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班主任研究》讀後感

《中國班主任研究》讀後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班主任研究》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正如在以前提到過的:理論是經驗的高度提煉。論文《班主任研究的知識創生與積澱狀態報告——以20xx年至20xx年研究時限為例》共四部分,每一部分都蘊含豐富,每一句都耐人尋味,令人浮想聯翩。

  論文的第一部分是《班級與班主任崗位的本體性研究》,首先介紹了國際比較背景下的不同結論,有三種類型:取消論、迴歸論、特色論;接著指出班主任研究是中國教育改革的當代需要,要關注中國教育改革的特殊性;然後呈現了班級和班主任制的`意蘊;最後從多重維度回應“班主任是誰”的問題。

  我一直在思考班主任的角色定位最重要的應該是什麼?當我反覆琢磨文中的這些話語:“班主任不同於家長、社會人士,需要從教育的立場來解讀學生、策劃活動,促進學生的主動健康發展。為此,無論是對教育改革走向的領悟,還是對當代學生髮展問題的診斷,都需要有大視野、大愛心、大境界、大自覺。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教育性就在班主任的全部豐富性之中,就在其全部的工作中。”

  我不由聯想到之前閱讀美國泰勒·本沙哈爾的一本書《幸福的方法》。書中談到心理學家唐納德·W·溫尼科特做過一個研究:在母親身邊玩的小孩要比不在母親身邊玩的小孩更富有研究力。當孩子們在母親身邊的一定範圍內活動時,他們的創造力是很驚人的,也可稱為“創造力圈”。在這個圈內,孩子們勇於去嘗試,跌倒了自己可以爬起來,原因是他們知道那個永遠無條件愛他們的人就在身旁。

  作為班主任,我們是否可以給予學生無條件的愛,既給學生建造一個“創造力圈”,也給自己打造一個“幸福圈”呢?我認為,完全可以實現的。無條件的愛是愛學生內在生命本身,而不是外在的表象。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任何一個孩子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生命體,本質是善良的,是活潑可愛的,是真摯美好的。當學生成績落後時,當學生上課不專心時,當學生作業不認真時,當學生違反班規校紀時……總之,當學生出現不良行為,我們進行積極歸因,認為那不是學生的本意,而是學生或認知不對,或習慣不好,或能力不足,或方法不當。然後,我們努力尋求辦法去幫助學生,撥開遮蔽學生心靈的迷霧,讓學生開竅,醒悟,行動起來,積極改變。無條件的愛不是一味的犧牲,而是助人即助己。當學生犯錯誤時,不生氣不急躁,原諒學生即解放了自己,當放下情緒的包袱,教育智慧自然紛至沓來。教學相長,教育學生學會感受愛、表達愛與回報愛,幫助學生成長,同時教師提升了自我的境界,增強了自身的能力。

  班主任的大愛是一種無條件的愛,更是一種教育愛。教育愛更講方向性,直指個人的成長與民族未來的結合;更講科學性與規律性,循序漸進,追求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相結合,注重動機、過程和結果的結合;更講公平,面向所有學生,尤其關愛“後進生”;具有非情境性,更穩定。具有教育愛的班主任眼中,錯誤是一種資源,問題是一種機會,時時皆教育時機,處處是教育資源。

  記得剛新接這個海貝班,學生在一次公益環保活動前自願分組,宜同學、霏同學、蔡同學三位女生因為學習成績落後、或長得太胖、或性格小氣,遭到同學排斥,沒有小組願意她們加入。自尊心強的她們又不想讓我幫忙說服同學,於是我鼓勵她們自行成立一組,我加入她們的小組。她們很開心,推選組長,取小組名稱為“彩虹小組”,口號為“彩虹彩虹、雨後彩虹”。就這樣,學生如願參加寒假公益環保活動。在活動那天,我全程跟著彩虹小隊拾取垃圾,鼓勵她們成功地感召了三個陌生人參加環保活動,她們非常激動和自豪。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宜同學申報擔任講桌管理員,積極主動幫老師整理講桌和收放物品;霏同學在“你好,寒假!”“你好,暑假!”假期研究活動中連續發起“夢想之晨”活動,調動了全班同學閱讀分享的興趣和積極性;蔡同學勇敢地戰勝自卑心理,開始參加運動會接力賽專案,在賽場上奔跑歡呼,享受運動的快樂。三個女生越來越自信,不約而同地在辯論社團中侃侃而談,在學習上也突飛猛進,家長和老師看在眼裡,喜在心頭。

  自悟,本屬佛學禪宗的要義質疑,包括開悟、頓悟和漸悟。班主任在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積攢了很多體驗,透過理論文章的梳理和點撥,有時漸漸領悟,有時恍然大悟,總之,水到自然渠成。無條件的愛給學生建造一個“創造力圈”,也給自己打造一個“幸福圈”,讓班主任的幸福像花兒一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