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是生活裡真正的英雄主義人生哲理

自嘲是生活裡真正的英雄主義人生哲理

  懂得自嘲的人,是極聰明之人。

  他用貶低自己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自嘲是一種幽默的說話方式,也是一個人智慧的體現。生活中,許多名人都是善用自嘲的高手。

  蘇格拉底面對自己潑辣的妻子,常自嘲:“討這樣的老婆好處很多,可以鍛鍊忍耐力,加深修養。”

  我們熟悉的畢姥爺也曾自嘲:“我和林憶蓮長的都是‘鳳眼’,她是鳳凰的鳳,我是門縫兒的縫。”

  幽默一直被人們稱為只有聰明人才能駕馭的語言藝術,而自嘲又被稱為幽默的最高境界。

  敢於自嘲的人,往往都是自信之人

  有些人認為自嘲是自輕自賤,太丟面子。只能說,這種想法大錯特錯了。

  恰好相反,喜歡自嘲的人,大多是自信、樂觀、幽默之人,他們對自身有著深刻的領悟和自知。

  孔子周遊列國時,在去鄭國的途中與弟子們走散了,便一個人站在外城的東門等候。弟子們找不到老師,都十分著急,子貢逢人便打聽自己老師的下落。

  一個鄭國人告訴他:“東門有個人,他的額頭像唐堯,脖子像皋陶,肩膀像鄭子產,可是從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一副狼狽不堪、無精打采的樣子,真像一條喪家狗。”

  子貢一聽,心想多半就是自己的老師了。趕到那裡一看,果然是。子貢把原話如實地告訴了孔子。孔子非但沒有生氣,還哈哈大笑道:“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對,但說我像條喪家狗,對極了!對極了!”

  敢於放大自己缺點自嘲的人,恰是最自信的人。

  面對別人的嘲諷,孔子反而幽默地自嘲為“喪家之犬”,這是一種豁達的氣度,也是一種異於常人的自知、自信。

  自嘲,是比還擊還高明的自我保護

  美國總統林肯就非常善於自嘲,解除困境。

  林肯眼睛不大,臉又很長,可謂其貌不揚。在一次演講中,有個參議員突然站起來,聲色俱厲地攻擊他是“兩面派”。當時他不便針鋒相對地反駁,掃視一下會場後說:“請各位幫我評評理。如果我還有另一副面孔的話,還會把這樣難看的一副面孔帶到會場來嗎?”會場裡立即發出了讚許的笑聲和掌聲。

  面對參議員突如其來的指責,林肯既沒有大發雷霆,也不是無動於衷。他巧妙地“兩面派”理解為“兩張臉孔”,並自嘲自己的`面孔難看,既回應了質疑,也幽默地化解了尷尬的境地。

  都說懂得自嘲的人,是極聰明之人。多虧了他的急中生智,用自嘲的方式代替了言語還擊,透過貶低自己來保全自身,這是一種比正面還擊更高明的自我保護。

  多點自嘲精神,反而能活得更輕鬆自在

  生活中,不乏一些隨時準備抓住我們的缺點,嘲笑我們的人,而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有缺點,這些可能是無法改變的。

  面對自己不能改變的缺點時,多一點自嘲精神,這樣反而能活得輕鬆多了。

  就像黃渤那樣,外形條件在影視圈中並不佔優勢,但從來不在乎別人拿他的外形去調侃。當別人說他丑時,他經常笑著自嘲“其實我長著一張抗抑鬱的臉,我最帥的一般都是背影。”別人便會意一笑,不再為難了。

  相反,若是他和其他人一樣,在意別人對自己外貌的評價,也許等待他的會是更多的嘲諷:長得不好看還自戀;又矮又挫......

  別人的冷嘲熱諷,我們無法控制,無休止的爭辯只會便宜了對方,也苦了自己。不如試試自嘲,以幽默的方式化解,反而能堵住那些人的嘴,自己也能少去麻煩。

  羅曼·羅蘭在《米開朗基羅》中說過,“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自嘲,是生活裡真正的英雄主義。當你能學會自嘲,你就開始原諒自己的不完美;當你能夠原諒自己,也就可以寬恕他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