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1

  沒有經歷痛苦,就沒有真正的快樂,在你獲得救贖之前,必先承受痛苦的煎熬!

  《肖申克的救贖》是我讀過的比較早的一本書,當時是看過那部電影而受到感動,萌生去看看原著的念頭。那是一個失去自由的世界裡,陰暗腐蝕著靈魂,不單是失去了身體的自由,連靈魂也鎖在了那樣大小的空間內。大多數人都在被慣性推著走,忙著等死、忙著懶活,似乎沒有了選擇。但是最後安迪做到了,他選擇了希望!從而改變了人生!改變了一切!往往在自由世界裡的我們都會容易喪失方向,丟棄希望。所以當我們失去自由後,希望將變得尤為珍貴。

  朋友們!生活中,無論我們遇到多大的挫折和困難,要做的是不能將心束縛,更不能丟棄希望,無論身在何處,都應該堅持最初的夢想。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2

  有些鳥兒天生就是關不住的,它們的羽毛太鮮明,歌聲太甜美,也太狂野了,所以你只能放它們走,否則你哪天開啟籠子餵它們時,它們也會想辦法揚長而去。—題記

  《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銀行家安迪由於有了婚外情,酒醉後本想用槍殺了妻子和她的情人,巧合的是有人剛好做了他想做的事。於是他被指控入獄,他有幸成為肖申克監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無辜者。

  在漫長的監獄生涯中,他結交了許多朋友,開設圖書館。之後,他開始幫道貌岸然的典獄長洗錢,並且成功的獲取了一個新的身份。他透過種種操作舉報了典獄長的貪汙,典獄長吞槍自殺。更讓人驚訝的是他用一柄小小的尖頭錘子鑿了二十多年鑿出了一條通往自由的路,他在舉報典獄長的那個晚上成功越獄。

  小說中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主角安迪對於自由的嚮往。也正是有了這份對自由的渴望和嚮往,他才能用二十多年日復一日的時間來鑿開一條自由之路。在我看來,安迪就是一隻心中住著自由的無足鳥,他的心中只有天空,他一生只有一次落地的機會,那便是死亡。沒有對自由的信念,他就不可能如此執著堅忍。

  這部小說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那所肖申克監獄了,它不僅是僅有黑白灰三色的高牆深院,它還是一種壓迫人性丶剝削自由丶使人茫目麻木的一種體制,一旦你屈服了,你就被體制化了。

  故事中的老布就屬於這種大腦被體制化了,他在肖申克監獄度過了整整六十多年的時光,當他聽到自己被假釋時,臉上盡是茫然和對未知的恐懼。

  當老布重新踏入社會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和社會格格不入,他還是習慣在肖申克監獄當圖書管理員的日子,他更喜歡肖申克。於是他選擇了自殺。留下了一句簡單的遺書:老布,來過這裡。

  當自由突然而至的時候,它也許已經失去了光輝,因為沒有了生活的支援,沒有生存意義的賦予,自由不過是另一所監獄。

  就好比是沒有對自由的信念,即使離開監獄,也如同是身陷囹圄。

  只要我們對自由有著真正的嚮往,即使身陷囹圄,我們也會是自由的,至少我們的心靈是自由的。

  人生好比是海上的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但它永遠不會是一條平坦的道路。所以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或許都有著一段類似肖申克式的黑暗不堪的時光。有些人身陷在裡面,而有的人卻昂首向前走去。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3

  回看《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出自上世紀90年代的經典老電影,心中那份感動依舊難以忘懷。這部在當年紅極一時的電影在今日仍受眾多影評人追捧。其實,電影本身只是講述了一個十分簡單的故事。

  故事主要集中在一個名叫安迪的銀行家身上,1946年他因被誣陷殺害妻子及其情人而被判刑,進入肖申克監獄,在這裡他遇上了好友瑞德——一個在監獄裡混跡數十年的老油條。故事也由此處展開。

