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周恩來》讀後感(精選6篇)

《少年周恩來》讀後感(精選6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少年周恩來》讀後感(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少年周恩來》讀後感1

  我懷著十分崇高和無比激動的心情合上了《少年周恩來》這本書,我凝望著封面上的這幾個字,不覺得想起書中的情景來,周恩來生活在帝國主義侵略的陰影下,而他全沒受影響而且他又發奮刻苦學習,和我們相比較,我們生活優越的環境裡,有幾個能堅持讀書和愛好讀書呢?雖然周恩來年少喪母,生母與養母逐一死去,但是他卻撐起了這個殘缺的家,每天,除了洗衣,做飯,縫縫補補外,他還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弟弟,日子過得非常辛苦。而我呢?被視為小皇帝,父母手上的明珠一般,一碰就彷彿要碎了一樣,跟同齡的周恩來比起來,實在是自慚不如啊!

  周恩來是一個從小就樹立遠大志向的人。一次,校長王老師給同學們上課,同學們認真聽著。講著講著,王校長突然停了下來,沉默了一會兒,便問大家,說:“同學們,你們為什麼讀書呢?”同學思索了一會兒,然後七嘴八舌,爭先恐後的大聲說了起來,說道:“為吃飽而讀書!”“為名利而讀書!”“為光耀門楣而讀書!”……只有周恩來一個人沉默地坐著,校長髮現了他,問道:“你為什麼而讀書?”周恩來的眼睛裡散發著奇異的光芒,他鏗鏘有力的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驚訝的再一次問道:“你說什麼?再說一遍!”周恩來用他那洪亮的聲音又一次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了,無不驚訝,眼裡散著奇光,握住周恩來的手,興奮地說:“好!有你這句話,國家就有救了!”那年,周恩來與我相仿的年紀,便立下了這樣的志向,不但是王校長驚歎不已,我也被周恩來的語言深深震撼了!

  志向——對於奮發的人來說,是一種動力;對於迷惘的人來說,是一個指路標;對於失敗的人來說是一種鞭策,對於整天無所事事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希望!而對於我來說,志向,就是一種執著的追求,一座導航的燈塔,一盞不滅的明燈!志向,就是目標,就是方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志向,每個人都有色彩斑斕的志向。記得羅蘭說過:“想要使你能夠堅強與增加你的自信,最好的辦法就是拿出膽量去做那些你認為沒有把握的事。”而周恩來卻用他的行動來向我證明了。

  我們作為新中國的少先隊員應該以先人們的精神為動力,勤奮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做跨世紀的接班人,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饒,美麗。

  《少年周恩來》讀後感2

  前幾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名字叫做《少年周恩來》,讀了這本書,我的感受很深刻,"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刻盪漾在我耳邊,鞭策我努力學習,我長大以後要向周總理那樣做一個受人尊重的人。

  周總理是偉大的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他以身作則,日理萬機,他是一個勤奮好學,勤儉節約,獨立自強,樂於助人的好少年。

  勤奮好學的少年:志向遠大,刻苦學習,有一次,他從書店路過,看到一本書《史記》就把當晚的伙食費拿去買書,愛不釋手,就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都忘了吃飯。他常說:“好學才能展翅高飛"。

  勤儉節約的好少年:周總理的衣服都是補丁的,他吃完了飯,就用窩窩頭擦了擦碗,然後再把窩窩頭吃下去。

  獨立自強的少年:十歲,周恩來的母親就去世了為了不樣弟弟捱餓,他把家裡的所有的東西全賣了給弟弟買食物吃。

  他的一生是燦爛的一生,是為我們祖國強大和人民幸福而奮鬥的一生,他永遠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敬愛的總理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少年周恩來》讀後感3

  自從讀了《少年周恩來》這本書,我對周恩來的種種精神與事蹟就充滿了無比的敬佩:

