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傳讀後感(通用15篇)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通用1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愛因斯坦傳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 篇1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在德國。他一生科研成果卓著,其中最卓著的是他用實驗證實了原子的存在,創立了相對論,並發展了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說。他突破了牛頓經典物理學的框架,創立了適用於微觀高速運動領域的相對論。

  在愛因斯坦之前,人們自古以來都認為,雖然物質在時間和空間中存在,它們的運動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但時間和空間都是不受物質的分佈及其運動影響的。由此,把時間、空間、物質、運動完全割裂孤立開來。愛因斯坦從光速有限出發,提出宇宙間的時間同時性都是相對的,是相對於某一參照系來說的。於1905年創立了狹義相對論。1916年,愛因斯坦又經過10年探索,進一步完成了廣義相對論創立工作。廣義相對論是一種沒有引力的新引力理論,是適用於所有參照系的物理定律。

  愛因斯坦曾經根據廣義相對論時空彎曲的概念,提出了“靜態的無邊的有界的”宇宙模型,而為了從理論上解釋這個模型,愛因斯坦修改了自己的引力方程。然而,在他提出這種模型後12年,美國物理學家哈勃發現了宇宙的紅移的存在,宇宙並不是靜止的,宇宙在膨脹。愛因斯坦非常坦然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他的這種科學精神應該值得我們學習。愛因斯坦畢生都致力於提倡人類的正義,呼籲人們團結起來防止戰爭。

  愛因斯坦是偉大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的獲得者。他深刻體會到一個科學工作者的勞動成果對社會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一個知識分子要對社會負怎樣的責任,他可以為正義同一切不和諧作鬥爭。

  合上這本書,腦子裡充滿了激情,我想雖然我不可能達到他那樣的高度,但是我也可以為人類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 篇2

  歷史上有一位偉大的、充滿幻想、充滿智慧、在科學上不斷追求完美的科學家。在26歲時便發明了著名的相對論,揭示了空間與時間辯證關係,加速了人們對物理學的認識。他雖然出生於猶太家庭,受過無數人的歧視,但仍不屈不撓地為科學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生命。他就是愛因斯坦,一位在學術上不拘一格的人。

  愛因斯坦於1879年出生在德國,他從小就對事物充滿好奇心。有一次愛因斯坦生病了,他爸爸為了使他開心買了一個指南針。他覺得一定有什麼神秘未知的力量在操縱著指南針,由於他的好奇心和不斷探索的精神影響著他的終身。以至於他後來取得的科學成就:如廣義相對論、統一場論,就是對場的思考,他思考的不止有磁場,而是包括電磁場、引力場在內的統一場論。

  愛因斯坦也十分喜歡讀書,無論是書上的什麼知識,他都要經過自己的反思,並且提出新的問題。他不僅不迷信書本,也討厭任何權威和約束,他喜歡自由的思考和平等的討論。如果沒有獨立思考的特點,愛因斯坦絕不會去挑戰牛頓的經典物理學,也就不可能做出劃時代的發現。當然,他也沒有為了標新立異,彰顯自己的獨立而刻意去反抗權威,他只是一心去探索自然本身的奧秘,發現人們所不知的新鮮事物。

  愛因斯坦具有強大的自學能力和持續不斷的探索、鑽研精神,即使在條件和環境不具備的情況下,於1905年創立了狹義相對論,1916年愛因斯坦又經過十年探索,進一步完成了廣義相對論創立工作。他在自然科學的許多領域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最終獲得了諾貝爾獎。

  讀了《愛因斯坦傳》這本書後。我深受感動和啟發,從愛因斯坦身上我看到了難能可貴的精神,如果愛因斯坦只是一點好奇心,可能也就是想想表面問題而已,也不會深入到科學的最深層,當然也就沒有了相對論。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但偉大也是從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雖然我們不一定能成為偉大的人物,但也不應該停止追求進步,同時我也認為困難並不是阻擋我邁開腳步的理由。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 篇3

  聽完《愛因斯坦傳》這本書,我也想發表些自己的感悟:

