、幼兒園師生用水,確保學校、幼兒園開展正常教育教學工作。

  區水務局負責做好抗旱指導、農村飲水安全等水源工程和抗旱應急工程投資建設情況統計上報,落實綜合抗旱減災救災規劃相關要求,掌握當前庫塘蓄水動態和旱情發展趨勢,分析研判雨季前抗旱工作面臨的形勢,加強水源地、庫塘供水管理排程。

  區農業農村局負責做好農作物種植及受旱、受災及林業受旱、抗旱保苗工作的統計,制定農業生產抗旱應急方案,根據乾旱特點,組織農科技術人員深入農業生產一線提供抗旱技術服務,及時掌握旱情和作物生長情況,引導群眾採用非工程抗旱措施,提高抗旱的效益,保障農產品供應正常和農民增收任務的完成。

  區民政局負責對因災造成暫時性生活困難且符合相應條件的群眾給予臨時救助,組織受理賑災捐贈。

  區財政局、區審計局負責做好抗旱救災資金的籌措、撥付和監管使用;

  區商務和投資促進局負責組織協調好抗旱油料和有關物資的'保障供應;

  區衛生和健康局(區疾病控制預防中心)負責做好旱區飲用水水源點及抗旱應急供水水源的水質檢測和消毒工作。

  市生態環境局盤龍分局負責按照水汙染防治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加強全區水源的水質監測,為生活用水安全提供保障。

  區城市管理局負責做好保障城鄉園林綠化抗旱保苗工作,並及時組織園林綠化車輛為受旱嚴重村組拉水送水。

  區氣象局負責做好氣象監測、天氣預報、災害性天氣預警及雨情通報等;抓住有利時機,適時開展人工增雨;及時對旱情動態和抗旱形勢進行氣象分析預測。

  區公安分局負責對旱區社會治安的管控,及時化解用水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協助有關部門妥善處置因抗旱引發的群體性治安事件。

  盤龍消防救援大隊、世博消防救援大隊負責做好正常備勤工作的同時及時組織車輛為災區拉水、送水。

  區委宣傳部負責做好蓄水抗旱宣傳引導工作,正確引導輿論導向,充分調動各級組織及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到抗旱保供工作中來。

  2.領導幹部分片包乾,落實抗旱行政首長負責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和《雲南省抗旱條例》等相關法規規定,各涉農街道辦事處要實行蓄水抗旱領導幹部分片包乾負責制,副科以上領導分片包乾到村(居)委會、一般幹部分片包乾到村(居)民小組,具體負責村、組蓄水抗旱工作,及時瞭解掌握水情、旱情動態,幫助村、組研究制定科學蓄水抗旱方案,指導村、組開展好抗旱保民生工作。

  3.成員單位掛鉤聯絡,增強蓄水抗旱針對性和實效性。由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各成員單位結合各自掛鉤聯絡的村(居)委會,同步掛鉤開展蓄水抗旱工作。具體負責指導、督促和幫助掛鉤聯絡的村(居)委會、村(居)民小組開展蓄水抗旱工作。各成員單位按照抗旱職責,切實深入掛鉤聯絡村(居)委會、村(居)民小組一線,根據乾旱動態情況及抗旱實際,指導掛鉤聯絡村(居)委會、村(居)民小組有針對性地制定實用、管用、可操作的抗旱應急供水方案;督促街道辦事處、村(居)委會、村(居)民小組抓好抗旱保供水措施的落實;加大抗旱人力、物力及經費投入,積極向上級對口部門爭取資金、物資支援,幫助掛鉤聯絡村(居)委會、村(居)民小組解決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調水、提水、抽水、送水經費不足等實際困難。

  (二)資金、物資裝置保障

  1.20XX年區級年初預算安排抗旱經費36萬元,主要用於人畜飲水正常供給。

  2.適時調集防汛抗旱物資裝置,全區12個街道、101個社群儲備有移動泵站、發電機、抽水機共372臺,其中雙龍街道24臺,松華街道31臺,滇源街道50臺,阿子營街道36臺,抗旱送水車輛2輛(具體見附表:20XX年盤龍區抗旱物資統計表)。各街道要安排專人對區級配發及自行採購的抗旱裝置進行維護保養,確保裝置能正常使用。

