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上善若水優秀讀後感範文(通用9篇)

老子上善若水優秀讀後感範文(通用9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子上善若水優秀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老子上善若水優秀讀後感 篇1

  水有形卻無憂。誰也不能說清水的形狀,我們把它放在什麼樣的容器裡,它就是什麼形狀。它柔弱的好像沒有自己的性格,好像誰都可以任意欺負它。壘個水壩攔它,它就靜止不動。拿斧砍它,它也靜靜的承受卻不受傷害。把它灑向空中,它就像珠子那樣圓潤的飄散開來。它遇熱成氣,遇冷結冰,遇風起浪,遇水相融。河由它淌成,酒由它匯成,井有水才是井,泉有水才是泉。誰都願意向高處走,唯有水,無論你把它提到多高的地方,它都向著卑下流淌。

  老子說,最完善的人所具備的上等的德行,就像水一樣。水的特點是能夠滋潤萬物,使它們盡情生長,而又不與萬物爭功奪利。始終保持著平靜,可以說最溫柔最善良的東西。它具有的廣闊胸懷和毫無所求,甘居人下的德操是最接近大道的本質的,這正是我們人類最應效法的德性。

  在老子看來。誰的行為方式也同樣值得我們學習。當它遇到阻礙時,它就會迂迴百轉繼續前進,這就是曲則全,也是謙虛容忍的美德。而這種美德也與大道的柔軟的特性最為接近。我們人類應該學習水的這種與世無爭的寬容,學習水這種滋潤萬物而不圖回報,功成而不局傲的謙遜美德。而這也是大道的德操,這與許多人在取得成就時只知道誇耀自己的努力及運氣是多麼不同啊。

  如果我們想體會大道的精髓,使自己形成最完美的人格,幫助自己走上正確的人生軌道,從而使自己的為人處世達到最和諧的境界。我們就要擁有像水一樣的品性:真心真意的幫助別人而不圖回報,避免針鋒相對的矛盾衝突,不去爭奪一時利益得失,面對困境依然堅持。取得成績是不搶功自傲,謙虛禮讓,唯有如此,才不會遭到他人的攻擊而增加自己的煩惱和痛苦。會得到人們的讚揚和認同。使自己生活的更快活逍遙。

  老子在《道德經》的五千言中多次提到水,他把水作為人格的最高顯示:人與人交往接觸,很像水與水交融,嫉妒心猜疑心貪心都會攪渾了清水,所以老子諄諄教誨。我們言談要像水那樣,循循善誘,平和清靜,以誠待人,施政要像水那樣,甘居低下,走到人心的深處,從而得人心。

  孔子曾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瞭解到水柔靜的真意,才能體會到水謙卑的本質,才能懂得奉獻不爭的深刻。

  老子上善若水優秀讀後感 篇2

  總是很想親取一瓢水,用心去感受造物主所賦予他的不平凡的個性。一如清晨的朝陽,外表平凡,內裡卻隱藏著無數濃烈而醇厚的意蘊,氤氳之間,更深刻地體會到了那溫潤柔軟的心底,更清晰地觸碰到了那純潔高尚的靈魂。

  真正的水,是不含一絲雜質的。也難怪古人云:君子之交淡若水。

  君子之交,不需計較那些可有可無的東西,如功名,如利祿,只需將自己最深厚的情感融化在一顆真摯的心中,並贈予最親密的故人,便是如水一般清澈的交往。若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管仲叔牙知己薦賢,李白杜甫以詩會友。水,彷彿就成為了純潔的代名詞,而我們人性最深處的個性恰恰便是純潔。眼淚,就是我們最真實的情感的宣洩。當他與你的心靈相契合時,便會散發出一股浸透肺腑的清香,洋溢在燦爛的笑容上。