  聽完這本書,讓我對愛因斯坦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以前沒有聽《愛因斯坦傳》這本書之前只停留在對他只是一個科學家的理解的基礎層面上。

  聽完這本書,對他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讓我覺得許多人的人生都是充滿著掙扎和機遇的。就像愛因斯坦這麼偉大的一個科學家同樣要經歷生活的顛沛流離,在多國之間輪番轉換。還有找工作和生活的煩惱,打一畢業就失業,還要承受經濟的壓力。後來連他獲得諾貝爾獎也都是經過許多曲折和漫長的時間,愛因斯坦是在1905年提出狹義相對論的,他第一次被提名應該獲得諾貝爾獎是在1910年,距離1905年已經過去5年了。而從他第一次被提名得諾貝爾獎開始,又過了差不多12年,最終他才獲得了諾貝爾獎。

  這讓我覺得我們不應總是抱怨我們生活的苦,應該多去關注我們自己的夢想和目標,並且多努力去尋求方式方法來完成我們夢想和目標。同時我們不單止要有夢想有目標,還應該要有格局,這樣我們才能成就別人也成就自己。不然像愛因斯坦,雖然事業上是成功了,它也造福了世人,但他自己的人生卻是不幸福的。

  說到格局,我覺得人首先就是要有一個善念。有了善念之後呢,我們就會聚集到許多正能量的人和事物。我們的磁場也就會越來越大,反過來,這強大的能量也會讓我們有更大的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而且有善念的人,他的心中一定是非常富足的。

  真心希望我們許多人都能夠從痛苦中擺脫出來,懷著善念去追求我們的目標和夢想。這樣,我們這個世界在獲得進步的同時,也能充滿愛!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 篇4

  讀了《愛因斯坦傳記》後,我彷彿看見一個忙忙碌碌的身影正在昏暗的燈光下做著實驗。愛因斯坦一生髮明無數,為人類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成為這一代科學巨星。

  一個人的天資是有差別的,也就是說身體素質和接受能力有差異。因而在學習上以及各方面可能會出現優劣之分,這是不可避免的。愛因斯坦小時候,有次老師讓同學們把做好的手工製作品拿出來,同學們交的作品各種各樣,有泥鴨布娃娃,有帆船模型……惟獨愛因斯坦沒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去一隻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師看了很不滿意,說:“我想世上不會有比這更壞的小板凳了。”愛因斯坦回答說:“有的。”他不慌不忙地從課桌下面拿出兩隻小板凳,說:“這是我第1、2兩次做的,剛才的,是我第三次做的。”

  一個人成績好固然可喜,但我覺得暫時的差也並不是可恥!我們知道,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不就是在小學裡留過級嗎?但他還不是靠艱苦自學成才了嗎?

  不過,我也不是說“差”可以引以為豪。某些人本來成績不錯,由於自己不用功等主觀因素而變差的話,那確實是可恥。我只是說像愛因斯坦做小板凳那樣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終有一天克服萬千險阻,順利到達夢想的彼岸。

  “科學寶座人人能坐。”我們不要為了一時失利而一蹶不振。我們現在也許不如人家,但將來我們或許會成為一個科學家,一個藝術家,一名作者,一位醫生……振奮起來吧,處於不佳精神狀態的朋友們!振奮起來吧,考試失利的兄弟姐妹們!聽聽古人的教誨:“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那些有志向的年輕人,一定會成為一個有用之人。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 篇5

  愛因斯坦是在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時30分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班霍夫街135號,父母都是猶太人。是20世紀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創立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的相對論,也是質能等價公式(E=mc2)的發現者。他在科學哲學領域頗具有影響力。他是在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1921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金。於1955年4月18日1時25分在醫院逝世,享年76歲。

