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冠病毒讀後感

花冠病毒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花冠病毒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花冠病毒讀後感1

  買這本書已經許久了,之前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還因為似乎聽說這是畢淑敏的封山之作,所以特意買來一探究竟。但由於各種原因,近日終於讀完畢淑敏的《花冠病毒》,想像以前一樣提筆便寫讀後感,因為記憶不好,怕拖久了就會忘了內容而再也寫不出什麼了,可提筆之後發現仍是不知寫什麼,倒不是記憶力突然減退,而是思緒像氾濫的洪水,無法成渠。

  故事的情節並不複雜,只是說燕市得了一種從未見過的病毒引發的瘟疫,來勢兇猛,人類毫無招架之力,大批的市民染病死亡,最後由民間志士,發明藥物,暫擊退了這場瘟疫的故事。沒有錯綜複雜的人物線索,沒有太多的心機算盡、喪盡天良,但比這些更真實的是人們面對災難時那各有不同的反應。

  上始市長,下至平民,左起官員,右到醫生,大到國外,小到家庭,在災難面前,為自己、為事業、為理想、為人類,這些不同的出發點引發了千花異態的表情與行動。整個故事死了很多的人,一箇中國較大的大型葡萄酒酒窖都擺滿了屍體,還不算已經連天加夜被焚燒的,前線醫生染毒身亡,女主角差點命喪黃泉,抗疫總指揮引疚發病而亡,但我仍無法真正去恨這場瘟疫的主要肇事者“花冠病毒”,甚至包括那個賣國求榮的敗類!我可以理解他們所有的反應與行為,但是其中有一些讓我警醒與防範。

  病毒與我們一樣生活在地球上,它們只是一種細菌而已。單單因為我們是視角,就認為對方是該被消亡的,其實面對打算要消滅它們的我們,對於病毒來說,我們也是不共戴天的敵人。就生命來說,都是有始有終的,雖然我們應該愛惜、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也要尊重別的生命,小到細菌,大到各類動物,生活在地球上,就有自己生存的權力。我們做為地球上,目前較為聰明的一類物種,卻做著自大自毀的事——破壞生態環境。上帝很久前就說過:“欲使其亡,先使其瘋狂”!我不知道人類有沒有達到瘋狂的地步,但至少自詡為地球的主宰之心已定,這就讓我們無法平等的看待其它的生靈,包括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學了唯物論後,地球不再是我們的母親,而是僅供人們不停向其索要的寶箱,卻不在意這寶箱是否已不堪重負。唯物論不是不好,而它讓人無所畏懼。那花冠病毒在冰山上睡的安穩,是人們的好奇與貪婪將它引入人間,最後卻把所有的深仇大恨堆砌給它。

  最後,讓我久久不能平靜的就是畢阿姨對於生命的看法,她說:生命是由各種元素構成,人類個體是由意識能量操縱一堆碳水化合物組成的,宇宙是能量守恆的,我們看似的消耗,其實是把原子從一種結構組合變為另外一種。我們的消滅與誕生都是在經歷著失去和重組這些元素,因而退一步,就組成我們的這些原子而言,我們是永恆不死的,因為原子的壽命是很久很久很久的,可以約等於永恆。更讓人心跳不已的是:曾和我們的原子聯絡過的原子,會記錄下曾經聯結過的記憶,這多麼像前世今生啊!是多麼浪漫的一種感覺!

  有時候,看著眼前,看著社會,再看著歷史,常常會心升痛苦很想落淚,這不是我東施效顰般的想學林黛玉,而是人類的苦難真的太多了!其實生命是很脆弱的,一個碰撞、一種跌墜、一場瘟疫就會把這能量根源從肉體中抽離,而生命的堅強,也只是指在意識清晰的情況下,人可以擁有不懼於困難的意志。生活為了讓我們明白人類活著多不容易,已經想盡千萬方法,造就萬千苦難,希望人類可以停止同類相伐的行為,珍愛自己,也珍愛異己。目前來看,很多人在此困難面前瑟瑟發抖,拼命攀爬向上。可縱使是大千世界,仍是地球啊!縱使是跑的再高再遠,也還是和人類呆在一起的!

