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森林裡的小木屋》讀後感(精選10篇)

《大森林裡的小木屋》讀後感(精選10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森林裡的小木屋》讀後感(精選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森林裡的小木屋》讀後感1

  它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卻有著耐人尋味的風韻;它沒有華麗的詞藻語句,卻有著詩情畫意般的美麗。它,便是《大森林裡的小木屋》這部書帶給我的感受。

  《大森林裡的小木屋》是紐伯瑞兒童文學大獎獲得者羅蘭·英格斯.懷德的不朽傑作。輕輕翻開這部書,如同展開了一幅美麗生動的畫卷。它形象地再現了十九世紀後半期羅蘭一家在大森林的幸福生活。小木屋裡承載著羅蘭家的歡聲笑語,滿滿裝的都是愛。這是一曲充滿勞作與快樂的田園牧歌,充滿了世外桃源般的寧靜。羅蘭一家簡單而美好的生活,也描繪出了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畫卷。

  羅蘭一家在美國西部的拓荒生活有喜有悲,但他們面對困難不畏懼。在艱苦的環境下,他們一家人手攜手,樂觀面對。在印第安人侵入他們的家,肆意掠奪他們的食品時,羅蘭的爸爸查爾斯並沒有放狗來趕這些印第安人,而是用巧妙的方法與他們周旋著,避免了惹怒印第安人而遭成不良影響與後果。當印第安人放火時,也差點燒著了小木屋,查爾斯的鄰居們都來打抱不平,而羅蘭一家並未直面與印第安居民起衝突。這不是說明他們卑躬屈膝,奴顏媚骨,而正是查爾斯一家智慧的象徵!

  大森林裡的生活雖然艱苦,但羅蘭一家就像大森林裡的一抹豔麗的色彩,給人希望,帶來歡樂,也給我們帶來了樂觀的精神。

  一年四季,大自然變化多姿,小木屋裡溫馨甜蜜、親人相伴、朋友聚會,親戚互助……這便是羅蘭一家人在大森林裡的小木屋中充滿樂趣的生活,彷彿世外桃源般寧靜而淳美。親人之間的感情,對新生活的期待與努力,帶給我們內心的感動。

  《大森林裡的小木屋》字字質樸,句句是詩,它既是勇敢與智慧的象徵,更是幸福和愛的源泉,生動感人,震撼心靈。

  《大森林裡的小木屋》讀後感2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大森林裡的小木屋》,作者是美國作家:羅蘭·英格斯·懷德。

  《大森林裡的小木屋》一書主要寫了:羅蘭和爸、媽、姐姐瑪麗一起度過了美好而又快樂的金色童年。

  這本書的作者就是書中的羅蘭。這本書雖然幾乎沒有什麼精彩的華麗詞語、句子,讀起來卻十分的美麗、親近、柔和——媽慈祥、爸嚴格,瑪麗的認真、羅蘭的想象力——讓人感到了溫暖與幸福,這就是這本書的神奇之處呢!

  《大森林裡的小木屋》這本書中的羅蘭一家十分溫馨,爸出去賣獸皮,媽在家中幹家務,照顧羅蘭和瑪麗。羅蘭一家讓我想到了我的家庭,我的家庭也和她家一樣——

  每天,我去上學後,弟弟去上學後,爸爸媽媽去上班。奶奶就在家裡看家。最幸福的、那就是晚上了!吃晚飯時,開開心心地坐在一起,聊一聊學校裡的趣事,說一說工作時的趣事,再開開心心地用餐,真幸福啊!

  人生,總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大森林裡的小木屋》讀後感3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它叫《大森林裡的小木屋》,作者是美國人lauraingallswilder,讀完之後,我深有感觸。

  書中主人公名叫勞拉,他們一家住在美國威斯康星大森林的小木屋裡。勞拉以天真無邪的眼光,觀察生活中每一個小小的細節,例如森林裡的梅花鹿、大黑熊,冬天的糖雪、春天樹上的綠芽,小屋溫暖的火光,媽媽做的可口點心,父親拉的悠揚琴聲,都是她最甜蜜的回憶。

  也許我們應該多說一些“孩子話”,用“童眼”觀察這個世界,就像勞拉那樣。可能我們就是從這些不被珍視、尊重的愛好和心聲開始的吧,我們開始在爸媽面前隱藏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卻說大人喜歡聽的話。能不能多說一會“孩子話”呢?它也許不長,但是它能讓你找到你心靈深處那個最真實的自己。多說點“孩子話”吧,用你最天真、純粹的眼睛觀察這個世界,你就能發現生活的美。