  愛因斯坦從小就有很強的好奇心,一旦有問題,他會不斷地認真地思考,不得到答案不罷休,這是愛因斯坦過人的地方,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三隻小板凳”講述的是他在上小學期間一次勞作課上,老師讓同學們製作各自喜歡的物品,其它孩子們都使出全身本領做了各種好看好玩的,只有愛因斯坦上交的是一隻粗糙簡陋的小板凳,老師和同學們都嘲笑他,老師用挖苦的口吻說:“我想,世界上再沒有比這更壞的凳子了”。這時愛因斯坦從書桌下面拿出了兩個更為粗糙的板凳說:“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製作的,剛才交給老師的是第三個木板凳,雖然它並不使人滿意,可是比起前兩個總要強一些”。這回大家不笑了,女老師向愛因斯坦親切又深思地點著頭,同學們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讚許的眼光。

  這個故事裡,你可有想過,有多少人會製作第三隻小板凳呢?如果你注意到了愛因斯坦在製作小板凳過程中體現出來的韌性、勇氣、耐心,同學們還會嘲笑嗎?請不要對愛因斯坦的第三隻小板凳不屑一顧,也許它在同齡孩子的作品中是蹩腳的,但是它是愛因斯坦付出巨大努力之後做出的第三隻小板凳,請記住是第三隻,讓我們為他不滿自己現有的成績、不斷追求完美的態度鼓掌、喝彩吧!

  愛因斯坦熱愛科學、知錯就改,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我們也應該向他學習,不退縮、不逃避、不掩飾,而是分析失敗的原因後繼續努力。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 篇6

  今年暑假,楊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本書——《愛因斯坦傳》。到書店一看,哇!這麼厚的一本書啊!什麼時候才能啃完呢?暑假裡,我還想多玩幾天呢!哎!看著這本“大磚頭”,我不禁唉聲嘆氣起來!

  看書吧!我無可奈何地抱起“大磚頭”。開啟書剛看了幾頁,我就被它吸引住了,書中描述了偉大的科學家坎坷而又光輝的一生,它展示了愛因斯坦輝煌的科學成就,同時也將一個平易近人、愛好和平的民主戰士呈現在我的面前。讀完這本書,我更瞭解這位科學家,幼年時,他並沒有得到老師的讚美,甚至斷定他長大以後不會成才。但是,這沒有影響到一代科學巨匠的誕生,他少年時代就對《物理》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堅持獨立獨立思考,一次次叩響科學的大門,提出著名的相對論理論,揭開了原子和宇宙的奧秘,加速了人們對物質和運動的認識,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

  愛因斯坦是個大名鼎鼎的科學家,也是個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擁有一顆童心的怪老頭。他不僅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還是一位熱愛和平,熱愛祖國的民主戰士。中年時期,他不懼怕納粹政權的迫害,顛沛流離,卻堅決反對法西斯主義,為人類和平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在與世長辭的時刻終於說出很久不說的德語,望著德國的方向,念念不忘他的祖國。

  合上這本厚厚的書,我被那個“怪老頭”深深地打動了,他成功書寫了他的人生,讓世界上無數平凡和不平凡的人都欽佩他,敬仰他。我們少年兒童也要學習他,無論做什麼,都不要墨守成規,做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開闊創新,洞悉新理念。同時要像愛因斯坦一樣百折不饒,雖然遭受無數次失敗,依然堅信自己的理想,思想不受外界影響,不斷地完善新理念,使之為人類社會服務並推動整個社會向前發展。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 篇7

  寒假和孩子一起讀了《愛因斯坦傳》,深深的被愛因斯坦對於科學研究的敬業精神所折服,他堅持不懈、積極探索的精神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學習的。

  書的開頭就描述了愛因斯坦的童年,小時候的他性格暴躁,孤僻,古怪,很少有人願意接近他,但他喜歡看書,另外還有兩處身體部分的鍛鍊是他的最愛,一是大腦的運轉,二是屁股的坐功。當他將三者結合起來,即坐下後開始閱讀與思考時,其驚人的效果便顯現出來——他能如老僧入定般一動不動,與外界隔絕,只在頭腦中不斷滿足自己永無止境的求知慾。正是由於愛讀書,認真思考,他的學習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當孩子讀到這部分時感覺好笑,但是也非常佩服愛因斯坦讀書時的專注。書籍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多讀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可以使我們的眼界更開闊,可以使我們的自身素質更高。讀書時需要認真思考和專注,如果一目十行,走馬觀花,看書就沒有任何意義了。讀書時一定要專注,不要被身邊的環境所幹擾,把讀書作為一種享受,淨化心靈,提高自我。評判一個人要從辯證的角度去分析。我們不喜歡童年時他的性格,但是喜歡他的這份對知識的追求和學習的態度。人無完人,雖然他的缺點讓人不喜,但是他的優點卻又值得我們去學習。

