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1

  “世上沒有什麼東西能割斷父母對孩子的牽掛,連死亡也不能。這牽掛的線團系在你的遠逝的小軀體上,穿透生死的壁壘,達於另一個世界。”這是一位父親對女兒的離去,用愛和痛發自內心的感嘆。

  這個冬天,以一個母親的心情和心境,再讀周國平先生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傷感依舊,更有一份不同以往的領悟。那種悲慟,直入人心,一點點撕碎人內心深處的柔軟。書中記述了一個父親從醞釀生命到期待生命降臨,從撫育生命再到與生命告別的整個心理歷程,其間穿插了作者對人生的許多體悟和思考。

  妞妞是周先生的第一個女兒,她出生後不久就被診斷患有多發性視網膜母細胞瘤,每個孩子都是天使,而妞妞這個天使來到塵世十八個月後就要匆匆離去。她徘徊在無可挽回的死亡旅途上,但她始終興致勃勃地“呀呀”學語、學步,不曾計較生命一寸寸的逝去,而是以童心擁抱每一寸獲得,一路播灑歡笑。周國平如此深愛著她的女兒,可是當妞妞被癌症折磨的死去活來的時候,他能做的只是抱著她,看著她,聽她說:“妞妞,不疼。”然後自己默默流淚,這也許就是作為一個父親最悲傷的事了。他什麼都不能做,什麼都不能做。不管我們願不願意,世界上是存在絕望這種東西的!一條生命毫無選擇的來到了這個世界,又要毫無選擇的離開這個世界,這一喜一悲,如此的倉促。作為她的父母,十八個月裡,目睹一個生命從誕生到萎謝,那是一份怎樣的痛徹心扉。在妞妞即將離開世界的那些夜裡,她躺在爸爸身邊輕聲喚著““爸爸”,爸爸也輕聲應答。如果說死亡是人類必須面對和經歷的宿命,只是妞妞太小,太可憐,她還不會用“疼痛”這個詞來表達眼疾發作時的痛苦,她只會一遍又一遍地喊叫:“磕著了!”,她還來不及看清這個世界的美麗,她生命的序曲同時也意味著終結。妞妞夭折後,周先生夫婦選擇了分手,但妞妞的故事是他們生命中最美麗也最悲慘的故事,妞妞永遠是他們生命中的至痛,永遠停留在彼此的記憶裡。

  可愛的妞妞和春花一起綻開,和秋葉一起凋落。在大自然的永恆迴圈中,她的生命只是一個美麗的悲慘的偶然。妞妞是不幸的,但和同樣不幸的孩子相比,她又是幸運的,她那至情至性的作家父親用他的筆留住了和妞妞相處的五百六十二個日日夜夜,留下了妞妞的可愛與可憐,讓人感到妞妞似乎觸手可摸,讓千萬人為妞妞的離去心傷,妞妞的故事也將在未來的日子中溫暖並傷痛著我們的心。