  人啊!咱們都睜開眼睛看看好嗎?珍愛自己,也珍愛異己。

  花冠病毒讀後感2

  《花冠病毒》是畢淑敏的鴻篇鉅著。這本書是為班上學生推薦的。畢淑敏是國家一級作家,心理學家,從事醫學工作20年開始專業寫作,共發表作品300萬多字。第一次讀她的作品是《血玲瓏》,就對她豐富的醫學、文學、心理學知識而折服,後來在試卷上也常見她的文章。有的語文老師曾告訴我們要注意畢淑敏、餘秋雨的文章,作為中考閱讀題是有很大的可能的,從此便對畢淑敏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在給學生推薦課外讀物時,看到了這樣的介紹:“這本書包含著我對已經和將來世界的回眸與眺望。包含著我對宇宙的好奇和幻念。”內容介紹說這本書是寫的是人們與花冠病毒之間的一次戰爭,一次生與死的較量。於是就推薦了這本書。

  趁假期,我也看看這本書,不想一看就不想放下。

  看完後有對環境的擔憂,有對醫學界的科學家的崇敬,有對作為作家參與抗疫戰爭的羅緯芝的敬佩之情,有對大難時期政府虛報資料的無奈的理解,有對少數人、利慾薰心的憤恨,有對作者的精妙構思、豐富的文學和心理學知識而歎服。

  羅緯芝作為作家深入第一線採訪,瞭解花冠病毒的過程中,為了解於增風教授因感染花冠病毒殉職後的遺言,不顧危險,打開了於增風的遺物,結果不幸被感染了花冠病毒,在被病毒侵蝕的過程中,病人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如何被毒魔一口一口地吞噬,如何膽肺寸斷而決而一點辦法都沒有。在恍惚中,在本能的求生慾望中,在想到母親病危的過程中,還記得臨上陣時有一名神秘男子名叫李元的給了她一種藥,叫她遇到危險時就吃一點藥粉,那叫1號藥的粉末居然就是靈丹妙藥,讓她起死回生了。

  因感染了花冠病毒的人越來越多,火化的機器都忙不過來了。為了防止病毒進一步擴散,最後政府不得不命令原來貯存葡萄酒的窯庫改成了停屍庫進行冰凍。李元為了研究出花冠病毒的抗體,需要得到活的毒株,羅緯芝冒著危險到停屍庫去取樣。當看到這些章節的內容時,頭腦的想象空間就變大了,當夜深人靜,獨自一人在家時,偶爾有風吹動窗簾動時,對面桌上的電來蚊器裡的液體也好像絲絲縷縷地經受熱蒸騰出來晃悠悠地直往上竄。這些與書中的情節、頭腦中的畫面一吻合,實在是有些嚇人。身體裡有一種東西在躁動,血液在加快,自己也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這時如果缺乏控制力和注意的轉移的話,很可能會發出尖叫聲的。

  當看到羅緯芝在郝轍的強勢進攻下將要產生性慾的內容時,我有些後悔給學生介紹這本書了。怕給學生不良的影響,後來因羅發現自己咳嗽吐出一絲血,更加明確自己的病情,為了不把病傳給郝轍,她毅然決然地拒絕了郝轍的要求。整觀全文,也有對此內容表示理解的心情。人有七情六慾,在優秀者身上同樣會體現,而且有些東西還比普通人更強烈,如果不寫這些體現人性的東西,也許羅緯芝這個物形象就太完美而顯得不真實了。

