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讀後感(精選12篇)

《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讀後感(精選12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讀後感 篇1

  最近正在讀《賞識你的學生》一書,此書共分了七個章節,從看第一個章節《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就深深地被文章震撼了!

  張曉風的《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這篇短文內容雖然不長,字裡行間透出了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對社會的囑託,更是對教育工作者的信任和期待。那感人而樸實的話語陣陣敲擊著我的心靈,作為母親和教育者雙重角色的我,從兩個角度來感悟這篇文章,內心感觸頗深,久久不能平靜。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哪個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哪個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更是父母的命啊!

  兒子現在已經上了高中,第一次上幼兒園的情景彷彿就在眼前,雖然兒子就在自己單位的幼兒園,還是時常忍不住的想去看看他,在新的環境裡適應嗎?中午自己會吃飯嗎?諸多的掛念攪得我一天心神不寧,這些感受都是當過母親的同感,從自己的親身體驗,才真正理解了那些年輕的父母望著孩子依依不捨的眼神,對老師千叮嚀萬囑咐的託付。作為一名教師,肩上的責任真是任重道遠啊!父母親手把孩子交給了我們,就是對我們的信任,從這一刻起,我發誓我要用我全部的愛心去關愛每一個孩子,因為我是一名教師,同時我也是一位母親,我能理解千千萬萬做母親的心情,“把孩子交給我,你們放心吧!”

  說句實話,幼兒教師乾的是一個良心活,孩子小,自理能力、表達能力比較弱,從父母溫暖的懷抱裡來到幼兒園這個集體大環境中,老師就應該像媽媽一樣無微不至的照顧他、教育他,引領孩子健康茁壯的成長。我們都應當成為家長心目中企盼遇到的好老師,當一名好老師一點都不難——有愛心、愛孩子,愛自己的事業,只要心中有愛就能做到!我們將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如果我們不對太陽傾注殷切的期望和愛心,那麼太陽也將不會放射絢麗奪目的光芒,讓我們都來做一個美麗的教育者!

  《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讀後感 篇2

  短文寫的是一位母親在陽臺上揮手和上小學的兒子告別,望著兒子漸漸遠去的背影,母親悵然若失,母親想到自己交給馬路一個孩子,希望匆匆的行人別碰到自己的孩子;自己交給學校一個孩子,多年以後,學校將會還她一個怎樣的孩子?自己交給社會一個孩子,這世界又將會還她一個什麼樣的青年?母親發出一連串的問題:世界啊,我向你交出一個可愛的小孩,而你們將會還我一個怎樣的人啊?

  讀完文章,我深深為母親這種對社會、學校的巨大期望所感動,可憐天下父母心,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包括學校的、家庭的和社會的)。多少次,新學期開學,不少家長領著自己的孩子,親自送到教室,這既包含了對孩子的愛,更有對學校老師的信任和期待。“孩子就交給你們了,不聽話了,做錯事了,你們該批評就批評,千萬不要慣著他。”這是我們聽到的最多的話,可回想自己這四年多的教學生活,每當學生不聽話,頂嘴,不遵守紀律,自己就會很生氣。抱怨自己怎麼攤上這些不聽話的學生。有了這些想法,做老師的快樂自然與自己無緣,煩惱常常伴隨著自己。現在回想起來,其實孩子們並非沒有閃光點,只是我只按照自己的要求,自己的意願,憑自己的感受去壓制他們,目的是希望用自以為正確的方法去改變孩子們,結果雙方都不愉快。()這真是自尋煩惱,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豐富的世界,作為老師,應該走進孩子的內心,學會用賞識、平和、尊重、包容、關愛的心態去對待他們。試著把每一個孩子當做一本借來的書,時間久了,你會發現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本值得認真閱讀的好書。而我們也能得到孩子的理解,走進孩子的內心,我想,抱著上文中提到的母親的想法來教育我們的學生,你會體會到做老師的快樂的。

