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培根隨筆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培根隨筆讀後感(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培根隨筆讀後感1

  翻開了《培根隨筆》的第一眼,其整齊排列的目錄就深深吸引了我。“真理”、“嫉妒”、“死亡”……蘊含著哲理的標題令我驚歎。懷著好奇的心情,我讀完了它。

  翻開了一篇一篇的隨筆,這本書再次使我驚歎。它那簡潔的語言和優美的文筆首先引起了我的注意。讀他的隨筆,彷彿是一種享受,相比我讀過的《緣緣堂隨筆》,它更為嚴肅,卻絲毫沒有讓人覺得枯燥。當然,書中對於世間萬物獨到的解析和迭出的名言警句更讓它錦上添花。

  每逢書中精彩之處,我也情不自禁地微笑點頭,似乎找到了一位知音。有時書中的見解與我不同,細細看來,書中自有其精彩奧妙之處,好像開闢了新的天地。但是,當我脫離了初次讀它的興奮之後,靜下心來,慢慢品讀,竟不知不覺得羞愧了。我發現,我以前的某些想法,是多麼的世俗、無知和鄙陋。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輪財富》和《論嫉妒》。

  “財富是德行的累贅”,此言一出,確實驚到了我。我本以為這世上,大概沒有人是不愛財的。有時我甚至幻想,假如我能給我的錢財定一個數目,我希望能夠取之不盡。但是當我往下看時,終於意識到了我想法的幼稚。“錢財在富人心中就像一座城堡。”是啊,假如被只存在於心中的假象所迷惑,只為錢而勞動,無疑會錯過許多快樂。“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不忘初心,保持心靈的一份純淨,才是最好。

  “愛打聽別人隱私的人,也必然是心懷鬼胎的人。”這句話離我無言以對。我不是很確定在別人的眼裡我是否心懷鬼胎,但是回憶我的所作所為,我對於別人的隱私確實很不尊重。現在想來,這該是一種多麼沒素養,過麼無禮貌的表現,我簡直為我以前的做法而感到羞恥,或許我並不是有意的,但是細節的重視卻成為了我和品格高尚的人的差距。《培根隨筆》中的語言值得我們學習,但在我看來,顯然其中的道理更為珍貴。我將它當作一本哲學的寶書看待。在讀這本書時的不斷自我反省中,也算是對我的一次洗禮。

  培根隨筆讀後感2

  勤於學習才能樂於施教。每當我們看到一本好書的時候,內心總是會忍不住記錄內心的啟發和感想,那些從著作中所冥思震撼人心的話語,那些從著作中所觸控感動靈魂的文字,我們都能通讀後感傳遞出來。愛學習,愛分享,盡在。讀後感欄目為精心為大家提供各類著作的優秀讀後感,分享快樂!

  很多人都喜歡這個偉大的哲學家——培根,但我卻不!!我討厭這個站在貴族立場與男權視角的培根,我討厭這個工於心計、老於世故的培根,我討厭這個擁有著功利主義思想、深諳於官場運作的培根!不過,前兩天讀了《培根隨筆》後,我才發現了另一個與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對哲學的執著,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與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我把《培根隨筆》讀了好幾遍,因為這確實是一本很值得細細品讀的書,從這本書裡面,我收穫良多,下面,僅以個人的淺識,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我恍然明白:“噢!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培根!”在這數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開這文章中寫的都是美、德兼備的男性帝王不說,這則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它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展開評述。“善猶如寶石,以鑲嵌自然為美;而善附於美者無疑最美,不過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須氣度端莊,儀態宜人。”不錯,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涵,光有外表,只是一個軀殼,行屍走肉,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

  所以,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讀完這書後,我忽然想起,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個人的理想與信念不同,當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夢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他人。況且人是有兩面的嘛!應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吸取精華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為將來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不得不肯定,從某一方面來說,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第四篇《培根隨筆》讀後感不久前,經朋友推薦拜讀了著名學者何新先生翻譯的《培根人生論》,讀完之後頓覺收益非淺。