  愛因斯坦從小就有很強的好奇心,遇到問題,他會不斷認真的思考,不得到答案,是不罷休,這些是愛因斯坦過人的地方,也是我們與他的差距。對於孩子的好奇心,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合理引導,不能因為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就心生厭煩,甚至扼殺。好奇心對於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在孩子的學習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了好奇心,孩子會主動學習,主動尋求答案。好奇心也是想象力的源泉,有良好的想象力,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孩子在天馬星空的想象中,會有重要的發現,對以後的科學探索或者繪畫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論孩子是如何想象的,我們不能嘲笑甚至斥責孩子這不著邊際的想象,而是這讓孩子去分析說明他想象的意義。

  對待失敗,愛因斯坦不像我們一樣受到挫折就會退縮,逃避,他會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更加努力,堅持不懈的探索正確的答案或者繼續努力,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這才是失敗時應該做的,而這種精神也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孩子也對自己的問題做了分析,也認識到自己的畏難情緒,遇到困難就想逃避,而不想獨立去解決問題。這個也是我們在教育孩子中應該幫助他解決的問題。豈止是孩子,作為成人的我們,也應該具備這種精神,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都應該充分認識自己的不足,有足夠的耐心,對待失敗的問題,要認真分析其中的原因,及時找到解決的辦法。

  “迷信權威是真理最大的敵人。”這是愛因斯坦的信條。正是這份對權威的質疑和探索,愛因斯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學習中一定要持懷疑的態度,求知的態度,不要盲目迷信給出的答案,一定要自己去求證。在學習語文中,生字一定要藉助字典,認真去查,這樣才有深刻的印象,雖然有的輔導書給給出了答案,但是答案未必都是正確的,這需要我們自己去求證。數學學習中,一定要反覆驗算,保證答案的正確,不能想當然。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 篇8

  這一月,我讀了《愛因斯坦傳記》這本書,受益匪淺。

  我覺得最令人感動的部分是愛因斯坦晚期的時候。他本應該養老,可是他沒有,仍然堅持不懈地研究,這是多麼偉大啊!

  傳記中談到,他4月15日病情惡化,被迫住院。可他一到醫院,就讓親人把他的老花鏡、鋼筆、一封沒有寫完的信和一個沒有做完的計算送到醫院來繼續完成。當他病情嚴重時,他還樂觀地說:“人人都要死,在這點上,從來都是平等的。誰看過死人的痛苦呢……還是抓緊工作吧!”

  4月18日,他那顆偉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可人們在床頭上,還能找到幾份未完成的手稿。

  多麼偉大啊!為了人類,為了科學事業,臨終還是投入到工作中,不顧一切……太讓我感動了!如果換了我,我肯定會自私自利地想:病會好轉嗎?我會康復嗎?手術能成功嗎?我還能活多久……出現的將會是一連串的病情問題,不會有任何工作的問題。愛因斯坦不管去哪裡,總是關心科學,為人類的科學事業作出貢獻,多讓人敬佩啊!

  我和愛因斯坦比,實在差得太遠了。

  記得有一次生病了,早早地做完作業就上床休息了。媽媽說:“琪琪,起來複習一下功課吧,不然就會落後給別的同學了。”可我卻不領情,撒嬌地說:“媽媽,別人很辛苦,你就給我休息休息吧。”媽媽沒有再說什麼,只是搖頭嘆息地走開了。我高興極了!要知道我從來沒有這麼爽快了。再上學的時候,我果然比別的同學落後了。哎!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讀了《愛因斯坦》,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愛因斯坦堅韌的精神,不荒廢大好的時光。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 篇9

