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讀後感

人類簡史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類簡史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類簡史讀後感1

  《人類簡史》這本書講的是整個人類的歷史。全書不僅是站在某個民族(國家)或者人類的角度,而是也站在動物植物、整個世界的角度來看待人類發展歷史。從數百萬年前講起,一直講到現代,並在結尾迎來的全書的高潮,那就是人類的可能的未來,最後的部分給人的感覺才是最震撼的。作者從遠古生物進化,講到農業革命,從帝國主義講到資本主義,一段段歷史娓娓道來,並在不同的人類發展階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視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進化是人類前進的永恆旋律。人類從低階動物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才逐漸成為當今的現代智人,雖然現在人類是整個生物鏈條的最高階物種,但並不意味著進化已經結束了,相反,人類也許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進化。進化真是始於人類在大腦、身體、以及心理等不同層面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為現代人身上仍然存在這種不完善,認知偏差和謬誤導致了很多現代問題,丹尼爾·卡尼曼的書中對此做了很多很好的描述。未來人類還將不斷進化,我們必須要認識到自身的侷限和認知上的偏差,只有才能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

  歷史的發展交織著很多偶然性因素。人類和黑猩猩擁有共同的祖先,而數百萬年前基因的偶然突變導致人類這個新物種的誕生。基督教的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樣有其偶然性,羅馬皇帝偶然發現了這個當時籍籍無名的小教派,並發現透過宗教能夠更好的統治國家,也因此在羅馬帝國的強力支援下,基督教一舉成為世界上大教派。而近代科技革命的發展更是充滿了偶然性,很多科技發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導致人類有了新的發現。

  時代的進步夾雜著侷限與包容。遠古時代,由於人類對大自然的認知有限,人們信仰各種神靈,透過神靈來解釋大自然的種種現象。農業革命之後,由於糧食供給的大大增加,開始有人可以從事一些更高階的工作,因此在這期間,哲學,政治,藝術以及其它各種思想文化都大大發展,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仍然有其時代侷限性,比如儒家強調君權,父權等,再比如古代一直到中世紀,男女的地位始終是不平等的,直到近代才有了男女平等,更有女權主義的出現。現代社會對待同性戀的態度的轉變也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人們漸漸認識到,人類這個物種還有其他生物物種都存在同性戀現象,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現象,也由此使得人們能夠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接納了同性戀這種現象。未來人們也一樣會以更加開發和包容的態度對待那些我們現在認為不對甚至不合法的現象,實際上很多所謂不對或者不合法的行為都是受我們的意識形態所扭曲的價值觀導致的。

人類簡史讀後感2

  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神,但可別告訴我的僕人,免得他半夜偷偷把我宰了。——伏爾泰

  人類之所以優於動物,是因為人類擁有想象的能力,並用以構建共同的“想象”。

  初讀此書,這個觀點就讓我留有深刻印象。

  而這正是是作者,赫拉利,一個以色列新銳歷史學家,對現今人類社會的解讀。

  這個觀點乍看無理,但卻是本書的靈魂,隨著文章的推進,跟著作者思想的腳步,一點點逐步清晰,讓人一時間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人類社會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那最初的想象上,而使這想象成行的,是人類對其的相信,百分百的相信。

  從認知革命開始,人們就開始想象,他們製作並不存在的事物的雕像,並崇拜它們,信仰它們,這或許就是宗教的開始。人們因一個共同的想象聚集在一起,互相信任,形成了一個個部落,過著採集狩獵的生活。到了農業革命,人類似乎開始從居無定所的生活中走出,開始馴化種種能為人類所用的植物與動物,有了更加穩定的生活保障,更是形成了一個個村落。現今,歷史學家們發現一些歷史遺蹟,也與人類農業革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雖然作者明確的表示了他對農業社會的不推崇,並將農業革命形容為“史上最大的騙局”,但從現在來看,這仍舊是歷史的必然,是人類發展的開始。就在這人類發展的源頭,人們也在為了一個共同的想象勤勤懇懇地勞作。

  又過了很多很多年,一個個國家產生,世界上第一部法典出現,社會上也有了階級劃分,人們相信惡人有惡報,而奴隸生來就身份低微。從這時,人們的“想象”似乎並不都向著美好的方向了。甚至以前能將人們聚集在一起的宗教也發生了變化,各大宗教的分歧使得神學爭論愈演愈烈。但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彼此殺得難分難解,國家與國家也不停交戰,互不相讓時,他們對對方手中的錢幣可沒有任何牴觸的情緒:一種新的互信系統產生了。金錢正是這有史以來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統。比起任何國家、法律、等級或是宗教,金錢的魅力讓它毫無阻礙的跨過一道道鴻溝,絲毫不受宗教、種族、性別或是性取向的影響。

