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讀後感範文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讀後感範文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讀後感1

  算是讀書史上第一次拜讀一篇長篇論文了。這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一本書,而是盧梭面對法國第戎學院一個標題回覆的論文。從最原始初始的自然人類狀態,透過語言、工具、群居等關鍵節點推演到最後兒童指揮老者,白痴操控智者的現代文明。學術的嚴謹和深厚的邏輯推演能力讓我咋舌,看來我以前誤解了兩百多年前的法國啟蒙思想了,以為還是很原始的愚民覺悟了是否應該有權利選舉,而非世世代代被國王當作個人財產一樣治理。僅就盧梭的一篇論文就徹底打消了我這個幼稚到極致的誤解,這些思想家是極其嚴謹有深度有建設性的,考慮到當時的政治經濟特別是薄弱科學技術環境下,能夠有這樣在今人仍舊佩服的學識能力,在那個時空環境中絕對屬於一騎絕塵了,更別提這樣的一騎絕塵有一連串,伏爾泰、孟德斯鳩、狄德羅、孔狄亞克等等,劃時代的大革命誕生於法國這麼看來真是順理成章了。

  好話說完了,因為剩下的,只有但是了。全書的邏輯固然主線清晰,但在我看來避重就輕了,最關鍵的節點諸如個體活動到群居社交、語言產生的社會要素和技術要點、私有權和支配欲的產生本因等等,我都沒有看到直接針對性的見解,當然我理解是基於當時的考古學、生物學、人類基因學、社會行為學全學科的不足導致,實則不能全怪盧梭,可是不知者無罪,知其不知者還要大包大攬全方位論述這個標題就有些不妥了吧。

  某種程度上我相當贊同伏爾泰的評價,這是一本全新的反人類力作。人類的認知反映到個體上也是這個道理,在我們一窮二白之時對物質無所追求,視金錢為糞土是由於對於物質的魅力完全沒有概念,對於富裕奢華的邊都沒摸著,有什麼權力說是金錢如糞土。不是我對宗教大不敬,但古往今來遁入空門的有幾個敢說自己斷絕塵世了?在剃度之前你給他黃金萬兩,美女如雲,山呼萬歲你確定有萬里挑一的和尚敢說“阿彌陀佛”?所以梁武帝的出家我是心悅誠服的,你有了塵世浮華的一切然後放棄,這才叫看破紅塵!同理,我對於此文最大的反感就是盧梭的這個邏輯缺陷或者壓根叫忽視。人類的最初始自然狀態,除了call of the nature,沒有一切在現代社會看來負面的跡象(如同我在魯兵遜漂流記讀後感所表述的),沒有對財富的覬覦甚至沒有佔為己有的概念,沒有嫉妒虛榮攀比,沒有陰謀詭計暴力迫害,沒有對生活的失望,甚至於可以說幾乎沒有憤怒、絕望、恐懼、懷疑等所有“文明人類”所具有的特徵。然而這一切的“純潔”來源於徹底的愚昧和無知,現代文明固然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但是在擁有了文明帶來的物質基礎、思想學術進步之後在開化的狀態之下再追求和諧、平等、自由、博愛難道不是更高層次的“純潔”嗎?一個黃口小兒的內心平和與一位白髮智者的內心平和孰更珍貴?一定要用樹葉遮體食肉生番回到出廠狀態設定就好了?為什麼不能在駕馭自然駕馭宇宙駕馭真理的同時駕馭人性?所以在這方面我完完全全不贊成盧梭的觀點。

  當然盧梭未解決的問題貌似路漫漫需全人類的智慧共同求索,是人類社會合作組織等創造了語言,還是語言的誕生創造了前者?再者原始人是為何想要透過語言交流?至於有了社會組織後,人類為何會在乎別人的看法,即產生虛榮攀比諸多情感的萬惡之源,除了物質方面的考慮,是什麼樣的內在構造讓我們覺得能夠統治支配同類的權利是那麼得有魔性?其實我隱約感到這種太初原始的無法解釋的就是道,天道,上帝,無所謂怎麼稱呼了,反正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記得在學校學數學物理的時候,整個經典力學體系,包括數學幾何等等都是由看似“不能再簡單明瞭”的公理等作為發源的,任憑你紛繁複雜的立體幾何、萬有引力、開普勒定律等等,只不過從“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兩條平行線之間垂直線段距離最短”、“能量守恆”這些認識開始的,至於這些產生萬物的道,即為什麼兩點間直線距離最短,或許就是形而上的“造物主”設定的遊戲規則。

  避免越扯越遠,還是到此為止,因為就我目前的知識體系連提出正確問題的能力尚且不完全具備,更不必費心思考可能的真相甚至是通往真相的線索。

  活到老,學到老,但求爭取此生可以將未知的銀河擦拭去哪怕很小一部分。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讀後感2

  雅克·盧梭的經典不朽名作《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振聾發聵,卻一直沒有仔細讀完過,這是遺憾。二百多年前的經典,在今天看來應該容易閱讀的,事實上,並不像想象的那般容易,簡單的想法往往增添了閱讀的困難和難度,因為不重視、不用心,所以閱讀存在障礙,這障礙使你欲讀卻難以流暢的`閱讀下去。

  閱讀的障礙,使對這本書的閱讀顯得跌跌撞撞、踉踉蹌蹌,並不十分流暢,改變了我對閱讀的印象。閱讀是對智慧的檢閱,也是對邏輯思考的考驗,更是對前代哲人思想的體悟……

  盧梭之後的達爾文,提出了“物競天擇”的理論學說,進化論成為流行一時的學術;但這絲毫不影響盧梭學說的偉大和對平等自由的嚮往和探究,正如我們現代人一樣,孜孜以求地探究不平等的起源,結果到頭來仍然沒有一點頭緒,“剪不斷理還亂”、欲說還休,欲罷不能,整個地頭緒繁雜,難以梳理,這正是思想的深刻之處,難以洞察之處,難以言說之處,這是哲學家、乃至思想家窮其一生探究的根本問題。

  不平等貫穿人類社會的始終,平等的社會一直成為人類追求的目標和終極任務。盧梭生活的年代,正直法國大革命的前夜,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等先賢學者從當時社會出發,希望社會擺脫專制社會的束縛和壓迫,成為他們關注的焦點。

  擺脫專制社會的束縛和壓迫,追求平等、自由的生活狀態,符合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正是這項崇高的使命感意識,從自己獨特的經歷出發,從社會現狀的洞察,思考人類走向未來的道路從來不乏偉人智士。

  柏拉圖、蘇格拉底的言行,一直踐行者對理想國的憧憬;孔子、董仲舒、朱熹、王陽明,從未停止對儒教學術的探究;耶穌和喬答摩悉達多,為人類道德的重塑殫精竭慮,21世紀的到來,對平等和不平等的理解和思考,這樣深刻影響著全球的格局和學術。

  今天重讀這部盧梭的經典之作《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任然能感受到其強烈的現實意義和緊迫感。在現代和後現代的浪潮的衝擊下,思考成為現在最為緊迫的問題,也成為最難以解決的難題之一,狂歡化、戲謔化、碎片化和資訊化、時尚化讓一切的探討成為多餘和累贅,重物質輕精神的時代降臨到我們這一代,物質至上、金錢至上,利益至上的時代,可能成全了這一代,也可能摧毀了這一代,這是最好的一個時代,同時也是最壞的一個時代。

  平等的探究一直沒有停下來,也不可能停下來,除非人類裹足不前或者停止不行,這還是個問題。

  致敬盧梭,致敬那個啟蒙的時代!

  致敬這個時代,致敬為平等不停探索的人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