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讀後感500字(通用10篇)

伊索寓言讀後感500字(通用10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伊索寓言讀後感500字(通用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伊索寓言讀後感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伊索寓言》,裡面的一個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名叫《兩個焦夫》。裡面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個焦夫,他有一位生病的老母親,他為了給老母親治病,每天都要上山砍柴。

  這天,他砍完柴後,把斧頭插在腰間,到水潭邊捧水喝,不料,那斧頭不小心掉到水裡去了,這可怎麼辦呢?水潭很深,自己又不會游泳,焦夫忍不住大哭起來。

  他的哭聲驚動了水裡的神仙,便問:“你怎麼了?”他鎮定下來後,把事情告訴神仙。神仙拿出一把金斧頭說:”這是你的斧頭。”“不,這不是我的。”

  神仙點點頭,又拿出一把銀斧頭,說:“這是你的斧頭。”“不,這不是。”

  神仙點點頭,拿出了一把鐵斧頭,說:“這是你的斧頭。”“對,”

  神仙看他這麼誠實,把三把斧頭都給了他,他回家把金、銀斧頭賣了,為母親治好了病,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個焦夫十分貪心,他知道這件事以後,他也跑到水潭邊,把斧頭丟水裡,大哭,神仙問他:“怎麼了”他說的和誠實的焦夫一樣,神仙說:“是這一把嗎?”“對,還有一把銀的,”他拿好兩把斧頭,轉身就走,一失足,掉水裡了。

  這個故事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貪心的人連生命都要賠上;勤勞、誠實、孝順的人,回過上好日子。

  伊索寓言讀後感2

  自從我讀了《伊索寓言》後,知道了許多小故事和一些做人的道理,教會了我們怎樣去判斷人生對、錯。

  這裡面有許多小故事,也有許多道理。裡面教了我們謙虛不能驕傲等等的道理,我就講一個謙虛、驕傲的例子吧:在荒涼的沙漠裡,有一個隊伍,隊伍中有兩匹騾子馱著重重的揹包長途跋涉著。一匹馱著金銀財寶,另一匹馱著穀物糧草。

  馱著金銀財寶的騾子趾高氣揚,得意地搖動系在脖子上的金鈴鐺,發出清脆的聲音。它有時做一做一些優雅的動作,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想讓人都知道它馱的東西很有價值。

  另一匹馱著穀物糧草,卻以穩健、安閒的步伐,跟在後面走著。馱著財寶的騾子對另一條騾子說:“看看,我馱的是什麼東西。那可是價值連城的寶貝啊!哈哈,你馱得只是值一點小錢的穀物而已!”說完馱著財寶的騾子便大搖大擺的走開了,馱著穀物的騾子沒有說什麼。它們便繼續走著。

  走著走著,突然一夥強盜衝出來。在搏鬥中,強盜用一把短刀刺傷了那匹馱著財寶的騾子,還將財寶搶劫一空。而那匹馱著穀物的騾子,因為沒有引起強盜的注意,倖免於難。

  受傷的騾子哭訴它的不幸:“該死的強盜怎麼知道我馱的是財寶?不但搶了東西,還刺傷了我!”

  另一匹騾子卻說:“我很高興,強盜不看重我。因此,我沒有一點損失,也沒有受傷。”

  這是謙虛驕傲的故事。請同學們以後也多多讀書、看書,得到一些有益的知識!