  讀到這裡,稍一思考,就發現作者的用意,從始至終在文字裡透出來的,都是對人類社會夢幻泡沫的戳穿與嘲弄。他甚至不用“人類”這個詞彙,他頻繁的使用”智人“,這個生物學意義的詞彙。他想做的,只是將人類從高高的食物鏈頂端拉下來,把人類從自己的想象裡點醒,告訴人類其實他們不過是“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而人類的“想象”在“上帝”面前顯得微不足道,但正是這“想象”,造就了當今的現代社會,使之達到了現在的高度……。我們擁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但幾乎不知道該怎麼使用這些力量。

  “從動物到上帝”,人類是否能夠成為上帝?這個問題在我心中已有了答案。

  放下書,腦海裡浮現的卻是作者在寫農業革命時寫下的一句話:

  “人類以為自己馴化了植物,但其實早是植物馴化了智人。”

人類簡史讀後感3

  首先談第一個體會,智人的進化充斥著殘酷與征服,不管是對於同屬人屬的其他人種,還是一些動物。

  然而在最初,與其說智人的勝出是“天選之子論”,不如稱其為一次偶然。人類由猿類進化而來,這裡的人類並不等同於智人,也包含了其他人種(比如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但隨著智人的遷徙,所到之處即伴隨當地其他人種的消失,是因為智人的身體更加強壯?還是更能適應氣候的變化?都不是,是因為某次偶然的基因突變,改變了智人的大腦,讓其可以用新式語言來溝通。此時,已經學會使用火與工具的智人,已經習慣於把自己當做獨一無二的生物,所以發現其他與自身有些微差異但又確實不同的人種時,用一個現代的詞語來形容——也許心態崩了?便將其趕盡殺絕。也許有人不願意承認,但事實便是,每當智人到達一個新地方,便伴隨著當地人類的滅絕。但回到起點,假如這次偶然的基因突變發生在其他人種,那麼,也許,就沒有現在的我們,也許,依然是多種人種共存。

  無獨有偶,同樣地事情也發生在動物身上。海洋的隔絕讓每一塊大陸的生物經歷了數百萬年的演化,有了獨特的外形和習性,然而學會航海和探險的智人打破了一切。人類首次登上澳大利亞大陸時,就給這片大陸的動物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當地特有的有袋生物——袋獅、巨大的無尾熊等在短短千年中全部滅絕,隨後,伴隨著人類的活動,紐西蘭、弗蘭格爾島等地方也發生了同樣的故事,從這點來看,智人可以稱為是連環生態殺手。

  其次是第二個體會,讀完這本書,讓我對身邊一些理所應當的事情產生了一些虛幻的感受。

  宗教是想象的,公司是虛構的,金錢和階級理論可以通用是因為其他人相信它,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也只是存在於概念中的,而這些所構成的“文化”,在作者的筆觸下,彷彿是一種寄生蟲,寄生在一代代的智人身上,指揮著不同文化(王朝、國家)間的戰爭,導致了一代代寄主(智人)的死亡,剝削了一代代的智人,卻又讓自己不斷進化延續。這個概念新穎的讓我的三觀產生了震動,但震動之後,卻又回到了原處,虛幻而無力,深埋在心底。

  關於生命的延續,如果將生存和繁衍當做最基本的演化標準,那麼小麥則是最成功的的植物,飼養的雞、豬等也是遠比智人成功的動物,與其說智人馴服了他們,不如說是他們馴服了智人,讓智人為其創造適宜的環境,讓其基因得以大批的複製延續。有人提出,這些人工養殖的動物從心理上講是不快樂的,他們的生命是為智人提供價值的,但如果從快樂來進行分析,現代的智人並不能說就比萬年前的智人更加快樂,因為快樂是由血液中的多巴胺等物質決定的,多巴胺等的產生與基因相關,並不是由這些外在的事物、金錢等來控制。

  而現在,經過了科學革命,智人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可以操作基因,可以設計出發光的兔子,可以設計出長人耳的老鼠,甚至可以設計出更完美的智人,但是,智人是最終的成功者嗎?我彷彿對這個問題感覺更加虛幻。作者:墨柒