  “要理解這樣的人,唯有把他看成是為爭取永恆真理而鬥爭的戰士”,愛因斯坦如是評價牛頓的。同樣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要想讀懂愛因斯坦,也必須把他看作為爭取真理、人道和和平而鬥爭的“戰士”。

  開始先介紹一下愛因斯坦,他1879年出生在德國。他一生做出無與倫比的貢獻,是他成為繼伽利略、牛頓之後的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他的科學業績大致可以分為四個主要方面:

  (1)以布朗運動為代表的早期研究工作;

  (2)用實驗證實了原子的存在,推動了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說的發展,開闢了原子物理的時代;

  (3)他突破了牛頓經典物理學的框架,創立了適用於微觀高速運動領域的相對論。把時間、空間、物質、運動完全割裂孤立開來。愛因斯坦從光速有限出發,提出宇宙間的時間同時性都是相對的,於1905年創立了狹義相對論;

  (4)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廣義相對論創立工作,並開闢了宇宙學的研究途徑。可見,他在近代自然科學史上地位的卓絕。因此,列寧讚譽“他是一位偉大的自然科學革新家。”

  同時他還是一位爭取人道主義與和平而鬥爭的堅強戰士。他認為,為社會服務是人類生活的原始涵義,還有他竭力為“和平”和“博愛”奮鬥等等。在這幾點上,愛因斯坦踐行了自己的人生準則,同樣也明確了我們作為社會的一員今後的奮鬥目標。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被童年時代的愛因斯坦的那種強烈的求知慾深深地震撼了,特別是他爸爸送的羅盤、偶然得到的'幾何書,這些都冥冥對他後來的學術指明瞭思想發展的方向。可見對於今後的我們來說,要想清楚的認識某種東西,就必須先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還有我特別喜歡愛因斯坦的敢於思考的科學精神,完全擺脫了學術權威們對當時自然科學界思想的教條主義的壟斷和專橫,這其中還必須要求對日益成熟的科學問題具有敏銳的洞察力。這同樣也在向我們傳遞這一種資訊,對於當代大學生,我們讀書的同時也要敢於思考,學會思考,明白“盡信書不如無書”的道理。書中最後還講到愛因斯坦遠離祖國的政治避難的艱辛歷程和為反對原子屠殺而鬥爭,這也正練就了他那種為博愛和平努力的決心。這也正是他的除了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之外,呈現給世人偉大光輝的一面。

  通讀《愛因斯坦傳》之後,我感觸頗深。不僅是從中讀懂了偉人的傑出的物理成就的發展歷程,更重要的是偉人背後的種種故事深深地激勵著我,就像一盞明燈為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向這位偉人致敬!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 篇10

  當驗證一個理論是否正確時,我會想如果我是上帝,是否會做這樣的安排。---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和相對論在我們的思維裡似乎是粘結在一起的,就如同我們吃飯時就要尋找筷子一樣自然。愛因斯坦因相對論而著名,相對論因愛因斯坦而神秘。是一本愛因斯坦的傳記將我帶入他的世界,在那裡,我看到了一個天才的破繭成蝶,他的偉大和遺憾,看到了人生的不完美,即使是天才也逃脫不了。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突然發覺人這一生長達數十載,竟能一本書就可總結。但讓我更有感觸的他一生的起起伏伏。

  愛因斯坦是一個熱衷於自由的人,他一生都在追求他所謂的自由和靜寂。他又是一個熱愛思考的人,從蘇黎世的專利局到普林斯頓的鄉村,就連出海航行時候都會給自己思考的空間。但他一生都在漂泊,就如他自己所說,我是一隻渴望自由的候鳥,不停地棲息,不停的飛翔。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他的婚姻生活並不如意。從最初不被父母祝福的第一任妻子也是他的大學同學米列娃開始,愛因斯坦就進入了婚姻的迷宮,直到後來與他成為夫妻的表姐艾爾莎,雖然陪伴了他一生,但是,在愛因斯坦心裡她更像是一個保姆,而他就像開拓物理新知識,饒有興致的經營他的感情生活。他在感情上曾與許多的女人有糾葛。但這並沒有影響他的學術研究。愛因斯坦還有一個伴隨他一生的愛好,那便是小提琴,他的前期生活可以簡單的概括為音樂和思考,其中的音樂便是小提琴,那已成為他一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到他臨終前的幾周,他還與一個樂隊合奏了貝多芬的樂曲。而所謂的思考,便是他這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相對論。