  《大森林裡的小木屋》讀後感4

  這兩天我正在讀《大森林裡的小木屋》,這是羅拉·英格斯·懷德的作品,這本書的故事情節異常精彩,使我愛不釋手,同時,對小木屋的生活也非常向往。

  在美國北部的大森林裡,有一座小木屋,住著羅拉的一家人。羅拉很熱愛大森林,森林裡的很多事都令羅拉感到好奇。他們過著世外桃園般的幸福生活。

  大森林裡人煙稀少,他們的一切食物都是靠自己辛勤的勞動。這本書內大量地描述了很多食品的做法,如黃油、乳酪、水果派、燻肉等等,而這些我們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更別說做了。他們吃的菜是爸爸自己自己種的,他們吃的肉是爸爸打獵打回來的野味。雖然小木屋存在著危險,但這裡充滿著一個歡樂,一家人勤勞的生活,可見他們居住那裡是多麼的幸福啊!

  再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有毒食品新增劑相繼出現,白麵裡有增白劑,豬肉裡有瘦肉精,蔬菜裡有農藥,有增產劑,對我們造成了嚴重的傷害。我們現在的生活到底是怎麼了?像小木屋裡那樣健康的食品為什麼找不到了?

  他們的生活是自由的。小孩子不用上學,大人不用上班,更別提那課外班了。每天爸爸去幹農活,媽媽就留在家裡做家務,而羅拉和姐姐就可以在森林裡玩耍,晚上又聽著爸爸的小提琴聲入睡。冬天裡,他們可以坐雪橇,也可以騎馬,玩得非常開心。

  再看看我們,做不完的作業,數不清的課外班,上完英語學奧術,沒有一絲空餘時間,哪能玩呢?早上一睜眼就是爸爸媽媽的催促聲,晚上又疲憊不堪地爬上床。出門不是摩托就是汽車,看見那有一匹馬,反而覺得非常好奇。

  大森林的空氣非常新鮮,大森林裡的景色非常美麗。清晨,一縷陽光照進小木屋裡,小鳥開始了歌唱,他們呼吸著新鮮空氣,在美麗的森林裡玩耍。我們一出家門,就是鋼筋水泥叢林,聞到的是被汙染的氣味,一輛輛汽車橫飛而過,環境受到了嚴重的危害,比起那森林氧吧,這可遠遠不如啊。

  現在,森林受到了破壞,變成了高樓大廈,想過小木屋那樣的生活,只有在夢想裡了,小木屋裡的生活難道真的一去不復返了嗎?

  小木屋,你到底在哪裡?

  《大森林裡的小木屋》讀後感5

  《大森林裡的小木屋》》是美國作家勞拉的經典佳作,也是一首充滿了勞動、收穫的田園牧歌。是我讀過最溫馨、最生動有趣的'一本書。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作者對自己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勞拉一家五口生活在深林深處,住著用原木建成的灰色簡陋的小木屋裡。靠打獵為生,自給自足。大參林裡沒有幾座房子,沒有道路,人煙稀少,只有一些兇猛的野生動物與他們“作伴”。深林裡面危機四伏,危險隨時可能出現。勞拉一家人就是生活居住在這四周是危險,物資缺乏的深林深處。

  勞拉是一位勇敢、堅毅、風趣、多才多藝的好爸爸。他用堅強的毅力,用厚實的雙手支撐著這個貧窮的家。白天,他去打獵、種地,好辛苦。晚上空閒的時候陪孩子們做遊戲、講有趣的故事、拉小提琴。還有一位溫柔賢惠、心靈手巧、勤勞能幹的好媽媽。她總能做出一桌香噴噴、可口豐盛的飯菜。還會給孩子們做漂亮的新衣服。她把生活安排的充實、美好、甜蜜。

  雖然他們物質條件缺乏,但他們的精神生活卻十分豐富。聖誕節時悠揚的琴聲,美麗的服飾,歡快的舞蹈,開心的笑聲......這些其樂融融的場景,體現了他們樂觀的精神、高雅的情趣和對生活的無限熱愛。