  伊索寓言讀後感3

  合上書本,心裡卻還是不免洶湧澎湃。我不禁因為這一則則短小精悍卻又閃爍著智慧光芒的故事而震撼。

  《伊索寓言》,顧名思義,自然是以敘述寓言故事為主。作者伊索透過簡單的寓言故事來體現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為我們察覺的真理。這些寓言各具魅力,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讓我從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便更好的完善自己。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有一則故事,讓我至今都無法忘懷——《金絲雀與蝙蝠》。這則寓言主要是在說明一個道理:不幸的事發生後,後悔是徒然的。我認為這個寓言所反映的道理正是我所應該好好領悟的。不幸的事既然已經發生,任何人都改變不了,後悔什麼?事情既已成定局,我們也束手無策。仔細回顧回顧,每一件不幸的.事,不都是直接或間接與自己有關?不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嗎?過去的都已經過去,後悔,不過是給自己的心裡增加一旦負擔罷了。與其自己後悔,倒不如行動起來,爭取彌補一切,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自從讀了這則寓言以後,我才發覺自己的行為與思想多麼的白目。後悔只不過是一種讓自己不愉快的思想,而並非行為。我應該做的是付出行動,彌補這一切。

  這本暗含著古代勞動人們的智慧的《伊索寓言》,讓我“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讓我在最求完美的道路上愈行愈遠。

  伊索寓言讀後感4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臘的伊索,他是傳說中的人物,他寫的都是對生活中某種現象的批判、啟示和教訓。

  《牎豆暉萌跑》這一則寓言,結果大家都知道,是烏龜贏了。因為它不懈的努力,換取了勝利。而兔子卻高傲、自大。低估了別人,總認為自己最厲害,其實有自信心是好的,但不能太過於自信,因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驕傲。

  《打破神像的人》是我覺的最有趣的故事,大家不妨來聽一聽吧。有一人,他窮的落花流水,給一個大戶人家做馬伕,這個人家很富裕,他問自己的主人:怎樣才能富裕起來呢?主人認為這個問題很複雜,像一道永遠也解不開的數學題,但他好像很明白的樣子說:“只要買一座神像放在家裡供著,就可以變得富裕起來了。”馬伕信了。過了幾天,富人就開始吃喝嫖賭,把錢財都花掉了。不過他死前卻在神像裡藏了很多金幣。他要死了,把兒子叫到身邊,說:“你不要把神像賣掉,寧願摔了也不要賣。”他的兒子以為父親在說胡話,就沒當回事。可他窮的不行了。家裡只有這個神像值錢,就把他賣給了馬伕。

  這個馬伕把它放在家裡。一年過去了,他仍然沒有富裕起來。一氣之下,馬伕把神像摔了。這時,金幣都出來了。他生氣的說:“我尊敬你的時候,你卻裝模作樣,我把你打碎了,你這時才知道來幫助我。”

  想富裕,就要勤勞,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去掙錢,才能富裕起來,不能靠別人。有句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確是這樣。

  伊索寓言讀後感5

  近日,老師推薦我們讀《伊索寓言》。

  這本書告訴了我很多人生哲理,給了我許多的啟示;它告訴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讓我不去做錯誤的、不對的事情

  在整整的一本書當中,我最喜歡看的一篇就做《兩隻狗》,它的大體內容是:一個人有兩隻狗:一隻獵狗,獵人教它捕食動物的本領,幫助自己打獵;另一隻是看家狗,教它看家的本領,幫自己看家。每次獵人打獵回到家裡,總是要把獵物分一大份給看家狗吃。獵狗看了很不痛快,罵他的同伴:“打獵是非常非常辛苦的,可是你一點也沒有幫過忙,卻大口大口吃我辛辛苦苦得來的成果。”看家狗回答說:“朋友,你不要責怪我,要責怪就責怪主人吧!是他不教我幹活,而只靠依賴別人的勞動而生活。”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有些過錯是父母的過分寵愛而養成的,而我們的父母卻總是一味責怪我們。看家狗是因為主人過度嬌寵,而導致它養成不勞而獲,依賴他人的不良習慣。作為主人,應該教看家狗“幹活”,讓它學會靠自己的勞動與能力學會獨立、生存。同樣的道理,我們的父母也可以多找找自身的原因,從培養我們的獨立性著手,告訴我們要靠自己的雙手和大腦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作為社會中的一份子,正如獵狗在家中的角色一樣,應該認真分析問題的根本原因所在,而不是一味的像獵狗一樣去責怪看家狗。