  當李元、凌念他們想把研製出來對花冠病毒能產生抗體的預防藥推而廣之時,無奈他們是化學博士,無醫生資格,政府不答應。

  為了達到要求,凌念們迫不得已想出了一個辦法,用帶有花冠病毒的風箏飛到市長家的花園裡,為了讓市長家裡的人得病,引起市長重視,得到醫療通行證。不料卻被市長陳宇雄的寶貝孫子陳天果拾到了。陳天果患病了,在生命垂危之際,李元與羅緯芝說服市長,羅輸血給天果就救了孩子的命。然後天果的媽媽也傳染了病,市長傳令讓羅緯芝留下,不顧羅的身體虛弱,讓她繼續輸血給天果媽媽蘇雅,在救天果之前,羅因服了“白娘子”1號藥後康復產生了抗體,在電視裡講過康復後有抗體。因媒體的宣傳,讓羅遭受了郝轍預謀的車禍。在羅昏迷狀態下抽她的血。市長為了孫子及家人,也要抽羅的血。看到這些內容時,覺得人心險惡,有的人自私自利,有權的人可以利用權利,無權的人明的來不了,就來暗的。實在應該提高警惕啊!

  文章結尾處,故事情節更是意料之外,李元、凌念竟然是雙胞胎,他們的父親就是於增風,他們現在的導師詹婉英就是他們的母親,而李元因救助一個病人去世的訊息讓羅緯芝肝腸寸斷,然而詹婉英卻告訴她李元沒死,死去的是凌念,而李元卻只能叫凌唸了。

  經過一番周折,羅緯芝與李元這對以病毒為媒人的年輕人終成眷屬。一場與花冠病毒的大戰也因李元的研究,政府的最終開化而勝利了。

  看了這本小說後,我對靈芝的藥用價值多了一份瞭解和認識。但文章最後也強調了靈芝的妙用還得依照醫生的囑咐,不得亂服。

  花冠病毒讀後感3

  《花冠病毒》是著名作家、心理學家畢淑敏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國內首部心理能量小說。花冠病毒,有著一個溫暖的名字,是一種古老的寄生病毒。20xx年,它從冰川中甦醒過來,迅猛地席捲了中國燕市。一時間,千萬民眾的性命陷入危機。曾是心理學家的女作家羅緯芝臨危受命,成為蒞臨抗毒一線的採訪組成員。在抗疫一線小組內,她親眼目睹了危機之下各色普通人面對恐慌和毀滅時的心理困境。無意中,羅緯芝也感染了花冠病毒,卻又奇蹟般的獲救。然而接下來,瘟疫事件的發展不斷失控,官方急救藥物卻遲遲研發不出。各方勢力都想從這場病毒虐殺中大發災難之財。災難之下,考驗的正是每個人的內心。

  病毒像是一面照妖鏡,折射出了每個人內心的黑暗面。瘋狂搶購囤積日用品的百姓、大發災難之財的商人、彼此間變得有隔膜不信任的人們……災難之下的社會褪去了浮華的外表,暴露出百孔千瘡。正如書中所說,“自然界的病毒還沒有殺死我們,彼此的不信任,已經足夠殺死我們一百次了。”人類最大的敵人不是病毒,而是自己的內心。

  因而,想要在與花冠病毒的血戰中取得勝利,最重要的就是在內心堅定必勝的信念。正如在疫情日漸嚴重的情況下,抗疫總指揮還是堅持不洩露口風,對外宣稱病情得到了控制。過去我可能會以為,這是一種怕承受輿論壓力的不負責任的做法。現在我明白,這是為了穩定民心,不讓人們在被病毒侵蝕之前先被內心的恐懼擊垮。

  一個人內心的力量能有多強大?我不禁回想起了在心理課上觀看的電影《The secret》。電影裡所闡述的吸引力法則在這裡無疑也是適用的。當你想要做成某件事情,只要向宇宙發出訊號,整個宇宙都會幫助你。同樣,當你心中充滿陰霾,向宇宙發射了充滿負能量的訊號,結果就是自己困住自己。有一位心理學家在徵得同意的前提下對一位死刑犯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將犯人固定在一個極其狹小的空間,讓他的手臂伸入牆上的一個小孔。與此同時,在隔壁房間將犯人的手腕處輕輕劃開一個小口,讓他聽到水的滴答聲,告訴他動脈已被割開。最後,犯人“失血”而亡。可見內心的力量足以致命。