  3.盤龍消防救援大隊、世博消防救援大隊分別準備2輛消防救援水車備勤,若消防救援水車用於拉送水解決人飲,需對水箱進行消毒,保證水質安全。

  (三)工程措施

  加快抗旱供水提升工程建設。抗旱水源工程以小型水庫工程、引調提水工程(含連通工程和其他配套工程)為主。小型水庫工程必須具有常規供水和抗旱供水雙重任務。連通工程和其他配套工程主要為實現乾旱期轉換供水物件,以保障乾旱期重點物件的基本用水需求。工程建設規模按照乾旱情形下,以持續3個月保證工程覆蓋範圍內居民生活用水30~40 升/人·日,基本口糧田20~30 m3/畝為標準確定。

  工程要續建工程和新建工程列入:

  1.抓好在建專案。

  (1)加快推進20XX年盤龍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松華集鎮水廠建設),確保4月30日前完成;

  (2)滇源街道大哨片區扶貧水質提升工程確保4月30日前完成。

  (3)阿子營馬軍過水洞抽水站建設工程確保4月10日前完成。

  2.抓緊推進新建專案。

  (1)加快啟動麥地衝供水工程;

  (2)開展盤龍區20XX年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

  (3)實施重點水源工程供水能力提升工程,開展黃龍水庫供水管道工程前期設計工作。

  3.加快推進20XX年“五小水利”專案實施,確保5月份完成建設。

  4.農業灌溉工程,結合水源工程情況,合理擬定農田水利專案並加快推進。

  (四)非工程措施

  1.區氣象局負責適時組織實施人工增雨,以增加水庫壩塘和水窯蓄水。計劃設定5個增雨作業點,其中松華街道辦事處設小河迴流1個作業點,滇源街道辦事處設麥地衝1個作業點,阿子營街道辦事處設法克頭、馬軍、甸頭設3個作業點。

  2.密切監測旱情動態,嚴格資訊報送。區氣象局、區水務局、區農業農村局,涉農街道密切監測雨情、水情和旱情動態,嚴格按照旱情報送制度,及時準確上報蓄水供水和旱情資訊。對出現人畜飲水困難的村組,要第一時間採取抗旱措施保證群眾的飲水安全,及時化解生活生產供用水矛盾。涉農街道和區級有關部門要認真執行抗旱資訊一週兩報度制,安排專人於每週二、週五12:00前將相關統計報表報送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統一彙總後上報。

  3.健全抗旱經費使用績效評價制度,凡屬國家財政資金投資、補助的抗旱應急工程專案和抗旱應急非工程專案,必須及時編制使用績效評價資料,於抗旱工作結束後1個月內報區水務局。

  五、工作要求

  (一)管好、用好各級財政安排的抗旱蓄水、引水、提水、抽水、拉送水資金,確保抗旱資金、物資及時撥付到位,保證專款專用、專物專用。

  (二)強化督促檢查,區水務局、區農業農村局定期、不定期深入一線,抽查、檢查水源區農村供水保障工作落實情況,對檢查中發現問題不及時整改的,報區目督部門督促整改。對敷衍塞責、弄虛作假、措拖不力、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的單位和個人,嚴肅問責。

  (三)區水務局抗旱應急值班電話:xxx

  抗旱送水工作方案2

  根據上級黨委、政府關於農村飲水安全保障工作部署,為切實解決全鄉農村群眾季節性缺水期間飲水困難,盡最大努力解決缺水群眾的生活用水問題,特別是確保缺水村屯群眾安全飲水有保障,全面抓好我鄉季節性缺水應急送水工作,結合我鄉實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把保障民生作為抗旱工作首要任務。加強抗旱水源排程,搞好抗旱指導,確保群眾活用水安全,為全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標