  電影的主要場景"肖申克"是一所重犯監獄。犯人在"肖申克"所經歷的痛苦不是獄警們的折磨,而是日復一日的循規蹈矩,這樣的生活讓他們忘記了自己原本的角色,忘卻了自己的情人、青春、理想,忘卻了自己作為一個社會個體的真實性。

  安迪的可貴之處在於他並沒因為周遭的環境而麻木。他用自己的金融知識為獄警做賬,以期能夠改善獄友們的生活,同時尋求越獄,獲得自由的機會。

  庸常生活中的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按部就班,習慣了一味尋找前人的足跡,習慣了先說"那不可能",習慣了被動接受,習慣了沒有奇蹟。可是正如《飛越瘋人院》中說的那樣,"不試試,怎麼知道呢?"安迪就是如此。

  一米厚的高牆、5公分厚的鐵管、200米的惡臭下水道,這便是安迪的逃獄之路。他用一把小錘子,耗費數十年的時間挖穿了那堵厚牆,在雨夜砸開水管逃出監獄。而這堵牆是瑞德說六百年也鑿不穿的。

  安迪逃離監獄是尋求自由,同時也是逃離體制化。《肖申克的救贖》中出現一個十分令人難忘的詞——體制化。何為體制化?當初看電影時印象並不深刻,而隨著工作時間的增長,對體制更深有體會。它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一如電影中的那句話"起初,你討厭它,然後逐漸地習慣它,足夠的時間後,你開始依照它,這就是體制化"。

  現在社會好像也比較時興將人分為體制內和體制外的人,體制外的人通常有某種優越感,似乎自己的人格才是獨立的。可實際上,真正願意做體制外的人還是很少的,而且是很痛苦的,何況他們真的在體制外嗎?但體制真的好嗎?誠然,我們每個人都沒有如安迪一樣生活在監獄裡,所以也根本就無法感覺那種身體上的對自由的限制的痛苦,可這並不表明你的靈魂,精神上就是自由的。每個人不自覺地都在受到體制化的影響,沒有人能夠逃脫這種被"體制化"的命運。只要你現在問一問你自己:我還是不是自己以前想象的.自己?我還是我自己嗎?或許你就能感覺得到了。對,你感覺都沒錯,你被體制化了。這是因為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大的體制,它在以他的規則規定著你的生活。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排斥體制,體制在很多時候是社會的脊柱與規範,它使我們的生活更快捷、更健康、更有序。雖然有時它會讓我們感覺不自在或無所適從,甚至會有一種壓迫感。可回看歷史,在那些戰亂沒有體制的年代,世界是什麼模樣!這也是當今社會為什麼總是強調深化體制改革的一大原因,也足以體現體制對一個國家社會的重要性。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公司一個團體都是如此。

  那麼作為追求自由靈魂的個體—我們,既然不能擺脫這種束縛,那就學學安迪吧。在體制中求生存與發展。人是有思想的動物,我們的自由之花需要我們自己去灌溉,我們生活的方式需要自己去選擇去經營。正如電影中的那堵傳說六百年鑿不穿的牆一樣,看似很難突破,卻在十年內被一人之力擊毀。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會遇到一種看似很難突破的高牆,無堅不摧讓人望而畏之。然而有人在牆內有人在牆外。牆外之人並非擁有什麼特異功能。其實每個人都擁有穿透一切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信念。一個成功的經營者,必然會在堅持體制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事業成長的過程必然是漫長艱苦的,只有堅持信念,才能打破束縛的高牆,取得突破。

  《肖申克的救贖》講述的不僅是一個故事,還展現了希望、自由、信念的力量,更讓我們從中思考了有關體制的意義。公司應以國家體制改革政策為指向,不斷深化公司體制。而作為一個員工,我認為更需從自身來規範體制認識,提高自身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公司的需要。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4

  知道“肖申克的救贖”這個名字,是在心理諮詢師培訓班的課堂上,多位教授都向學員推薦這部電影。終於在一個假期,看了這部電影。電影拍得真好,不論是在情節設定上,人物塑造上,細節處理上,都讓我覺得非常震撼。