  《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讀後感 篇3

  文章講述一位母親第二天目送兒子自己走出了家門,然後兒子和母親揮手告別不再親自送兒子上學的情景。這不僅使我想起我的鄰居們和全國其他父母親一樣,無論嚴寒酷暑,無論颳風下雨,也不管多忙多累,都會親自接送孩子去上學,或是將可口的飯菜親自送到孩子手裡。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自己問自己:這位母親為何不像其他母親那樣每天早早起床,做飯、給孩子穿戴、給孩子洗臉,陪著孩子吃飯,送孩子到學校,然後又匆忙地去上班。不等下班,又急忙趕到學校接孩子回家。這位母親說,今後的人路需要孩子們自己去走,做父母的哪能跟孩子一輩子呀?話是這麼說,然而,當這位母親看到兒子從自己眼前消失時,恐懼就佔據了這位她的心頭。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天真無邪、循規蹈矩,不知恐懼為何物的他,出了家門,融入了來去匆匆的人流,在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孩子安全嗎?孩子能否高高興興地出門去,平平安安地回家來?孩子交給了學校,學校是怎樣的教育?敬愛的老師們,“您們將飲之以瓊漿,灌之以醍醐,還是哺之以糟粕?”老師們,您們是把孩子當成知識的容器,還是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縝密推斷、格物致之呢?您們是將孩子培養成正直、忠信,還是使她(他)們學會奸猾、詭詐?您們能否將“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無知頑童,多年後,能交給社會一個體格健壯、知識健全、頭腦靈活的青年嗎?他(她)能擔當起社會的重任嗎?

  這是這位母親所擔心的呀!這位母的擔心給我們社會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永遠思考不盡的課題,讓我們深思······

  《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讀後感 篇4

  《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是我在柴裡小學教師的部落格裡讀到的一篇文章,讀後我的感觸也很多。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一個母親將一個孩子交給了學校,交給了老師,他所質問的是學校、老師能給她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作為一名教師,我每年都要接受三四十名學生的報到,已過去的十五年裡,我又都還給了家長什麼樣的孩子呢?不禁陷入了沉思……我還給家長的孩子是不是家長交給我之時所期望的?又是一年,身兼學區副教導主任的我該怎樣繼續我的教育教學?對於那一個班我該怎樣做?對於學校的近四百名學生,我又該如何去做?

  我們都知道,教師承擔的是教好學生的責任,何謂好?怎樣的教育才算好?有沒有界限?能不能區分?其實這個好是靠教師的良知去衡量的,只要用心去做,盡力而為,甚至更多地去拼一拼,我想,即使結果不是我們所期望的,也不會問心有愧。

  真的,當我走進學生的心裡,熟悉他們,親近他們,與他們建立深厚的情誼時,那是一種無以言表的幸福感,這種幸福感是其它職業所無法體會到的。應該說,我的職業幸福感來源於學生,我愛教育事業也是因為身邊圍繞著這些充滿靈氣與生機的孩子們。真愛傳遞真情,真情換得了幸福教育。美麗的人生只因有了學生,讀後感《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讀後感》。把這種美麗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綻放春天般的花蕾,收穫好習慣,形成高能力。看著孩子們一點點地進步,欣賞著他們慢慢成長的經過,這也是一種美麗。今天家長把孩子交給我了,我就要努力去讓家長少一些失望,少一些擔心,少一些指責。

  現在我正在探究"語文主題學習",想著能與學生一起在書海中暢遊,品讀文字的內涵,深悟作者的思想,學習寫作的方法……心裡無比的欣慰,終於找到了如何把課外閱讀引進課內來的方法了。讓文化定心不再是空口號,暢遊書海也不再是夢。我想,只要我們堅持,待我交給家長的孩子一定是可愛的。

  《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讀後感 篇5

  今天看到張曉風的一篇文章《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有一段話挺打動我:

  學校啊,當我把我的孩子交給你,你保證給他怎樣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後,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

  他開始識字,開始讀書……各種方式的知識傳遞者啊,我的孩子會因你們得到什麼呢?

  你們將飲之以瓊漿,灌之以醍醐,還是哺之以糟粕?他會因而變得正直、忠信,還是學會奸滑、詭詐?當我把我的孩子交出來,當他向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給他的會是什麼呢?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個母親,向你交出她可愛的小男孩,而你們將還我一個怎樣的呢?!

  這段話雖然不是我寫的,但我經常有類似的想法,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讀後感。我每天跟父母打交道。我經常想的就是,家長跟我學習,我能給他們帶來什麼?我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當孩子長大之後,他們從我這裡,得到了什麼?