人類簡史讀後感4

  看完推文分享的幾個小章節,我心裡存在著一些疑惑——女性被不公平對待是歷史留下的原因還是作為女性本來就是真的屬於弱勢群體?難道她們就真的`應該被不公平對待嗎?儘管在女性佔全球人口總數約48.5%的今天,我們呼籲著男女平等,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一些區別對待,例如在某些鄉村裡,還保留著“生男總比生女”的觀念,她們寧願把孩子送掉也要生一個男孩,又例如在審計工作中,同等水平的男生和女生,男生總是更同意得到青睞。

  在原始社會時期盛行的母系社會,逐漸沒落變成了父權社會,可是如果僅僅是因為男效能夠獲得更多的食物,有良好的體力保護群體嗎?這或許是一部分原因,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往往女效能做的並不比男性差。就如同書中所說的女人往往在田裡、在工廠裡、在家庭中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而不是從事一些不需要體力的工作。這明顯不因為歷史遺留的原因造成女性被不平等對待的,而是一種觀念女性被弱化的概念,這種概念根深蒂固的存在於人們腦海裡,儘管女性可以和男性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也被人們所否認。

  不可否認,男性在力量,雄心,好強這些方面比女性更佔有優勢。那難道女性就應該被區別對待嗎?我覺得女性也有她們獨特的優勢:她們更懂的發展社交技巧,學習如何合作,給予彼此撫慰,最主要的是她們對後代的關愛是無可替代的,所以女性不應該被區別對待。

  最近熱播的印度電影《神秘巨星》講述的是一個印度少女尹希婭突破歧視與阻撓,堅持追尋音樂夢想的故事。然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主角尹希婭,而是她母親。整個電影都在男尊女卑的背景下進行,女性生活在印度,似乎就註定了悲劇的一生,就像電影中,尹希婭父親的姑媽對其所說的那樣“你媽媽最大的錯誤,就是把你生下來。我媽媽最大的錯誤,也是把我生下來。”因為在印度每個女人的人生,都像是一場重複。沒有尊嚴、沒有地位、沒有夢想,只是男人的生育機械、家裡的保姆,乃至可以隨意打罵的物件。尹希婭的父親一有不順心的事情就對尹希婭的母親拳打腳踢,把工作上的不滿發洩到尹希婭母親身上。儘管尹希婭母親被這樣不公平對待,可是她對女兒的愛是不變的,當全家人知道尹希婭還沒出生是女生時,是她堅持生下尹希婭,在尹希婭希望成為歌手,改變自己的命運時,她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援的人。最後因為對尹希婭的愛使她生平第一次反抗了丈夫,帶著尹希婭走向頒獎典禮。如果不是因為母愛,尹希婭不會走到今天的這一步,所以女性並不是一無是處,我們不應該提倡男尊女卑,而是呼籲男女平等。

  在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中,會給予女性自由平等的男性微乎其微,但是我希望我們能夠做到男女平等,少一些不公平對待的現象,而不是變成影片中尹希婭父親那樣的人,將生活中的不滿發洩在妻子身上。

人類簡史讀後感5

  《人類簡史》是一本只有30萬字左右的書,但卻像它的名字一樣,是一部從10萬年前有生命跡象開始到21世紀資本、科技交織的人類簡史。整本書都在回答著一個問題,即‘人類是如何從10萬年前萬千動物中毫不起眼的一員,成為當今地球的主宰。

  這是一個變化太快的年代,無論思想、價值觀、意識形態、經濟政治環境幾乎是日新月異或者是百花齊放,傳統文化漸行漸遠,新的文化似乎形態各異,我們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卻也承受著史無前例的無所適從。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對人類歷史的反思、對廣大普通個體快樂本質的反思,都讓人感覺卓爾不群、震聾發聵。從狩獵採集者-農業革命-農業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物理生物科學革命,每一次的人類程序都在加速前進,速度越來越快的同時,人類也把自己從自由自在的奔跑---劃地為勞,圈固---生活在空中樓閣的小方塊裡,人類把自己的活動空間範圍也縮的快所剩無幾了。當然不可否認近兩個世紀人類的科學科技是有了質的飛速跨越發展,人類也享受著這種科技進步所帶來的紅利與愉悅。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人類是殘暴罪行的鼻祖,智人確實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但代價就是賠上了幾乎其他所有動物的命運,在我們享受著科學成果、美味美食的時候,並沒有想到我們是犧牲了實驗室裡的猴子、農場裡的奶牛、輸送帶上的雞、畜牧場裡的豬。