  記憶最深的一個片段,男主角Andy冒著被關禁閉的危險,在音樂播放室裡播放動聽的音樂,儘管來阻止他的獄管在外面把門拍得山響,他卻很享受似地坐在播放室裡,腿翹在桌子上,聽著美妙的音樂。更加神奇的是,在院子裡放風的那些形形色色的罪犯們,面露柔和的深色,眼中充盈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一名獄中人的內心獨白:到今天我還不知道那兩個義大利人在唱些什麼,其實,我也不想知道。有些東西還是留著不說為妙。我想她們該是在唱一些非常美妙動人的故事,美妙得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美妙的讓你心痛。告訴你吧,這些聲音直插雲霄,飛得比任何一個人敢想的夢還要遙遠。就像一些美麗的鳥兒撲扇著翅膀來到我們褐色牢籠,讓那些牆壁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在那一剎那,鯊堡監獄的每一個人都感到了自由。

  我帶著好心情看完了這部電影。

  學生看完這部電影談觀後感,其中一名學生的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一定要做個好人,千萬不要坐牢。”

  近期,很多讀書節目都在推薦這部書《肖申克的救贖》,而且本書作者斯蒂芬·金的作品對於美國家庭又是這麼有影響的:“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斯蒂芬·金的小說([英]克萊夫·巴克)”。我們在指導學生寫議論文找素材的時候,還引用過斯蒂芬·金的素材:他一年到頭都在寫作,只有三天例外——國慶日、生日、聖誕節。

  一定要讀此書!開卷感受,此書果然不同凡響!

  我看到了堅持的力量。安迪對於拓充圖書館的申請,可謂是鍥而不捨!他寫信給紐約的讀書俱樂部,寫信給州議會,寫一次不行就寫兩次,每週一封不行就寫兩封。一直寫到後來的十年中,圖書館每年都會準時收到七百元。到了一九七一年,甚至提高到整整一千元。一直到安迪離開之前,你在肖申克圖書館中幾乎可以找到任何你想看的書。這就是堅持,這就是奇蹟!

  我看到了智慧的力量。馬路訊息流傳著肖申克養了個理財高手,那就是安迪。這些理財能力,可是為他帶來了更多的自我保護,也帶來了更多的便利,也為他今後的越獄之後的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當然,同時,他也給監獄中的各級層的領導人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回報。一個人,有本事,總是會有用武之地的。而他,安迪,得到的最大回報,是監獄中最有價值的東西——贏得所有人的善待。

  我看到了長期失去自由對於一個人靈魂的禁錮。布魯克在肖申克被囚禁了大半個世紀,六十八歲高齡被放出去了,可是,一年之後他就死在貧苦老人之家了。因為他已經不能夠適應外面世界的節奏了。電影中也有一個相似的情節,那個即將出獄的、和藹的老人故意傷害身邊的同伴,以求得更長時間停留在監獄裡,停留在這個他已經適應了監獄裡,一旦出獄,他就無所適從,不知如何是好。如同《肖申克的救贖》一書中所言:“政府還蠻會報仇的:他們把他訓練得習慣了這個糞坑之後,又把他扔了出去。”唉,這些可憐的人!又想起了學生說過的那句話:千萬不要入住監獄。

  好的作品,也讓我們從寫作方面受益匪淺。

  詳略的安排很得當。有些情節,細緻入微地刻畫。就像在修築房頂的片段中,安迪決定要幫助哈力減少繼承三萬五千美元之後繳納高額稅務的時候,對於他的動作描寫“他把刷子順手扔到桶裡”,語言描寫,包括哈力的神態描寫“哈力只是瞪著他,開始漲紅了臉”等等。一直到他們後來協商完畢,安迪幫助哈力逃稅成功,哈力答應給安迪還有和他一起來修築屋頂的夥伴每人三罐啤酒。讀著生動詳盡的描寫和記敘,緊張到讓人窒息,放鬆到讓人呵呵一笑。“他蹲坐在陰涼的地方,雙手擱在膝蓋間搖晃,微微笑著,看著我們。驚人的是,竟然有這麼多人記得安迪這副樣子。”