  《培根人生論》兼有散文、論文和隨筆的意義。它不僅文筆優美而且論述精闢。用其敏銳的洞察力把複雜的人生問題用散文的體裁寫出來,一下讓原本枯燥無味的人生理論變得栩栩如生起來,而且寫得是如此生動有趣,這確是讓我的精神為之一振。在《培根人生論》優美且充滿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氣通讀了兩遍,仍覺意猶未盡,便十分想將其推薦給更多的朋友,正謂之/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但又不免猶豫,因為《培根人生論》這本書中也有些篇章存在著爭議。如《論韜晦》、《論野心》等篇章中敘述的做人之道,實際上是典型的市儈哲學。《論帝王》、《論貴族》等篇幅中則旨在向君王介紹統治經驗和權術。但畢竟小瑕難掩大瑜,《培根人生論》以一種優美與莊嚴的韻律,以超人智慧的論述,給人以深刻的啟迪而廣為讀者所喜愛。因而,我認為《培根人生論》的確是值得一讀的好書。在《培根人生論》之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篇章如《論讀書》、《論美》等,但我印象最深的卻是《論時機》。他在篇中說到/當危險逼近時,善於抓住時機迎頭邀擊它要比猶豫躲閃更有利。因為猶豫的結果恰恰是錯過了克服它的機會。/人的一生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用確定論來準確描述的,但機遇確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就人生而言,一生中大的機遇可能十幾年、幾十年一遇。大的機遇是歷史和社會造成的,因此要想有所作為,一定要善於省時度勢,看清發展的大趨勢,有良好的洞察力去感知哪裡有/金礦/。還有一種機遇是社會造成的,我國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人就沒有很好的機遇可以利用。機遇往往是突然地或不知不覺地出現的,有時甚至永遠不為人所知、或只是在回首往事時才認識到過去的那件事是個機遇,慶幸抓住了它或者後悔失去了它。善於抓住機遇的人應該具有以下基本素質:第一,要隨時做好準備,不要機遇來的時候臨時抱佛腳。不僅要儘可能的獲取各種各樣的廣搏的知識,還要儘可能鍛煉出很強的創新能力。我們要取得成功,關鍵是要有創新能力,而不是光有讀書能力。/如果時間已使事物腐敗,而人卻無智慧使之革新,那麼其結局將只有毀滅/(《論革新》)。有些人非常刻苦,很愛學習,但是遇到新問題總是一籌莫展,這就是創新能力不足。第二,要從小事做起,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道理很簡單,機遇總是突然地、不知不覺地出現,有時你甚至一輩子也不知道哪個是機遇。第三,一旦出現機遇的時候,全力以赴,兢兢業業地抓住它。我國第一個乒乓球世界冠軍容國團所說的/人生能有幾回搏!/就是很好的詮釋。第四,要鍛煉出敏銳的洞察力,善於在複雜的情況下發現機遇。許多學生唸書時成績很好,但後來,有的人成就很多,有的人卻一事無成。關鍵在於面對新出現的複雜局面時,能否發現機遇。機遇難得,然而不可以創造機遇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抓住機遇不是被動的,真正聰明的人會創造機遇。其次,創造機遇要找那種適合自己,到機遇多的崗位和地方去。據介紹,美國人很喜歡換工作崗位,一生中大概要換四次。中國人恰好相反,慣性大,幹一件事就想一輩子呆在這兒。換工作崗位有什麼好處呢?你不是一錘定終身,你可以多次換,找準最適合自己的、機會最大的地方和位置。再次,要得到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機遇,或者讓那些屬於自己機遇不要失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做人要誠實守信。有好多年輕人,為了短期利益和行為做假,考試作弊、說假話,就是不誠信,這樣做的最終結果是害了自己。中國某個地方曾經一度是商業非常發達的地區,而現有卻不然。原因很簡單,也是缺乏誠信。第四,要善於與人相處和交流。交流對一個人的成功很重要。英國作家蕭伯納說過,/兩個人交流思想和兩個人交換蘋果完全不一樣,交換蘋果,每個人手上只有一個蘋果,而交流思想,每個人同時有兩個思想/。如果大家都懂得這個道理,學會與人相處和交流,博採眾家之長,那麼你就具備了得到機遇的一個非常好的素質。最後,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對創造機遇非常重要。一旦工作出現問題,要很快調整自己,去做那些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以上是我對《培根人生論》部分章節的一點膚淺認識,由於水平所限難免存在偏頗。深望各方予以改正。

  培根隨筆讀後感3

  人性和素養的思考——那些機敏謹慎的人,往往會交上好運。

  先講個段子,這天小紅碰到小明問:小明,今天上美工課,帶筆不?小明說:帶毛筆。請問:今天需不需要帶筆?如果帶筆,帶什麼筆?