  愛因斯坦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創立了相對論,而相對論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顛覆了我們通常思維中的世界--牛頓的以質量為中心的世界。牛頓之所以把質量定義為“物質多少”的量度,就是因為在任何機械運動過程中,乃至在化學反應中,質量始終如一。質量被理所當然地看成是物質本身所絕對固有的,被看成物質不滅或實體不變原理的具體表現。以牛頓力學為代表的經典物理學在十九世紀末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認為物質是絕對實體的唯物主義成了在二十世紀處於支配地位的哲學。

  然而,二十世紀愛因斯坦發明的相對論開始揭示出了物質的實體觀的謬誤。首先,相對論證明質量與速度有關,同一個物體,相對於不同的參考系,其質量就有不同的值。想象一個人在推一輛沒有任何阻力的小板車,只要持續推它,速度就會越來越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質量也越來越大,起初像車上堆滿了木柴,然後好像是裝著鋼鐵,最後好像是裝著一個地球……當小板車達到光速時,整個宇宙好像都裝在了它上面——它的質量達到無窮大。這時,無論施加多大力,它也不能運動得再快一些。當物體運動接近光速時,不斷地對物體施加能量,可物體速度的增加越來越難,那施加的能量去哪兒了呢?其實能量並沒有消失,而是轉化為了質量。愛因斯坦在說明物體的質量與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關係時,提出了著名的質能方程: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由此,我們熟知的世界開始變得模糊。

  這正是愛因斯坦的偉大之處,他將人們帶入了一個未知的開始。但是它的引導作用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從1922年以後,他走上了一條岔路,一段孤獨的旅程---統一場論。他妄圖將自己的相對論推廣到一個全新的階段--引力場和電磁場的統一。但這並沒有錯,只是在這段過程中,他過於固執和自信,過於相信自己的感覺,而批判量子力學,而忽視原子物理學,沒有進行相關的研究,我想,這或許是他這一生中最大的遺憾。但是對於此我們又能去苛求什麼呢,人生本來就因不完美而絢爛。

  愛因斯坦的逝去,天空又一顆巨星隕落,從某種程度上講,他留下的倒不再是遺憾,而是新的希望。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 篇11

  一天下午,我讀了愛因斯坦的故事,深受感觸,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十大傑出物理學家之一,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學家。愛因斯坦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在伯爾尼專利局任職,在蘇黎世工業大學、布拉格德意志擔任大學教授。1913年返德國,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和柏林洪堡大學教授,並當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1933年因受納粹政權迫害,遷居美國,任普林斯頓高階研究所教授,從事理論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國國籍。

  有一句熟悉的格言是:“任何事都是相對的。”但愛因斯坦的理論不是這一哲學式陳詞濫調的重複,而更是一種精確的用數學表述的方法,此方法中,科學的度量是相對的。顯而易見,對於時間和空間的主觀感受依賴於觀測者本身。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 篇12

  愛因斯坦,一個熟知的名字。我前幾天讀了《愛因斯坦傳》。

  他並不是天生的聰明。他也曾犯過錯誤,而他的成功,來源於他的思考與觀察。如果沒有他的細心觀察,他還只是個普通人;如果不是他的好奇心,他還不可能寫出如果多的論文;如果他沒有經過周密的思考,那麼他就不可能為世界作出那麼多貢獻!愛因斯坦本就是個普通人,要真說他與別人不同,那就是不同在對新事物的態度與做法上。普通人可能只會稍稍注意一下甚至直接跳過,但是愛因斯坦一旦遇到自己感興趣的,便會不斷地研究,不斷地探索,專注地思考,最後得出結果,這也就是他偉大之處,同時也是他能做出這麼多貢獻的原因。