  有些情節,一帶而過,比如他的成功越獄。只是透過監獄裡的瘋狂尋找來告訴我們,安迪越獄成功了!具體細節,並未透露。留給讀者無盡的想象空間。

  塑造出擁有鮮明性格的人物。比如說沒有什麼東西不能買來的“我”——雷德;充滿智慧、不向惡勢力妥協、善於自我保護、最終成功越獄的主角——安迪。還有那些兇殘、貪婪的獄警和監獄長,等等。一個個性格鮮活地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對於細節的生動描寫,對於一個個懸念的設定又揭示謎底,對於社會背景的巧妙再現,文章所體現的社會價值等等,都在這部小說中顯示得淋漓盡致。讓人無比佩服。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5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傑出代表作,收錄於小說合集《四季奇譚》中,副標題為“春天的希望”。被改編為同名電影。其實對於這個故事,我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樣,是先透過電影知曉的。我就是因為看了電影之後,才決心看一看它的原著。

  首先還是要介紹一下這個故事的主要情節,小說的背景是上個世紀30年代,年輕的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和她的情人被殺而被錯判為無期徒刑,在肖申克監獄,飽受了各種精神和肉體上的摧殘。但是,安迪並沒有向命運低頭,經過20多年的不懈挖掘,終於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從500碼的汙水管道中爬了出來,獲得了新生。

  在看書之前,我看了作者斯蒂芬·金的簡介,沒想到他是一個恐怖小說作者,我就在想書中營造的氛圍,應該會比電影中黑暗很多,不過和看完電影一樣,我的心靈依然受到了震撼,肖申克的恐怖之處也許也只有像斯蒂芬·金這樣的恐怖小說家才能表現出來,從來沒有一間監獄能讓我們這樣害怕。作者筆下的肖申克就是一個泯滅人性的場所,監獄裡的暗無天日讓裡邊的每一個人都制度化了,不管是誰,在他剛進入肖申克的時候,都不會把自己和這座監獄扯上關係,可是,一年,兩年,三年…… 在不知不覺中,它磨去了人的稜角,磨滅了曾經的夢想,讓你從恐懼慢慢變成依賴,正如德瑞所說,“起先你也許厭惡它,後來也許會喜歡它,再後來你也許會離不開它,這就叫體制化。”聽著有一種心酸,也有一種無奈。

  但是我還是能感受到的還這個故事中透出來的生命的光輝。那就是安迪,安迪在監獄中是獨特的,他的獨特帶著一種生機,同時也帶著一種無名的光亮,作者給他定義為希望。其中有兩件事,更讓我完全的感受到了這種生命的希望。一次是安迪把自己鎖在房間裡用監獄的廣播播放了音樂,對於監獄裡的人們來說,音樂就是他們唯一還剩的精神享受,單純卻意義非凡;還有一次是在一個春天的早晨,幾個人修完房頂之後,吹著風,沐浴著陽光,喝著啤酒,這種事情是絕對不會在肖申克發生的,但是安迪用他的聰敏做到了。看到這我是多麼感動,安迪在用他的行動給他的朋友們帶來了一種希望,一種積極向上。可以說這兩次行為是一種靈魂的吶喊,雖然孱弱,但是頑強,他是安迪對肖申克,對生命的不屈服。

  連安迪的朋友們都不相信自由的存在,他們也許會覺得他偉大,但是不會相信他能夠獲得他們都不抱希望的自由。然而,安迪最終逃跑了,逃向了他的自由之路。比起自由,三百米的汙水管道算什麼,風雨之後的天空,是多麼美麗。只要希望還在,你就還擁有一切。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6

