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的現代文學起源及其變異》閱讀答案

《“鄉愁”的現代文學起源及其變異》閱讀答案

  閱讀題作為語文考題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閱讀理解題是一種綜合性的題型,它能有效地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文素質。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鄉愁”的現代文學起源及其變異》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鄉愁”的現代文學起源及其變異

  陳曉明

  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鄉土文學”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視,這與“現代性”理論的興起有關。“鄉土”的概念可以視為“現代性”反思的概念,是以情感的及形象的方式表達對現代性的一種批判或反思。但它也是“現代性”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只有在“現代性”的思潮中,人們才會對“鄉土”非常強調,才會試圖關懷“鄉土”的價值,並且以“鄉土”來與城市或“現代”對抗。

  中國的“鄉土文學”有著它的現代起源,那就是魯迅、沈從文、廢名等人建構起來的鄉土傳統。實際上,“鄉土文學”最本質的含義應該是“鄉愁”,也就是反現代性的懷鄉病,那是“離去”與“歸鄉”的二元想象置換。

  當然,鄉愁也是一種古典經驗。《論語?子路》中的“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是最早的美化家鄉的.說法。《列子?天瑞》中的“有人去鄉土,離六親”,是最早的表達關於鄉土離別的感情的敘事。中國古曲詩詞中關於懷鄉的表達不勝列舉,李白的“低頭思故鄉”婦孺皆知,但崔顥《黃鶴樓》中的“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令李白不敢題詩,不是李白詩不逮,而是他懷鄉病重。古代的懷鄉是單向度的,那是一種對故土和家人本真的單純的懷念。現代的懷鄉則包含著更復雜的社會理念與情感,是與當下經驗對立的懷舊態度,或者是與城市生存對抗的鄉村想象。

  回望中國現代文學,“鄉土”是一種素樸的存在,是更加具有個人化特徵的經驗或情緒。例如,魯迅對鄉村困境的切身體驗,沈從文那種抹不去的懷舊和詩情,或者廢名的那些玄妙的生存事實。這並不是說,鄉土敘事就一定要沿革現代中國的傳統,也不是說現代文學的鄉土就比當代的更有文學品位。如此評價顯然不是歷史主義的態度。然而,我們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國“鄉土敘事”中,看不到那麼濃郁或深重的懷鄉病。因此,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文學中有“鄉土敘事”而無“鄉土文學”。當代“鄉土敘事”確實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觀念性的批判意識佔據了主導地位,而更加個人化的“鄉愁”式的鄉土記憶被更強大的家國敘事覆蓋。用點形象化的說法,當代“鄉土敘事”已經被現代性佔據,因為自重已經太重,結果是載不動一點“鄉愁”。儘管我們一再說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國文學更趨向於個人化敘事,但在鄉土敘事這一點上,家國敘事還是佔據上風。從另一方面也可以說,“鄉土文學”在現代之初,顯得更單純或質樸些;而當今的“鄉土敘事”則要厚實複雜得多。這兩者沒有孰優孰劣、孰是孰非,只是存在一種差異,只是表明了文學的現代性發展至今所發生的深刻變異。中國現代文學中的“鄉土文學”變為50年代、70年代的“農村題材”,繼而變為90年代的“鄉土敘事”,由此可看出中國20世紀文學中現代性的流變軌跡。

  【小題1】下列關於“鄉土”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們對“鄉土”非常強調,試圖關懷它的價值,這與“現代性”理論的興起有一定的關係。

  B.“鄉土”的概念可以視為“現代性”反思的概念;沒有對“現代性”的反思,就沒有“鄉土” 的概念。

  C.“鄉土”以情感的及形象的方式表達了對“現代性”的一種批判或反思。

  D.從魯迅、沈從文、廢名等作家的文學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鄉土”的存在,感受到更加具有個人化特徵的經驗或情緒。

  【小題2】下列不屬於“中國當代文學中有‘鄉土敘事’而無‘鄉土文學’”的原因的一項是

  A.現代的懷鄉包含著更復雜的社會理念與情感,不再是古代單向度的懷鄉。

  B.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鄉土敘事”中,看不到濃郁的或深重的懷鄉病。

  C.當代“鄉土敘事”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已經被現代性佔據,載不動一點“鄉愁”。

  D.中國當代文學中有“鄉土敘事”而無“鄉土文學”並不能說明當代的“鄉土敘事”就不如現代之初的“鄉土文學”。

  【小題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鄉土”與城市或“現代”對抗的事實,說明在現代性思潮中,“鄉土”與現代性漸行漸遠。

  B.古代的懷鄉與現代的懷鄉有著很大差別,現代的懷鄉包含著更復雜的社會理念與情感,更接近懷鄉的本質意義。

  C.在中國現代文學中,雖然“鄉土”更加具有個人化特徵,但不能說現代文學的“鄉土”就比當代的更有文學品位。

  D.中國現代文學中的“鄉土文學”變為50年代、70年代的“農村題材”,繼而變為90年代的“鄉土敘事”,這充分說明現在的“鄉愁”已經不再具有鄉土離別的韻味了。

  參考答案

  【小題1】B

  【小題2】D

  【小題3】C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