  書中周先生是這樣定義幸福的:“幸福其實是一種能力,首先要問自己,自己有沒有感受幸福的能力。”幸福其實很簡單,它就在我們的周圍,而很多時候我們卻沒有能力去發現它,只會抱怨命運的不公平,因為有時我們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平衡,忘記了自己的位置,只有隨時隨地用心靈去品嚐生活的滋味,才有幸福可談。生命本來就是一個奇蹟,我們能夠來到這個世上,而且健康地活著,已經是多麼的不容易。每個清晨,可以和陽光相逢,每個夜晚,可以與美夢共遊,我們應該有更多的理由面對歲月說聲感謝和感恩。當我們牽著孩子的手,陪著孩子行走在成長之路上時,千萬別覺得疲憊不堪前路漫長,我們應該靜心享受這份幸福,它真的只是幾年一晃而過的時光。一個嬌嫩的生命需要不斷的鼓勵與欣賞,成長的日子裡充滿陽光,苗兒才會茁壯,花兒才會更加芬芳。每個人心中都會有無法逃避、無法面對的暗流,無論怎麼做它都會依然存在,要學會用寬容的心去面對,才會有精彩的人生。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2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是哲學家周國平先生的一段真實經歷,他用飽含深情的筆描述了他女兒妞妞短暫的一生(不到兩歲),妞妞出生一個月就被診斷患有雙眼多發性視網膜母細胞瘤,就是我們常說的癌症,周國平夫婦剛剛品嚐到做父母的喜悅旋即被拋到痛苦的深淵,在一年半的時光裡他們見證一個小生命茁壯的成長,一顆小心靈完美地呈現,同時也領略到惡疾的殘忍與暴戾,我是含著眼淚看完了這本書的,感動我的不僅僅是這位深情的父親,還有妞妞這個活潑的小女嬰,她甚至還不能完整地表達,“聽音樂,去外外(面)”這是妞妞喜愛的,即使是病魔的摧殘下仍不忘領略生活的美好滋味。這不僅僅是一個小家庭的不幸經歷,它折射了人在生存與死亡、健康與疾病中深深的困惑,作為哲學家的他對這兩個命題也許比常人有更深的思索,但作為父親的他面對女兒剛剛盛開的'生命花朵漸漸枯萎,他所體驗的卻是普遍的親情,普遍的困惑,他在做與不做手術之間徘徊,實際也是在能否接受女兒殘缺的生命間徘徊,我們該如何面對殘缺的生命?

  當我們失去了身體的某一部分時,是否就該放棄全部?手術會使妞妞失去眼睛,也許以後仍然會復發,不做手術卻會使妞妞早早離開人世,這個選擇無論對於誰來說都是艱難的,當你沒領略到這個生命是多麼美好時,你也許會贊同讓她儘早遠離痛苦是明智的,但是當妞妞用她殘缺的生命來追尋生活的樂趣,堅韌地抵抗身體的病痛時,你只有深深地被她打動,這時做為父親的你願盡全力來幫助她,哪怕用自己的生命來交換,再不是仍其自然,認為一切都是白費力氣。妞妞父親懺悔沒及早給女兒動手術,因為他最初用的是哲學家的思維,慢慢地妞妞深入他的骨髓,當這個滿含深情的父親只需要他的女兒能活著就好時,一切都晚了!

  這個故事深深地觸動著我,因為我也是一個女孩的母親,我的女兒10歲了,她是那麼漂亮、純真,但是從四歲臉上開始長疣狀痣,這是一種表皮細胞發育過度引起的皮膚病,現在醫學上都沒有很好的辦法徹底根治,鐳射和手術都會下留疤痕,也許還會復發,它會隨著時間擴散、成長,雖然現在看上去還不那麼顯眼,想到未來,我有時心裡會突然空蕩蕩的,感覺自己與女兒正在掉下一個黑洞,我多麼希望在下墜中能夠抓住些什麼,多麼希望她能遠離這樣的痛苦!我深深地憂慮著、恐懼著,而女兒此時正在無憂無慮地成長。

  生活總是這樣,讓你出其不意地在一個拐角遭遇困境,當我問自己,你能接受生命的殘缺嗎,如果女兒現在正遭遇惡疾、失明、癱瘓的威脅,你肯定會說我願意選擇她只患這個皮膚病,這充其量只是美觀的問題,不會威脅到孩子的生命,這時你才會感到她能自由地在野外奔跑是一種幸福,她能觀賞藍天碧雲是一種運氣,我們總是在失去身體的某一部分時,才感到那一部分的珍貴,可是留戀令我們更感失去那一部分的空洞,不知不覺地放棄你還擁有著的,接受我們的殘缺吧,親愛的女兒,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美貌,你還擁有明眸的雙目,完好的聽力,靈巧的雙手,健康的身體,美好的心靈,無論是哪一部分,只要你珍惜著,它們都能給你一個新天地,讓你領略到活著即是美好!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3