  我不懂古人為何要在心如止水中添個“止”字,大概是因為不動的水是最嫻靜平淡的。

  古有化蝶逍遙的莊子,不為凡塵所動,甘於平淡,樂於平淡,任憑權勢之爭,利慾之逐,不能稍動其心。在世外紛亂之時,他卻獨自抱膝守望,內心平靜悠遠,自然給人以超脫萬物的薰陶。後有躬耕自然的陶潛,半生沉于田園,以詩酒來充實自己的生活,並未有大富大貴,卻也忘懷得失,以此自終。我想要追逐他們的身影,卻看見了“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淡定,感受到了清澈涼柔的水,原來是,這般滋味。

  水光瀲灩,山色空濛,兩者結合後的產物卻是依然儲存著水從上到下的玲瓏。

  每每泛步山間,總會傾聽那叮咚的泉水聲。在我看來,這大自然的天籟勝似樂器上的演繹,每一次跳動無不淋漓盡致地展現著水的靈氣。樹葉,抑或任何輕盈的物體都可以漂浮在粼粼的水面上。也許水中有著一群崇尚藝術的精靈,她們輕輕地託著這些生物,並讓他們陪自己唱歌,為自己伴舞,這該是多麼盎然的景色。古書有云:崑崙之北有水,其力不能勝芥,故名弱水。若是這三千弱水真的是因為太羸弱而不能承載任何生靈,大概便喪失了水的靈氣吧。沒有靈氣的水,便如同沒有文字的書籍,也便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了。

  水,不惟形態萬狀千姿,內涵更是濃厚深刻。

  一句上善若水,直抒胸臆地表現了水的近乎完美和對水的偏愛。他沒有花的芳香,卻能倒映出各有千秋的美麗。他沒有蜂蜜的甘甜,卻有能容納世間百態之味道的平淡。雁落平沙,我願與你邂逅在朦朧聖潔的心底,那心靈的律動,是為你而起的讚美之歌。

  老子上善若水優秀讀後感 篇3

  課上,老師曾講到老子的“弱者道之用”時,談到上善若水。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詞,讓我對水進一步加深理解時也讓我對人生有了深刻的認識。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在這裡,老子說到了水的特性:謙卑、寬容、無爭。

  水的這些性質,讓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我們人類,我們應該向水學習並具備水的特性。如果我們能像水一樣,我們的社會就是一個充滿和諧的、沒有戰爭的社會,人與人之間將充滿愛與寬容。

  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想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然而在我們現在的社會,利益當前,很多人背棄信義,不謙卑,不寬容,更充滿著你爭我搶的現象,有些人因此而提出悲觀的想法:我們的社會沒有道德可存了。

  老子上善若水優秀讀後感 篇4

  本則選文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意思是:居處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待人善於真誠相愛,說話善於遵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處事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掌握時機。這是一首對水的頌歌,老子設喻做譬,他將至善比作水,總結出處世為人之“七善”,即低調謙卑、淡泊沉靜、包容寬仁、言而有信、透明公正、因勢利導、順時而動。

  對於當代人來說,老子倡導的如水般人生哲學的行為準則和品格,不可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那樣的要求畢竟過高過難,但是它應當成為我們立身處世的典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學習中,應任勞任怨,順勢而為,盡己所能地去幫助別人。只有奉獻不爭,才能沒有過失,才能提升自我,完善人格。這就是老子的“上善若水”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老子上善若水優秀讀後感 篇5

  我們在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從閱讀中我們也能夠學到很多的知識和道理,閱讀優質作文的這種好習慣能夠幫助我們增加知識,不至於成為井底之蛙,那麼寫好作文到底應該要注意些什麼呢?更多作文範文請見讀後感大全網,推薦給大家閱讀收藏,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千多年前,黃河之畔,伯陽與仲尼同行論道。老子指著滾滾江水說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惡,故幾於道。”老子將水推崇為自然中最美好的事物,認為善行的最高境界就是水德,水德是最接近於道的。