  愛因斯坦從小就有很強的好奇心,一旦有問題,他會不斷地、認真地思考,不得到答案不罷休,這是愛因斯坦過人的地方,也是我們與他的差距。

  對待失敗,愛因斯坦不像我們一樣受挫就會退縮,會掩飾,他會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更加努力,堅持不懈地探索正確答案或是繼續努力。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這才是失敗時應該做的。如果因為失敗而半途而廢,那將是最大的損失,所以,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我們所能做的不是退縮、逃避、掩飾,而是應該分析失敗原因後繼續努力,這樣才能越來越接近成功。

  對於成功,愛因斯坦表現出的則是一種平靜,雖然那一天早上改變了他的一生,但是他並沒有因為成功就放棄或停止過他的研究,他繼續堅持不懈地研究,這樣的精神令人敬佩。

  愛因斯坦所擁有的許多美好的品質都值得我們敬佩、學習,我們只有不斷提高自己本身,才能夠越來越靠近成功!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 篇13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的一個猶太人家庭。愛因斯坦是當代偉大的物理學家,他把一生精力都獻給了物理學的理論研究。

  愛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是相對論。1905年,年僅26歲的他發表了題為《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提出了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建立了狹義相對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隨後,經過多年的努力,1915年他又建立了廣義相對論,進一步揭示了四維空時同物質的統一關係,指出空時不可能離開物質獨立存在。根據廣義相對論的引力論,他推斷光在引力場中不沿著直線而會沿著曲線傳播,這一理論在1919年得到證實。1938年,他在廣義相對論的運動問題上取得重大發展,更深一步揭示了時空、物質、運動和引力之間的統一性。他的研究也使得宇宙學上有了巨大突破。

  愛因斯坦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多的成就,過人的腦力雖是一部分原因,但是從他曾經概括出的公式A(成功)=X(努力工作)+Y(正確方法)+Z(少說廢話)!可以看出勤勞是最重要的,不管我們做的事情有多渺小,我們都應該腳踏實地,認認真真的去完成每一件事;而只有了正確的方法,才會事倍功半,輕鬆到達成功的彼岸;少說廢話能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去讓大腦思考,而不是把時間都浪費在誇誇其談上。這是一個多麼完美的公式啊,它向我們概括瞭如何才能成功。

  同時,敢於認錯也是我們通向成功之路所必不可少的一環:愛因斯坦曾認為宇宙有限而靜態,而當天文學家哈勃把天文望遠鏡所觀察到的星系紅移給愛因斯坦看時,愛因斯坦慚愧極了,他說:“這是我一生所犯下的最大錯誤。”宇宙是膨脹著的!“,可以看出他能及時明確自己的錯誤。

  可見,愛因斯坦能成功是有原因的,即使我們最終無法成為一個像愛因斯坦那樣偉大的人,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做到這三點,就一定會得到成功!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 篇14

  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是全人類的功臣,我們應該永遠記住他!

  愛因斯坦,全名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一生做出無數研究,為人類科技的進步邁出了很大一步。他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現代科學技術和他的深刻影響下與廣泛應用等方面開創了現代科學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愛因斯坦傳》這本書就很好地向我們展示了愛因斯坦不平凡的一生。全書共有39章,從多個角度想我們展示了愛因斯坦與我們不一樣的地方以及他的”不平凡“。我認為他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這些新世紀的青少年去學習,這或許也就是為什麼學校推薦我們讀這本書的原因了吧。

  我讀了這本書後,感覺受益匪淺。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在德國,他一生做出了許多無與倫比的貢獻,是繼伽利略,牛頓之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我覺得最令人感動的部分是愛因斯坦晚期的時候。他本應該養老,可是他沒有,仍然堅持不懈地研究,這是多麼偉大啊!傳記中談到,他4月15日病情惡化,被——迫住院。可他一到醫院,就讓親人把他的老花鏡、鋼筆、一封沒有寫完的信和一個沒有做完的計算送到醫院來繼續完成。當他病情嚴重時,他還樂觀地說:”人人都要死,在這點上,從來都是平等的。誰看過死人的痛苦呢……還是抓緊工作吧!“這不禁讓我想到有句名言”人總是要死的,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4月18日,他那顆偉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可人們在床頭上,還能找到幾份未完成的手稿。