  晚風拂過,宛如沙,卻似凋。我坐在月下的藤椅上,恍若被縷縷銀絲覆蓋,柔似水,又如夢。

  指尖的書頁輕輕翻動,墨香四溢,恍如風,更似情。

  書頁上的文字在我的心中碰撞,閃爍出無限的火花。這是一部父親的札記,演繹了女兒曇花一現的小生命,令人感受到了親情與苦難的交織,暖到心間,卻又疼到心底。

  文中女兒在出生不久後就被查出患了絕症,作為父親的周國平懷著對女兒妞妞未來無限希望得知了這個噩耗,他頃刻感到世界的崩塌,那個隨妞妞一起誕生的新世界消失了。只留下一對破損的磚瓦。

  流著淚,生活在繼續。妞妞小小的軀體經歷了一次次檢查,又黑又亮的眼睛似乎在觀察這個無情的世界。

  一頭濃密的黑髮述說著她的漂亮。

  但,事實是殘酷的,最終妞妞被確診為雙眼惡性腫瘤。

  我心中不免泛起一陣陣波浪,伴著清涼的晚風,在大腦中激烈翻滾。對於妞妞而言,從搖籃到墳墓只有咫尺之遙,從天堂到地獄只在旦夕之間。有如魔鬼玩弄這簡單的生命,肆意決定她的生命,卻不會意識到她父母的痛苦。

  生活仍得繼續。周國平知道,作為父親,他一定要挺住,把妞妞當成健康的孩子,陪她度過快樂短暫的一生。妻子雨兒,帶著妞妞打了一生唯一的預防針。()雖然他們清楚,妞妞並不需要打這針,但他們必須捍衛把妞妞當做一個健康的孩子撫養的權利。

  錯覺,全是錯覺。淚水再次浸溼我的雙眼,心頭湧出千絲萬縷。

  對於父母,孩子的健康比一切都重要,但對於擁有一個絕症嬰兒的家庭,他們不奢求健康,他們僅僅會滿足於內心的自我安慰,這對他們來說,就足夠了。自己的孩子能和正常孩子一樣。

  生活也是一種卑微的快樂。

  但總得面對殘忍的現實。妞妞的病情一天天惡化,夫妻倆抱著孩子到處求醫,尋老中醫,求氣功師,可謂是踏訪各處名醫,但終沒有發生奇蹟。一次次出門,都是朝醫院跑,遺憾的是每一次,妞妞與死亡的距離都有減無增。妞妞開始進行放療。在一群癌症病人中,妞妞有著最小的年紀——一歲兩個月。這個剛剛來到人世的鮮嫩小生命竟也加入了這支死亡之旅,引來了她的“同志們”同情的目光。雙眼兩側的太陽穴上,畫著兩個醒目的紫色方框,無情地暴露了她是一個“死緩”患者。

  小小的妞妞獨自留在了空曠的放療室裡,她暴露在X射線下的小身子是那樣孤立無助,充滿淒涼之意。讀到這,淚水溢上了眼眶,我不禁心生感嘆,這麼小的孩子就得經歷連大人也受不了的治療與病痛。為何上天如此不公,沒有給妞妞一個健全的體魄?也許,是上天為了讓人們意識到它的無情與冷漠,不可違抗。

  結局終於到來了。

  妞妞不可違抗地離開了世界,她一個人出了遠門,那雙還沒會走陽間路的小腳丫,竟要獨自去走那條陰森的冥路,她,在哪兒?在哪兒?