  我非常非常喜歡這本書!有空請你們也去看看這本書吧,相信你們也會愛上它的。

  伊索寓言讀後感6

  大家看過《伊索寓言》這本書後,也許會想,世界上還有像書中這樣愚蠢的動物嗎?可正是這小故事中一個個愚蠢的動物的表現,才使我們明白許多做人的道理。

  比如《伊索寓言》中有《狼與老太婆》這樣一個故事:一頭餓狼嚎叫著四處覓食,他來到了一座農舍,聽見小孩在哭鬧,老太婆嚇唬孩子說:“別再哭了,再哭我馬上把你扔給狼去吃!”狼聽了老太婆的話信以為真,便眼巴巴地站在那裡等了很長時間。到了晚上,狼又聽見老太婆哄騙孩子說:“孩子,要是狼來了,我就把他殺了。”狼聽了此話拔腿就跑,一面嘴裡嘟囔著:“這個莊戶主人說的是一碼事,做得又是一碼事。”這個寓言說的就是那些言行不一,表裡不一的人。

  還有一個故事《烏龜與老鷹》,透過一隻烏龜非要讓老鷹教他飛翔,結果從高空中落下來,從而摔死的悲劇,它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規律性,決不能違背這個規律。

  《牛與蛙》則告訴了我們另一個道理,這個寓言講述了一個青蛙看見牛以後,非要和牛比一比到底誰大看,結果把肚皮都撐破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能胡亂爭強好勝,如果他牛比的是誰嬌小,那麼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悲慘結果了。

  《伊索寓言》是一座神奇的宮殿,這座宮殿裡珍藏著充滿無數魔力的故事,使我們終生受益,我將好好珍藏這本書。

  伊索寓言讀後感7

  我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後,深受啟發。裡面雖然是一個個短小的故事,可是每一個故事背後總能折射出一些做人的大道理,使人回味無窮。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兩隻口袋》這篇蘊藏著豐富哲理的小故事。

  這則故事講述的是: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類,又在每個人脖子上掛了兩隻口袋,分別裝著別人和自已的缺點,他把裝別人缺點的口袋掛在胸前,把裝自我缺點的口袋掛在背後。所以,人們總能看見別人的缺點,而看不見自我的缺點。這故事說明人們往往喜歡挑剔別人的缺點卻無視自身的缺點。的確,當今社會上的一些人常常會去抱怨別人身上的缺點,卻發現不了他們的優點,而對於自身的缺點更是熟視無睹。那這樣的人又怎樣會去吸取雖人的長處而來取自我的短呢那這樣的人又如何能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才呢孔聖人以往說過“三人行者,必有吾師。”像孔聖人這樣擁有大智慧的思想家、教育家尚且都在不斷地反省自我,吸取他人的長處,何況我們這些平凡的人呢!所以我們就應當在平時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不斷的發現自我的缺點,改正缺點。

  《伊索寓言》這本書中,一個個動人的小故事,宛如一盞盞明燈,在我今後成長的道路上指明瞭方向。它教會了我一些做人的道理,也讓我懂得了人的本性,還使我學會了分辯善惡的本事。

  伊索寓言讀後感8

  《伊索語言》相傳是公元前六世紀被釋放的希臘奴隸伊索所著。這本寓言集蒐集了古希臘的民間故事,融合了印度、阿拉伯和基督教的故事,共有三百五十七篇,大多是描述動物的,篇幅往往短小精悍,語言通俗易懂,但每一篇寓言都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其中《狐狸與葡萄》、《農夫與蛇》等等是我以往就熟悉的故事,暑假再次閱讀《伊索寓言》,印象最深的就是《蜜蜂與養蜂人》這個故事。一個過路人經過養蜂場,看到養蜂人不在,就悄悄把蜂巢、蜂王和蜂蜜一齊偷走了。蜜蜂回來之後,發現自我的家和蜂王都不見了,就憤怒地瘋狂攻擊養蜂人。瞧瞧,蜜蜂沒有弄清事實真相,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攻擊傷害了自我的朋友,多麼不應當啊!