  我每年都會用類似的問題問自己,已經連續七年的時間,我給自己的回答都是問心無愧這幾個字。

  回頭看我十年前寫的文章,講課的.內容,對照我現在講的內容,可以用一以貫之來形容。這是一個證據,說明我這些年一直沒有偏離初心,這個初心,我想出發點很簡單,你既然選擇了做教育,就要對得起家長和孩子,而且不僅僅是現在對得起,將來孩子們長大了,你依然能夠問心無愧。

  基礎教育這塊責任重大,對我們水平的要求也很高。所以現在我一點都不敢放鬆,還要繼續學習,提高水平。這也是搞教育的樂趣所在。

  《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讀後感 篇6

  在一次班主任高階研修培訓課上,我有幸聽到了一位名師講過的一個故事,後來經過搜尋得知故事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張曉風,選自其散文集,《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在網上搜羅起來,買好書,靜待書到。拿到書的那一刻,飯都顧不上吃,狠狠地讀了兩遍,讀完後,思考了很久。

  故事講的是:一個小男孩的母親,在孩子上小學一年級的第二天,決定讓孩子一個人去上學。因為她認為孩子的一生是屬於他的,是父母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場,只能看做一把借來的琴,琴能彈多久,便彈多久,但借來的歲月畢竟是有其歸還期限的。

  她看著孩子走出長巷,首先把“安全”交給馬路,她祈求過往的車輛、行人能小心一點,善待她的孩子;孩子上的是本區的公立學校,母親努力去信任自己國家的教育當局,是用孩子的一生來做賭注的信任。但是,學校啊,當我把我的孩子交給你,你保證給他怎樣的教育?今天,我交給你一個歡實而穎悟的孩子,許多年以後,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

  母親的叩問深深地扎痛了我的心。是啊,我們的的教育,到底是教知識還是教做人?是教能力還是教方法?是跟風還是自主創新?我們都高喊著改革的口號,辦學的理念要別具一格,可有多少學校是真正在做呢?“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老百姓滿意的教育”,這是我們寫材料時經常用的話。這幾年我關注小學教育比較多,許多家長說:幼兒園時我的孩子能說會跳,能寫會畫,上了小學不知怎的,能說不會跳了,會寫不會畫了。我深思:是不是我們的教育理念落後了,可我們大多數教師都是大學本科文憑啊,不但學歷高,知識淵博,而且現代教育技術掌握的也還好,為何會將孩子培養成了這樣呢?在學校,我們用許多“不準”限制了孩子的玩性,用許多“不好”否定了他們的天真,孩子沒有了玩性和天真,跟木偶有什麼區別,除了學習、作業、補課,他們再也沒有時間玩了,家長的要求越高,教師的壓力就越大,最終我們都把這些歸給了社會的需求,可對於一個孩子而言,他哪裡會懂得這些呢?

  當一個孩子開始讀書、識字、看報、聽音樂、看電視,試問:古往今來的撰述者啊,各種知識的傳道者啊,孩子因你們學到什麼呢?學校教育將給他帶來什麼呢?是飲之以瓊漿,灌之以醍醐,還是哺之以糟粕?這個孩子會因此變得正直忠信,還是學會狡猾奸詐?一個家庭將一個孩子交出來,交給學校,交給老師,交給教育當局,交給世界,當他向這個世界求知若渴,而我們將會給他什麼呢?

  我們能給的是愛,是做人的道理,規範和原則,是知識的洗禮,人情的感化。母親啊,請你放心交出你的孩子吧!因為前進的國家,發展的教育,信任誠實的母親,必定不會教出另類的孩子。今天,你向我們交出可愛的小男孩,請相信明天會有一個誠實上進的優秀青年出現在您的面前,您放心吧!