  世界空了。妞妞和春花一起展開,和秋葉一起凋落,但,周國平寫道,生活終歸是生活,仍將繼續。

  我的心也隨之慟容,也許,妞妞如一朵嬌嫩的玫瑰,在天堂無憂無慮地綻放。卻在用自己短暫的生命告訴人們,人在遭遇苦難時可以去尋求別人的幫助和安慰,但不要忘了,唯有一樣東西能使你真正承受苦難,那就是你自己的毅力。《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一個父親的箴言《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4

  想和大家分享——周國平(下文稱其為:周先生),對於其為人我自己本人不是特別瞭解。以前剛入大學時候曾在二食堂門口的書攤前買過他的一本書《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辨識偏差買了盜版,出於對原著的支援,只翻過它幾頁。而最近花了一天時間看了他另外一本《妞妞,一位父親的札記》。以其細膩的感情描述,我總算能一窺大師的寫作。以周先生的文字得來,其現在的女兒並非是他的第一個女兒。他的第一個女兒出生於1990.04.20夏時制22時48分,在世上享受了不足1000天的光陰便離開了。生命是女人給的禮物,所以世界上所有的母愛與時光都不是破費,因為詩人和女性定有永久的盟約。而對於《妞妞》來講,我更願意把周先生當作對父愛的另一個定義。我願意把周國平寫成我喜歡的樣子,因為這樣我和他才不會有距離感,並且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的靈魂感受是一樣的,儘管他的感受是建立在他的女兒上,而我的感受更多是建立在我與他人的關係上。

  我將這個故事用簡短的文字加以概述。有人說性愛是人類最自然的關愛,但未必。周先生將女兒的出生當作是一次“事故”,並且也很珍惜這一次意外的來臨。未曾生兒育女的人,不可能知道父母的愛心有多痴。

  也並不是說,生兒育女就是人生在世的一樁義務。而這個女兒簡短的人生透過爸爸的筆下呈現給萬千讀者,不得不感慨其人生且行。一種人生的挫敗感和責任感突然掉落在作家與讀者的連線之間。女兒妞妞死因是雙眼多發性視網膜母細胞瘤,而在其死後不久,周先生在一家普通的小醫院的黑板上讀到:孕婦切不可照射X光,否則可能致使胎兒患各種疾病,其中就包括視網膜母細胞瘤。而排除遺傳致病可能,X光射線就是殺死妞妞的兇手。這也讓讀者深思醫學工作者的行為,醫生是生命的捍衛者,我們簽訂協議書,允許醫生在我們身體上“作為”,大部分患者都是非醫學研究者,他們不懂醫學,所以任由醫生的處置。但此種做法不是無知,而是信任。以此,醫生被賦予了聖神的職責。醫學工作者在患者身上的每一次手術都不能小覷,說小是在醫學院每一次小小的實驗中得來的成果實踐,說大是醫患關係的本身出發點。深思過後不禁讓我對醫學有了重新定義,醫學大忌是什麼?醫學職責?

  從前因為《太陽的後裔》而在高考志願上填了五個醫學院的我,不禁慶幸命運為我選擇了西華。這一個沒有那麼多的責任,不涉及那麼多生命情感的工科。在這裡,我只需要做好每一次資料的計算與琢磨,而不因生命的逝去而傷感。相比醫學工作者,我的悲傷簡直滄海一粟。因為對一個本身帶有悲傷情緒的人來講,每一次生命的離開都是一次打擊。每一次技術上的失誤都是一次挫敗

  然而,我仍然天天為你寫日記,不是給你將來讀,而是給你現在讀。每當我單獨和你在一起並且對你喃喃細語時,你那定定凝視我的眼神使我相信你聽懂了一切。世界必定是有兩個,一個虛假,一個真實。只是在眼前這個虛假的世界裡,我們才會生離死別。那個真實的世界卻是永恆的,在那裡我們本是一體,未嘗聚散。我的日記就屬於那個世界,所以,每一個音尚未發出你就已經心領,每一個字尚未寫下你就已經讀懂。——周國平《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

  “昨天他的啼哭是歡樂,今天他的笑容也是哀痛。”每每像這類的文字都能牽連起我內心的漣漪,一位父親的苦心孤詣,一位文學工作者的內心獨白。共勉。詩人不適合做丈夫,一結婚,詩意就沒有了。哲學家不適合做父親,女兒生下來,哲學就死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