  先說天性,天性是隱藏於人心的一種本能,是遺傳和原生環境形成的,是客觀存在而難以捉摸的,但天性的好惡卻極大的影響著一個人的事業成就和為人善惡。

  比如上面段子中的小明,我們可以稱之為——逗逼,天性隨意而有趣。瞭解天性,並充分改良和利用好它,對我們的生活和事業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用。

  人不應該和天性為敵,而應該充分的瞭解並良好的駕馭天性,使之為你服務,這樣,你就真正變成為了自己的主人。

  人的天性雖然是隱而不露的,但卻很難被壓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絕。只有長期養成習慣,才能改變人的天生氣質和性格,紀律和教育的作用是讓天性懂得守規矩懂是非。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天性在三種情況下最容易暴露出來:一是在私人的空間裡,因為這種場合不需要裝模作樣;二是在感情衝動時,因為情緒一激動人就可能忘乎所以;三是出現新情況或新考驗時,因為在這時候習慣已經不起作用。

  培根隨筆讀後感4

  《培根隨筆》為英國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科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耳熟能詳話就出他之口。這本書分為《談學問》、《談旅遊》、《談虛榮》、《談野心》、《談運氣》、《談憤怒》等數十篇隨筆。

  在眾多隨筆中,我最欣賞的是《論逆境》,我讀了又讀,每次它帶都給我不一樣啟示。"順境帶來的幸運固然可貴,逆境造就的品質更令人折服。順境的德行是節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撓。"這是全篇中給我啟示的兩句話。我認為,這是這篇隨筆的濃縮精華。從這兩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遭遇逆境可以理解為人生中的不幸,因為他給我們帶來困難,挫折和痛苦;遭遇逆境也可以理解為人生中的萬幸,因為逆境給我們一個鍛鍊的機會,它考驗了人的意志,還磨練了人的心智。逆境的磨練,造就了歷一批又一批的偉人。

  這讓我想起了鄧稼先研究原子彈。一次,兩次,上百次,上千次。面對諸多失敗的考驗,他沒有選擇放棄研究。這種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讓中國人擁有了自己的原子彈。貝多芬也同樣如此,雖然自己雙耳失聰,但是他始終認為"誰也無法超越我,我要死死扼住命運的咽喉。"最後,他譜下了《月光曲》、《第九交響曲》等傳世名作。

  培根隨筆讀後感5

  知道自己的天性很重要,如同知道自己手持何種武器一樣,是鐮刀最好就去收割稻子和麥子,如果你非要用鐮刀去打鐵,那麼抱歉的告訴你,有可能你的鐮刀會變成破鏟子。同樣,是錘子就應該去打鐵,而你非用錘子去收割糧食,那隻會砸住自己的腳。

  譬如,我們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種情況,設定任務量。有些人喜歡慢工出細活,事情越慢越得手,喜歡手端一杯熱氣騰騰的`卡布奇諾,享受成就帶來的快感;而有些人卻屬於大刀闊斧,喜歡大腕喝酒、大塊吃肉,恨不能一氣把所有工作做完,然後醒好一杯82年冰鎮拉菲,享受完成後的休閒時光。

  因此,給自己設定任務時,依照自己的天性選取是會事半功倍的。相反,如果選取不好,就會出現這樣的情形:“有的人因任務過大,他就會屢遭失敗,進而心生氣餒;而有的人因任務過小,儘管屢屢得手卻感覺進步不大。這完全取決於你是何種個性特質,有些人可能就適合日進一步,如同戒酒從動不動就喝醉,到每餐只喝一小口,最後完全戒除。有些人則有決心和毅力一舉解放自己,瞬間掙斷磨胸的鎖鏈,解脫正在受罪的自己。”

  針對天性中我們希望改良的一面,文中進行了這樣的描述:“‘矯枉過正’這個古訓很有道理,就是說要把天性像輥子一樣彎曲向相反的一面,以便它放開後能彈回來,從而達到矯直的目的。不過必須明白,我們所說的相反的一面,並不是彎向惡習的一面。”