  當你走進這個地方,轉身門閘鎖上,你才明白,這是玩真的,轉眼間,一生就毀了,只留下無窮無盡的悔恨,你不知道自己會在這裡待多久,也許也將忘記自己已在這裡度過了多少歲月,恍惚間記得典獄長說過:“把信仰寄託給神,把賤命交給我。”

  這便是安迪走進監獄的情形,像任何一個人有罪的人,被命運欺騙了。他原本是典型的青年企業家,前途一片光明,卻被誣謀殺了妻子和她的情人,從此失去他擁有的一切。

  在肖申克漫長的監禁生涯中,真正囚禁的並不是被高牆束縛的軀體,而是被肖申克漸漸打磨、鍛造的失去了自我的內心,失去了正常人對生命本質的欲求,即那些真正支援人們度過困境的情感支柱,比如說對生活的熱情,夢想以及希望。就是在這種條件下,安迪仍滿懷夢想,就是這樣堅強的不可理喻的人,在那種很絕望的環境下生活了20年後,在出獄根本沒有希望的情況下,還能有勇氣向他最好的朋友瑞德繪聲繪色地描繪出他出獄後想要的生活。安迪:“你想過離開這兒麼?”瑞德:“當然,等我長者長長的白鬍子的時候,等我老糊塗的時候。”安迪:“告訴你我會去哪,澤華塔尼。”瑞德:"澤華塔尼?”安迪:“墨西哥,地處太平洋的一個小地方,你知道墨西哥人是怎樣談論太平洋的麼?他們說那是沒有回憶的海洋。在海灘上開一個小旅館,買些不值錢的舊船翻新,讓客人們包船釣魚。”這是一段溫暖的讓人感動的話。在那種黑暗困苦的環境下,還對未來抱有美好的期望,這需要一顆多麼熱愛生活的心啊!“哀莫大於心死”,只要心存信念,夢想就一定能夠實現!

  瑞德說:“監獄是個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後習慣它,更久後,你不能沒有它,這就叫做體制化。當長久嗅不到陽光的味道,當時光和生命已經不再有價值時,變無所謂希望和失望,在大多數人中,他們只是無精打采地在場地上消磨時間,在一日將盡時,垮著肩膀,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到牢房去面對一個無盡的夜,這便是坐牢的心態。不同的只有安迪,他似乎披有一層隱形的外衣,抬頭挺胸,腳步堅定,隨意的扔著石子,走得優雅而愜意,就想在公園裡散步,陽光中揚起腳邊的陣陣灰塵,就好像,好像一個自由人。

  正如所料想的,安迪最終走了,他用了20年的時間挖了那條在瑞德看來600年也不可能挖好的隧道,再爬過汙垢的河流,在汙水中沉澱掉他所有的“罪惡”,在彼岸洗淨,重生。然後奔向他的澤華塔尼。“有些鳥顏色太鮮豔,它們是關不住的。”安迪從未放棄過信仰,只是他更堅信自己!

  也許,《肖申克的救贖》能能給我們更多。你有沒有想過,在現實中我們面對著壓力,嘗試和挑戰,是不是已經不再勇敢和熱血沸騰,找到淡然和寧靜的漂亮藉口。就像書中在肖申克度過了半個世紀的老囚犯,終於獲得他盼望已久的自由之後,竟然無法適應外面的世界而陷入深深的恐懼之中。在監獄中他是有身份,被人信服的老人,管理圖書館,而在這個社會中,他什麼也不是,甚至連一張借書證都辦不到。他已經習慣了監獄的生活,並向囚禁屈服,終於,孤獨、無所適從和一種對未來的絕望徹底摧毀了他,他只有在死亡那種終極寧靜中找到想要的一切。當然,這不是安迪。

  也許正如梭羅所說:"一個人怎樣看待自己,這就決定了她的命運,或者說,指明瞭他的歸宿。”