  《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讀後感 篇7

  讀了張曉風的《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這篇文章,我深深體會到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的每一步路對與家長是那麼的重要,家長對孩子的關注與愛是那樣的深切!作為教師的我深受觸動,同時我也感覺到自己肩上所承擔的教育責任的沉重分量。

  作為父母,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賜給他們的最心愛的禮物。作為64個七八歲孩子的老師,有些時候面對有的孩子上課搗亂,作業拖拉等不良現象,我並沒有象孩子的父母那樣對這些心愛的禮物珍而視之。反思後,我深感慚愧。作為老師,我們不要戴有色眼鏡看學生,而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同學。老師的愛心、耐心要撒在每一位小朋友的心坎上,對優等生要注意培育,對一般生要促進,而對學困生要給予偏愛幫助他們開啟心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教育上得到不同層次的、長遠的發展。只要我們對學生真誠地捧著一顆“愛心”,帶著持之以恆的信念對工作採取科學、靈活的方法,不斷的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成為家長期盼遇到的好老師,我們就會發現與學生在一起樂趣無窮,當我們看到學生在我們手中健康成長,可以獨自飛翔時,我們肯定也會覺得有一種成就感和喜悅感。

  不斷完善自己,相信我們老師有一天可以自豪地對孩子的父母說:“把孩子交給我,你們放心吧”!

  《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讀後感 篇8

  最近讀了文章《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頗有感觸。我是一個孩子的母親,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家長和教師應該如何去面對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呢?

  家長,孩子起跑線的第一責任人,也是孩子初始素質的塑造者,自己所肩負的責任,不比學校和老師承擔的責任輕。所以,無論是在孩子身體的生長髮育方面,還是精神成長、智力啟蒙開發、習慣與品德的培養等方面,都是一個耐心細緻的過程。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和特點,抱有一個切合實際的期望值,不能把所有的希望和責任都付諸於學校和老師。孩子是一張白紙,到學齡入學時,家長已經在上面打好了線條和底色,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影響了這幅畫的質量和繪畫的難易程度。所以,從家長的角度來說,我們也要先問問自己:你交給別人一個怎樣的孩子?這是每一個家長都要注意的一個問題。

  作為一名教師,家長交給我們一個孩子,我們應如何去培育他?自己也無數次地思考過,應該以什麼樣的理念去對待教育事業和學生?這次讀到《責任·愛心·情懷》,一下子豁然開朗了,確實有醍醐灌頂之感。

  的確,為人師者,首先要負起一份責任。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領域,每一個職業,每一個角色,每一個崗位,其最本質的存在價值是相應的責任。那麼,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責任尤其重要。面對孩子們時,老師首先會自帶強烈的責任感,把每一位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對待,責任感自然就會滲入到日常工作中了。

  如果說責任是教育的骨架,那麼,愛和情懷則是教育的神經和血肉。孩子們不僅僅需要負責任的教學,更需要情感的滋養、靈魂的豐盈,而後兩者,必須依賴於施教者的愛心與情懷。如果一所學校整天只抓教學,孩子們過著單調、枯燥的日子,那麼,這些孩子們想象力、創造力等方面都將會是蒼白的。這樣的學校,顯然對孩子們只有責任,沒有愛,也沒有情懷。這樣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不僅要負責任地教學,還要從心靈上關愛、溫暖孩子們,多進行情感溝通和互動,並且伴以人文素養和人文情懷的薰陶,多參與一些集體活動,將來走出校門的一定是德才兼備、品學兼優、熱愛生活、關心世界的青年才俊。

  學校去年為初二學生舉行的“青春儀式”活動,師生和家長代表的發言,家長和孩子的心聲與擁抱,讓每個人都激情澎湃,家長和孩子一輩子都忘不了這樣的儀式,孩子們忽然意識到自己長大了,有責任去規劃自己的人生,也瞬間更懂事了。在孩子們最美好的年華,在奮鬥的歲月,應該擁有最美好的回憶。平日一貫的嚴謹治學,體現的是責任,而滿足學生精神需求的理念,又充分體現了愛和情懷。這樣的集責任、愛和情懷於一體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是孩子們、家長們和社會所需要的教育。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針對學生的練習與測試,我基於責任,都會堅持全批全改,批改之後都會有統計和分析,以便講評時有的放矢,提高效率。而對不同的學生在做題中出現的不同問題,經常會單獨在卷面上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鼓勵,對答題中出現的亮點也在卷面上給予讚揚,有時還要輔以面談,在講評時,也會把本次高分的學生介紹給大家,讓他們在驚羨別人的同時,產生強烈的超越動機。每次測試都必有總結,一方面體現了儀式感,喚醒學生的求勝意識,讓考得好的孩子有成就感,另一方面也對暫時沒有考好的孩子,不點名地進行分析,幫他們認清原因和問題所在,並且以幽默的語言,問他們是不是在故意隱藏實力?那麼,在大家會心一笑之中,開始講評試題,效果自然會比較理想,就不會出現睡覺和開小差現象了。這批改習題本身之,就是愛和情懷了。

  在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部過程中,時時處處都想到責任、愛、情懷,不斷調整自己的方式方法,以更好地對孩子們達到“盡職盡責地教”和“怡情悅心地育”為最高追求。如果所有教育從業者都能長久地、共同地努力,那麼,家長髮出的不再是一個問號,而是一個讚許的歎號!