  周恩來出生在江蘇淮安縣,生母是萬氏,養母是陳氏,乳母是蔣氏。周恩來的父親叫周貽能,他給出生的周恩來取了個乳名:“大鸞”。這個名字蘊涵著“神靈之精”見則天下安寧“之意。但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大鸞”,這個出生於普通蘇北人家的孩子日後會對中國的歷史程序產生怎樣巨大的影響。

  周恩來是個早慧兒童,他四五歲就會用字板拼成一首詩,跟著養母陳氏學寫毛筆字,他從小就很勤奮,他不怕吃苦,不怕困難。1904年,也是周恩來六歲的時候,這一天是開學的日子,大鸞興沖沖的來到學校,在課堂上,周恩來跟著先生搖頭晃腦的念著:人之初,性本善……,他覺著這個很有趣,雖然他不懂意思,但看著老師一副樂在其中的樣子,也和老師大聲的朗讀起來。

  周恩來還是個愛書的孩子,他一有空,就去翻書看,一邊看,還一邊做標記。他每每讀書,都是那麼的如飢似渴,夜以繼日,廢寢忘食,他那種愛書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周恩來讀的書很多,有《東方雜誌》,《大同報》,《立國根本談》,《軍人的模範》,《資質模範》,《國民生死問題》……

  周恩來還是個有擔當的人,在他九歲那年,他的兩個母親去世了(萬氏和陳氏),家裡沒有人照應,只有靠他自己自立根生,照顧兩個弟弟,他不忍心讓兩個弟弟捱餓,便把家裡值錢的東西給當了,換來些錢給弟弟們買食物。

  ……

  周恩來還是個謙虛的人,他曾在南開學校和他的一些好友一起成立了一個“敬業樂群”的團體,因為周恩來有才幹,大家都一致推選他做團隊的領導,而周恩來卻謙遜地說:“我的能力有限,還是其他同學來擔此重任!”

  周恩來不僅謙虛,對工作還很盡心盡責,富有領導模範。

  他在“敬業樂群”裡分管智育部,智育部在他的分管下,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為了使智育部的工作做的更好,周恩來忙得不亦樂乎,費了不少心思。

  周恩來又是個寫作的奇才,他每次寫的作文都論述嚴密,舉例紮實而綿密。就連參加閱卷的國文老師對他的作文都讚不絕口。

  ……

  周恩來,一個聰明伶俐的人;周恩來,一個謙遜而不自大的人;周恩來,一個博覽群書的人;周恩來,一個有擔當的人……我多麼想對我們偉大的周總理說;“周恩來,你就像一朵在牆角的花,努力的攀巖,使自己看見陽光;周恩來,你就像那溫暖的陽光,時刻撫慰傷心的人,給他們一絲絲的希望;周恩來,你就像那雨滴,時刻滋潤著萬物……親愛的周總理,你是那麼偉大,那麼無私,你的完美形象永遠保留在人們的心中,人們無時無刻都會想著你,愛戴著你!”

  《少年周恩來》讀後感4

  《少年周恩來》是金石作者編著的,他記載了周恩來從出生開始一直到東渡日本求學這一段人生經歷。

  翻開書本,我彷彿就走進了少年周恩來的傳奇生活裡,感受著他的生長足跡,周恩來那坎坷、豐富的早年生活使他養成了獨立、自強、勤奮的好習慣。周恩來從小就聰明過人,他四歲就會背很多唐詩。還寫得一手好字,他做事有規劃有目標,並且很孝順父母,一次母親病了,他天天給母親熬藥,喂藥,端茶送水,衣不解帶的照顧母親,沒有怨言。當時的中國內外交困,國內的朝廷腐敗無能,國外列強對中國領土虎視眈眈,人民處於水生火熱之中。生於這樣的年代,小小的周恩來對百姓生活的困苦,社會現實的殘酷感受很深。因此,他獨立自強,勤奮好學,少年時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的宏大志向,透過他的努力,成績優異的恩來考進了天津的南開學校,畢業後東渡日本繼續深造,同學們都很敬佩他。