  安迪始終帶著一種含義不明的表情,沉默卻一直堅定,機敏過人卻不無畏地冒險,去實現他的目標,當安迪終於爬出五百碼惡臭的汙水管道,站在瓢潑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時候,我彷彿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黑夜中打一道奪目的霹靂,亮光之下,我聶弱的靈魂在安迪張開的雙臂下現形,並且顫抖,久久無法平息。。。。。。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7

  《肖申克的救贖》作者斯蒂芬。金始終焦慮著,不同的人生階段裡,這種關於寫作的焦慮,以著不同的面貌出現。“退稿”當然是其中一種,但不嚴重。對於一個以寫作為樂的十四歲少年而言,牆上懸掛退稿的釘子因無法負荷重量而掉了下來,充其量換一根更長一點的就是了。類如“寫得很好,但不適合我們。你很有才華,再加把勁吧!”的退稿注語,則讓他大受鼓舞,深感希望無窮,前途無限。他一生最愛的是恐怖,一九七三年的他大學畢業兩年,已婚,生活貧困並終日擔心會有額外的賬單。然而即使生活這麼艱難,他還是不停地寫作,不停地投稿,而且還是寫恐怖小說。人的命運難說,一個小動作往往決定了一生的走向。他的老婆始終認定他有才華,總是鼓勵他多花些時間寫作,正是他老婆從紙簍裡把已經揉掉的《魔女嘉麗》的草稿撿回來,抖掉菸灰,攤平開來閱讀,並對他說“這個有搞頭,你一定行的“,才使他能掙脫金鎖走蛟龍,平地一聲起高樓,一飛沖天,一夜成名。此後的較長一段時間裡他不斷寫出新的令人喜愛的恐怖小說,並且這些小說還被搬上了銀屏,正因如此他的生活徹底改變了,他的財富逐日多起來。一九八二年,斯蒂芬·金已經接連寫出《午夜行屍》(Salem?sLot)、《閃靈》(TheShining)、《玉米田的孩子》(NightShift)、《再死一次》(TheDeadZone)、《燃燒的凝視》(Firestarter)、《狂犬庫丘》(Cujo)這些哄傳一時的叫座小說,聲名大噪,隱隱然具備“暢銷霸王”氣象之時,他卻出版了《肖申克的救贖》(DifferentSeasons)。這一本書頗出乎讀者跟出版界意料之外,這本書少了恐怖。斯蒂芬·金後來曾透露:“我花在上面的精神比任何一本書都多。”“也許一生再也不會出版另一本完全相同的書了。”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精神?為什麼再也不會有第二本了?因為儘管他的恐怖小說非常受歡迎且暢銷,卻得不到正派的認同,並被定型為恐怖小說作者。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每個人的思想都像一個濾網,網的大小和尺寸都不同。我的濾網流不過的東西,也許可以流過你的濾網,而且一點困難也沒有。”是啊,這句話道出了人生的哲理,思想是專屬於我們每個人的。但他選擇了嘗試新的東西並一舉成名。斯蒂芬。金堅強的毅力和敢於嘗試轉變的性格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以前我們的性格是由環境等因素影響的,而現在我們已經成人,有一個理性的思維可以為自己的性格做些改變,也許正是這些微小的改變就能改變我們的人生。

  然而《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這麼不同,答案還得從這本書裡去探索。

  書中的我剛滿二十歲因為謀殺罪進入肖申克長期服刑,正如他所說在肖申克監獄他能弄到任何東西,除了永遠名列前茅的香菸和酒等違禁品之外。他的商品目錄無所不包,而本書的主人公安迪正是透過他獲得了大海報和錘子。安迪沒進監獄前十波特蘭一家大銀行的信託部副總裁且是因為謀殺老婆和她的情夫而被關進來的。儘管監獄裡每個犯人都稱自己無辜,儘管他們手按《聖經》宣誓,但卻是口是心非,而安迪就是真正無辜的人之一。