  透過這本人類簡史,我們能看到人類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作為現今變化多端的世界的歷史背景,這本書讓我們對現今的世界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為什麼傳統文化漸行漸遠?為什麼出現嚴重的商業化?),對生活中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擁有不同的價值觀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全球化經濟帶來全球化文化,強勢文化必然碾壓弱勢文化,價值觀也一樣“仗勢欺人”)。

  回望過去,人類的一路艱辛跋涉、從無到有中充滿了太多運氣,即便運氣不錯,這些勞心勞力的跋涉的價值仍然值得反思;最近幾百年人類歷史日新月異、變動不休,好不容易從動物變成“上帝”般存在的人類不知道會繼續變成哪般模樣,因為運氣這種東西誰也說不準;展望未來,將來人類的何去何從看來更得靠運氣,誰說了也不算。

  既然整個人類的發展都充滿了變數,我們又何必沉溺在膨脹的自我裡計較得失呢?我們不如放下得失心、接納悲歡離合、接納自己的本來面目,既然改變不了生命中的潮起潮落,那就讓我們靜下來欣賞海浪的聲音,與自己同行、與生命同在、體會當下,“我”來過、愛過、存在過。因此這本書還有一種力量,讓我輕輕鬆鬆的從狹隘自我的悲喜中解脫出來,在重新審視人類和自我後,不曾想竟然獲得一種內心平靜的大智慧。

人類簡史讀後感6

  那一年,我企圖啃完一本大部頭著作,這本著作的名字叫《宇宙歷史哲學》,很宏大的一個名字,內容也是包羅永珍博大精深。奇怪的是知道這本書的人並不多,而且似乎沒什麼人重視這本書。那時候,我很是懷疑作者的觀點是不是太扯淡了。因為如果他說得很有道理,他應該很出名才對。那時候,我判斷一樣東西好不好,依然會受到身邊的人的影響。那本書是真的太厚了。比薩特的《存在與虛無》還厚。《存在與虛無》已經夠難啃了,這本書更難啃。讀這本書,你得了解很多科學常識。我最後還是沒能把這本書讀完。但是透過這本書,我建立了自己的上帝觀。我說我相信上帝的存在,並不是因為我讀了《聖經》,而是因為讀了這本書。這本書用推理的方法論證了上帝的存在。但這種方法不像《百年孤獨》裡的用照相機照出上帝的驗證方法,這種方法非常理性,而且是毫不含糊的。

  我在那一年冬天寫了一篇散文,名字我記不清了。中心思想就是人類屬於宇宙,而宇宙就是上帝。我說皈依不是主觀的事情,是客觀的事情。不是你想不想皈依上帝的問題,而是你本來就屬於上帝。去年,我和武總、謝總吃飯,我們一起探討信仰的問題。我把我的這種奇怪的信仰說出來,然後他們就聯合起來攻擊我。他們覺得我的信仰不算信仰。因為但凡是信仰,你就得能說出個子午卯酉來,不僅如此,你還得有一定的戒律儀式、修行方法。而我呢?我什麼都沒有。

  我們辯論得非常激烈。謝總有事先走,臨走前丟下一句話:小李,在這件事情上,我堅決站在你的對立面。

  我估計我到今天也依然無法說服他們。我也不想說服他們。

  他們可能以為我經常讀佛經和聖經,所以我指的上帝就是宗教意義上的上帝。但其實我們說的完全是兩碼事。

  寫這篇文章,我不想就我自己認為的上帝是什麼樣子作過多闡述。我是想說,人這種動物,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思路跳得有點遠。

  前幾天,聽羅胖子說,認知越進步,人的地位就越低。哥白尼出來說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於是人的地位就降格了。達爾文說人其實就是眾多動物中的一種,是由其他動物進化來的。於是人降格成了動物。到了凱文。凱利那裡,他覺得生命只是按照宇宙的方式去進化,機器也算是生命。人呢,和機器也差不多。我贊同凱文。凱利的觀點。不然我也不會啃完他的《失控》。

  《失控》真正吸引我的,是它對生命的描寫。和莊子的齊物論非常非常像。

  宇宙誕生,生命誕生,人類誕生。這三者,沒有前者,就沒有後者。

  以上的胡言亂語,算是我讀《人類簡史》的一點點聯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