  合上了書本,我深深地被周恩來的精神所感動。我們追逐著各種明星,追求著各種各樣的名牌,卻很少了解偉人的故事,從這次的閱讀中,我學習到了周恩來的優秀品質。他處處以民族和國家的利益出發,他的偉大思想讓我震撼,他在學習上的刻苦執著,他對父母的孝順關心都讓我感動並且慚愧。

  生活於太平盛世的我們生活的都很幸福,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幸福生活,大人們每天辛苦的工作,供我們上學,我們卻一點都不知道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大人稍微有哪裡不順我們的意,我們還要撒嬌鬧脾氣。受了一點責罵或批評就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受委屈,最可憐的人,於是就消極地對待身邊的一切,我們真是太不應該了!

  周恩來,你是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前進的步伐;你是我無聲的老師,指引我前進的方向,你是我永遠的領航標!

  《少年周恩來》讀後感5

  1898年3月5日,隨著啼哭聲,一個將來不平常的人呱呱落地了,他就是周恩來。在他出生不久,他的外公就離開了這個人世。他的父親給他取了個小名叫“大鸞”。周恩來一共有三位母親,一個是生母萬冬兒,一個是養母陳氏,還有一個是乳母蔣姜氏。這本書首先講了周恩來跟陳氏生活時的故事。

  周恩來是個天資聰明的孩子,在他小時候都用有著非凡的智慧,養母陳氏是書香門第,所以她很懂得文化,“大鸞”很小就開始跟陳氏學習練字,還學習背誦古詩文。他的生母萬氏是一個見過世面、知明理的人,她擅於化解矛盾,而且處事非常有條理、懂分寸,她不會偏袒任何一方,很多矛盾都會因為她的化解而變的無形,這也為周恩來的未來奠定了基礎。周恩來非常喜歡上學,但是學校的知識還是滿足不了他求知的慾望。他有空閒事就去圖書館。有一次,校長問他們為什麼而讀書時,他們的回答五花八門,而周恩來卻說了一句相當震驚的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非常喜歡和老師、同學一起探討問題,而且探討的問題還都是國家大事,周恩來的作文書平相當的好,可以說是下筆如有神,就這些都不得不讓那些老師佩服。他非常喜歡讀愛國人士寫的書,周恩來長大了的時候,他又準備去日本留學,在漫漫追尋的途中,周恩來終於找到了馬克思主義的書,他又開始認真的閱讀,透過這些書,周恩來在當時黑暗腐敗的社會里,又重新找到了真理之光!

  讀完這本書我只能說周恩來是一個聰明絕頂、勤奮好學、獨立自強、氣宇不凡、雄辯滔滔的偉大少年!我要向他學習的,不知道多的該用語言怎麼表

  《少年周恩來》讀後感6

  讀了這本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周恩來總理生於亂世之中,從小就經歷了與同齡人不能相比的痛苦。小小年紀就學會了照顧生病的母親和年幼的弟弟,由於生活條件非常不好,所以他時常靠著拿著家裡值點錢的東西去典當鋪裡典當來維持生計,日積月累,當鋪裡留下了周總理矮小的身影。失去父母后,周總理不得不投靠伯父。

  伯父供他上了最好的學校,在學校裡那些富家子弟欺負他,嘲笑他,但他卻從不計較,反而在他們有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因為他這種寬闊的胸懷成了當代的偉人。

  雖然如此,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從小便有雄心壯志。有一次,校長在班上問同學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啊?”他們回答五花八門,有的說為了功名,有的說為了財富,而周總理站起來理直氣壯的說:"我是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多麼豪邁的誓言!周總理胸懷大志,不屈不撓地奮鬥,成為了中國乃至全世界人民都為之稱頌的一位偉人。我們應該向周總理那樣,為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從小就要胸懷大志,勤奮學習,這樣長大能成為建設祖國的有用之才。

  讀《少年周恩來》,追昔撫今,我心潮澎湃,我們要學習周爺爺的獨立,自強、勤奮好學的優秀品質。我們要從小立志,長大才能成為對祖國有用的人才!記住昨天,把握今天,為祖國美好的明天而奮鬥!

最近訪問