  這本書讓我瞭解到了勞拉一家,在那樣險惡的環境中,每個人都表現得那麼善良、勤勞、勇敢、堅定,他們的家也是那麼和諧、樂觀、幸福。真讓人佩服。不禁讓我想起了我的生活。我生活在一個幸福、快樂、美滿的家庭裡,我也有勤勞能幹的爸爸媽媽,他們都很愛我,視我為掌上明珠,無論穿的、用的、都是最好的,爸爸媽媽寧可自己不吃也絕不能虧待我,可我有時真的不懂得珍惜,總是惹媽媽爸爸煩心、生氣,特別在學習上總是讓爸爸媽媽操心,想想真是慚愧、後悔。

  今後我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珍惜這個美好的世界,感恩我敬愛的老師,感恩我的爸爸媽媽,努力學習,拼搏進取,用我的實際行動、優異的成績報答爸爸媽媽及老師對我的厚愛。

  這真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喜歡它。

  《大森林裡的小木屋》讀後感6

  《大森林裡的小木屋》是我讀過的最有趣最生動的一本書了,我非常喜歡它。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作者童年時期和父母在大森林裡艱辛與幸福的生活。把作者的成長經歷和家庭拓荒史描寫的格外豐富和具體,讓我充分體會到了家庭的堅強、艱苦和辛勞。

  作者勞拉與父母和姐姐瑪麗、妹妹嘉莉一同居住在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裡,一幢灰色用圓木建成的小屋裡。大森林裡沒有其他房屋,四周也沒有道路沒有其他人家,爺爺奶奶也住在另一片森林裡。經常有野生動物出沒,環境十分惡劣。勞拉一家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

  雖然生活條件十分艱辛,可勞拉一家卻過得溫馨和甜蜜。父親打獵、種地,母親料理家務,照顧孩子。父親空閒時就會唱歌、拉琴、講故事,還會與他們玩遊戲,幽默風趣,母親會做許多美味給孩子們吃,還會給孩子們做漂亮的衣服,溫柔賢惠……看得我都有些羨慕勞拉一家幸福的生活了。

  勞拉一家和鎮上的親戚們關係也十分好,雖然去鎮上的路很遠,但是也會去和他們交往互動、聚會……每年聖誕節,勞拉一家都會去鎮上,那裡格外熱鬧,大家跳舞唱歌,講笑話,他們共享歡樂。

  這本書使我體會到勞拉一家在森林裡艱苦卓絕,堅持不懈的勞作精神,也令我感受到勞拉一家那淳樸樂觀的品質。可以說《大森林裡的小木屋》令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從這一家子身上學到了勤勞,善良,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我很喜歡這本書!

  《大森林裡的小木屋》讀後感7

  在雪花飛舞的寒假裡,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大森林裡的小木屋》,它是美國著名兒童文學“夢之隊”作家勞拉。英格斯。維爾德的代表作,也是成名作。書中獎了小姑娘勞拉和爸媽住在一個原木結構的小木屋裡,他們一家過著簡樸、快樂的生活。

  其中,《糖雪》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裡面講了隨著天氣的變化,森林裡漸漸暖和起來。勞拉的爸爸打獵回家,說身上的雪是“糖雪”。勞拉趕緊用舌頭去舔雪,發現跟別的雪沒什麼兩樣。勞拉很好奇,想問個清楚,可是爸爸沒有時間解釋,必須馬上去爺爺家。晚上,爸爸很晚回來,手裡拎著一個加蓋的大木桶,一隻胳膊下夾著一個大包裹。包裹裡是兩個硬邦邦的黑餅子,木桶裡是滿滿的糖漿。吃完晚飯,爸爸給她們講了白天去爺爺家的經過和糖雪的事。

  “之所以叫糖雪,是因為每年這個時候下一場雪,就意味著人們可以做更多的糖。我們知道,突然下一場雪,來一個倒春寒,能讓樹枝慢些生長,這樣漿液就能多流淌一段時間。”

  夜深了,月亮高高掛在天空中,向我們點頭微笑,勞拉和瑪麗聽著爸爸的琴聲,進入了夢鄉。

  《大森林裡的小木屋》這本書描繪了勞拉最甜蜜有趣的童年回憶,內容深深吸引了我:春天樹上的綠芽、夏天清澈的湖水、秋天圓圓的月亮、冬天皚皚的白雪……從中,我讀出了森林的溫暖,感受到了幸福的滋味。夥伴們,你們也可以來讀讀這本書,我相信,你們也會進入書中那充滿愛的情節中的!