  倘若撇開百家的'學術之爭,用平和的眼光看待這番話,其中耐人尋味的哲學思想和人文道理恐怕也能受用終生。“上善若水”的思想也因此流芳百世,供今人深思。

  水,厚德載物,化身形於永珍,融生命於大地,甘心身處萬萬人之下,毫無怨言,情願獨留於最低窪和最潮溼的地方,故被稱為“百穀之王”。

  古語有云:“海納百川。”這般寬廣的包容性,試問天地間誰能與之相提並論。同樣,善是寬厚的,不拘於小節,是一種無私的博愛,如若僅僅侷限方圓之內,又何談“上善”。

  水,為生命之源,給予群芳以沁香,給予百草以靈氣,給予人類以智慧,卻向來無取於萬物,更與萬物不爭。但是“不爭”並不等同於“無爭”,有“不爭”就意味著有所“爭”。只不過水所爭取的並不是萬物的崇敬,而是萬物的和諧。行善,亦是如此。善是沒有功利性的,否則無異於偽善。“施恩莫望報”,只要為善行,就無需苛求他人永遠銘刻五內,只求一份心安。

  “水往低處流”並不是水自甘墮落,毫無尊嚴。低處雖汙濁,卻更能深知萬物之苦;低處雖卑微,卻更能體會自然之理;低處雖曲折,卻更能領悟奉獻之德。如此行善,怎可不謂之“上善”。

  水乃世間至柔之物,無形無影,能於縫隙中百轉千回,但天下也少有出其右者。因為弱可勝強,柔能克剛,故有“滴水石穿”之情景。“上善”莫過於此,為善者行善,看似力量單薄,難成大事,實際上,“行善”的目的未必要“成善”,它最大的神奇在於巨大的感染力。倘若萬物永珍皆善,上善可成。

  然而,縱然是水也難免會有翻騰千里,咆哮不止之時,甚至能夠席捲大地,吞沒一切。由此看來,一味的行善並不就是上善。善是有原則的,好心辦壞事也不是理由。如果對人性泯滅者行善,無異於為害世人;如果對窮兇極惡者行善,更等同於縱容黑暗。如此善行,不如不為。

  並且,水可因時而變,在相應的時間做出最合適的選擇。當一切如常時,則為水;當炎熱炙烤時,可為氣;當酷寒侵襲時,能為冰。做善事也需把握時機,何時可為善,何時為何善,皆在變化之中。

  上善若水,又豈止如此;人生智慧,又豈能言盡。故語止於此。

  老子上善若水優秀讀後感 篇6

  水,潔淨透明,卻能洗去世間一切塵埃;水,柔順卑下,卻能衝破世間一切艱難險阻;水,無色無形,卻能滋養世間一切苦寒貧瘠之地。

  《道德經》有言:上善若水。是的,最高境界的善行,就應有水品格:利萬物無所求,處所惡無怨尤。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上善要有寬容心。南非總統曼德拉,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因反對種族隔離制度被監禁二十七年。在當選總統的就職典禮上,卻擁抱了當年迫害他的三名獄警,真誠的感謝他們的陪伴,這是令全世界肅然起敬的博大胸襟。世間多有以牙還牙之士,但曼德拉向我們詮釋了什麼叫做“君子不念舊惡”,什麼叫做以德報怨的善行。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博大深廣,人有容人之量,方能成為善者楷模。

  春雨入夜,潤物無聲,上善要有淡泊心。常有人抱怨自己辛苦助卻連句“謝謝”也沒得到,其實他大可不必這麼生氣。我們幫助他人,不應該為了求得回報。像陳游標那樣高調做慈善的人大有人在,但我們更欣賞青島十字會收到的無數託名“微塵”的捐款人,他們感動了中國。不圖名利的善行更純粹,也更能讓行善者獲得快樂。送人玫瑰,手留餘香,我們與人為善,說明自己還可以有能力付出(給人讓座沒衰老,為人捐款不貧窮),這不是令人快樂的事嗎?靜水流深,水澤被萬物,又何曾要求得到讚美呢

  在山泉清,出山泉濁,上善當有尊重心——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滴水穿石,不捨晝夜,上善當有恆久心—— 一曝十寒最傷人。我們幫助他人,應尊重受助者,不要以救世主的姿態、施捨者的嘴臉出現,那不是善行,是虛榮。