  透過制定和實施防汛抗旱預案,不斷強化防汛抗旱意識,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提高幹群防汛抗旱效率,在全鄉形成全民防汛抗旱的局面,達到防汛抗旱預期效果,把群眾的經濟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深入瞭解我鄉旱情不斷持續並有可能進一步發展蔓延的嚴峻形勢,廣泛動員全鄉社會力量和廣大群眾主動開展抗旱自救,自覺做好現有水源保護和強化節約用水意識。主動關注雨情預報,旱季期間如有降雨,及時透過廣電廣播、氣象小喇叭、進村入戶宣傳等辦法措施,組織發動群眾提早做好聚集雨水的充分準備,儘可能給水池蓄水。各村及時開展應急送水活動,想方設法給集中供水水池、家庭水櫃送水、灌水,解決全鄉缺水村屯群眾飲水困難。

  三、組織領導

  成立鄉季節性缺水送水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鄉水利站,韋江同志擔任辦公室主任,成員由潘安炳、楊劍、韋忠寶、唐景、覃喜組成。

  辦公室工作職責:負責瞭解和收集全鄉旱情,及時向領導小組和上級部門彙報,根據抗旱送水工作領導小組的指令,組織幹部群眾進行抗旱工作;與現場搶救組和上級有關單位保持聯絡;負責旱情的上報工作。

  四、精準摸底排查

  各村委會要立即組織開展一次全面排查,逐村逐屯開展拉網式排查,摸清本轄區群眾飲水困難情況,填寫水池(含集中供水、家庭水櫃)缺水情況統計表(附件),經鄉人民政府主要領導稽核簽字後,將排查結果分別報送自治縣水利局、自治縣應急管理局(防汛抗旱指揮部)。

  五、應急送水原則

  堅持按照“先生活、後生產,先節水、後排程,先重點、後一般”的原則,重點保證農村群眾基本生活用水,優先保證學校、村部供水;堅持區域性利益服從全域性利益。

  六、送水流程

  1.由缺水的村屯或農戶提出申請,並落實管理人員和蓄水池。

  2.鄉村幹部現場核實缺水情況。

  3.鄉季節性缺水應急工作領導小組核實。

  4.送水人員送水。

  5.村委幹部、受益群眾核實送水到位情況。

  七、送水水量及簽證要求

  為缺水農戶免費送水原則上每人每天35升(如農戶要求另外增加蓄水,費用自理)。鄉政府安排專人做好現場送水、灌水現場簽證工作(三方簽字確認),確保送水資料真實,群眾和師生認可。

  八、具體措施

  季節性缺水送水工作領導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幾個災情搶救小組:

  (一)值班組

  組長:

  成員:

  由鄉水利站、應急辦共同負責。值班室設在鄉水利站。負責收集各村委報來的旱情及災情等資訊,彙總彙報鄉黨政辦公室。

  (二)災情現場指揮小組

  組長:

  成員:

  主要職責:負責聯絡突擊送水工作小組,開展以下工作:

  (1)迅速掌握災情全面情況,制定旱情救助措施,現場指揮救災工作;

  (2)負責災情的收集、彙總、上報;

  (3)負責聯絡工作;

  (4)負責各組之間的工作協調。

  (三)突擊送水工作小組

  組長:

  成員:

  由鄉水利站配備2個水箱,根據實際工作需要,以向社會購買服務的方式租用車輛送水,在送水時需實行定量供水,同時向群眾大力宣傳節約用水,“一水多用”,保障群眾飲水安全。

  (四)後勤保障小組

  組長:

  成員:

  主要職責:

  (1)做好抗旱救災物資的採購、調運工作;

  (2)保證搶險救災物資及時運送到位;

  (3)做好搶救人員的生活安排。

  各工作小組要嚴格按照上級有關規定,嚴格履行職責,組織開展現場搶險救災工作。

  九、其他工作要求

  (一)各村委會要根據實際成立送水工作領導小組,並制定本村應急送水工作方案,明確責任分工,落實具體責任人,強力推進應急送水各項工作的落實,鄉直各有關單位嚴格服從季節性缺水應急送水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排程,確保全鄉應急送水活動順利開展,全鄉農村飲水保障工作取得實效。