  《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讀後感 篇9

  《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是臺灣張曉風寫得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篇幅不長,卻發自肺腑。

  文章寫的是一位母親在陽臺上揮手和上小學的兒子告別,望著兒子漸漸遠去的背影,母親悵然若失,母親想到自己交給馬路一個孩子,希望匆匆的行人別碰到自己的孩子;自己交給學校一個孩子,多年以後,學校將會還她一個怎樣的孩子?自己交給社會一個孩子,這世界又將會還她一個什麼樣的青年?母親發出一連串的問題:世界啊,我向你交出一個可愛的小孩,而你們將會還我一個怎樣的人啊?

  字裡行間透出了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對社會的囑託,對教育工作者的信任和期待。作為母親和教育者雙重角色的我,讀完文章在感嘆母愛偉大的同時,也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那份沉甸甸的責任。當家長把她的“寶貝”送到我們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就要對孩子負責,對家長負責,我們應平等地欣賞,對待身邊的每一位孩子,不管她(他)是漂亮的,還是不漂亮的;不管他是聰明的,還是學習有困難的;不管他是老實的,還是頑皮的……我們都應付出我們的關愛,不能厚此薄彼,為每一位孩子提供均等的發展機會,讓每一位孩子快樂成長。我們要像媽媽一樣呵護孩子,關愛孩子,幫助孩子,又要做媽媽無法做到的。

  《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讀後感 篇10

  讀了好幾遍,每次讀完內心都特別的複雜,這篇文字每一個字都透著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每讀一遍我都被感動一次。孩子是上帝賜予每個母親最好的禮物,雖然我的女兒還很小,但是作為一個母親我特別理解文中母親想時刻陪伴孩子,將自己最心愛的孩子交給社會時焦慮不安的心情。

  讀到“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個母親,向你交出她可愛的小男孩,而你們將還我一個怎樣的人呢?”我從心底生起一份惶恐之情,陷入了沉思。的確,很多時候看著懷裡熟睡的女兒我在想她是那麼可愛,那麼單純,也是那麼的弱小。我要怎樣才能給她最好的一切,怎樣才能給她最好的保護,她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希望她得到最好的教育和成長環境,我會擔心自己或者其他人的一些行為或言語對她造成傷害,我是多麼希望永遠都在我的庇護下長大,但是我也知道溫室的花朵是經不起暴風雨的洗禮,終究要將我最愛的孩子交給社會,交給那些陌生人的手裡,和這位母親一樣,我會焦慮、會擔心。但是和她不同的是,我還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我的身上還承載著更多像我這樣的母親的期待和信任。

  回想這幾年的教育生活,遇到過很多很乖巧很懂事的孩子,也遇到過不聽話,頂嘴,不遵守紀律的學生,以前遇到這種學生我會生氣,做了母親之後,我更多的是思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環境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總是聽到很多家長跟我們抱怨為什麼自己家的孩子不聽話,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那麼乖巧,那作為家長的我們是否有想過自己和別人家長的差距呢?作為老師,每個孩子下了課之後都是那麼可愛?每個孩子身上都是有閃光點的,以前的我總是在課堂上按照我自己的要求,自己的意願與要求和壓制他們,希望用我自以為正確的方法去改變這些孩子,真的是太不可取了。每個孩子都是天真善良的,他們都是愛老師的,所以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會左右學生的心情甚至影響一生,我相信沒有頑劣不改的學生,只有不夠包容和欣賞的老師,很多時候他們的一些過分行為只是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和認可,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給多一些信心和勇氣,幫助他們邁出成功的第一步。作為目前,我希望能成為女兒的依靠和驕傲,作為老師,我願能對得起社會對我們的那份信任和期待!