  良好習慣的養成,應該注意的是——“一個人最好不要一鼓作氣地硬要讓自己養成一種習慣,而應該有所間斷。因為雙方停戰,一則有助於新生力量得到增援,出現旗開得勝的局面;二則一個人的做法不可能總是盡善盡美,一鼓作氣的情況下不僅會鍛鍊自己的能力,還會鍛鍊自己的錯誤,極易導致二者兼收幷蓄的習慣。除了適時的間歇外,恐怕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補救這種局面”。讀到這裡,我想到這是否就是很多人減肥、戒菸失敗反彈的緣由。

  對於天性,我們不要試圖相信自己能戰勝天性,而是採取科學、操作性強的方法加以改良。因為天效能潛伏很長時間,一有機會,一有誘惑,它就會藉機復活,就像《伊索寓言》中的貓變姑娘一樣,她嫻靜地坐在餐桌的一頭,可是隻要有耗子從她面前跑過,她就會忍不住現出原形。因此,改良天性的方法可以選用這樣兩種方式:“一個人要麼完全避開這種機會,要麼跟它經常接觸,讓自己慢慢對誘惑免疫。”

  總之,天性也是心中的一塊田地,要麼生香卉,要麼長野草。學習瞭解天性,改良駕馭天性,就是讓我們更好地瞭解掌握這塊田地,幫助我們灌溉前者,剷除後者。

  讀經典,增智慧。今天我們便是開始這項重要的工作,希望朋友們能從文中領悟一二。停車,走好!下回再見。

  培根隨筆讀後感6

  《培根隨筆》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文學家、哲學家和科學家弗朗西斯培根一生心血的結晶,一共有58篇,其中涉及哲學、倫理、處世之道等。隨處可見那些發人深思的語句,大多數都與個人生活密切相關。但由於培根的行文方式,對於我們來說,雖然語言優美,但卻有些深奧。

  給我印象到深的,是《論逆境》。我最欣賞的話是“順境中的好處人人嚮往,逆境中的好處人人羨慕。”“順境的美德在於節制,逆境的美德在於堅韌不撥”在這兩名話中我們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遭遇逆境是人生的不幸,也給我們帶來困難與挫折;遭遇逆境也可理解為人生的萬幸,因為它給我們一個鍛鍊的機會。

  《培根隨筆》這本書蘊含了豐富的哲理,我們要向培根學習,並且學會用小故事描繪出深刻的道理。

  培根隨筆讀後感7

  弗朗西斯·培根(1561年1月22日一1626年4月9日),第一代聖阿爾本子爵,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散文家、哲學家。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實驗科學的創始人,是近代歸納法的創始人,又是給科學研究程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論科學的增進》以及《學術的偉大復興》等。

  培根12歲入劍橋大學,後擔任女王特別法律顧問以及朝廷的首席檢察官、掌璽大臣等。晚年,受宮廷陰謀逐出宮廷,脫離政治生涯,專心從事學術研究和著述活動,寫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學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偉大的復興新工具論》。

  另外,他以哲學家的眼光,思考了廣泛的人生問題,寫出了許多形式短小、風格活潑的隨筆小品,整合《培根隨筆》。1626年3月底,培根由於身體孱弱,在實驗中遭受風寒,支氣管炎復發,病情惡化。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英國本土原來沒有隨筆這體裁,但由於培根寫隨筆的示範,這一寫作形式開始在英國植根。後來寫隨筆的名家輩出,因此隨筆成為英國文學中頗具特色的體裁之一。

  隨筆能充分自由地表達作者的內心世界,真帥率清晰的展示作者真摯的精神境界。

  向讀者坦露自己的靈魂,它真實的反映了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拒絕矯揉造作,摒棄虛情假意,反對刻意為文,提倡真實再現,真切反映、真誠表達、真率為文,意到筆隨,言盡而止,率真自如,不拘一格。

  書中富有詩意的簡短的語言,具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這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和作者發自內心的召喚本身所具有的能量,表現出了別具一格的哲理美。

  此書,值得一讀。

  培根隨筆讀後感8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

  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不同篇有不同的道理,如: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在《論猜疑》中,培根說道:“當你產生了猜疑時,你最好還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於外。這樣,當這種猜疑有道理時,你已經預先作了準備而不愛其害。當這種猜測疑無道理時,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誤會了好人。可見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亂。