  在生活中,我們需要積極的內心能量。要想在生活中戰無不勝,首要做的就是戰勝自我。進入大學前,我想要改變自我,向著更能夠適應社會的外向型的人發展。到目前為止,我仍不能說自己成功做到了這一點。究其根源,我想我還是無法說服自己的`內心。很多時候當我質疑自己的能力,瞻前顧後,機會就擦肩而過了。生命就是一條單行線,你再如何捶胸頓足說後悔,也不能把錯過的事重來。心理學的很多理論,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然而如何做到卻是一個大的挑戰。

  人類的力量是有限的。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一個攻不無克戰無不勝的內心信念,無論是面對天災人禍,還是自己將要踏上的每一步。

  花冠病毒讀後感4

  當病毒席捲人間,將是對人性最大挑戰的時刻!

  拿到《花冠病毒》這本書時,恰逢前所未有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大爆發時期。大家都被隔離在家中,連平時已經融入我們生活中的收快遞行為,也被硬生生的中斷了,所以我是在手機上看完本書的電子版的。

  作者是親身經歷了2003年“非典”時期奔赴前線採訪的經歷,有了靈感,創作了這麼一個故事。所講的“花冠病毒”雖為虛構,但是跟我們2019年底一直延續到了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有著極為相似的病症表現,連名字都很相似。

  故事表現人性在面臨危難時刻而迸發出的悲憫和無奈,在絕境中展示出的強大和堅韌,讀起來讓人慾罷不能。小說已不再是敘述一場冒險,而是更深入地關注生命、人性、救贖等命題。兇猛疫情突然襲擊中國的大城市燕市,一時間,千萬民眾的生命陷入危機。親臨一線的科研教授於增風,以身試毒不幸身亡,並給這種寄生的古老生物賦予一個溫暖的名字——花冠病毒。

  當重大疫情洶湧而至,全城戒嚴、人心惶惶之際,擁有心理學背景的女作家羅緯芝突然接到一個電話,一家機構告知其被推薦為親臨抗毒一線的採訪組成員。經過激烈的心理掙扎,她答應啟程。這時,一個神秘的年輕人李元忽然找到她,兩人達成一項秘密交易,並給她一瓶白色粉末,以備不時之需。在由袁再春組成的抗疫一線小組內,羅緯芝深入瞭解了危機情況下各色普通人面對恐慌和毀滅時的心理困境,並陰差陽錯的從袁再春手中,拿到了於增風教授的遺物。匪夷所思的是,遺物中居然藏有花冠病毒的病菌。羅緯芝身染瘟疫,命懸一線,又不可思議的獲救,成為花冠病毒的“刀”下唯一倖存者。

  她是幸運的,當很多人感染病毒死去時,她因機遇巧合獲得瞭解藥而獲救;她又是不幸的,就因為她體內血液中含有治癒花冠病毒的抗體,導致有人前方百計的抽取她的血液,還無情的囚禁她,差一點命喪黃泉。

  書中的疫情比我們現實生活中的還要嚴峻,我們只能揪心的看著事件在不斷失控,官方急求藥物卻遲遲研發不出,各方勢力都想從這場病毒虐殺中獲利。這時候,人性的自私和貪婪就暴露出來了。負責疫情的掌權者為了救自己孫子和兒媳的命,不擇手段,囚禁羅緯芝,然後不斷的抽取她的血液來救自己的孫子和兒媳,這樣的行為不得不說令人髮指。但是,不論人心有多難測,不論在災難前面我們有多無助,總是有那麼一些正義之士,為了大我犧牲小我。

  故事最後,人類與病毒的抗爭終以有正義之士團結一致來拯救社會得以終結。而現實中,人類與病毒的血戰還在繼續,人類只有團結一致,共同抗擊病毒,在災難面前同仇敵愾,共同面對,才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