  《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讀後感 篇11

  張曉鳳在文章結尾的一句話“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個母親,向你交出她可愛的小孩,而你們將還我一個怎樣的人呢?”讓我陷入沉思:是啊,一個人的成長曆程是多麼漫長,而他在校園裡的成長是多麼重要,需要教師付出怎樣的勞動,付出多少的艱辛?

  在礁頭小學的第一個年頭,1998年11月份,我清晰地記得,那是一個細雨濛濛的早晨,我很早就來到學校,甚至比學校的黃茂生教導來得早。走上臺階時,我愕然發現,校門口坐著一位婦女。看到我到來了,她顯的十分興奮。她這招呼我:“林老師,你好。”我開了鐵門,她隨我走進了辦公廳。“我想看看我兒子的作業,這孩子最近真令我失望,單元考試竟然低於90分。”我下意識感到陣陣驚喜,一位早出晚歸滿忙於農耕的農村婦女,竟會這樣關注孩子的學業。翻開學生的作業,映入眼簾的是無數的“優”“真棒”“真了不起”,這位母親臉色忽然拉下來,輕聲對我說:“老師,你能否在作業裡多一些責問的語言,少一些褒揚的評語?”“這孩子平日裡被他爸慣壞了,變得有些嬌氣。”我愕然,後點頭稱是。

  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懂得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懂得孩子成長道路上家長的責任,懂得教育一個人應當事無鉅細。而我呢,自己不覺臉有點熱。不是嗎?在批改作業時,我忽視了學生的弱點,因為作為孩子,如果他每天都在鮮花和掌聲中度過,不知道他將來遇上挫折,如何正確面對?

  “為什麼考不上90分讓你失望?”我發問。“在我眼中,同你一樣,我的孩子是優秀的,我想讓他永遠鶴立雞群,讓他永遠是我的驕傲,我不想讓他失去危機感,這可能會影響他的學業。”……

  在屈膝長談中,不知不覺早讀課鐘聲已經響起,那位母親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學校,臨走時仍不忘囑咐我:“要正確對待孩子。”我想,這位勤勞的母親,如此關注教育,如此懂得教育,是多麼令人振奮!

  我感覺,我的教育責任一下子沉重起來,這位母親把孩子送來學校,我們還給她一個怎樣的人,我們該還給孩子一個怎樣的未來?作為一名教師,應當關注孩子的方方面面,因為關注每一個生命,才會讓教育更加真實。

  《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讀後感 篇12

  今晚,再次聽到張曉風的傾訴——《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每當目光與這樣的文字交匯,一種難以名狀的情緒便會瀰漫我的所有空間——似乎想流淚,似乎想借誰的手握一下,似乎想高聲喊幾句,又似乎想……

  和所有的母親一樣,我是那樣深情地愛著我的寶貝。

  清楚地記得,幼兒園時的女兒回到家裡不是唱歌跳舞,就是講故事,從來沒有擔憂和恐懼。看著孩子在快樂中學會了堅強,我一次次告訴自己:黃老師是位好老師!

  清楚地記得,小學一年級的女兒非常認真地對我說:"媽媽,你這輩子也別想跟我們柴老師比,她是最美的老師!"我便特意聽了柴老師的課:這是個豐富的女人,僅僅一個美麗代表不了她的魅力。無論是有聲的語言,婉轉的歌聲,還是無聲的體態,萬般的眼神,無不傳遞著孩子們深深喜愛的生機與活力。歌聲裡,孩子們認識了美,發現了美,展現著美,創造著美……又是一位好老師!

  清楚地記得,孩子經常在飯桌上大談世界各地,原來是美術老師課堂上傳遞的資訊。於是再次慶幸孩子遇到一位好老師,他教的是"大美術"!

  清楚地記得,孩子突然有一天要看《冰心文集》,要看《呼嘯山莊》,突然有一天考場作文得了滿分……,於是明白了,孩子遇到了一位了不起的語文老師!

  清楚地記得,孩子的數學一直學得輕鬆,仔細回想,劉老師的笑容便躍然眼前,多麼美麗!

  可是——

  漸漸地,有些課她聽著發睏,有些課堂上快樂遺忘了她;漸漸地,她的眼睛裡躲藏著恐懼,漸漸地,她的步履間隱約著退縮……作為母親,我是何等的心傷!正如張曉風所說——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個母親,向你交出她可愛的小女孩,而你們將還我一個怎樣的精靈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