  安迪五短身材,長得白白淨淨,一頭棕發,雙手小而靈巧。他戴了一副金邊眼鏡,指甲永遠剪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他在監獄受了很多苦,每次都奮力反抗。儘管他碰到不少麻煩,還是繼續過他的日子,但世界上其他成千上萬的人卻辦不到,儘管他遇到麻煩了,但是他的雙手還是乾淨的一如往常,指甲也修得整整齊齊。在談到關於海報的事時,儘管監獄管的很嚴,但當你生活在壓力鍋中時,你得學會如何生存,也學會放別人一條生路,否則會有人在你的喉嚨上劃開一道口子。你得學會體諒。在我們這個競爭十分激烈的社會,寬容體諒是值得每個人擁有的,退一步海闊天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生活在和諧的大家庭裡。然而在經歷過種種磨難之後的二十七年之後,安迪成功越獄了,這其中安迪做了很多不為人知的努力,正是由於他的謹慎、堅持不懈、努力、聰明他才得到了他嚮往的屬於太平洋的自由。

  安迪的越獄計劃始於買海報,畢業於緬因大學商學院,修過兩三門地質學的課,成為他成功越獄的前提。作為一個銀行家,他知道很多關於如何免稅、如何投資賺錢的方法,藉此他為一任又一任的典獄長提供免費諮詢,並專心於圖書館工作等等就是為了爭取到獨居一室的優厚條件,為的是能找到肖申克監獄的藍圖。正因如此,他才有足夠的單獨的時間去研究這些牆。當囚門關上、燈也熄滅之後,除了那堵灰牆,沒有其他東西可以看。當他研究好之後,就開始了他漫長的越獄計劃,先是買海報再是買錘子。最難能可貴的是他把鑿碎的混凝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經過自己獨特的方法運到操場去。在透過另外一個囚犯得知自己清白的證據時,他也曾一度找典獄長反映希望能獲得自由,然而,他當時已經成為典獄長賺錢的工具,典獄長是不會這麼輕鬆就幫他的,相反,加緊對他的監控。經過相當長時間的反抗之後,他見這樣做沒有效果,又開始了自己的越獄計劃。最令人欽佩的是在他進監獄之前,他早做好了出獄之後的準備。他託好友為他辦了一個新的戶口、新的駕照…。。另外把自己的錢用於投資並賺了很多錢,當他越獄之後會有足夠的錢幫他生活。當然這之中,他費勁了很多努力。

  當書中的我年齡58歲時成功假使了,然而他年齡已高,已經適應了監獄有規律的生活。雖然有一份工作,但還是適應不了。因為他知道安迪的所有事,因此他來到了安迪告訴他的地方,發現了一封信,信中寫到“我會一直留意你的情況。記住,“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間最好的東西,好東西永遠不會消逝的。我希望這封信會找到你,而且找到你的時候,你過得很好。你的朋友 彼得·斯蒂芬。”

  安迪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來到了一個一年到頭都有陽光的地方要在那裡經營一家小旅館。在海灘上蓋六間小屋,另外六間靠近公路。並找個人駕船帶客人出海釣魚,釣到最大一條馬林魚的人還可以獲得獎盃,會把他的照片放在大廳中,這不會是給全家老少住的那種旅館,而是專給來度蜜月的人住的……。如果安迪二十七年來無所事事的度過自己的監獄生活,在實施計劃時考慮太多,怕自己透過下水道時會窒息,會被老鼠襲擊等等,他就會一輩子待在監獄。讀完這部小說感慨很多,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學到了做事做人要寬容體諒;學到了做事要冷靜思考;學到了面對困難要冷靜要堅持不懈更重要的是要懷揣希望;學到了人生之中要訂立一個目標並朝著這個目標一步一步堅定地走下去。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8

  肖申克,當你走進這個地方,轉身門閘鎖上,你才明白,這是玩真的,轉眼間,一生就毀了,只留下無窮無盡的悔恨,你不知道自己會在這裡待多久,也許也將忘記自己已在這裡度過了多少歲月,恍惚間記得典獄長說過:“把信仰寄託給神,把賤命交給我。”