  (二)各村委會要協調本轄區水量充足的屯協助缺水的屯供水,有水戶幫助缺水戶供水,做到互幫互租解決當前飲水困難期。

  (三)根據防汛抗旱預案,各村委會、鄉直各單位在得知災情後立即向季節性缺水送水工作領導小組報告,由領導小組根據災情做出決策,按各自分工和職責,各司其職,協調配合,迅速有序地開展搶險救災工作,確保群眾有安全飲用水。

  (四)各村委會、鄉直各後援單位要全程跟蹤各村、學校送水情況,每個水池和水櫃完成送水後必須由送水方、村幹部、接水戶(屯)負責人三方簽字確認,做到賬實相符。鄉水利站要全程跟蹤送水水源水質監測,確保送水水質安全。

  抗旱送水工作方案3

  為提高抗旱工作的主動性,有針對性的採取相應的抗旱措施,實現積極應對、沉著應對、科學應對、科學抗災,最大限度減輕旱災的影響和損失,維護全鎮社會穩定及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防大旱、抗大災的思想,自力更生,同心協力,共抗旱災,努力將災情損失降至最低程度,確保人畜飲水安全,維護農村社會大局穩定。

  二、組織領導

  成立三閣司鎮抗旱救災領導小組。

  政委: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抗旱救災辦公室,由丁加奇兼辦公室主任,負責抗旱救災具體組織實施。

  三、工作原則

  1、統一指揮、統一排程,分級分部門負責。

  2、預防為主,防抗結合。

  3、堅持因地制宜,村組統籌,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區域性利益服從全域性利益。

  4、堅持以人為本,社會穩定和諧,困難群眾飲水、生活保障。

  四、工作措施

  (一)迅速開展災情調查。駐村幹部和村幹部,深入村組開展旱情調查摸底工作,並將農作物受旱情況、幹部群眾開展抗旱工作情況及旱情每3天一次上報鎮抗旱救災領導小組辦公室。水利、農業、社會事務辦等部門要安排專人到各村調查瞭解旱情,並及時將統計核實情況上報。

  (二)認真抓好水源地特別是重點水源的保護管理。做好水質衛生安全檢測,管好水源地周邊衛生,防止飲水出現問題。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要切實履行職責,深入水庫、山塘,井地做好水源保護管理、衛生安全檢測,確保飲水安全。

  (三)抓好人畜飲水困難地方飲水輸送供應工作。各村(居)、相關工作部門認真組織車輛,抓好運水工具及其裝置的完善,對困難飲水地方進行運水供應,確保群眾生活飲水。

  (四)搞好晚稻及旱糧作物的種子供應。鎮農業服務中心要做好晚稻種子和秋玉米、紅苕等旱糧種子調運供應工作,力爭早稻損失晚稻補,水稻損失旱糧補。要求進一步搞好結構調整,進一步擴大水改旱面積,確保糧食穩定增產。

  (五)抓好森林安全。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拓寬宣傳渠道,認真落實責任,實行責任到山頭、責任到丘塊、責任到墳頭,嚴防森林火災。

  (六)切實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做好村與村、組與組之間跨區域調水的協調,確保水源得到最大有效利用,協調好因飲水等問題發生的糾紛問題,關注鰥寡孤獨、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為重點的飲水和生活問題,確保社會穩定和諧。

  (七)抓好後勤保障,確保抗旱救災有序推進。鎮預算4萬元抗旱救災經費,重點用於宣傳資料,電力、燃油以及困難群眾生活保障。

  (八)嚴格紀律,萬眾一心抗大災。在抗旱救災期間,鎮取消節假日和雙休日,杜絕無特殊情況請假現象,抗旱工作中所抽調的工作人員要服從指揮,認真履行職責。對工作中不服從統一指揮,翫忽職守的要嚴厲追究相關責任並做出相應的處理。

  五、深化認識,為全面奪取抗旱救災工作的勝利而努力工作

  抗旱救災工作是全鎮當前工作的頭等大事,事關全鎮社會穩定和民生問題,務必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充分認識並務實工作,各領導小組成員務必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樹立“防大旱,抗大災”的思想,正確分析旱情形勢,從思想、組織、應對措施和保障機制上制定抗旱預案,打一場抗旱救災攻堅戰。