  《大森林裡的小木屋》讀後感8

  最近,我讀完了由美國女作家羅蘭·英格斯·懷德寫的《大森林裡的小木屋》一書。這本書是羅蘭根據自己前半生的經歷寫成的,它描寫了一個美國拓荒者家庭的真實生活。

  《大森林裡的小木屋》描寫了幼年時期的羅蘭和爸爸、媽媽、姐姐瑪麗,妹妹琳琳一起生活在威斯康星州佩平鎮附近森林裡的一棟小木屋裡。一年四季大自然景象美輪美奐

  讀完這本書,我彷彿看到了美國拓荒者家庭的真實生活寫照:爸爸每天打獵種田,媽媽幹家務活。晚上,爸爸悠揚的琴聲伴她們入睡。一年中,拓荒者們最忙碌也最快樂的季節就是秋天了。在這個豐收的季節裡,人們互相幫助,你幫我收割小麥,我幫你挖出土豆,忙的不亦樂乎。看,左邊的田野里人們在收玉米,右邊的田野里人們在收白菜,孩子們也喜歡秋天,因為收割下來的許多東西都可以為它們所用。

  拓荒者生活充滿希望和活力,他們與大自然搏鬥,抵抗自然災害。他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那麼單純,美好。他們對動物都充滿感情。

  如今,我們生活在現代化的城市裡,遠離了大自然,感情變得虛假,我們的心靈也蒙上了灰塵。希望讀過此書的人能像拓荒者們一樣單純,善良。

  《大森林裡的小木屋》讀後感9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作家勞拉.英格斯.維德爾,以第三人稱新奇獨特的視角,描寫了勞拉幼年時,在美國威斯康星大森林一座小木屋裡,和爸爸、媽媽、姐姐瑪麗,妹妹卡瑞一起艱難生存的故事,那裡有熊、鹿等野獸,主要靠爸爸捕食為生。可是,這麼艱苦的環境,在作者筆尖下卻是那麼其樂融融,滿是溫馨、愜意的感覺,讓人十分羨慕。

  最讓我向往的是勞拉一家做麵包、烤餅乾。每逢星期六,媽媽總是要給勞拉、瑪麗一人一塊麵團,來做一個小麵包,也可以烤一些小餅乾,我想,這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倘若現在,你對家長說:“我要烤餅乾!”如果脾氣好些的也許會說:“還是快去記單詞吧,別烤了!”脾氣壞點的興許會立馬暴跳如雷,河東獅吼般嚷道:“你個孩子,鬧騰什麼!作業弄完了嗎?趕緊寫去!”

  勞拉、瑪麗生活在無限的自由空間裡:爸爸教她們做糖塊,雕刻作品,媽媽教她們做衣服,織手套……

  每當想起勞拉、瑪麗光腳奔跑時,我就一陣心寒,那滋味,是酸、是甜、是苦、是辣、是鹹,我也說不清,這個五味瓶在我心底不停地翻騰,這滋味,等你讀完了就明白了!

  《大森林裡的小木屋》讀後感10

  大森林來的小木屋講的是勞拉一家發生的許多有趣的故事。

  比如林中的野鹿,講的是夏天到了,爸爸出去打獵。卻空手而歸,是因為本來有隻鹿,這絕對是好的開槍時機,可是,那隻鹿太漂亮了。不忍心開槍。接著,有一隻熊來了,它一邊在碎裂的木塊中嗅來嗅去,一邊吃著金龜子的幼蟲,它成了最容易打中的目標。可勞拉的爸爸被吸引了,讓它跑了。最後,來了一隻母鹿和小鹿,他下不了手,就回來了。看出,爸爸很有愛心。

  我還從勞拉一家身上學了很多,從糖雪中我知道樹的汁液就是樹的血液。開春後天氣開始變暖時,樹裡的汁液便會流到每根樹枝的尖端,才能讓樹里長出來。

  不過,我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穫,還是其中趣味盎然的故事情節,別具特色的異國風情。大森林中的冰雪與野獸引起了我的驚歎,但是勞拉一家在那拓荒時代的生活中的樂觀,勤勞,淳樸,善良也在我心中留下了印象,大家讀完這本書也會喜歡勞拉一家,會樂意跟他們一起品嚐那雖艱辛卻又其樂融融的小木屋歲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