  善心的貴賤不以善款的多少論斷,善行的高低不以善行的大小區分。“勿以善小而不為”,只要心靈如水般純淨,皆可為上善者。

  老子說: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夫唯不爭,故無尤。又言: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願我們一心向善,從善如流,一生無憂。

  老子上善若水優秀讀後感 篇7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光看文字就會覺得很美,而這其中所包含的道理更是博大精深!老子用有形的水來指代無形的道,高度讚揚了水的各種優點,並以此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深刻的人生處世哲學,令我受益頗深。如果我們能把“水”之道運用到生活、工作中,我想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很多美好的變化。

  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是否可以像水潤萬物一樣主動伸出自己的援手;當自己的利益和別人、集體利益產生衝突的時候,我們是否可以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去包容、謙讓;當遇到各種誘惑的時候,我們是否可以滌萬物而自清;當我們覺得想要放棄的時候我們是否可以有滴水石穿的毅力;當我們生活安逸停止前進的時候我們是否能有奔流到海的追求等等······是否之間,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悟,去學,去做!

  每次參加道德講堂對我的心靈都是一次洗滌,今天聽刁老作報告,看《尋找微笑》公益短片對我觸動很深。我在想我們每天忙忙碌碌過好自己的日子,卻忽略我們身邊還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還有很多同胞生活在疾苦之中。人生的價值不僅是自己實現了多大成就,更在於這個社會有沒有因為你的存在而變得更好,我想我們該為這個社會做些有益的事。我是這樣想的,卻還沒有這樣做,想和做之間有一個高度,這個高度便是我成長所需攀登的高度。我想以此來勉勵自己,每天進步一點,多做一點,終而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老子上善若水優秀讀後感 篇8

  結合近期的閱讀與思考,我有幸在本次讀書會中進行發言。今天我發言的主題是“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

  齊桓公大度慷慨成霸業,令我欽佩;管仲不計前嫌展才學,使我感嘆。但使我感觸最深的還是鮑叔忠君忠國、推賢舉才的無私,是鮑叔退位讓賢、寧居其下的甘願。

  《道德經》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鮑叔如水一般,利萬物而不爭。哪怕身處光芒萬丈後的陰影處,也滋潤萬物,不問名利。哪怕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是管仲而不是他,君王重用百姓誇讚的是管仲而不是他,他仍默默付出,不爭不怨。鮑叔此般如水一樣的德行,鑄就了這千百年來仍閃耀著光輝的偉大人格。

  鮑叔識人知人而不妒,推賢舉才而不恨,不務虛名,甘居其次,試問古今以來,有幾人能有此般忠義,此般胸襟?如魯迅所言:“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落紅有情,每一處綠意都生機盎然;“鯨落海底,哺暗界眾生十五載。”人間最美是鯨落,孤獨的海洋裡綠洲溫暖;“上善若水”,每一處清流都炫如星河。

  中秋將至,十五的月亮將大放光彩。但地球的背面,是太陽把自己的光散發出去,而被月亮反射入人們的眼。十五夜裡那輪光潔明亮的月啊,若是沒有太陽的不爭不搶,無私無怨,你怎會被文人騷客們讚譽千年,寓情萬世呢?成就霸業的齊桓公啊,施才展學的管仲啊,若是沒有鮑叔的忠君忠國,潤物不爭,又哪來春秋霸業之美談,雄韜偉略之佳話呢?

  所幸,“世人不多管仲之能,而多鮑叔知人。”

  所幸,世間此般“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

  所幸,世有上善者,書亦文錄之。

  閱讀一個人,閱讀一段史,閱讀至賢至聖的品行,閱讀芸芸眾生的異同。在閱讀中深受感動,在閱讀中修身養性。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老子上善若水優秀讀後感 篇9

  “上善若水”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此典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這幾句話的字面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像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

  上善的人,就應該象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他善於處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沒有什麼能超過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柔弱勝剛強,柔可克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