  這便是安迪走進監獄的情形,像任何一個人有罪的人,被命運欺騙了。他原本是典型的青年企業家,前途一片光明,卻被誣謀殺了妻子和她的情人,從此失去他擁有的一切。

  在肖申克漫長的監禁生涯中,真正囚禁的並不是被高牆束縛的軀體,而是被肖申克漸漸打磨、鍛造的失去了自我的內心,失去了正常人對生命本質的欲求,即那些真正支援人們度過困境的情感支柱,比如說對生活的熱情,夢想以及希望。就是在這種條件下,安迪仍滿懷夢想,就是這樣堅強的不可理喻的人,在那種很絕望的環境下生活了20年後,在出獄根本沒有希望的情況下,還能有勇氣向他最好的朋友瑞德繪聲繪色地描繪出他出獄後想要的生活。安迪:“你想過離開這兒麼?”瑞德:“當然,等我長者長長的白鬍子的時候,等我老糊塗的時候。”安迪:“告訴你我會去哪,澤華塔尼。”瑞德:"澤華塔尼?”安迪:“墨西哥,地處太平洋的一個小地方,你知道墨西哥人是怎樣談論太平洋的麼?他們說那是沒有回憶的海洋。在海灘上開一個小旅館,買些不值錢的舊船翻新,讓客人們包船釣魚。”這是一段溫暖的讓人感動的話。在那種黑暗困苦的環境下,還對未來抱有美好的期望,這需要一顆多麼熱愛生活的心啊!“哀莫大於心死”,只要心存信念,夢想就一定能夠實現!

  瑞德說:“監獄是個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後習慣它,更久後,你不能沒有它,這就叫做體制化。當長久嗅不到陽光的味道,當時光和生命已經不再有價值時,變無所謂希望和失望,在大多數人中,他們只是無精打采地在場地上消磨時間,在一日將盡時,垮著肩膀,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到牢房去面對一個無盡的夜,這便是坐牢的心態。不同的只有安迪,他似乎披有一層隱形的外衣,抬頭挺胸,腳步堅定,隨意的扔著石子,走得優雅而愜意,就想在公園裡散步,陽光中揚起腳邊的陣陣灰塵,就好像,好像一個自由人。

  正如所料想的,安迪最終走了,他用了20年的時間挖了那條在瑞德看來600年也不可能挖好的隧道,再爬過汙垢的河流,在汙水中沉澱掉他所有的“罪惡”,在彼岸洗淨,重生。然後奔向他的澤華塔尼。“有些鳥顏色太鮮豔,它們是關不住的。”安迪從未放棄過信仰,只是他更堅信自己!

  也許,《肖申克的救贖》能給我們更多。你有沒有想過,在現實中我們面對著壓力,嘗試和挑戰,是不是已經不再勇敢和熱血沸騰,找到淡然和寧靜的漂亮藉口。就像影片中在肖申克度過了半個世紀的老囚犯,終於獲得他盼望已久的自由之後,竟然無法適應外面的世界而陷入深深的恐懼之中。在監獄中他是有身份,被人信服的老人,管理圖書館,而在這個社會中,他什麼也不是,甚至連一張借書證都辦不到。他已經習慣了監獄的生活,並向囚禁屈服,終於,孤獨、無所適從和一種對未來的絕望徹底摧毀了他,他只有在死亡那種終極寧靜中找到想要的一切。

  也許正如梭羅所說:"一個人怎樣看待自己,這就決定了她的命運,或者說,指明瞭他的歸宿。”安迪始終帶著一種含義不明的表情,沉默卻一直堅定,機敏過人卻不無畏地冒險,去實現他的目標,當安迪終於爬出五百碼惡臭的汙水管道,站在瓢潑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時候,我彷彿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黑夜中打一道奪目的霹靂,亮光之下,我聶弱的靈魂在安迪張開的雙臂下現形,並且顫抖,久久無法平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