  愛因斯坦還非常節儉。有一次,他去出席一個很重要的活動,但只穿著他平時的衣服,上面還有一顆釦子掉了。愛因斯坦買不起衣服嗎?不,那只是因為他沒有時間!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這句話就好像印證了愛因斯坦的一生,他的一生都是在爭分奪秒中度過的,就連他死時都在演算稿子,可見他對時間的珍惜。

  在讀了這本書後,我認作為學生我們就該擁有一顆像愛因斯坦般積極進取的心,不管將來我們的工作是什麼,無論是在哪一個工作崗位,只要我們能堅持自己的原則,不管是在科學或是其他領域,都要擁有嚴謹細心的態度,認真負責的決心,紮實進取的行動,我相信我們一定會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 篇15

  近段熱衷網上購書,無意發現一本青少年讀物——《愛因斯坦》,也許是學物理的緣故,也許是想給上初中的侄子讀吧,點選一下就購買了。

  剛搬進新家,尚無電視可看,於是和侄女侄子讀書就成了無聊時的唯一。隨手拿一本翻看,就看到了《愛因斯坦》,原想是青少讀物,一定無趣,誰知竟一口氣讀完了。簡是簡單了些,可內容豐滿,各個階段都提到了,而且很適合中學生的口味,於是強烈推薦給侄子石頭。恰巧他暑假作業要求寫一篇讀後感。這不,我倆就寫將起來。此時此刻對面石頭的鋼筆在紙上嗒嗒嗒嗒的敲打著,不知寫的怎樣了。

  其實關於愛因斯坦的經歷也知道的,什麼猶太人了,三歲才會說了,什麼小提琴了,什麼娶了個坡腳妻子了,什麼諾貝爾了,什麼原子彈了,什麼這什麼那了,但看完這本小書,愛因斯坦再一次鮮活地站在了我的面前。

  成績超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愛因斯坦竟然沒有被留校,其中糾纏多少難以言表的內情。走出校園的愛因斯坦像極了現在的大學畢業生——自找出路。一份份求職書(這可是一筆一劃手寫的啊)透過郵局而再無音信,其沮喪鬱悶可以想見。不管生活多麼艱難,他都沒有加入啃老族。他用家教、代課教師等零工收入熬過了最艱難的日子。然而,他從來沒有放棄他所鍾愛的理論物理研究。

  愛因斯坦運氣不錯,好朋友給他介紹了專利局的工作。對於愛因斯坦,這工作不但輕鬆而且收入頗豐。看到這裡,俺真擔心他安於現狀,從此迷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啊!那物理學史該怎樣寫了呢?好在愛因斯坦是愛因斯坦,而不是我。他充分利用專利局工作的輕鬆和局長富有人情的寬容,偷偷地從事著物理研究。於是,科學界發生了大地震,這震源就是——相對論!我已記不清給多少學生講過”相對論“了,但不知道學生知道了多少,不過自己又能知道多少呢?

  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是諾貝爾獎得主,但是否知道他因何成就而獲此殊榮呢?不是相對論啊!奇怪吧?諾貝爾獎委員會發給愛因斯坦的電報是這麼說的:”鑑於您在光電效應規律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您在理論物理學領域的其他貢獻,特授予您1921年度諾貝爾物理獎“。原來這”其他貢獻“就是指相對論。大名鼎鼎的”相對論“竟然不能大大方方的獲獎,阻力來自無知抑或嫉妒?看來”羨慕嫉妒恨“遍佈全球,貫穿古今啊!

  這本小書還有一處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愛因斯坦舉辦小提琴音樂會。愛因斯坦是一位物理名人,但他竟然也是一位準專業的小提琴手,這讓物理老師的我深感自豪。我常常給學生提到這一點,其實物理老師也不都是刻板無趣的。想想今年的我校組辦的大合唱比賽,俺物理系的大合唱竟然被人津津樂道了好些日子呢。

  向愛因斯坦學習!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