  讀書使人不斷的完善自我。讀一本好書就像照鏡子,能不斷地發現自我的不足。讀了《蜜蜂與養蜂人》這篇寓言,我真要檢討一下自我。生活中,自我也做過不分是非的小蜜蜂。平時自我是個小馬虎,小到文具、學習用品,大到衣物,常常丟三拉四,找不著。這時自我不是細心回憶東西放哪裡,往往先埋怨照顧自我的媽媽,責怪媽媽把自我的東西弄丟了。這和糊塗的小蜜蜂有什麼區別我可不想做討人厭的小蜜蜂,要趕快加油,改掉這個壞毛病,早日養成物品歸納整理的好習慣。

  伊索寓言讀後感9

  暑假裡,我有幸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故事大部分都是以動物為主角,這些動物和人一樣有自我的思想,有善惡之分。從這些故事當中,我們總是能或多或少地找到生活中的影子,甚至能夠找到實際生活當中的自我。並且,這本書裡的每一個故事都包含一個深刻的道理,從中我們能夠看見智慧的光芒,學會做人的道理。所以我十分愛看這本書。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裝病的獅子》。話說有一隻獅子,它老了沒力氣去捕獵,就鑽進了山洞裝病,其它的動物們都來探望它,等大家都進來了,它就把來探望它的動物們給吃了,唯獨一隻狐狸例外。獅子看見狐狸遠遠地站在洞外,獅子問狐狸為什麼不到洞裡來。狐狸說:“你的洞裡僅有進去的腳印,卻沒有出來的。我才不上你的當呢!”

  多聰明的狐狸呀!這個寓言故事經過簡短的幾行文字就塑造了兩個鮮明的形象。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一個一個道理:我們應當做一個善於觀察生活的人。記得我有幾次做數學作業時都把10看成1,沒有認真觀察再去做題,導致結果錯誤。我應當向故事中的狐狸學習,做事之前得仔細觀察,做個有心人。

  這本書裡還有很多小故事,也向我們講述了很多個道理,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也買一本或借一本來讀讀。它會帶來滿滿的歡樂和無盡的啟發的。

  伊索寓言讀後感10

  暑假裡,我讀了很多書,可是我最喜歡的是《伊索寓言》。它由許多小故事組成,每個小故事裡都有大道理,其中有一個故事令我感悟很深。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小偷和他的媽媽》資料是;一天,一個小孩從學校裡偷了一個筆記本回家。媽媽明白了,不但沒罵他,反而誇他機靈。第二天,小孩又偷了同學的一件校服回來了。媽媽再次表揚了他,他便以為他這樣是對的。

  由於得到母親的支援與稱讚,小孩的膽子越來越大,整天想著去偷值錢的東西。

  幾年以後,他偷的東西越來越多。一次,他偷東西時,被人們當場抓住。人們把他送進了監獄。那時候,偷東西可是要判死刑的。

  到了執行死刑的哪一天,小偷被綁住雙手,帶到刑場上。母親正坐在地上大哭。臨死刑前,小偷對法官說:我有幾句話想對媽媽說。“母親把耳朵貼在兒子嘴邊,兒子使勁咬住母親的耳朵,母親痛的立刻跑開了。他生氣的大罵”:你真是不孝啊,自我犯了錯不知悔改,還傷害自我的母親!”小偷悲痛的說:“母親,以前我偷回同學的筆記本時,如果您能像此刻這樣大罵我一頓,而不是誇獎我,我就不會落得今日的下場了。

  小偷的結局讓我明白了,溺愛不是真正的愛,真正的愛是糾正孩子的錯誤,教育他們做個誠實善良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