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蠶食地球這本書》讀後感

《誰在蠶食地球這本書》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誰在蠶食地球這本書》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當我讀《誰在蠶食地球這本書》,仍是千欣萬喜,一本品質的讀物!如果說《美國國家地理》是讓我瞭解地球的一扇窗戶,那麼《誰在蠶食地球》就是窗外從未見過的風景。

  原來,在挪威的小學,如何將垃圾分類與認識資源回收是一門正式的課程。他們必須學飛哪些垃圾是可燃的,哪些垃圾會產生有毒物質。小朋友必須認識,回收1噸的紙,能節約17棵樹、2桶油,或者減少25千克的空氣汙染……

  原來,120年前,探險家要用三年的時間穿越北極,而現在,最多隻需半年。寒冷,有時也值得珍惜。

  有一個世界最美麗的地方叫南極,“它有著巨大的冰山、蔚藍的天空、銀色的雪原、呼嘯的.寒風、冰冷的海水,在那裡,感覺就像另一個星球。”其實,我看見書上那美麗的圖畫,就已經心醉不已,南極美如斯。淡淡的藍,薄薄的紫,空曠,澄明,遙遠,如夢。在地球上,我們真的找不到任何一個比南極洲更讓人感覺神奇、荒涼、美麗的地方了。我們對它,除了心馳神往,還能做些什麼呢?

  在下潛拯救珊瑚礁一章裡,又一次為畫面而感動得唏噓。珊瑚礁點綴在海里,就像春天開放中的花朵。那是童話故事裡小美人魚的家鄉。可是,它們生病了,它們正在消失啊,這是因為平衡的破壞。珊瑚礁離不開它的夥伴,這是生物鏈。而人類就喜歡捕捉它的夥伴,而妄圖美麗的珊瑚礁與世長存。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個很貪婪的想法。人類過度地捕殺實在是危險的。看,這些美麗的珊瑚礁,它們白天待在外骨骼中,晚上,它們伸出觸角捕食。

  這本書讀起來讓人輕鬆,而又警醒。開拓視野,而又關乎小己。美豔絕倫的精品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