  抗旱送水工作方案4

  目前,已進入6月中旬,根據以往的經驗推斷,我縣高溫季節已經來臨,從7月份起會出現連續高溫乾旱天氣,日平均最高氣溫可持續在37℃以上,對大量新植苗木、行道樹的成活率將造成嚴重的影響。為保護縣城的綠化成果,保障新植苗木花卉喬木的成活率,最大限度減少因乾旱造成的苗木損失,確保把園林處的抗旱工作落到實處,根據旱情發展情況及園林處工作實際,制定園林處抗旱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防大旱、抗大災的思想,同心協力,共抗旱災。

  二、工作目標

  在抗旱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分片負責,責任到人,科學調配,最大限度發揮灑水車輛作用,確保園林處各項抗旱工作任務的落實,保障新植苗木、喬木的成活率。

  三、具體措施

  1、成立園林處抗旱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園林處管轄範圍內的道路、綠地內苗木的抗旱工作。

  2、需呼叫抗旱作業車4臺。目前,園林處現有灑水車2臺,因2臺車都已老化,工作不正常,遠不能滿足全城抗旱工作需要,為做好此次抗旱工作,在發揮灑水車的最大功效下,滿足全城抗旱需要,還需抗旱作業車3臺。(晚班需要)

  3、抗旱作業車司機由環衛處派人,園林處安排工作任務。駕駛證必須是B照及以上,工作時間18:00—00:30。

  四、工作要求

  1、各園林工作小組應密切關注其管轄地段苗木旱情,發現異常應及時彙報。各小組組長及園林處小組負責人為管轄範圍內的抗旱工作第一責任人,負責旱情的監測上報並監管抗旱工作質量。

  2、園林處每天檢查抗旱情況,做好抗旱工作記錄並及時上報。

  3、每輛灑水車負責一個責任區,服從安排積極做好抗旱工作。

  4、每日工作時間分為早、晚兩個班,暫定為:上午5:30—10:30,下午18:00—00:30,遇特殊情況需調配時再另行通知。

  5、各路段責任人及灑水車輛應認真負責,服從抗旱領導小組統一安排調配,嚴格遵照灑水車工作時間要求,保證澆水質量,每日澆水數量應有記錄,不折不扣地完成承擔的抗旱工作任務。

  園林處的每個工作人員必須發揚吃苦耐勞、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風,以大局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團結協作,勇挑重擔,冒著酷暑,迎難而上。尤其是黨員幹部要發揮好模範帶頭作用,如旱情持續發展,我處將採取歇人不歇車24小時連續輪班抗旱。最大限度保證苗木花卉成活。做好抗旱工作。

  抗旱送水工作方案5

  以來,我鄉境內氣候一直乾旱少雨,小麥苗期嚴重受損,抗旱保苗工作迫在眉睫,根據市、縣要求,為確保明年午季豐收,立即掀起抗旱保苗高潮,為使此項工作落到實處,特制定如下方案:

  指導思想

  今年抗旱保苗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為主線,按照中央20XX年1號檔案要求,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確保社會穩定,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

  具體措施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當前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是抗旱保苗,它關係09年午季全鄉群眾的收成問題,是穩定工作的基礎,對此鄉黨委研究成立“垂崗鄉抗旱保苗領導小組”和“垂崗鄉抗旱保苗工作督察小組”,鄉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掛帥,分管同志具體抓,鄉紀委書記親自督察,要求全鄉黨員幹部一定要積極完成抗旱保苗工作,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完成全鄉小麥灌溉任務。

  (二)全民動員,強化宣傳

  採取一切措施,全民動員,利用各村公開欄、鄉組織宣傳車逐村宣傳,各主要道口、村口拉橫幅,開通各村廣播等措施,大力宣傳抗旱保苗的重大意義,使之全鄉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把全鄉人民全部動員到抗旱保苗工作中去。