  該書1597年出版時只有10篇文章,1612年出版增至38篇,1625年版增至58篇,培根逝世31年後的1657年Rawel將培根未完成的隨筆《論謠言》作為第59篇收入最終構成了今天流行的版本。內容主要是一些議論性質的短文,主要講敘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態度和想法。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倫理等許多方面,其中有《談讀書》、《論真理》、《論嫉妒》、《論死亡》、《論美》等著名篇章,是培根文學方面的代表作,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蘊含著培根的思想精華。

  培根隨筆讀後感9

  《培根隨筆》這本書剛開始接觸它時,只覺得它是一本簡單議論事物的書。可當我從新溫故這本書時,卻又發現這本書教給了我很多的人生哲理。面對生活中的問題時,會更加從容地解決。

  《培根隨筆》的作者是英國的弗朗西斯?培根,他有一句遐邇傳揚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培根的散文隨筆共有五十八篇。文章的內容涉及哲學、倫理、處世之道等。多數於個人生活密切相關,表達了作者的"人生哲學"。從書中我看到了他對哲學的執著、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和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其中有一篇是"論拖延"的,他說"幸福就像市場,如果你能多待一會兒,價格就會降下來;有時他又像西比拉賣神諭集那樣,起初整套的出售,然後一次次地毀掉其中幾卷,餘下卻仍然要全套書的價錢。"這也就說明了在不同的時間,拖延一會兒所帶來的會有所不同。有的是拖延一會兒,能受益更多。有的是拖延一會兒,則會錯失良好的機會。而要抓住機會,是要講究時機的。正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在事情初起之際,抓住最佳時機,絕對是至高無上的智慧。他還說"時機的成熟與否必須縝密裁察"我們要想成功抓住機會,就得考慮時機是否成熟。而這取決於我們是否縝密思考過。機遇的出現絕非偶然,抓住機遇也並非巧合,這其中也是需要深思熟慮和選擇的。

  我最喜歡的一篇是"論幸運"。他有一句話說的好,"每個人都是自己好運氣的設計師。"的確,好運氣不是靠偶然得來的,而是自己爭取過來的。"炫耀於外表的才幹徒然令人讚美,而深藏不露的才幹則能帶來幸運,這需要一種難以言傳的自制與自信。"而這就叫做"潛能"。"幸運之神雖然是盲目的,但並非無形的。幸運的機會好像銀河,他們作為個體是不顯眼的,但作為整體卻光輝燦爛。同樣,一個人也可以透過不斷作出細小的努力來達到幸福,這就是不斷地增進美德。"幸運之神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得為自己去爭取幸運,而不是等著好幸運來找我們。成功並不完全是屬於我們的,它也有幸運的一部分。與其說那些歷史人物是偉大的,不如說他們是幸運的。

  《培根隨筆》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哲學、道理,還有智慧。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按照原計劃在進行的,我所能做的則是發現並繼續探索。

  培根隨筆讀後感10

  近段時間,閱讀了《培根隨筆》,它是英國17世紀著名思想家、政冶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西斯、培根的重要著作,該書1657年出版,至今300多年了,讀來受益匪淺。

  《培根隨筆》,它包括《論真理》、《論消費》、《論財富》、《論讀書》、《論司法》等46篇隨筆。

  在《論讀書上》中培根說到“史鑑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明,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可見讀書使人聰明智慧,明事理,長見識,是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的前提條件。

  在“論養生”中,培根說到“在吃飯、睡覺、運動的時候,心中坦然,精神愉快是長壽的最好秘訣之一”,又告誡年輕人在年輕時要愛惜自已的身體,他說到“因為少壯時代的天賦的強力可以忍受許多縱慾的行為,而這些行為等於記在帳上,到了老年的時候,還是要還的。”培根雖是幾百多年前的人,但他關於健康養身的觀點在今天來看仍不過時。現代人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與培根的精神愉快的觀點是相符合的。

  現代的年輕人,生活在資訊發達的網路時代,自已不能藥束自已的人許多,整夜熬夜的有之,大吃大喝的有之,整天不運動的有之......過度的透支自己的身體,到了老年的時候是要付出代價的。

  在這四十多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幸運“,在這篇隨筆中,培根告訴人們,“一個人的幸運與否主要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人從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幸運建築師”。我們常說,某人真幸運,須不知,別人是在該讀書時吃的了苦,是同年人的佼佼者,優質的資源加上自已的勤奮成就了他不一樣的人生,使他們成為社會的精英。他們是自己造就了自己的幸運命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