  (三)合理排程水源,科學抗旱

  根據目前天氣狀況,結合我鄉各村各田塊旱情,採取先易後難,先近後遠等措施,確保正月十六前全鄉小麥全部澆灌一遍,澆灌的同時合理施肥。

  (四)加大投入,確保抗旱保苗順利推進

  結合國家對購買抗旱機械補貼的實際,鄉對各村的二級抽水站給予每站1000元的補貼,同時,若上級下撥抗旱油、電、化肥等物資,按實際抗旱面積分配。

  (五)強化督察,明確責

  為使我鄉抗旱保苗工作落實到實處,實行獎懲分明,鄉黨委政府研究制定了抗旱保苗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同時成立“垂崗鄉抗旱保苗督查組”,“技術指導組”實行鄉幹部包村,村幹部包隊組戶制度,實行每天一督察,一排名,對工作行動快、效果好的實行以獎代補,對工作不利貽誤抗旱時機給抗旱造成損失的,將按照有關規定追究有關責任人責任。

  幾點要求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各村要認識當前乾旱的嚴重形勢,不能靠天等雨,要主動出擊,打好抗旱保苗攻艱戰。

  (二)再一次起抗旱高潮,確保在上級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抗旱保苗工作任務,把群眾損失降低在最小的範圍內,確保人心安定,社會穩定。

  抗旱送水工作方案6

  今年以來,屏山鄉降雨量較往年同期水平減少,為有效應對當前重度乾旱氣候,確保缺水村屯群眾安全飲水有保障,全面抓好我鄉抗旱工作,結合我鄉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把保障民生作為抗旱工作首要任務。加強抗旱水源排程,搞好抗旱指導,確保群眾活用水安全,為全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以人為本,立足保障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抗旱的根本出發點,積極應對抗旱工作,千方百計把旱災損失降到最低,確保全鄉經濟持續發展和百姓生活安定。

  (二)堅持突出重點,分清輕重緩急。優先保障生產生活用水,努力提高抗旱水源利用率和效益。

  (三)堅持全鄉統籌,保障上下聯動。抗旱工作實行分級負責與部門負責相結合,以雅梨村隴浮屯和劉家村那料屯為重點,展開統籌合理排程。

  (四)堅持自力更生,動員全力抗旱。廣泛動員全鄉社會力量和廣大群眾主動開展抗旱自救。

  三、組織領導

  鄉成立抗旱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指揮全鄉抗旱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四、工作措施

  (一)組織全面排查

  1、對歷年人飲專案使用的排查。各村(社群)要組織村幹部對本村歷年來實施的人飲專案進行一次實地調查,重點檢視是否全部投入使用且正常執行,發現問題及早處理,確保專案正常執行。

  2、對人飲水源點進行排查。當前我鄉旱情已達重旱程度,部分飲水安全水源點水源枯竭的問題可能性較大,組織村幹部對所有村屯的水源點進行一次全面的實地調查,對水源點水源枯竭或水源點水量嚴重缺水的水源點,及時組織群眾尋找備用水源點。

  (二)應對措施

  1、組織開展送水。對排查出目前水源點水源已枯竭,短期內無法尋找新的備用水源點的屯,以村為單位,各村(居)委負責採取送水的方式,每天送水量要達到飲水安全保障的標準,確實保障群眾飲水安全有保障。

  2、組織實施應急飲水安全保障專案。一是對有備用水源點的屯,採取緊急措施實施應急人飲專案,透過從備用水源應急鋪設飲水管網、購置抽水裝置等措施,解決飲水安全保障問題。二是對沒有備用水源點的屯,由鄉政府牽頭,及時組織安排打井隊到點組織實施打井專案,並應急鋪設接水官網,解決飲水安全保障問題。

  五、工作要求

  (一)深化認識,高度重視。抗旱工作是全鄉當前工作的頭等大事,事關全鄉社會穩定和民生問題,全鄉幹部職工要切實認識當前旱情的嚴峻性。

  (二)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各村、各單位要按照分級負責的要求,儘快分解落實,責任到人。

  (三)各司其職,協調配合。各村、各單位要全力配合,嚴陣以待,服從命令聽指揮。

  (四)認真檢查,排除隱患。各村、各單位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一次認真細緻的安全隱患大排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建立臺賬,落實具體措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